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的直白、熱情、積極,成為一罐罐醇美的「雞湯」,雖然不是具體的「藥方」,但讓年輕人在失意中看到了希望、迷惘時找到了一扇透氣的小窗。
作者/李不缺
汪國真走了,但對他的讚美和爭議依舊還在。你可以說他的詩文很淺,但不能否認,正是這些很淺的文字,卻讓當年以及現在的不少人,感到清風拂面、積極溫暖;你可以不告訴別人你讀過他的詩,還偷偷喜歡其中的那麼幾句,但你在心底或許曾有剎那被他的文字打動,甚至激勵。無論你是否服氣,在20世紀90年代,有那樣一段時間,是屬於汪國真的,屬於被他撫慰、鼓舞了的年輕人。
說實在的,如果挨篇看汪國真詩選,你會覺得有時他的遣詞造句實在是直白得不能再直白,從常態藝術評價標準看,汪詩被爭議,有道理。但是,單看這兩天媒體摘出的汪國真詩句,我們也不用迴避,他的火熱和成功有其必然邏輯,最起碼,對於個別詞句,我依舊被打動、被帶入。
在「汪國真現象」出現前,中國文壇的流行風更多是訴說傷痛,但汪國真沒走尋常路,青春正能量、健康真善美是他一直秉承的風格,至死方休。那時候,文人們多是不停地提出社會問題、翻檢時代傷口,但鮮少主動給鬱悶中的個體鼓勁兒和提供路徑,社會探討和質疑的是「人生的路怎麼越走越窄」,卻無人很好地解答這個困惑。
汪國真來了,帶著他的詩來了,與大家主動地、高頻度地分享勵志經驗:「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如果生活不夠慷慨,我們也不必回報吝嗇」、「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假如你不夠快樂,也不要把眉頭深鎖,人生本來短暫,為什麼還要栽培苦澀」。汪國真的直白、熱情、積極,成為一罐罐醇美的「雞湯」,雖然不是具體的「藥方」,但讓年輕人在失意中看到了希望、迷惘時找到了一扇透氣的小窗。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整點「雞湯」來強身健體?只不過牌子不太一樣罷了。
當下再讀他最經典的幾段勵志詞句,我覺得這罐「雞湯」價值依舊,甚至更珍貴,其中傳遞的熱情和力量,在現在的社會情緒中已經罕見。有時,自怨自艾的瀰漫比一碗碗「雞湯」的出鍋還要可怕。
其實,汪國真的詩文,就像我們讀的瓊瑤小說、聽的鳳凰傳奇的音樂:「通俗」的價值抹殺不去,因為民眾已經用選擇投票。誰的心裡不藏著一個瓊瑤式的童話,誰在KTV不能跟著鳳凰傳奇的歌哼兩下?
「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白居易的詩「婦孺能解」、毛澤東要「文藝為人民服務」。多數群眾喜歡的文藝作品,未必是藝術水準最好的,但多數群眾不中意的文藝作品,一定是社會價值有限的。
無需更多地糾結他的藝術水準,今時今日,我們應該問問:誰還願意和敢於真誠地去傾訴自己的情感?誰還願意和敢於不懈地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執著?誰還能全力地保持和提供正能量的生活態度,並影響他人?
讀過汪國真的詩、看了瓊瑤的小說、聽著鳳凰傳奇的歌,不丟人,說明你,熱愛生活。(作者為媒體人)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新華網立場。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關於文化的更多文章!
↑ 長按此二維碼可關注 ↑
公眾號:sikexh投稿郵箱:sike@news.cn
聯繫電話:010-88050629
思 客[ 發現思想力 成就影響力 ]
新華網傾力打造的思想傳播與深閱讀平臺
點下方查看關於文化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