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會發現3-4歲左右的孩子特別的難管,相對之前的小天使,這個階段的孩子更加像是一個小惡魔。孩子對家長安排的事情不再完全聽從,很多時候會表現明顯的拒絕,當家長執意要寶寶配合時,孩子很容易大發脾氣。面對孩子的這種表現,家長們常是批評、指責孩子脾氣大,但是事實上這和孩子的自我意識的形成大有關係。
朋友家的萌寶原本十分乖巧,很聽朋友的話,可是自從上了幼兒園,朋友明顯的感覺孩子脾氣變大了。朋友納悶,按說上幼兒園孩子應該聽話才對,怎麼脾氣還越來越差了呢?周一早上,朋友叫寶寶起床洗漱,而寶寶完全不配合,朋友提醒了好幾遍,結果寶寶不但不好好穿衣服,還把媽媽擺放好的衣服扔在地上。眼看著快遲到了,朋友顧不上批評寶寶,只想著幫孩子把衣服穿上,結果孩子大叫著表示抗議,「我就不穿,媽媽走開!」看著寶寶大發脾氣的樣子,朋友也是氣不打一處來。
類似朋友家這種手忙腳亂的清晨相信很多家庭都經歷過,尤其是3-4歲的孩子,這種和父母對著來的情緒非常明顯。很多家長把責任歸結孩子天生脾氣大,性格不好,但是事實上,這也是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正常表現,對此,家長也應該辯證的進行看待。
一、為什麼3-4歲的孩子脾氣特別倔?
閨蜜近來非常的苦惱,本來自己很喜歡帶孩子出來逛街,一起吃點好吃的或者是給寶寶買衣服,母女倆也都挺開心的。可是最近寶寶跟媽媽一起出去逛街的時候就沒有之前那麼聽話了。對媽媽給自己買的東西很明確的表示不喜歡,吃東西的時候也常吐槽媽媽點的東西難吃。周末,閨蜜又帶孩子出去逛街了,想給寶寶買條裙子,結果試穿了很多,孩子都撅著嘴說「不」 。閨蜜沒辦法只能帶著孩子悻悻的回家了,結果剛到家,孩子就哇哇大哭起來。閨蜜覺得莫名其妙,等孩子情緒穩定了才知道孩子是因為沒有買到裙子而發脾氣。閨蜜在媽媽群吐槽這件事,結果很多寶媽深有同感,大家把這個階段稱為是寶寶的「三歲危機」。
3-4歲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初步形成的階段,孩子對所接觸的事物以及外界環境有了一定的學習和了解,並且在此基礎上逐漸有了自己對事物的看法。然而受到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孩子的這種想法很多時候在家長看來會有些無理取鬧,當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時很容易表現出發脾氣的行為表達。
可以看出這些原因主要是因為孩子長大了,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顯現出來,對自我感受更加的關注,對環境的學習和理解更加深入。所以孩子發脾氣並非是天生的脾氣大,這更加傾向於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階段,家長給予恰當的引導很有必要。
二、指責孩子不可取
樓下趙姐家有兩個寶寶,大寶3歲了,小寶剛滿周歲。原本大寶非常乖巧,對弟弟也很有愛,可是近來孩子卻顯得有些叛逆,為此趙姐對大寶的教育也嚴厲了許多。趙姐給大寶報了畫畫的興趣班,孩子對畫畫也很感興趣,到了周末的時候,趙姐趁著小寶還沒睡醒就想著趕緊把大寶送到興趣班,結果大寶完全不配合。「我不要去興趣班!」一邊哭鬧著,一邊把趙姐準備好的畫畫材料給弄亂了。趙姐大聲的訓斥了大寶,指責大寶不懂事、亂發脾氣。結果從此以後大寶對上興趣班更加的牴觸了,原本很喜歡的畫畫也不再感興趣了。
不利於孩子掌握控制情緒的方法
當家長採用過激的方式比如指責或者訓斥來應對孩子發脾氣的狀況,孩子很難學會掌握正確的控制情緒的方法。受到家長的影響,也更加傾向於激烈的情感表達方式,如此孩子亂發脾氣的行為習慣無法的得到改善。
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父母的強勢指責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孩子對父母的教育引導更加的牴觸、反感。甚至出現為了逆反而逆反的心理狀態,進而出現行為表達上的偏差。
影響親子間的關係
家長的訓斥也很容易造成彼此交流的阻礙,影響親子間親密關係以及信任感的建立。當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變成沒有反饋的單向溝通後,父母的說教很難被孩子及時的接收,孩子的行為也因此得不到恰當的糾正。
顯然,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更加要保持理智,理性的處理這種狀況才能夠傳遞給孩子正確的控制情緒的方法。同時,家長的訓斥很多時候是自身情緒的一種發洩,並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
三、家長幫助孩子控制情緒該怎麼做?
周末聚會,同事把家裡的寶寶也帶了過來,孩子特別乖巧可愛,大家都非常喜歡。聚會過半,小寶寶有些玩累了,哭鬧著要回家。同事面對這種尷尬的狀況並沒有很急躁,反而蹲下來安撫寶寶,引導寶寶做深呼吸,再慢慢地把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孩子在同事的引導下很配合,情緒慢慢地平復了下來。
育兒不僅需要技巧,更需要耐心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夠的耐心,當孩子不配合時,就容易有急躁的情緒產生,這顯然不利於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無法給予及時的幹預和幫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顯現出來的時候,家長更加要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注,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切入點,更加能夠理解孩子行為表達,進而找到適合的引導方式。
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帶動,保持理智很重要
當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保持冷靜和理智非常重要。不被孩子的情緒所幹擾,才能夠客觀的應對這種情況,同時為孩子提供了正確應對情緒的參考。
當家長抱怨孩子越來越難管教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教育的方式是否存在問題。對孩子感受的忽視以及對孩子想法的不尊重都極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行為。當孩子亂發脾氣時,嚴厲的指責和訓斥顯然不是最恰當的教育方式,弄清背後的原因尤為重要。
常常能夠聽到家長們抱怨孩子的脾氣大,大家對此怎麼看待呢?對於3-4歲這個階段的孩子教育引導大家又有哪些獨特的見解呢?歡迎分享。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多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