蔣介石退臺後,除了士林官邸外,他還建造了哪些「行宮」?

2020-12-08 小春說歷史

蔣介石退臺後,除了士林官邸外,他還建造了哪些「行宮」?

「行宮」,古代指皇帝出巡時沿途建立的供休息、打尖、住宿的地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就有關於行宮的記載。

據悉,蔣介石夫婦到臺灣後,到處建行宮,勞命傷財。除了在陽明山修建的士林官邸外,還有多處行宮。臺北住膩了,就到這些山明水秀的地方散散心。這些行宮主要有:

慈湖官邸,位於臺北桃園縣大溪鎮東北角。因為這裡有一個較大的水面,經過人工改造後,蔣為紀念自己的母親王太夫人,就改稱這裡為「慈湖」。湖畔周圍種植了很多的花草樹木,並且仿照浙江奉化故鄉房屋的式樣,在這裡興建了一排排平房。蔣氏夫婦每個月都要來這裡小住幾天。蔣去世後,靈柩曾暫厝此地。

涵碧樓官邸,位於臺中著名的日月潭風景區內。早年日本統治時代,因為很多人到此地瀏覽,日本人在那裡修建了很多招待所,涵碧樓就是其中之一。蔣氏夫婦到這裡小住時,往往是有重大的事情需要考慮。

角板山官邸,位於臺北桃園縣境內,距離慈湖僅有10公裡遠,這裡風景秀麗,古木參天,景色宜人。

西子湖官邸,位於高雄室內。當時高雄市政府為了討得蔣氏夫婦歡心,特意在西子灣地區種植花木,修建道路,改善衛生,以便蔣氏夫婦到臺南視察時休息住宿。

不過,和上述的4處「行宮」相比,士林官邸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那就是現代化的通訊設備。

據悉,士林官邸工作人員的「辦公室」裡應有盡有,基於官邸的「特殊性質」,這裡的電信設施比一般電信局的設備更齊全、更先進。如收發報、高速傳真、數位式交換機等設備樣樣俱全。這裡或許比不上美國白宮那樣現代化,但是據說比起過去韓國總統居住的漢城青瓦臺官邸通信設施來,則要齊備得多。

宋美齡在蔣死後,去美十一載,士林官邸的編制,從秘書到侍衛班,依然如舊,上班照常,而且士林官邸辦公室的電信設備一切操作如常,宋美齡可以通過這裡的電信設備,隨時與島內有關人士保持密切聯繫,而且對島內的有關事務做到了如指掌。

同時,宋美齡在臺灣的親信秦孝儀經常向她匯報臺島內情況,秦孝儀無論是利用家中或辦公室電話,還是用陽明書屋之電信設施,均可輕易地與遠在美國的宋美齡保持聯繫,至於「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有事或奉命與宋美齡聯繫時,更是擁有「總統府」特設的電信設備,往來迅速,毫無困難可言。

1975年至1986年的11年間,由於宋美齡在美國居住,士林官邸一直閒置未用。為此,臺灣一些人士曾多次提出應把士林官邸交出公用的要求。有人主張把該地加以改建供公眾使用;還有人主張開放這個戒備森嚴的地區,供民眾觀賞。但是有一些人有不同意見,他們以「遺物」為藉口,主張予以保留。

1986年,宋美齡離臺11年後,又要返臺,士林官邸因此大大修整一番。因為宋美齡是一個極注重生活情趣的人,所以她對個人的起居環境極為重視,士林官邸的修葺整理,既需要符合她的原則,又得保持過去的情調,真叫整理人員頗費了一番匠心。

相關焦點

  • 士林官邸裡的蔣介石
    他和宋美齡在這裡下棋、畫畫、看電影,度過了26個春秋《環球人物》雜誌駐臺北特約記者蕭師言蔣介石臺北故居士林官邸自1996年開闢為公園以來,堪稱臺灣最熱門的景點之一。然而,每個到此參觀過的遊客,都遺憾未能一窺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生活起居處,也就是官邸正館。2011年1月2日,這個遺憾不復存在了。
  • 走進士林官邸:褪去「神秘外衣」的蔣介石舊居
    這就是蔣介石夫婦位於臺北的舊居「士林官邸」正館。歷經數年整修後,今年1月2日,神秘的「蔣家」首度曝光,正式開放民眾參觀。士林官邸原為日本侵佔臺灣時期的一個園藝試驗所,蔣介石夫婦於1950年遷入,至1975年蔣介石去世,共在此居住了26年。
  • 蔣介石士林官邸向世人開放 官邸下藏有秘道(圖)
    園區古樹參天群花競秀    士林官邸原為日據時總督府的園藝支所,臺灣光復後,被省政府士林園藝實驗所接收,1949年在園內興建招待所,即後來的正館。士林官邸佔地甚廣,分為山區和平地兩部分,山區約20公頃,為警衛地帶,5.2公頃的平地則是蔣家公館及侍從人員住所。    整個園區古樹參天,群花競秀,景色清幽。
  • 走進神秘士林官邸 探秘蔣介石晚年生活(圖)
    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晚年26個春秋。  士林官邸外花園區自1996年起闢為公園,成為臺北熱門景點之一,唯有蔣家起居、會客的正館,始終籠罩著神秘面紗。1月2日,一場隆重的開館儀式在正館前舉行,當天下午起,民眾就可入館一窺堂奧,體驗昔日蔣宋生活點滴。
  • 民國秘史:蔣介石最愛的別墅美廬,和他最神秘的官邸士林官邸!
    11年後,毛東第一次上廬山,下於「美廬」,他對「美盧」的環境也十分滿意。在當年蔣介石籤署內戰命令的書桌上,毛澤東寫下了「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酒江天」的激揚豪近的詩句。當有人提議要砸爛蔣介石題寫的「美廬」石刻時,毛洋東認為大可不必,他說「美」字可拆開三部分來讀,從下往上念,不就是「大王八」嗎?
  • 蔣介石士林官邸開放供參觀 被曝藏有秘道(圖)
    蔣介石從1950年入住,到1975年辭世,在這裡度過晚年26個春秋。士林官邸外花園區自1996年起闢為公園,成為臺北熱門景點之一,唯有蔣家起居、會客的正館,始終籠罩著神秘面紗。1月2日,一場隆重的開館儀式在正館前舉行,當天下午起,民眾就可入館一窺堂奧,體驗昔日蔣宋生活點滴。
  • 臺北蔣介石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有精緻的庭園造景設計,蟲鳴鳥叫、 景色秀麗,是休閒遊憩的絕佳場所。當年因為緊鄰中山北路,佔據極佳的地理位置,可快速直達臺當局「總統府」,加上後有福山作為倚靠,優越的地勢,所以成為蔣介石官邸。   官邸包括了「官舍」、「招待所」、「凱歌堂」、「慈雲亭」四處。
  • 臺灣風光【臺北 蔣介石 士林官邸】處處都是故事和美景
    士林官邸是蔣介石到了臺灣後的住所,此前在日據時為總督府的園藝支所,臺灣光復後,被省政府士林園藝實驗所接收。1949年國民黨從大陸敗退後逃到臺灣,蔣介石和宋美齡夫婦先是住在草山招待所(陽明山),1950年5月遷入士林官邸,直至1975年4月蔣介石辭世,蔣夫婦在此居住達26年之久。
  • 寶島臺灣遊記之臺北士林官邸
    臺北士林官邸臺灣行第3站,我們來到了蔣介石官邸---臺北士林官邸。臺北士林官邸是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居住時間最久的官邸,這裡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在臺灣的家,他們夫妻二人於1950年入住士林官邸,在這裡居住了26年之久。
  • 臺灣旅遊新景點:蔣介石士林官邸開放
    1月2日,臺北士林官邸正館正式開放。蔣介石夫婦從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至蔣介石1975年4月5日辭世,在此生活長達26年。圖為官邸正館一層用於家庭聚會的小客廳裡,壁爐上方懸掛著蔣介石母親王採玉太夫人的油畫遺像。
  • 走訪臺北士林官邸
    今年春天,我有幸造訪臺北士林官邸。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早期屬日本佔領時代總督府園藝所用地,光復後由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農業實驗所接收,並成立士林園藝實驗分所。
  • 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
    中新社臺北1月2日電 題: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臺北士林官邸正館2日正式開放,公眾有機會「觸摸」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晚年生活的場域。  從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至蔣介石1975年4月5日辭世,蔣介石夫婦在此生活長達26年。
  • 蔣介石在臺北住所士林官邸正館正式開放(組圖)
    中新社臺北1月2日電 題:走進士林官邸正館「觸摸」蔣介石夫婦晚年生活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臺北士林官邸正館2日正式開放,公眾有機會「觸摸」蔣介石、宋美齡夫婦晚年生活的場域從1950年3月31日住進士林官邸,至蔣介石1975年4月5日辭世,蔣介石夫婦在此生活長達26年。2日,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致詞指出,開放士林官邸正館,讓「做出重大決策的歷史場景得以公諸於世」。希望後代子孫更了解歷史,從中學習並且記取教訓。士林官邸原為臺灣日據時期的士林園藝實驗支所,北倚芝山巖、南接劍潭山,西面開口向路,形若口袋利於防衛。
  • 臺灣臺北士林官邸,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舊居,看看蔣介石有多浪漫!
    來到臺灣旅行,士林官邸是一個必去的景區。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是蔣介石和宋美齡到臺灣後的居住地。士林官邸環境優美,種植了很多花草。心形的通道,滿滿的愛意。宋美齡特別喜歡玫瑰花,所以蔣介石就從各地引進珍稀品種的玫瑰,建了一個玫瑰園。
  • 臺北第一座生態公園:士林官邸
    臺北士林官邸位於臺北市士林區福林路,早期屬日本佔領時代總督府園藝所用地,後來成為舊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正住處,也是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如園藝館、新蘭亭、凱歌堂等等,都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建築。官邸由外而內共分為外花園、內花園、正房幾個區域;外花園中有溫室盆栽區及玫瑰園,據說蔣夫人最喜愛的花園;內花園是中式庭園和西式庭園的合稱,西式庭院裡的苗圃、花藝、雕塑、水池都洋溢這濃濃的西方風情,我們那天還看見一個女子身穿和服在西式庭園中拍攝寫真集;中式庭園裡的拱橋、曲池、流水等東方庭園造景,則令人彷佛置身古代中國。
  • 城市公園-臺北士林官邸生態公園
    現在的士林官邸是臺北市的第一座生態公園。官邸由外而內共分為外花園、內花園、正房幾個區域;外花園中有溫室盆栽區及玫瑰園,據說是蔣夫人最喜愛的花園;內花園是中式庭園和西式庭園的合稱,西式庭園裡的苗圃、花藝、雕塑、水池都洋溢著濃濃的西方風情;中式庭園裡的拱橋、曲池、流水等東方庭園造景,則令人彷佛置身古代中國。
  • 士林官邸:從戒備森嚴的禁區到詩情畫意的踏青聖地
    【解說】從日據時代的總督府園藝所用地,到蔣介石在臺灣25年的住所,再到臺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士林官邸見證了臺北的歷史變遷。從當初戒備森嚴的禁區到如今詩情畫意的踏青聖地,這座官邸究竟記錄了哪些故事?近日,記者走進位於臺北士林區福林路的士林官邸探訪。  公園入口掩映在一片蔥蘢綠意中,門口寫著無煙公園,旁邊則是公園的平面圖。
  • 揭開士林官邸的神秘面紗
    大客廳  士林官邸從一九九六年對外開放,但蔣介石夫婦居住的正館卻一直與外界隔絕,「總統府」花了一億多元新臺幣、歷時四年修復士林官邸正房  邵銘煌指出,官邸除了是蔣家的家庭生活重心,也見證許多重大決策和中外名人,前美國副總統尼克森曾三度訪臺,前兩次都入住官邸二樓的客房。
  • 陸小妹隨筆:在士林官邸追尋蔣宋夫婦曾經的生活
    士林官邸,其實是在去完101大廈之後,下午要去故宮博物院中間剩餘的「垃圾時間」去的。不帶著任何的想像和期望,走進它。  士林官邸,如果不是導遊帶著,可能真找不到大門。其實它連正經的門都沒有,入口是一條直直的路,兩邊鬱鬱蔥蔥的各種樹,感覺更像植物園 或者公園。走在參天的椰子樹邊上,感覺像在海邊度假。
  • 士林官邸揭神秘面紗\文、圖:朱瑞宜
    臺北近年遂推出「蔣介石史蹟一日遊」行程:士林官邸(蔣介石、宋美齡生前居所)、陽明書屋(最大的蔣介石行館)、草山行館(臺灣首座「總統」官邸)、中正紀念堂(蔣介石紀念堂)及圓山大飯店(內有昔日兩蔣專用防空洞秘道)。記者近日特地前往蔣氏史蹟主題遊最熱門的景點士林官邸,探究蔣介石夫婦在臺生活軼事與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