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洲,我們總會想起廣袤的非洲大草原,成群的角馬、大象,草叢中潛伏的獅子和河裡兇猛的鱷魚。當然還有世代在那裡居住的皮膚黝黑、唇紅齒白、頭髮蜷曲的黑人原住民。
那麼在非洲有沒有黃種人為主的國家?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它就是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是位於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島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馬達加斯加島全島由火山巖構成,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島嶼。
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 (Tananarive)坐落在馬達加斯加中部高原一個馬蹄形的山脊上,海拔1000至2000米之間,是一座接近南回歸線的高原城市。
在馬達加斯加居民中98%是馬達加斯加人,而馬達加斯加人是由若干遷徙到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外來民族融合而成的,主要來源是來自亞洲的移民和來自非洲大陸的移民。
為什麼馬達加斯加會有來自亞洲的移民?
原來,在馬達加斯加歷史上是否有原住民目前沒有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規模開發馬達加斯加的居民來自亞洲印尼一帶。據考證,馬達加斯加人的祖先,便是3000至2500年前從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島遠渡而來的馬來人。接下來的一千年後,又有爪哇人、蘇門答臘人、南亞人等相繼來到馬達加斯加。因此,馬達加斯加人的祖先為黃種人。
到了9世紀以後,馬達加斯加逐漸又來到了少數阿拉伯人、班圖黑人、庫希特人等,法國亦在十九世紀末入侵,其中有相當部分的黑人是阿拉伯人、歐洲人帶到馬達加斯加作為勞工的。這些人與定居的黃種人不斷混血,形成了各色差異並不大的民族,即現在的馬達加斯加人。但黃種馬來人的基因積澱仍佔據絕對優勢,所以現在馬達加斯加仍是非洲唯一一個由黃種人為傳統人種的國家。
馬達加斯加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石墨儲量佔非洲首位,除此之外還有雲母、鈾、鉛、寶石、金、銀、銅、鎳、鋁礬土、鉻、煤等。森林面積1470萬公頃。糧食作物有大米、木薯、玉米等,大米已接近滿足自用。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丁香、劍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的產量和出口量均佔世界首位。
馬達加斯加因為與非洲大陸分離的關係,形成了特有的生態圈,70%為特有種,包括有20多種狐猴, 20多種變色龍, 10幾種不同的龜和一些不分泌毒液的蛇, 另外還有鱷魚及上千種的鳥類蝴蝶等。
(註:以上郵票版權由其國家郵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