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江蘇一位硬核爸爸抱怨老師的視頻在網上走紅。
視頻裡,家長說:教是我教,改是我改,老師們都在幹嘛呢?
這位家長的做法得到了很多家長共鳴,也引發了大家對老師這一職業的聲討,認為現在老師讓家長改作業是失職的表現……
其實,在教育追求「高素質、高成績」的今天,無論是家長和老師,壓力都很大,都有這樣崩潰的時刻。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做好教育?怎樣才能做好教學?
全國知名校長、資深家庭教育專家陳錢林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
陳錢林從事教育30多年,做校長近20年,對教育生態整體十分了解,他悉心研究家庭教育,自己的龍鳳胎均獲世界名校博士學位。
《教育的本質》一書,是陳錢林積多年教育、培訓經驗,從四個方面談論如何陪養孩子自律、自學、自立:
一,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健全人格,重精神成長
陳錢林年少時曾受過兩次磨難,一次發生在家庭,父親燒青磚賺錢被村民嫉妒陷害,家裡幾乎破產,他下決心發憤學習出人頭地。另一次發生在學校,他從小成績優異,尤其擅長數理化,可上了師範後從學霸變成了差生,心理極其壓抑。
這兩件事對陳錢林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後來,當他讀到雅斯貝爾斯「教育的本質就是引領精神成長」的時候,他深刻認同,並將之作為一輩子的教育追求。
對於精神成長,陳錢林認為首先要培養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要培養孩子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這三種感情直接關係到幸福感。
陳錢林在任碧桂園實驗學校校長時,提出了「立志、立德、立言」的素養要求。立德才能樹人;立志,只要有遠大志向,其精神面貌就會積極向上;立言,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陳錢林看來,一個孩子,只要肯說,肯寫,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其精神就是獨立的。
此外,閱讀也是通過觸動心靈引領精神成長的方法。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
書讀的越多,孩子的精神世界越豐富,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才不容易被打倒。就像《平凡的世界》裡的孫少平,縱然生活困苦、多災多難,可是因為喜歡讀書,他的精神世界始終是快樂的,從來不計較生活裡的得與失。
二,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個性化學習,重自學
陳錢林的龍鳳胎孩子,兒子14歲就考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女兒16歲考入南方科技大學首屆教改實驗班,大學畢業時雙雙收到世界名校以全額獎學金讀博士的錄取通知。
陳錢林對這兩個孩子採用的都是個性化學習模式,沒有按照學校老師的要求,平時靠寫作業、題海戰術保持成績,而是大膽自選作業。
當然,不做統一作業,不是說偷懶少學習,而是採用「拓展學習-超前學習-探究學習」的自學方法。
這種自學方法,可能剛開始時考試成績稍微落後於那些題海戰術裡出來的孩子,但長期來說,培養了孩子強大的自學能力。
兩個孩子的成長經歷說明,成績拔尖並不完全依賴於題海戰術。
但是,自學需要強大的自律能力,如何陪養孩子的自學能力?那麼就要從家庭教育開始。
像語文學習,重在聽、說、讀、寫,應該從幼兒時期就培養。幼兒階段,聽故事、聽電視節目、聽家長說話……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事,背後都有能力培養的學問。
三,家庭教育的本質是育人為先,重自律、自學、自立
1.自律,主要是習慣培養。
努力做到,在壞習慣形成之前,就把好習慣教給孩子。
那麼,如何讓孩子自律?
陳錢林的方法是「家規+評價」。從小就給孩子制定家規,讓孩子自主評價,通過自主評價,讓孩子自我反省。如果違反了家規,是一定要受到懲罰的。
有些小孩子會用哭鬧來試探大人的反應,家長任其發展,孩子就會摸透家長的心思,有了一次妥協,就會有第二次,最後會破壞規則。
當然,家規的制定和實施,應該尊重孩子的民主權利,多聽聽孩子的意見。稍大一些,孩子的個性增強,如果家長總是顯示出不了挑戰的專制,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2.自學,從嬰幼兒期就開始培養
每個孩子從出生的時候就具備自學能力,嬰兒時期,常會出現反覆的一個動作;剛學說話時,會說最開始善於發音的詞,常會在嘴巴裡叨叨。
再大一點的自學是在玩中學,比如玩遊戲,小孩子喜歡聽水龍頭放水是什麼聲音,看桌子翻到了是什麼樣子……
在孩子有探索精神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鼓勵,而不是否定孩子,打消孩子的積極性。
陳錢林說孩子五六歲的時候,發現從家裡出去轉一圈,又回到了家門口,認定地球是圓的。他就陪孩子在家門口繞圈,幫助孩子研究這個圓的道理。後來,孩子上小學,他不僅不讓孩子做學校作業,還讓孩子通過自學跳級。
陳錢林鼓勵孩子大膽自學,不僅為孩子爭取到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還培養了孩子強大的一學年能力,為以後上名校奠定了基礎。
3.自立,讓孩子決定自己的事
在我們中國,有很多家長總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小時候喜歡給孩子餵飯,長大了想控制孩子,遇到了問題,總想著給孩子遮風避雨……
其實,一味地付出,並不能培養自立的孩子,只會讓孩子成為「媽寶男」。
人生的路要讓孩子自己走,孩子的成長正如爬山,大人給他指出來,但是從哪一條山路走比較好,還需要孩子自己抉擇。
孩子不能自立的時候幫助他,幫孩子時要有意識地培養他的自立意識和自立能力,能力達到了就讓他自立。
四、好教師要與孩子共成長,修人品、善學習
教養孩子這條路,任重而道遠,不僅要教給孩子怎樣學,老師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注重學習。
全國優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師說:「教師要給人一桶水,自己只有一桶水是不夠的,要通過學習使自己擁有一眼活的泉水。」
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學習不止。
好的教師不僅修人品、修師德,還要注重專業成長。
這些年,陳錢林一直潛心教育,不僅自己在專業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還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他所任職的學校裡,教師也都成為了名師。
《教育的本質》傾注了陳錢林多年的心血,是一本適合中小學教師的培訓用書,也是一本適合中小學生的家長閱讀的書。
孩子的成長是個系統工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自行車的兩個輪子、飛機的兩翼,需要攜手並進。
所以,家長不能說把孩子送到了學校,就完全放任不管了。而老師也應該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引導個性化學習,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發揮每個孩子的特長,讓每一顆樹苗都能茁壯的成長。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
願每個家長、老師都能點燃孩子心中理想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