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人體中有著運輸、補充營養和參與機體各種代謝的作用。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又活潑好動,多汗,能量消耗大,保證充足飲水至關重要。但寶寶喝水有講究,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喝水量是不同的,6個月以內的寶寶到底要不要喝水?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缺水?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應該喝多少水?
寶寶對水的需求量會受到年齡,體溫,活動量等多方面的影響。
0~6個月
一般來說,如果是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原則上不需要額外餵水;混合餵養和人工餵養的寶寶,只要奶量充足,一般也不需要餵水。但特殊情況要特殊處理,如寶寶喝奶粉後上火便秘了,可以在兩頓奶之間少量餵水;還有的若出現急性腹瀉,比如感染了病毒,擔心寶寶脫水,就要諮詢醫生,遵照醫囑用補充電解質液體等方法來補水。
6~12個月
這個時期,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可以適量飲水,水的總的攝入量每天達到900毫升左右,其中包括奶、食物、水中獲取的水分,如果寶寶每天的喝奶量在700ml左右,那麼可以算出除去奶中含有的85%水,只有約305ml的水才是寶寶應該從輔食或涼白開中獲得的。
12個月以上
此時寶寶水總適宜攝入量大約為1200毫升~1600毫升,除去飲食攝入的水分外,還應該每天直接飲水至少為600毫升。
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缺水?
看舌頭:寶寶不斷用舌頭舔嘴唇、口唇乾燥常提示寶寶水分不足。
看尿液:寶寶溼尿布的次數減少,尿液變黃。
看大便:大便變得乾燥,硬結。
食慾:水分不足,胃腸道分泌的胃液減少,影響寶寶食慾。
看眼窩:嚴重缺水時,寶寶的前囟或眼窩與正常相比稍有所凹陷。
看眼淚:嚴重缺水時,還有可能讓他哭鬧的眼淚相對減少,或是沒有眼淚。
寶寶飲水有講究,這幾個雷區不要踩
1. 喝水不是喝得越多越好
一旦寶寶攝入水分過多,腎臟將無法及時排出體內的過多水分,不僅對腎臟造成負擔,還稀釋了體內鈉等電解質的濃度,導致一些身體機能失調,會造成低血鈉,就會引起水中毒。
2. 多次少量、有效飲水
保證充足飲水,並不是一次性大量飲水。一次喝水過多會影響健康,如對腎臟、胃腸道造成影響,因此應該採取少量多次、有效飲水,注意控制一次喝水的量,切忌暴飲。
3. 不適宜喝礦泉水和純淨水
對寶寶來說,白開水是最好也是最安全的補水選擇。白開水最好選擇40℃左右的溫開水,嬰兒不適宜喝礦泉水和純淨水。此外,孩子發燒體溫升高後,不宜藉助喝熱水發汗退燒,要喝低於體溫的冷水來降溫。當孩子患有口腔疾病,特別是牙疼、咽痛、手足口病、口腔潰瘍或扁桃體炎時,建議家長給孩子飲用冷水、冰水,甚至讓其吸允冰棒來緩解口腔不適,增加飲水量。
4. 飲水時間要注意
儘量不要讓寶寶飯前喝太多水,這樣會稀釋胃液,不利於食物的消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食慾。此外,睡前也要控制寶寶的飲水量,寶寶睡前喝太多,不僅容易尿床,還會影響寶寶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