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青少年犯罪現象不斷上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教育沒有與青少年的生理與心理成長過程同步。忽略了他們的心理衛生和性格的培育。如今的教育,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社會,均偏重於智育,忽視德育;偏重生理健康,忽略心理健康。心理學家研究證明:二歲至七歲是兒童心理成長過程,是人生性格的「奠基」階段。現今流行一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一生的發展方向和事業的成敗。優秀的性格促使一個人向正向發展;劣根性格導致負面人生。據犯罪學研究,除過失犯罪外,所有犯罪行為都與其性格的劣根性分不開。所以,預防犯罪應該從娃娃抓起,從性格培育和心理矯治入手,為預防和減少犯罪現象打牢社會基礎。
青少年失足是犯罪的先兆。人生失足是常有的事。失足不可怕,怕的是失足後得不到正確引導和心理矯治,發展下去就會走向犯罪道路。筆者就對失足青少年的心理矯治談點膚淺看法,同社會各界同仁共同努力,為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做些理論研究和基礎工作。
心理矯治是預防犯罪的一項重要工作,它包括改造矯治對象的認識、、需要、動機、情感、意志等。近年來我國失足青少年比改革開放前相對增多。他們的「失足」,都是從心理演變開始的。注重心理矯治,教育改造失足青少年,是當前預防犯罪工作,確保社會穩定的重要一環。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要引起高度重視,齊抓共管,常抓不懈。本文就此談兩個問題。
一、對失足青少年心理矯治的主要內容
對失足青少年的心理矯治,就是扶正祛邪,將他們被顛倒了的心理結構重新顛倒過來。具體說要從四方面矯治:
1、矯正扭曲的世界觀、人生觀,從根本上剷除違法犯罪的認識根源,這是心理矯治的核心工作。
犯罪心理學證明,除過失犯罪人員外,其他犯罪者一個共同的特徵,即扭曲的世界觀是他們犯罪心理結構的核心。據司法部門抽樣分析青少年犯罪有關案例資料,發現作案者在犯罪前,其政治觀、人生觀、道德觀、審美觀等,都與正常人偏離,而且偏離指數與違法犯罪指數成正比。例如,他們對政治和國家大事普遍不關心,無政治信仰和理想抱負。他們的人生觀是極端利己主義,信奉「人不為己,天殊地滅」「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樂。在自由與紀律問題上,他們多是行為放蕩,不守紀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為所欲為。在道德觀與審美觀方面,他們中不少人崇尚邪惡,喪失善良,是非顛倒,榮辱不分。認為「英雄就是膽大,敢拼命」「友誼就是哥們義氣,敢為朋友兩肋插刀」「美就是長得漂亮,穿著時髦「;否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信奉西方的「性解放」,認為「寧在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就是這種種被扭曲了世界觀、人生觀,驅使他們偏離人生運動的正常軌跡,走上邪惡之道乃至不歸之路。心理矯治首要的是用先進的思想理論、高尚的道德情操、嚴格的行為規範教育他們,改造他們,矯正他們被扭曲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端正看問題的思想方法,增強道德法紀觀念。這是挽救失足青少年,預防他們犯罪的治本之策。
2、矯正畸形的需要,把作案動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大量事實說明,畸形需要是促使主體違法犯罪的重要內驅力。如經濟犯罪者都是由畸形的物質需要而引起的;姦情流氓犯罪一般是源於性意識制導下的畸形性生理;而哥們義氣、嫉妒、仇恨、報復等畸形的心理狀態,常常是破壞、損害、傷殺等犯罪的內在動因。青少年失足前,這種畸形需要心理會以各種形式表露出來。及早發現並抓住他們的畸形需要心理先兆,進行及早「治療」,以改變其需要結構,阻止畸形需要心理向犯罪動機轉化,是心理矯治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3、矯正變態的情感,增強主體對違法犯罪的自控能力。
變態的情感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就絕大多數青少年而言,積極、肯定、增力的情感因素始終佔主導地位。但一旦消極、否定、減力的情感因素起支配作用,破壞了心理平衡,人就會喪失理智,失去自我控制,做出不顧後果的蠢事,乃至違法犯罪。變態情感的主體一般有三個特徵:一是情感傾向反常,愛憎、好惡顛倒,對他人缺乏起碼的尊重和同情心,甚至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二是情緒不穩定,行為易衝動,有時為一件小事或一句話發生爭執,互不相讓,由動嘴到動手,以至動刀動槍;三是心胸狹窄,性情粗野,好意氣用事。據某公安機關統計,近年來青少年兇殺犯罪案件中,60%以上是由這種變態的情感特徵而導致報復行兇的。矯治失足青少年的變態情感,就是要善於掌握其情感特徵,採用科學的心理學方法,因勢利導,矯正治療。比如,運用情感的外擴散性,施以有感染力的情感刺激,動搖以致消除失足者的消極情感,恢復積極情感;運用多種方法,調動他們內心新舊情感的鬥爭,造成對消極情感的悔恨和自責,進而否定舊的情感,重新評價自我,恢復正常人的情感和理智;還可採用回憶對比、關心體貼等方法,以激發其良心、自尊心和榮譽感等,促進情感的轉化,強化自控能力,抑制犯罪意識和行為的發生。
4、矯正脆弱的意志,增強改正錯誤的勇氣和信心。
失足青少年的意志具有明顯的兩極性,即在正確方向上自卑,意志力很薄弱;在錯誤方向上自負,變態地發展意志力。前者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自卑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喪失了克服困難、改正錯誤、奮發上進的勇氣和信心。後者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虛榮心和冒險心理,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明知違法,仍鋌而走險,以身試法。這種變態的意志力驅使他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有一個青年在獄中懺悔說:開始我也有理想,想幹出一番事業。後來遇到一些挫折,使我自悲起來,周圍的人也瞧不起我,於是便產生「先進不成,後進也要出名」的錯誤觀念,逐漸由自卑轉為自負,橫下一條心,錯就錯到底。最終走進監獄。這個青年的心理演變過程告訴我們,後進或失足青少年都是意志薄弱者,他們經不起挫折的打擊和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的影響。心理矯治就是要幫助他們在正確方向上培養起堅強的意志力,增強克服缺點,戰勝錯誤的勇氣和信心。
二、矯治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矯治意識和正確的矯治方法
對失足青少年心理矯治的效果如何,與矯治者的矯治意識和方法有著極大的關係。一般說來,矯治人員應注意做好以下三個環節的工作:
1、立足挽救。這是心理矯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著點。立足挽救,最重要的是要信任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二字對失足青少年「價抵萬金」。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對這一部分人要倍加關心和愛護。對他們要有良師嘴、慈母心、兄長情。尊重他們的人格,關心他們的生活,開導他們的思想,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毛主席說:「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要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挽救失足青少年要從內因的轉化工作做起,但也不能忽視外部條件的影響。在重視內因轉化工作的同時,要為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進步的環境。如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委派專人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用先進的思想和言行影響和感化他們;積極組織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儘可能安排他們就業,分散其消極方面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和文體活動,並發揮其特長,以陶冶他們的情操。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都齊心合力來做好他們的工作,就會大大減少青少年犯罪現象。
2、辯證施治。一是細心「診斷」,弄清「病症」。矯治人員要象醫生看病那樣「切、問、望、聞」,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出心理病根所在。二是因人施治,對症下藥。對心靈受挫折的人,要設法「安」之,給於同情和關心;對自我意識擴張的人,應設法「洩」之,使其感到自身之渺小,只有投入革命洪流,獻身人民事業才偉大;對精神空虛的人應設法「補」之,從其興趣、特長、志向、職業出發,引導他們的思想行與社會進步事業聯繫起來,樹立遠大理想;對處於逆境而內心積鬱的人,應設法「導」之,讓他們敞開思想,傾吐內心積鬱,幫助他們解開心中「死疙瘩「。三是綜合防治,多方結合。失足青少年心理致「病」的因素是多方面,在矯治方法上要多渠道、多方案,全方位進行。堅持領導做工作與群眾做工作相結合;家庭教育與學校、社會教育相結合;自我教育與外界影響相結合;關心體貼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思想教育與懲戒相結合,以鼓勵為主,懲戒為輔,用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促其向好的方面轉化。
3、持之以恆。首先要樹立信心,堅信失足青少年是可以教育改造好的。其次要有耐心。人的錯誤思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把失足者扭曲了的世界觀、人生觀顛倒過來,不能只靠一兩天教育,幾次談話就能奏效的。要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矯治人員要耐心等待他們的覺醒,積極鼓勵他們自己清理自己的錯誤。再次要有恆心。失足者錯誤行為的頑固性決定了轉變過程中的反覆性。他們的進步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型上升。進步中出現反覆是正常現象。矯治人員要善於發現和鼓勵他們的微小進步。當出現反覆時,不可失去信心,要尋找反覆的原因,斷絕反覆的誘因,以減少反覆次數,降低反覆程度,並在反覆過程中尋找和保護他們。
(此文在軍事科學院舉辦的全軍軍人犯罪心理學研討會上宣讀,獲軍事科學院優秀論文獎。在全國多家期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