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教育」出天才?——談英國的自學教育

2020-12-16 益通留學

因為是在中國教育體制內長大的小孩,加上在中國期間多半都是研究體制內的教育,因此過去雖然接觸過「自學制度」的討論,但閱讀到的訊息多半都是集中於特殊個案,或者是社會階級複製這類理論文章的分享。

對自學教育的相對陌生裡,更難免帶著某種不知名的隱隱羨慕:「或許是孩子比較聰明,或許是家裡比較有錢,或許是家長比較有想法(也或者比較搞怪),或許是. ……」這些固然反映了部分人的自學理由,但這樣的理解還是非常狹隘。

來了英國,才突然發現,自學制度其實和自己的距離比想像中近──在英國,它不過就是教育選擇的一種。我所接觸到的在家自學生(Homeschoolers),打破了過去有所局限的了解。多接觸後,才發現在家自學生是一群差異很大的集合名詞,而且和就讀體制內的學生一樣,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且發展各異。

英國自學教育的風潮,70 年代就開始,如今更多元

英國在家自學教育風潮起於上世紀的 70 年代,早期多是基於宗教的理由,但進展至近代,有愈來愈多的家庭為了不同的教育目標而決定讓孩子在家自學。也有些家庭選擇讓孩子在家教育,是為了避免在學校被霸凌、或是因為地區學校的教育品質特別不佳。

我周遭就有不少因為各種不同原因選擇自學制度的英國朋友,大家的背景各異:有中產階級、有藍領階級、有宣教士的小孩、也有地方鄉紳的 8 個孩子。也有媽媽單純想多參與自己孩子的教育決策,把孩子帶回家自學的例子。那位媽媽跟我說,孩子 5 歲之前,自學這兩個字根本不在她的腦海中,她選擇自學的理由,不過就是希望能更多參與自己孩子的教育決策。也有年輕教授的孩子在家自學,是因為孩子到了該入學的年紀時,媽媽當時還是研究生,為了照顧方便,乾脆就把孩子留在家,一路就這樣自學到現在。

自學制度好不好?我在英國觀察到的初步結論是因人而異。有些自學生,念完高中後也沒有進入大學就讀。自學生是不是都是比較聰明,有些是有些不是。他們的聰明有時固然是自學的原因,但卻不必然是自學的結果。我接觸到一對從小自學的雙胞胎兄妹,媽媽說,5 歲入學前班時,發現小孩都已經熟練未來一年要學習的內容,為了避免小孩在教室搗蛋,她想那就讓孩子6 歲在直接入小學,但6 歲時又遇到相似的狀況。所以這對兄妹就一路自學到高中畢業。哥哥後來 17 歲就進入大學,並一路繼續研究工作,妹妹則是按照年紀,18 歲才進入另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後就進入就業市場。同樣接受了自學教育,發展的路徑也不太相似。

甚至,有時候家裡的兩個孩子都自學,是因為其中一位有特殊需求,家長乾脆讓兩個孩子都自學,互相有個伴。有位研究所同學,他之所以自學的理由就是因為姊姊有學習障礙的特教需求。

相對中國豐沛的自學資源

在英國,在家自學的協會組織很多,每年在家教育研討會(The Midwest Homeschool Convention),單單中西部的場次就有上萬人參加,上千個展覽攤位。在英國如果決定要自學,有豐沛的資源可以運用尋找。例如六年級的學生要自學,就有多種專給六年級自學學生的教材。換言之,並不是把一般課堂的課本丟給學生,讓他們自己讀。而是,直接以另外一套教材學習,這套教材在編排上,會包含更多引導的文字講解。

自學生的家長往往也會加入地區的互助組織,某些科目自學生的家長們會以共學的方式,邀請老師來小班授課,例如文法、基礎物理或外語課程等,也因此自學生並非都沒有群體學習的機會。此外,由於針對各年級、各階段自學的檢定考試和規定也都非常清楚,即使是自學生,當他們指稱到自己的時候,也多會以幾年級來區分自己的狀況。

正因如此,學生銜接體制內的教育在學制上也比較容易,有些家庭會因為家長工作的調動,全家必須短暫搬遷至外地,這時,短暫一兩年的自學就可能就比適應新學校更為方便。所以也有人僅短期自學,另外的階段則在普通教育系統中完成學業。

自學不是萬靈丹

雖然英國和中國相比,自學的制度更為健全。然而有一點或許相同,也就是父母親要付出更大的時間成本。因為父母親不僅得負責從許多的自學教材中,選擇最合適自己孩子的教材,同時也要負責督導學習歷程。等於父母親要有一方得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同時,以教育的角度來看,學校教育並非僅是學習知識,它也提供練習群體生活,與人際互動的功能。多數我所認識的自學生,父母親都費心的安排不同的課外活動,例如加入球隊、樂隊或者童子軍社團。讓孩子即使自學,也能夠有多元的友伴關係。

近日,在中國,體制外教育或在家教育的議題受到不少的關注。然而,不論是體制外的教育或者在家自學教育,甚至普通教育,都不可能有萬靈丹的產生。每個孩子脾性不同,所需要的協助也各異。尋求一個萬應公式企圖複製下一個名人,都是不可得的。然而,教育的鬆綁與監督支持,仍然是一體的兩面。在教育體制裡,該思考的是如何為擁有不同資源或者不同形狀的孩子們撐起一份人人都可以自由伸展手腳的空間,其實才是教育鬆綁的關鍵。

相關焦點

  • 天才!飛機修理工自學英語發音超標準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天才!飛機修理工自學英語發音超標準 天才!飛機修理工自學英語發音超標準 生活放大鏡 09-21 17:56 【天才!飛機修理工自學英語發音超標準】近日,一名飛機修理工說英語的視頻走紅,其標準發音讓不少網友認為他曾在英國生活過。但這位機修哥不僅沒有出過國,甚至連英語都是自學的。他對英語學習的建議是,不要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 自學系列「3」:自學的核心建議
    老王在過去的一個月時間裡,陸陸續續更新了自學系列的兩篇文章,獲得了很多人的反饋,原本準備在自學系列「2」後的第二天發布這篇文章的,但想想還是決定放在春節結束後的現在…原因很簡單,春節是一次對你的考驗,你可能已經在假期自學過程中遭受了生活的毒打。這時候我說的話,你也許更容易聽進去。
  • 幫你算一算,「自學」駕照能省多少
    那麼,如果通過自學直考拿到一本駕照,又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呢?1、車輛改裝費:約600元在淘寶網上搜索關鍵字「汽車安全輔助裝置」,搜到銷量最多的一家店鋪的副剎車標價為288元—390元,如果加上安裝費用以及輔助後視鏡費用,總共需花費600元左右。
  • 為什麼中國出不了「鄭成河」?
    「鄭成河」?以下便是當時所寫:「天才,也需要溫床。」2010年時候,我第一次意識到地域差異帶來的教育資源差異。大城市的資源遠遠比小城市優質的多。因為那時候上大學, 我便去了一座比我家鄉要大很多的城市。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有機會接觸到更好地教育資源, 了解更多我想了解的知識。
  • 用這款 App 自學吉他,真的比半路出家的「老師」靠譜太多
    其實不需要這麼鄭重其事,今天的就給大家案例一款非常不錯的吉他教學 App,它比自學靠譜更比報班方便。「CoachGuitar」是款非常難得的靠譜且品質感出眾的吉他教學應用,根據經典和熱門歌曲而推出的教學課程,從初學到高級的程度分明的課程。詳盡且照顧初學者的指法教學,結合專業的教學短視頻和豐富的註解。
  • 普魯士教育模式對自學的一些啟發
    每個人都有在學校接受教育的經歷,也有自學的經歷。其中,很多人對學校的考試與被動式聽講深惡痛絕,開始嘗試用主動的自學方式來吸收知識,到頭來卻發現自己的自學進度還不如學校的模式。畢業後,所有人的學習模式只能靠自學了,我們迫切需要掌握這項學習技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 星雲大師:我的自學過程
    所謂「活到老,學不了」,貧僧到了這把高齡,因為眼睛看不到,還要徒眾輪流讀書給我聽。  回憶幼年,貧僧沒有受過學校教育,也沒有完整的家庭教育,但生性有一個「自我教育」的性格。所謂「自我教育」,就是「自覺」,覺察到自己需要學習做人,需要學習做事,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 在家自學?至少技術上百度教育大腦已經能滿足
    最近10年來美國的自學人口激增,美國教育部估計,自學的學齡兒童已達到200萬人。「在家自學」不再被認為是極右宗教保守派或極左嬉皮家庭的邊緣做法,而是家長新的教育選擇。  據美國媒體報導,全美拼字大賽、地理知識大賽、Intel科學與工程展覽會等競賽冠軍,清一色都是在家自學的孩子。
  • 中等專業教育自學考試暫行規定
    中等專業教育自學考試暫行規定(1991年6月12日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16號發布)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建立和健全中等專業教育自學考試制度,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的原則,制定本規定。
  • 用碎片化時間「自學英語」的 要點
    學校(或培訓機構)要求從最基礎的詞彙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而自學英語中所用到的詞彙是以實用為主(需要用到什麼就去學什麼),涉及日常生活可能用到的所有詞彙。Precise:跟日常生活相關聯,用詞更精準。
  • 自學能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周國平在他以「教育即生長」為主題的演講裡提到,他認為一切教育的本質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的本質都是自學。對於學校來說,成功的教育就是讓孩子擁有自學的能力,而對於每個家庭教育來說,也是同樣道理。父母不會陪伴孩子一輩子,有些路,終究需要孩子一個人去走。所以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 高考日語最好用的自學教材
    高考日語最好用的自學教材介紹高考日語最好用的自學教材。
  • 中國式家庭教育能培養出天才兒童嗎?
    由此,總結出中國式家庭教育最失敗的5件事:1.萬能母親,透明父親2.用情感「束縛」子女!——這都是為了你好!3. 孩子很優秀,父母卻百般挑剔。4. 「哭窮」父母,只能養出「心窮」的孩子5.近日英國第四頻道推出的電視節目《天才兒童》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這位來自伯明罕的 11歲華裔少年葛軍成功晉級了全美11位天才兒童。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魏書生 | 文【教育拾貝
  • 《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教育的本質》一書,是陳錢林積多年教育、培訓經驗,從四個方面談論如何陪養孩子自律、自學、自立:一,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長陳錢林年少時曾受過兩次磨難,一次發生在家庭,父親燒青磚賺錢被村民嫉妒陷害,家裡幾乎破產,他下決心發憤學習出人頭地。
  • 自學適合所有人,精通的人大多是自學
    但是人們最終都要成長為可以自主學習,即自學的人。自學好處很多:鍛鍊自己的主動學習的習知慣;學習時間自己可長可短,學習進度自己定;學習內容可以道自己定,難易內可以適度;在家自學,省學費、省交通費等等;、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容自學成才的人士很多。
  •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自育自學那麼,問題來了——老師怎麼培養孩子自我學習、教育的能力?家長又應該怎樣配合學校,激發孩子自育自學的能力呢?趕緊看看魏書生老師怎麼說。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很多優點和長處,教育就是要將這些優點和長處守住守住再守住,強化強化再強化。02. 你覺得孩子上課不注意聽講,不妨試試這個辦法你覺得孩子上課不注意聽?那你試試這個方法——同學們,你們現在用一分鐘時間抄寫課文《×××》中的第二段,看你們能寫幾個字。一分鐘到了,停!
  • 大學讀企業管理,25歲才開始自學編程會不會太晚?
    我認為自學的精神在於「自主學習」,有別於傳統的教育模式:選擇學習項目以後,由老師安排課程進度與測驗內容,學生專心學習即可。舉例來說:選擇大學科系以後,必修科目依照學校安排,只有少數的選修與通識教育有選擇空間,好處在於畢業於該科系的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相關知識,畢業生獲得學校認證,對於企業來說文憑具有參考價值。
  • 《教育的本質》:以育人為本,培養自律、自主、自學的良好品質
    全國知名校長、「牛爸」陳錢林在他的新書《教育的本質》也說到一件類似的例子:他兒子讀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到辦公室找他,他兒子離開的時候用力將門往外推,他就叫住兒子,經過教育他的兒子懂得了一個道理:可以往裡拉也可以往外推的門,一定要往裡拉,為什麼呢?因為往裡拉顯得謙虛而往外推則顯得張揚,而且,用力往外推時,門後萬一有人,容易出安全事故。
  • 常見日語教材大PK,自學日語必看!
    新版《標準日本語》「適合絕大多數自學的同學」推薦指數:★★★★★人民教育出版社於2005年發行的新版《新編日語》重排本「適合想全面深入學習的同學」推薦指數:★★★★《新編日語》重排本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於2017年發行的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