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如何培養自律、自立、自學的孩子?

2020-12-09 最美人間煙火氣

前一段時間,江蘇一位硬核爸爸抱怨老師的視頻在網上走紅。

視頻裡,家長說: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老師們都在幹嘛呢?

這位家長的做法得到了很多家長共鳴,也引發了大家對老師這一職業的聲討,認為現在老師讓家長改作業是失職的表現……

其實,在教育追求「高素質、高成績」的今天,無論是家長和老師,壓力都很大,都有這樣崩潰的時刻。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怎樣才能做好教學?

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

陳錢林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對教育生態整體十分了解,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龍鳳胎均獲世界名校博士學位。

《教育的本質》一書,是陳錢林積多年教育、培訓經驗,從四個方面談論如何陪養孩子自律、自學、自立:

一,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長

陳錢林年少時曾受過兩次磨難,一次發生在家庭,父親燒青磚賺錢被村民嫉妒陷害,家裡幾乎破產,他下決心發憤學習出人頭地。另一次發生在學校,他從小成績優異,尤其擅長數理化,可上了師範後從學霸變成了差生,心理極其壓抑。

這兩件事對陳錢林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後來,當他讀到雅斯貝爾斯「教育的本質就是引領精神成長」的時候,他深刻認同,並將之作為一輩子的教育追求。

對於精神成長,陳錢林認為首先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要培養孩子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這三種感情直接關係到幸福感。

陳錢林在任碧桂園實驗學校校長時,提出了「立志、立德、立言」的素養要求。立德才能樹人;立志,只要有遠大志向,其精神面貌就會積極向上;立言,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陳錢林看來,一個孩子,只要肯說,肯寫,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其精神就是獨立的。

此外,閱讀也是通過觸動心靈引領精神成長的方法。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

書讀的越多,孩子的精神世界越豐富,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才不容易被打倒。就像《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縱然生活困苦、多災多難,可是因為喜歡讀書,他的精神世界始終是快樂的,從來不計較生活裡的得與失。

二,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重自學

陳錢林的龍鳳胎孩子,兒子14歲就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女兒16歲考入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大學畢業時雙雙收到世界名校以全額獎學金讀博士的錄取通知。

陳錢林對這兩個孩子採用的都是個性化學習模式,沒有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平時靠寫作業、題海戰術保持成績,而是大膽自選作業。

當然,不做統一作業,不是說偷懶少學習,而是採用「拓展學習-超前學習-探究學習」的自學方法。

這種自學方法,可能剛開始時考試成績稍微落後於那些題海戰術裡出來的孩子,但長期來說,培養了孩子強大的自學能力。

兩個孩子的成長經歷說明,成績拔尖並不完全依賴於題海戰術。

但是,自學需要強大的自律能力,如何陪養孩子的自學能力?那麼就要從家庭教育開始。

像語文學習,重在聽、說、讀、寫,應該從幼兒時期就培養。幼兒階段,聽故事、聽電視節目、聽家長說話……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事,背後都有能力培養的學問。

三,家庭教育的本質是育人為先,重自律、自學、自立

1.自律,主要是習慣培養。

努力做到,在壞習慣形成之前,就把好習慣教給孩子。

那麼,如何讓孩子自律?

陳錢林的方法是「家規+評價」。從小就給孩子制定家規,讓孩子自主評價,通過自主評價,讓孩子自我反省。如果違反了家規,是一定要受到懲罰的。

有些小孩子會用哭鬧來試探大人的反應,家長任其發展,孩子就會摸透家長的心思,有了一次妥協,就會有第二次,最後會破壞規則。

當然,家規的制定和實施,應該尊重孩子的民主權利,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稍大一些,孩子的個性增強,如果家長總是顯示出不了挑戰的專制,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2.自學,從嬰幼兒期就開始培養

每個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具備自學能力,嬰兒時期,常會出現反覆的一個動作;剛學說話時,會說最開始善於發音的詞,常會在嘴巴裡叨叨。

再大一點的自學是在玩中學,比如玩遊戲,小孩子喜歡聽水龍頭放水是什麼聲音,看桌子翻到了是什麼樣子……

在孩子有探索精神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鼓勵,而不是否定孩子,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陳錢林說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發現從家裡出去轉一圈,又回到了家門口,認定地球是圓的。他就陪孩子在家門口繞圈,幫助孩子研究這個圓的道理。後來,孩子上小學,他不僅不讓孩子做學校作業,還讓孩子通過自學跳級。

陳錢林鼓勵孩子大膽自學,不僅為孩子爭取到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還培養了孩子強大的一學年能力,為以後上名校奠定了基礎。

3.自立,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

在我們中國,有很多家長總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小時候喜歡給孩子餵飯,長大了想控制孩子,遇到了問題,總想著給孩子遮風避雨……

其實,一味地付出,並不能培養自立的孩子,只會讓孩子成為「媽寶男」。

人生的路要讓孩子自己走,孩子的成長正如爬山,大人給他指出來,但是從哪一條山路走比較好,還需要孩子自己抉擇。

孩子不能自立的時候幫助他,幫孩子時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自立意識和自立能力,能力達到了就讓他自立。

四、好教師要與孩子共成長,修人品、善學習

教養孩子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不僅要教給孩子怎樣學,老師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注重學習。

全國優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師說:「教師要給人一桶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要通過學習使自己擁有一眼活的泉水。」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學習不止。

好的教師不僅修人品、修師德,還要注重專業成長。

這些年,陳錢林一直潛心教育,不僅自己在專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他所任職的學校裡,教師也都成為了名師。

《教育的本質》傾注了陳錢林多年的心血,是一本適合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用書,也是一本適合中小學生的家長閱讀的書。

孩子的成長是個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自行車的兩個輪子、飛機的兩翼,需要攜手並進。

所以,家長不能說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就完全放任不管了。而老師也應該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引導個性化學習,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發揮每個孩子的特長,讓每一顆樹苗都能茁壯的成長。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

願每個家長、老師都能點燃孩子心中理想的火把!

相關焦點

  • 《教育的本質》:精神成長下培育健全人格,自律自立培養自學覺悟
    我一直認為純粹的刷題很難必然實現高成績這一目標,學霸當然也刷題,可學霸的基礎與理解能力,普通孩子真的要差一截,真的可以一概而論嗎?肯定不啊!02那為什麼,還有前赴後繼的學生們在瘋狂刷題呢?是老師強加,同伴壓力,父母相逼嗎?今天,當我讀到這本叫做《教育的本質》這本書時,我對這事有了更深的感悟。
  • 《教育的本質》:以育人為本,培養自律、自主、自學的良好品質
    二、自學——讓孩子喜歡學習昨天剛種下果樹苗,今天就盯著看有沒有結出果實。不是孩子不爭氣,而教育者心太急。——陳錢林《教育的本質》什麼是教育?《說文解字》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 看《教育的本質》,做智慧型家長
    如何做到一流的父母呢?且看《教育的本質》,做智慧型家長。這是一本適合教師和父母閱讀的教育經典書。關於作者陳錢林,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陳錢林對教育生態整體十分了解。
  • 《教育的本質》:培養一個學習的機器,還是培養一個幸福的人?
    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遇到這些忍無可忍的情況時,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學習如何做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全國知名校長陳錢林的《教育的本質》中就提到教育的本質是什麼,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們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還要有相應的言傳身教的知識儲備,不盲目打罵指責孩子。
  • 《教育的本質》:從教35年的全國知名校長三點教你搞定家庭教育
    03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作者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主要從三方面著手:自律、自學、自立1. 自律,主要是習慣培養抓什麼習慣?上小學後,鼓勵孩子自主選擇作業,自主選擇上學時間,自主選擇自學內容等。兩個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學習,學習很輕鬆,成績也很好。3. 自立,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作者的兩個孩子上學後,他們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做主。比方外出遊玩或放鬆時間、地點孩子定,家長提醒孩子做好規劃,包括在路上遇到熟人如何打招呼等。
  • 「90後」中科大特任教授陳杲之父陳錢林分享家教秘訣:自律、自學、自立! | 關注
    我覺得,現在的教育,在自然人、社會人方面已經相當重視,而薄弱環節在精神人和獨立人格。於是,我特別重視三個方面:首先,培養孩子獨立人格。主要方法是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當屋外陽光明媚,我對孩子們說,你們出去走走吧?孩子們說「出去」,這是自己決定的。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的質量對於一個人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因此,父母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自律的培養和教育。 ◎逐步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 兩三歲的孩子所具有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還是非常脆弱,還需要父母不時地督促和引導。但是,自律的意識是可以從小就對孩子傳遞和灌輸的。
  • 培養孩子自律,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暗暗竊喜的說:幸虧我平時注重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所以,在教育上,孩子基本都很自覺,根本不需要我多操心。西奧多·羅斯福曾說:有一種品質可以使一個人在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這個品質不是天資,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出現以上情況,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自控力。高自控力的孩子做事情往往更有耐心和毅力,善於控制自己的衝動情緒,並且更有能力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至關重要,上周張桂莉老師和馬志國老師介紹了哪些養育方式會影響孩子的自控力發展,本周二位老師將來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 如何培養出情商高、自律的孩子?家長做好3點,孩子更加優秀
    ,培養出好習慣,才能夠達到自律的目的。》:這本書主要教孩子如何自行規劃、管理時間,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教會家長如何不懲罰、不嬌縱、不放任孩子,從而培養孩子自律的好習慣。》:教孩子養成自立自強的性格,於困難中學會自律、堅強、勇敢,教家長不溺愛、不縱容孩子,讓孩子更加自立和自律
  • 《自驅型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父母把這歸因為孩子不自律,然後,千方百計的找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律。為此,我特意讀了幾本書,其中我覺得比較好的是《自驅型成長:如何科學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自律》,這本書涵蓋了教育學、心理學等許多方面的知識,同時利用作者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家長的困惑作為案例,使每一個道理都淺顯易懂。
  • 《自驅型成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
    陪孩子寫作業一直是最近幾年的熱議話題。很多父母都有如下疑問:我一直督促孩子寫作業,他怎麼就是不寫?我在旁邊教孩子寫作業,怎麼越教孩子越不願意寫了?……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父母把這歸因為孩子不自律,然後,千方百計的找方法,讓孩子學會自律。
  • 《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的思維導圖,幫助父母更好培養孩子
    自律對孩子至關重要,毫不客氣的說,一個人的優秀程度就基本等同於自律能力的大小。《如何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專欄的主要內容基本已經更新完了,後期我還會添加一些細枝末節進行補充。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本專欄內容,我本章將做一個總結,幫大家梳理一下脈絡。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這條鞭子便是鞭策你自律的關鍵。在特殊時期,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這兩點是一個孩子在未來生活學習當中,最為重要的。因為今年這個情況,孩子不得不延期上學,相信很多家長聽到這個消息後,和我的反應是一樣的,焦慮不已,後來國家又提出來:停課不停學,網課一下子成為好多家長的救命稻草,但是沒想到剛開課幾天,就暴露出大量的問題:孩子們上課態度懶散,自由散漫,有些甚至是打了卡就睡覺,或者是做分屏遊戲,完全沒有在學校學習的那種狀態,對此,老師和家長都很焦慮,那麼網課是否能低過線下教育呢?
  • 《教育的本質》:守護孩子們的「江湖」,等花兒自如綻放
    既讓孩子快樂學習、幸福生活、從容成長,又讓父母在教育時能夠得心應手、有法可循、溫和理智。全國知名校長、「牛爸」陳錢林將自己執教30多年的經驗與感悟凝結在《教育的本質》一書中,希望與廣大教師及家長分享自己的心得,幫助每一對父母、每一位教師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教育之路上達成進階、探索更加優秀先進的教育模式。
  •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終生受益的習慣!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孩子終生受益的習慣。 深以為然。 人生前半場,孩子養成各種各樣的習慣;人生後半場,習慣決定他身在何處。
  • 培養自律的孩子,幾歲是關鍵?
    有人會問它跟孩子有什麼關係呢,難道要一個天性需要解放的孩子去自律?其實,這樣的擔憂只是看到了約束的一面,卻忽視了自律的本質。自律的本質並非束縛人的天性,而只是幫助一個人進行自我管理,反而有利於認識並且釋放真正的自我。
  • 學會自立,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如何讓孩子學會自立?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也在於父母的教育,而現在一些家庭確實是非常溺愛孩子讓孩子感受溫暖的同時卻從來沒有體驗過挫折當孩子走上社會的時候,就會面臨很多的問題。所以為了讓孩子為了更好的成長,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
  • 培養孩子「聽話」、「懂事」,不如培養孩子「自律」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那麼這就像「牛不喝水強按頭」一樣困難,我們註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那麼這就像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一樣自然,我們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