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乾脆麵,抽水滸卡」,我想這是很多人在童年時都經歷過的一大樂事。當時一張薄薄的紙質卡片,令一款堪稱粗糙的零食紅遍大江南北。這背後除了創意的出色,還有「附送贈品」本身對欲望的有力煽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送個卡片就能有如此的魔力,那麼如果換成其他更有價值的物品,效果是否會更加轟動?今天我們要說的日本雜誌行業,就把「贈品」這個手段玩到了堪稱逆天的程度。
日本雜誌送東西,首先是什麼都敢送,可以說有多少種雜誌就有多少種贈品。國內除了早年遊戲雜誌附贈的光碟,就是時尚雜誌的小飾品了。而在日本,光是時尚雜誌的贈品就有包包、化妝品、首飾、生活雜貨這4大類。每一類下你能想到的東西,他們都送過。
比如化妝品就有口紅、唇膏、指甲油、粉底、眼影、護膚品等等。還不用擔心集齊了全套化妝品卻沒工具化妝,各種化裝道具不定期有送。最後東西太多沒地方收納也沒關係,零錢包、環保袋、手提包、挎包和雙肩包要什麼都有。
說完了女性向的時尚雜誌,男性雜誌和兒童雜誌也不遑多讓。對於重視實用性和功能性的大男孩,他們送金屬名片夾、鋼筆、手錶、手帕、手機鏡頭等,工作和興趣生活中用得到的物品。而針對小朋友,他們除了附贈經典的紙模型和遊戲棋之外,還有各種簡單版的實驗道具可以滿足小小少年們對世界的探索欲。
雜誌贈品種類如此繁多,也許會令你覺得品質好不到哪去。但日本雜誌們是真的挺狠,和各種知名品牌的合作是一波接著一波。其中時尚雜誌與品牌的限量合作單品最為常見,其他類型雜誌也偶有顛覆常識的佳作出現。
隨便說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2018年時尚雜誌《25ans》和施華若世奇合作,出了一個系列的仿水晶手帶,一共4款隨書隨機附贈;同年男性雜誌《smart》和日本人氣潮牌HEAD PORTER共同設計了一款手錶作為贈品;兒童雜誌《chao》則和熱播的兒童動畫聯名,出了日本雜誌史上第一款家電類贈品——電池馬達驅動的掃地機器人,專掃橡皮屑。
品種多樣、知名品牌聯名限量,僅這兩項還不夠。日本的雜誌贈品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魅力點,那就是實惠。也許你會問,「不是說贈品嗎?還要額外付錢?」沒錯。在日本,同一期雜誌通常會分有贈品版和無贈品版分別發售。兩者的價格通常只有150至200日元的價差。這樣一算,那些化妝品、首飾、玩具等等,即使是看做商品也只需200日元左右就能入手,比一杯咖啡還便宜。甚至對粉絲來說,花上1000至2000日元買本雜誌,就能得到喜歡的品牌出的限量單品,根本就是賺大了。
而日本雜誌的這種土豪作風,確實為其贏得了廣泛的關注。在網上隨便一搜「雜誌贈品」,就會立馬跳出許多專門收集雜誌贈品信息的網站。這些網站會按照雜誌類型分列各雜誌的贈品信息,以方便相關讀者查詢。網站首頁也會按照時間順序,預告即將附送贈品的雜誌,並提供預訂功能。有些網站還會貼心地編輯專欄,第一時間發布某些贈品的開箱體驗,或者是某類型贈品的介紹合集。
看到日本雜誌的逆天贈品,讓我想起了當年身邊那些走火入魔的小夥伴。他們為了收集水滸卡成箱成箱地購買乾脆麵,拆完卡之後又成箱成箱地把面扔掉。那時,我除了對他們的壕氣沖天感到羨慕,心裡也有一絲莫名其妙,乾脆麵和卡片到底哪個才是贈品呢?同樣的問題,我也想問問日本的雜誌購買者。對他們來說,到底是在買雜誌,還是在買贈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