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有人說需要給寶寶餵水,畢竟寶寶那麼小,渴了又不會自己拿水喝,而有人說不要。
這不, 曉敏剛生完寶寶,還處在月子裡的她就陷入了這樣的疑惑中:婆婆認為天氣炎熱,給寶寶喝水不易生病,可月嫂阿姨不建議給寶寶餵水。問曉敏,也是一臉疑惑。
那到底要不要給寶寶餵水呢?哪種才是科學的養育方式呢?
一般來說,需要看寶寶的餵養方式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如果是純母乳餵養,正常情況下,寶寶6個月前是不需要餵水的,這是因為:
1.母乳所含水分充足,完全能滿足寶寶對水分的需要。
母乳中,90%都是水分,且母乳分前奶和後奶,前奶富含乳糖和蛋白,比較稀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給寶寶解渴的,所以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喝水。
2.新生兒的胃容量小,餵水影響健康。
新生兒寶寶的胃容量小,腎臟功能尚不完善,餵過多的水容易水中毒,且如果給他餵水了,寶寶的胃被佔滿,也就不喝奶了,長期勢必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3.餵水影響乳汁分泌。
寶寶的吸吮,是最有效促進乳汁分泌的方式。想要乳汁分泌充足,需要按需多喂,寶寶吃得越多,奶水也會分泌越多,寶寶後面生長所需的糧食也就有了。如果月子裡餵水,也就減少了寶寶吸吮,會對乳汁分泌有影響。
因此,對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寶寶,只要給他按需哺乳就可以了,是不需要再額外餵水的。
奶粉餵養的寶寶
如果配方奶粉衝調比例合理,一般也不需要額外給寶寶補充水分。不過,由於奶粉餵養的寶寶,奶粉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不易於寶寶吸收,因此,奶粉餵養的寶寶更容易上火、大便乾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在兩餐間餵點水,以促進寶寶的消化,避免上火。
什麼時候需要給寶寶喝水
進入6 月齡以後,對於大多數寶寶來說,可以適當的給他們額外餵一點水。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
■ 6個月~1歲,這階段的寶寶已經開始吃輔食了,可以適量給寶寶喝水,每天不要超過50ml;■ 1~3歲,寶寶除了從奶、飲食中獲取水分,還要補充300ml水;■ 4~6歲,寶寶除了從奶、飲食中獲取水分,還要補充800ml水。
如何判斷寶寶缺水了
這些情況,需要給寶寶補水。
情況一:排尿量減少。寶寶正常的日排尿次數為6~8次,如果寶寶一天的排尿次數明顯變少,說明寶寶體內攝入的水分不充足,就要考慮給寶寶補充水分了。
情況二:寶寶發熱,汗多,腹瀉的時候。這個時候寶寶體內丟失的水分比較多,為了避免寶寶缺水而引起體內水電解質的紊亂,這個時候就需要及時幫助寶寶補充水分。
情況三:寶寶嘴唇發乾,或經常用舌頭舔嘴唇的時候。嘴唇發乾,說明已經很缺水了,需要及時補充水分。
情況四:排尿的顏色深。除晨尿外,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尿液會微微發黃,呈透明狀,如果尿液明顯發黃,就說明寶寶需要喝水來補充水分。
給寶寶喝什麼水
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多喝水,喜歡給寶寶喝用蔬菜和水果煮的水,並且認為這樣不僅寶寶愛喝,也有營養。
還有的家長會認為礦泉水好,利於寶寶健康。但是這樣的水都不利於寶寶健康。
比如蔬菜水、水果水。
首先,蔬菜水和水果水並沒有什麼營養。
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會在煮沸過程中被破壞,除了味道和顏色,基本上沒什麼營養。且蔬菜、水果表面的色素、化肥、農藥殘留等也會在煮水的過程中溶於水內,長期飲用,對寶寶健康不利。
其次,破壞了寶寶的味覺。寶寶的味蕾敏感,很多天然的味道的食物更適合寶寶,如果經常給寶寶喝蔬菜水、水果水,一旦接受了這種味道,寶寶就更難接受白開水的味道,導致以後寶寶也不願意喝白開水。
當然,礦泉水也不要給寶寶喝,由於市場上礦泉水的礦物比例針對性不同,不適合寶寶長期飲用,寶寶的腎臟發育不完善,對礦物質的代謝能力不如成人,會增加寶寶健康風險。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其實,給寶寶喝的最好的水就是白開水,家裡燒開的水既乾淨衛生,還便宜省錢,可以說老少皆宜。
寶寶6個月前,母乳和配方奶完全能滿足寶寶對水分的需要,不需要擔心寶寶缺水,科學合理餵養,寶寶更健康。
高級育兒師,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