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青春期開始,便產生了性愛,開始了戀愛。人們的戀愛究竟能夠持續多長的時間呢?過去由於受到各方面的局限,人們對這方面的認識還很不充分,一般認為戀愛只是在青年時期發生。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科學文化的發達,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程度大幅度提高,不但中年時期還是戀愛發生的旺盛時期,而且各國都發生了老年人戀愛的現象。
可見,由於愛情的本質決定,愛情與人的生命共存,人只要沒有愛,就會不停頓地追求愛,那怕在心理感情上苦苦默求著愛,所以戀愛也就伴隨著人生的整個旅途。
但是,在人生旅途的各個時期,由於人的身體素質和社會聯繫發生了顯著變化,所以在人生的各個時期裡,人們對愛情的認識和戀愛的方式(包括戀愛中對愛情渴求的程度)都有較大的差異。
青少年對愛情的好奇和戀愛的萌發。無論男子或者女子,都在十二至十三歲之間,開始對異性發生興趣。這種興趣由於劇照、小說、電影、電視中有關性的描寫的影響,而日益濃厚。特別是城鎮的青少年比較農村顯得突出。青少年對性的好奇,發展為對異性產生興趣,不論男性或者女性都對異性發生好感,互為友好的感情使得他們之間羞澀、客氣、關心。有的開始互相通信表示友誼,甚至單獨地約會,開始了最初的戀愛行為。
1985年8月6日的《現代家庭報》刊登了史潔同志的文章說,近年來,一些地方中學生早戀的現象嚴重。據調查,某中學初一到高二的100名學生(男女各50名),談戀愛的就有60名。令人震驚的是,不僅高年級學生早戀,初一學生的早戀現象也很突出。由於早戀,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分析中學生早戀突出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學生的發育年齡比50年代提早了兩年左右,使中學生過早進入「異性接觸期」。另外,許多社會和家庭因素,也都促進了中學生發生早戀。例如,一些年輕的家長常常當著孩子的面接吻擁抱,對孩子的感官刺激很大。
以上說明了戀愛的早期性,但早期戀愛對青少年的成長會產生消極作用。例如,一些十幾歲的少年走上流氓犯罪道路的原因儘管很多,可是很重要的一條恐怕就是由於無知和好奇心。所以全社會和家長、學校,都應該關注這個問題。向他們講解生理衛生,告訴他們什麼是友誼,什麼是愛情,早戀的危害,性科學知識,破除對「性」的神秘。
從青年開始,特別是20歲左右的青年,進入普遍戀愛時期。處在這一時期的青年們,不僅人人都在關注異性,渴望獲得愛情,用心選擇戀愛對象,而且對戀愛的熱心程度也最強烈。
人進入中年期,大多數人經歷了戀愛階段,並且戀愛已經成功,組織起了家庭,愛情在婚姻家庭的形成中得到了穩定和保障。所以說,大多數中年人都沉醉於對愛情的相愛之中。例如在法國,人們就是在35歲以前,更多地注重愛情,進行戀愛,強調獨立性。35歲以後,大多數回到傳統觀念上來,開始注重婚姻家庭,享受天倫之樂。
對於少數戀愛沒有成功以及中途喪失對偶的中年人來說,戀愛卻變得急切和熱烈,他們對於愛情的渴望程度並不比青年人弱。只是在戀愛時更多地注重比較穩妥的形式而已。對這…部分需要戀愛和正在戀愛的中年人,社會也應該予以關心,為他們創造條件,提供方便,使得人人對愛情的要求都能如願以償。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和社會生活種種因素的制約,造成了我們中國婦女「青春期」很短。特別是生了孩子的婦女,從生理、外貌、精神和感情上都衰老得很快,許多人性冷談,對愛情漠不關心。這種狀況,不僅影響了已婚婦女夫妻生活的和諧、愛情的發展和婚姻家庭的維繫,而且也阻礙了中年人的正常戀愛,因為往往是中年男子強烈,而中年婦女冷淡。如果能夠延長中國婦女的「青春期」,就能夠保證中年婦女同中年男子對愛情具有同樣的渴求心,保持對戀愛的熱烈態度,就會建立更多的美好家庭,並且使得許多家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傳統觀念認為,老年人只有兒女之情,哪裡還有什麼愛情所言?因此,自然也就不會再有什麼戀愛。事實證明,不僅青年人不能夠獨佔戀愛的領域,就是青年和中年也不能聯合獨佔,還必須為老人讓出一塊地盤。
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類的壽限在120年左右。我國的《禮記》第一篇文章就主張:人應該20歲結婚,中年工作,70歲開始老,要搞傳幫帶,90歲以後為毫耋之年,百歲以後為壽。據最新統計。到目前為止,人類的平均壽命為61歲,而十年前僅為55歲,全世界最長壽的國民是冰島人,平均年齡77歲,其次是挪威人,瑞典人和日本人平均年齡已達到76歲。我國人口壽命也迅速提高,1981年男性為66歲,女性為69歲,現又提高到71歲。所以人的壽命在逐漸延長。
由於現代科學為人們提供了優越的條件,老人不僅享受到良好的物質生活,而且由於他們卸去許多負擔,精神生活變得更加輕鬆。由於這個時期,兒女晚輩忙於工作,老人多感孤獨,有伴的相依為命,喪偶的渴望有伴。因為人老了,不需要什麼金錢地位,而亟需一種崇高而和諧的感情。異性老人相愛,更是難得的愛情。愛情既在,自然通過妥貼的方式去獲得,所以就包括走戀愛這條道路。
日本小平市有個老年婚姻介紹所,已經給200位老人帶來美滿婚姻。
不僅國外的老人希望獲得愛情,我國的老人也越來越重視享受漫情的歡悅。上海《現代家庭》讀者服務部設立了一個老人婚姻諮詢服務所,開辦一個月,前來登記的就有800餘人。
在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6區有3個老人日託所,每一個都能夠容納四、五十位孤寡老人,每天早8點到晚5點。老人們在這裡自由活動,自由交談,而且還供應午餐。其實,老人們在這裡,不僅進行娛樂活動,而且交流感情,異性老人便有了相互傾吐所愛的場所。可見,社會關注老人的愛情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以上的討論告訴我們一個重要事實:愛情、戀愛,伴隨著人生的整個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