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論差異

2021-03-04 此是讀哲學

西方哲學和佛教哲學都存在著由於構詞的原因而導致了一個詞既表述「是」,也可表述是者的情況。如海德格爾認為在德語的日常語言中這種用法有點古怪,不那麼自然。當以ist為對象來談論時,根據語法規則,必須以名詞的形式sein,或加引號的形式「ist」,或以動名詞的形式Seiend來討論,形式不同,意思卻相同。但在哲學上卻不可以這樣表述。他在強調Sein的動詞意義時,通常es gibt這個短語,而不用系詞ist。他認為ist的意義應該由Sein的存在性意義來解釋,即Sein的存在性意義決定了ist的表述性意義。海德格爾以大寫字母開頭的「Sein」來表示動詞「是」,強調Sein表示一個過程,而不是事物、實體;以名詞Seindes表示是者。seiende是sein的現在分詞形式seiend(正在是的)的大寫,即動名詞,一般譯為是者。它可以加定冠詞表示單數das seiende和複數die seiende。理論上,凡是可以被說成seiend(是的)都可以被稱為dasseiende(是者)。據此,海德格爾提出了著名的「是」論區分(ontological difference)。「是」論區分意味著認識到being具有二義:其一是to be的實相義,指稱一種所有能夠正確地被稱為「to be」的事物所共有的性質,即本質或本性;另一是being的緣起義,指稱a being或beings,也即任何事物。而西方哲學正是being本身的語義與語用曖昧成為西方哲學誤入岐途的根源。

在佛經中,前述梵文sattva表述「是」性,但《波你尼經》1.4.57中也用sattva兼指生物、無生物,即一般存在物。據此看來,sattva兼具「是」和是者義,意味著它與英文being一樣,既可以表示「是」,也可以表示是者。這意味著佛教哲學中也存在著「是」論差異。

再有,菩薩與真如來自不同的「是」詞根,而菩薩與真如被區分為了因和生因。菩薩是智慧照法性之理,被稱為了因;真如是法性之理,它發生一切善法,被稱為生因。菩薩的梵文bodhisattva一詞中,sattva來自於as,是絕對的「是」;真如的梵文bhutatathata來自於bhu,是相對的「是」。但另一方面,菩薩與真如都指稱著beingness,佛教哲學為什麼要使用兩個不同的詞sattva和bhutatathata來指稱beingness?筆者認為,古梵文語法經典《波你尼經》中,把as 和bhu列為相互注釋的關係,即as可轉化為bhu,bhu也可轉化為as。後來的密宗金剛乘,以本初佛也論述了as和bhu兩者之間的互注關係。因此,菩薩與真如便都可以指稱著beingness,也即指稱抽象的「是」。在佛經中,凡是以追求菩薩的經文,其最終目標即是涅磐,菩薩與涅磐一直相伴出現,以涅磐「圓滿、靜止不動」之義,揭示了菩薩具有絕對的、靜止的之義,也即「是」的「無」義。當對as首肯、確認,斷定它的真時,雖然它還是beingness,但它已經被言說,as已有所顯現,也即已成為了是者。因為,當追問「是」性是什麼,或是什麼樣時,「是」性就被置於主語的位置。根據印歐語系的語法特點,「是」被置於主語位置時必須是分詞、動名詞和不定式,由此成為了是者。前面揭示了真如也可以表述是者。據此看來,菩薩與真如的差別應相當於西方哲學中的to be與being,to be在邏輯規律之外,being的意義是從邏輯上得到規定的。而菩薩與真如這一哲學特徵應反映出佛教哲學存在著「是」論區分。

除了菩薩與真如外,真如和如來這兩個詞也應體現了「是」論差異。佛教哲學中,真如與如來常作為同一意義來使用,真如有時又指如來,如來有時也指真如。但真如有二義,一是實相義,另一是緣起義。如來也具有兩義,一個是作為絕對存在的如來,這個如來就是真如;另一個是「乘真如而來」,也即由絕對存在而來的如來,這個如來已由「是」變成為是者。而且,真如與如來的梵文也不同,分別是bhutatathata和tathagata,暗示著它們存在著區別。筆者以為,以bhuta加上tathata表示真如,以tathata與agata結合表示如來,可能是為了區分「是」與是者的不同。佛經中,真如常表示絕對存在,而如來多指現象層面上的存在。所以,真如由bhuta透露出它是動詞「是」,如來則由tathata透露出它是名詞化的「是」,即是者。《八千頌》第十六章中「如來之真如tathagata-tathata」一語中應意味著以如來作為是者,而以真如作為是者中的「是」。海德格爾曾說,德文das Seiende(是者)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理解,它一方面指那總是「是著的東西」,即是者;另一方面又意指「使是者成為是者」這件事,即發生在是者身上的「是(seiende)」。而seiende實際上也有兩重意義,即「是著」和「是的」,後者即是「是者」。據此,真如與如來就類似於德文seiende和das Seiende。而真如與如來的區分還可與西方哲學區分了existenz與dasein的不同一樣,都是為了強調純粹的「是」不是實際存在。因此,bhutatathata和tathagata的區別體現了「是」論差異。

對應於真如與如來,佛教哲學中存在了兩種現象,一是是者層次上的現象,它是首先和通常顯示自身者,是直接存在著的東西,被稱為所有相;二是本體論上的現象,它是首先和通常不顯示自身者,是未經揭示者,它比任何一種存在者的敞開狀態更古老,構成了整個敞開領域的基礎和開端,為事物的顯現提供了場所。這兩種現象是相對待、相反對的,它們應反映了古梵文系詞「是」的穩定和變化狀態的系詞特徵。在西方哲學中,採用了being和become來表述這個系詞的這兩種狀態。據此,真如應是being,而如來可譯become。佛教哲學「是」又與西方哲學中「是」的兩義being與becoming相對應。

希臘哲學中,同樣出現了採用不同的詞彙區分「是」和是者的情況。如巴門尼德哲學中的on和to on,可能也包含著存在論區分。on的含義也是雙重的,既可指「是」,也可指是者,它應相當於bhutatathata。而to on 是從einia的分詞on形成的一個名字,to eon則是巴門尼德對to on的表述,是奧尼亞方言的形式。穆尼茲認為to eon不僅可以翻譯成「是」、是者,也可以翻譯成「所是(what is)」、「所是者(that which is)」、「是如此者(what is so)」[1]。to eon多指現象層面上的存在,它應相當於如來。亞里斯多德的《範疇篇》中有兩個ousia,第一ousia是超越的,是「更深層的存在,是存在的最初因,最初的proot on,也就是第一的」[2]。同時,它是在背後或底下的「東西」,是要讓事物全部顯現出來的「東西」。它自身沒有相反者,但可容納相反的屬性。這個ousia什麼也不是,但它不可能不是它自己。當ousia下降為第一本體被置於邏輯關聯空間之中,被九個範疇所述說時,ousia便成為了個體事物。可見,第一個ousia相當於真如,第二個ousia便相當於如來。再有,ousia是parousia的略寫,它具有「是」和是者二義,但表述本質時常用ousia,表述現象或外觀的表現時常用parousia。據此,ousia相當於真如,parousia相當於如來。真如與如來的區分還相當於ousia和hypostasis的區分。ousia和hypostasis中,ousia常被用於表述本質,它相當於真如;而hypostasis是斯多亞派用來指稱一件東西的真正存在,是作為第一本體的ousia,以區別於第二本體(屬和種),後來發展成為指個別之存活或存在。據此,hypostasis相當於如來。

海德格爾認為,on既可指是者的共性(being in general),又可指是者的基礎(ground of being),或者說,既指本質又本源。由於兩者的混淆,導致傳統本體論和形上學的本質主義取向,即通過尋求是者的共性,最後把它歸結為實體(ousia, substance),而是者的基礎反而被遺忘。佛教哲學也一樣,正是由於真如的語義與語用曖昧,導致了「是」被遺忘。


[1]Munitz, MK:《Existence and Logic》,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9年版,P32。

[2]亞里斯多德著,吳壽彭譯:《形上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P56-57。

相關焦點

  • 華玉振:與"擺地攤"感同身受
    當共和國總理在莊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宣布城市管理要為"擺地攤"寬容時,我的眼睛溼了。三十四年前剛畢業的那年夏天,在家鄉小集鎮的稅務所,因拒絕"出外勤"向"地攤"收稅的風波又勾起我的回憶。所長安排我"出外勤"上街。所謂"出外勤",就是上街丶入村丶進廠,挨家挨戶收稅。我從小厭煩稅務官。據父母講太祖父、祖父都曾經因為挑擔擺攤賣杏、賣黃花菜而被稅務官盤剝過。
  • "生孩子"也要AA制嗎?
    她是這樣寫的:"我懷孕六個月了,沒上班在家待著,自己也沒多少存款,我老公今天說生孩子的時候花的醫療費用我倆一人出一半,平攤,我很震驚,想了一天都沒想通他怎麼會這樣說,為什麼呢?"看了之後,我也驚著了。難道是自己落伍了,跟不上潮流了嗎?還是現在的夫妻樣樣都實行AA制,包括生孩子呢?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於是便將這故事當新聞說與朋友聽。朋友聽後一陣哈哈大笑,我被朋友笑懵了,問他很好笑嗎?
  • "兒臣" 的帳單與 "額娘" 的神回復火了 !
    只是深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你的起點是父母懷抱,你的未來是修齊治平,弘毅致遠。所以額娘才狠心讓你歷練,吾兒可知"有多殘忍有多愛"。當然,吾兒自立並非始於今年今日,是家風使然。額娘一介弱女,尚能十九歲離家三千裡獨自求學,深信吾兒勝之。
  • "我,36歲,和甜蜜男談了一場戀愛,傾家蕩產!"
    但你想不到的是,最先關注到這個數據的,不是單身女性自己,而是"殺豬盤"的騙子。他們將這一億單身女性當做了"獵物",開啟了自己的"宰割"之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需要經過千百次的實驗獲得,而騙子的騙局同樣需要總結經驗。
  • 戰"疫"響了,情感深了!
    2020,註定是多事之秋,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新年的第一天給大家特殊的拜年方式"居家拜年"。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我聽從安排,作為一名黨員我絕對服從命令聽指揮。 形式越來越緊,學校要求上報的數據越來越多,越來越細,所以每天都要在班級群裡發不同的通知,分享不同的文件精神,不停地催促家長朋友回覆信息,填寫表格……有時感覺家長也挺累的但是沒有辦法,特殊時期不能掉鏈子。
  • 網絡"遊戲"的泛濫,你孩子的人生是否被偷換了概念?
    人類的生命本質是公平的,但是這種本質的公平已經被"經濟"所打破。這"經濟"當然不僅僅指的是金錢和物質,它當然包含一種無形的、也是比金錢更具威力的"經濟"~那就是"名"。所謂的"名",當然是指那些出了名的人名,統一稱呼為"名人"。名人當然也就不同於一般的人名,他們具備一呼百應的能力。特別是在當下的網絡時代,這名人效應尤為明顯。
  •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麼選科?
    新高考"3+1+2"模式,把哪些學科救上岸,哪些學科推下水?我認為,談不到把哪個學科"救上岸"或"推下水",改革是大勢所趨,高考也不例外。新高考模式下,對語文、數學、外語沒有什麼影響,突出了物理、歷史兩個科目,對化學科目是一個弱化。
  • I love You的真正意思不是"我愛你"!你知道嗎?
    知道"Ilove you"是什麼意思嗎?肯定會有人說:"這個啊,地球人都是知道!"我愛你"唄." 是的,我們知道這是一句告白的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它是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宣言,既是世界最美的語言,也是情人之間表達情感最直接的語言.但是,你知道嗎,這8個字母其實是有特殊意義的.當你聽到或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它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呢?
  • 自閉患兒幹預路上最重要的一項"關係"
    家有特殊孩讓許多父母總是埋頭於孩子的康復教育,心裡唯一的盼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早日恢復成"正常"的樣子,每天有不同的幹預課程,天天在機構與家裡間不斷的來回波奔。在忙碌中甚至無法關注與特殊孩子間的親子關係。可是,特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難道不重要嗎?當然不是。
  • 遠離心理疾病,就要大膽的和這類人說"不"
    "習得性無助"是心理學裡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它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發現的。要了解什麼是「習得性無助」,首先得從他做的一項經典的實驗說起:一隻狗被他關在籠子裡,蜂音器一響後,狗就被施於令其痛苦的電擊。
  • "我談了一場戀愛卻傾家蕩產!"比仙人跳悲劇 10000倍的,居然是這種騙局!
    "殺豬盤"騙錢騙情,讓受害人最後輸的一無所有,真是太可惡了!但你想不到的是,最先關注到這個數據的,不是單身女性自己,而是"殺豬盤"的騙子。他們將這一億單身女性當做了"獵物",開啟了自己的"宰割"之路。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需要經過千百次的實驗獲得,而騙子的騙局同樣需要總結經驗。
  • 防疫情宅家,延期開學,你這樣管教"神獸"也許是上策!
    更有甚者,還要面對一個撓頭事,那就是對"神獸"管理教育問題!",不少朋友調侃自家"神獸"作呀,打遊戲上網熬夜,早上不起床,上網課隔靴撓癢不頂事!大人天天手機不離手,幾天不洗漱,床鋪亂糟糟,"神獸"會暗自竊喜:彼此彼此!家長要克服這些問題,做個愛看書學習、愛生活愛乾淨的"上進生",裝樣子也要象。
  • 「I love You」的真正意思其實不是 "我愛你"
    肯定會有人說:"這個啊,地球人都是知道!"我愛你"唄是的,我們知道這是一句告白的話,是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它是一句放之四海皆準的宣言,既是世界最美的語言,也是情人之間表達情感最直接的語言. 但是,你知道嗎,這8個字母其實是有特殊意義的.當你聽到或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它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呢?
  • 兩歲半寶寶和她的動物"牧場",二十多隻動物友好相處
    最近幾天,又玩上了動物"牧場"的小遊戲,常常把我們逗的哈哈大笑。",都特別忙,她要讓動物們排好隊,還要給它們分配食物,忙起來叫她也聽不到,喊她也喊不走。看"牧場"裡的動物們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在吃飯呢,看起來聽話的很。
  • 從心理學上看程璐思文離婚:兩個"好人"是很難維繫婚姻的
    這個回應問題的視頻我看了好幾遍,可以說通篇都是"乾貨"。兩人思路清晰,真誠而又直率地做了各自的回答。與其說他們是在給觀眾做交待。更像是再次給自己的婚姻做總結。倆人都是脫口秀演員,在節目中慣性職業素養使然"輕鬆"的開聊。但卻無法掩飾她們對分開的傷感和遺憾。
  • 親身經歷,分享我是怎麼從"躺贏式家長"到「模範家長」的
    剛接觸這個詞時,是在熱搜上看到,看對於"躺贏式家長"的種種分析,才發現我在育兒過程中完全就是從"躺贏"到"模範&34;,一個完全的「模範式家長」
  • 科普|為什麼自閉患兒總是"聽不懂話"?
    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許多星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家的星孩為什麼老是"聽不懂",而"聽不懂"好像變成了星孩的生活日程,當父母叫孩子做某件事時,孩子就只會呆站在一旁。
  • 記住 |「車牌號」英文可不是"car number"
    記住 | 「車牌號」英文可不是"car number"!
  • 沈國威|近代東亞語境中的文明和野蠻 ──以「野蠻"的詞史為中心
    福澤諭吉的「文明"「野蠻"已經不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概念了,從《文明論》起福澤用這兩個詞表示人類歷史的變化和進步。這本書寫於一八七五年前後,書中「文明"的使用次數超過二百次,「野蠻"使用了五十四次。詞形有「野蠻"和「野蠻",但是已經不再使用「蠻野"等其他形式了。下面我們選擇若干重要例句,對福澤的文野觀做一些分析。頁數依照1995年巖波文庫版。
  • 《傷寒雜病論》學習說明書
    章太炎說:"餘於方書,獨信傷寒。"(二)傷寒論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歷代不少醫家用畢生精力研究傷寒論。1.傷寒論是自成體系的a.「漢書•藝文志」載有經方十一家,醫經七家。仲景是"論廣"經方十一家中「湯液經法」而成「傷寒論」的。b.仲景序近代考證,並非仲景所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