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2020-08-04 上官酒爺

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江蘇的高考作文,作文的題目叫《懷想天空》,閱卷的第一位老師給了36分,第二位老師給42分,第三位老師給38分。

電腦判定37分。

但故事的轉折在於,文章到了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南師大何永康教授手中,一下變成了54分!

這篇農村孩子寫的《懷想天空》,以陪父親割麥子為主線,文字初讀樸實平淡,卻又飽含像夏天麥子般的充盈韻味。

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今年高考,何教授動用了終裁權改分,這是唯一一篇,也是分數調整最大的。

從37分到54分,後因為文中一個錯別字,扣了一分,最終裁定為53分,整整提高了16分。

就因為這篇作文太特殊了。

何教授改過之後,馬上寫了按語,標題叫「一篇質樸之作與一種作文導向」。

怕閱卷老師弄不清楚,特意加了文中「夾批」。這是他三十年高考作文閱卷中的頭一次。

然後連同按語一起抄到閱卷點黑板報上,破例給每位閱卷老師複印一份,讓他們帶回去學,告訴學生寫自己的生活。

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以下是作文的原文,「【】」內為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的點評。

《懷想天空》

麥收時節,天空顯得非常的明淨。在黃金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遊過幾朵白雲。

【寫景簡潔,突現神彩!】

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

【起筆先點出「烈日」兩次,重複得好!】

因為作為農民,這是他們的義務。

【說得多麼本分!】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為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

【可憐農家父母心!「搞好」,此詞用得妙,傳神。】

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裡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

【此處喊「口號」了,但聽來很順耳,很入耳。前兩節,均說「我們」、「他們」,請品味。】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後在床上睡五六個小時。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後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裡給我送飯。」

【全是農家父親的質樸話語,多情而又實在!有幾個家長讓孩子在高考前兩天勞動的?】

我睡醒後,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裡起早起慣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裡。然後,我進入廚房做飯。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裡,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裡。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涮,便騎車下地了。

當我到地裡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溼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

【白描。父親的言語,平淡中見「濃」!】

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裡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後好好休息!後天好好考,別緊張……」

【這就是當農民的父親,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對「後天」高考的孩子進行的「臨考告誡」!蒼天和大地都在傾聽……】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個多小時麥子。

【不愧是農民的孩子!沒有考前煩躁,沒有「營養品」,沒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勞動」!】

回到家,我沒有吃飯。洗了個澡,就睡了。

【與前文呼應,真是累得癱了!】

現在,我在考場上做題。室內很涼快。

【「涼快」二字,極為重要,很沉重!】

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

【此為一個大大的「亮點」,全文生輝,一切皆活。「懷想」出來了,「天」出來了,比天還「大」的農民出來了,比天還「親」的父親出來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原文結束】

何教授點評:

「此文很典型,不事張揚,不搞『滿天星』的鋪陳鋪排,不搞華採炫目的『集錦』,不玩深沉,只是極為樸實地記述了父親割麥、自己割麥的情景,然而它真實、本色、真情、純淨,一板一眼地道來,洶湧的內心波濤潛伏其間。」

江蘇作文《懷想天空》,3位閱卷老師判37分,被閱卷組長改為54分

其實,何教授推薦它,是一種導向。

他說:「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況下,已經很少見到有兒子這樣來感激當農民的父親,高考作文中還沒有用過這種筆墨。」

所謂「導向」,是鼓勵這份「來自現實生活的質樸」,因為在高考作文中,這已經是久違的文風。

在這樣一篇作文中,能感覺到寫文人的品格,這也是文章有感染力量的地方。

而且,敢在高考考場上寫這樣的文章,更是一種冒險。

畢竟對於作文,大家都有一種固定的保守模式,可往往是那種真情實感,不虛無縹緲的文字,最打動人心。

相關焦點

  • 「聲音」2007年江蘇高考作文《懷想天空》
    今天大家都在說浙江高考那篇滿分作文,正好剛才在群裡朋友們聊起了十幾年前江蘇高考的一篇作文,2007年江蘇高考作文題目是《懷想天空》,有一篇作文,文風與今年浙江那篇正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這是一篇通篇大白話,沒有任何華麗辭藻的作文。當年前面三個老師都給了這篇作文低分,40分不到,高考作文滿分是60分。而最後,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給了最終的分數:54分。
  • 兩位閱卷老師爭取,39分高考作文逆轉為滿分,閱卷組長給出了標準
    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的編輯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考場作文進行了分析,並刊出一篇滿分作文,由作文閱卷組長評判的這篇高考滿分作文到底經歷了怎樣的逆襲?小島老師看完《生活在樹上》後,非常感慨,腦中浮現的是閱卷老師們的據理力爭,力求在高考閱卷中的嚴謹和公平。
  • 高考滿分作文頻頻上熱搜,這是為何
    最近8月8日,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實名舉報浙江閱卷組組長陳建新。而且根據最新新聞通報,浙江考試院已經停止陳建新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包括停止高考評卷。這篇高考作文可謂今年爭議最多的一篇作文。上次爭議這麼大的高考作文還是07年江蘇卷中的《懷想天空》。
  • 高考作文:要感情真摯還是華麗辭藻?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閱卷專家稱不建議模仿】2020年高考第一篇滿分作文出爐,這篇滿作文是位浙江考生所寫,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但是閱卷過程中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給出55分,經商議後最終被判為滿分。
  • 再來一篇高考作文《懷想天懷》,和滿分的《生活在樹上》比較下!
    由這篇上了樹的滿分作文,有網友翻出了2007年江蘇的一篇高分作文《懷想天空》,作文得分54分,滿分是60分。這篇作文的得分經歷與《生活在樹上》驚人的一致,都是先低分,後被閱卷組組長法眼識金「挽救」回來的。作文題目《懷想天空》,閱卷老師先是打了36分,剛剛及格;二評老師打了42分,三評老師打了39分。綜合評分,這篇作文得分37分。
  • 時事熱點: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北晚新視覺發布:時事熱點: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參與閱卷老師稱,其從浙大退休,擔任閱卷大組組長已有20年。2018年3月,陳建新在一講座中強調,作文要重視真情實感,反對矯揉造作。而8月8日,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實名舉報其「既做教練,又當裁判」。接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人士稱,收到舉報,會進行了解。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伴隨著對《生活在樹上》一文的晦澀難懂引發的熱議,江蘇13年前一高考作文《懷想天空》也因其質樸和高分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對於高考作文怎麼考,考什麼,你又怎麼看?滿分作文晦澀難懂引爭議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編輯部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將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進行持續關注,並在「教學月刊」率先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系列稿件。
  • 高考滿分作文引熱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實名舉報:閱卷老師也要「守規矩」
    浙江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起的爭論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僅沒有消退,反而愈演愈烈。8月9日,浙江省教考院回應關於這篇作文的閱卷組組長陳建新被實名舉報,更是將關於這篇作文的爭議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據浙江省教考院回應,確實有人向該院實名舉報陳建新,稱其一邊批閱高考作文,一邊編撰作文輔導書。
  • 浙江省滿分作文引來禍端,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疑涉嫌利益輸送
    高考結束後,正當考生們正忙著填報志願的時候,關於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的討論一直未消停。一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雖然有閱卷老師判了39分,但浙江省作文閱卷組長陳建新老師力排非議,堅持給了60分滿分,引發網絡熱議。
  • 判高考作文是否存在「秒殺」?揭秘閱卷老師狀態
    閱卷老師狀態絕非一般人想像的那樣  判高考作文是否存在「秒殺」  3月23日《中國青年報》刊登了《文科高考狀元為何語文「沒考好」》一文,文中提到了高考改卷的問題:神速、馬虎、打保守分等問題。雙評差值閾限一般不大於作文分值的六分之一,60分作文的雙評差值閾限一般是6分。  當雙評差值達到或者超過雙評差值閾限時,系統將該題交給第三位評卷老師評分,稱之為三評。三評後可能出現幾種情況:  一、三評分數與一個雙評分數差值小於雙評差值閾限,而與另外一個雙評分數的差值達到或者超過雙評差值閾限,則以差值小的兩個分數的均值作為該題得分。
  •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的甜蜜往事一問三不知
    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長的甜蜜往事一問三不知近日,浙江一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高考作文引發關注,雖然有閱卷老師判了39分,但閱卷組長陳某力排非議,堅持給了60分滿分,引發網絡熱議。39分,後面兩位老師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60分滿分。
  • 閱卷老師告訴你,英語主觀題是怎麼給分的?
    就英譯漢、寫作這樣的主觀題來說,為保證評閱工作前後一致、寬嚴適度,正式閱卷前一天,閱卷組長和出題教師們首先進行試評,協調評分標準,制定評分細則。 到了正式閱卷時,再組織閱卷老師對部分試卷進行試評,並同組長們協調掌握評分標準,對照評分細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新京報訊(記者 劉名洋 實習生 王健)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晦澀難懂,閱卷組長:得分「恰如其分」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到3日下午,《生活在樹上》一文已經被《教學月刊》雜誌社刪除。上述雜誌社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其文章來源是作文閱卷組,原計劃持續發布滿分作文系列,但因為考慮到浙江高考招生工作正在進行,以及一些技術原因,決定將文章刪除,「以後是否繼續更新現在不確定」。
  • 閱卷老師告訴你:英語主觀題是怎麼給分的?
    到了正式閱卷時,再組織閱卷老師對部分試卷進行試評,並同組長們協調掌握評分標準,對照評分細則。等大家對閱卷標準、細則及同一道題判分取得較好一致性後,再進行正式評卷。在每天的評卷過程中,閱卷組長還要對5%的已評考卷進行抽查,看看判分尺度是否適當。總之,整個評卷過程是相當嚴謹的。
  • 今年高考作文不會難 - 現代快報
    江蘇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何永康教授昨天在中華中學新綠文學社的活動上透露,2008年江蘇高考作文不會太難,會讓學生有話可說。他提醒考生,雖然今年江蘇高考作文的分數只是從60分提高到70分,增加了10分。
  • 揭秘|閱卷老師要以什麼標準給作文評分?
    每篇作文的閱卷時間又是多少?  二十年前我在讀研究生,曾報名參加高考閱卷。後來擔心誤人子弟,訕訕而退。沒想到,同屆好多同學都報名了。這些同學中文根基淺薄,很多人都不會寫文章。還好,他們只是判閱客觀題。當時沒有計算機閱卷,都靠人工打卡,兩人一組,一人打勾,一人核對。批改作文要求高一點,博士生才能報名閱卷。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閱卷組長頻繁到各地講座、出書
    滿分是如何出爐的《生活在樹上》在一評時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次評分時給了55分,最終,閱卷組中的審核組給出了60分的滿分。李楠是此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小組的一名老師,此前也多次參與閱卷。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高考作文閱卷組人員主要由各地教研員、中學老師、浙大老師組成,前兩者構成直接批卷的主力軍,組成閱卷小組,審核組由浙大老師擔綱,負責複查幾次評分分差過大的試卷。每篇作文要經過三評,三次評分間分差超過一定數值,則由審核組仲裁。審核組還負責評分細則的制定及滿分作文的評定。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閱卷組長頻繁到各地講座、出書
    滿分是如何出爐的《生活在樹上》在一評時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次評分時給了55分,最終,閱卷組中的審核組給出了60分的滿分。李楠是此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小組的一名老師,此前也多次參與閱卷。審核組話語權較大,陳建新既是作文閱卷大組組長,也是審核組組長。李楠是在今年閱卷約進行一半時見到那篇《生活在樹上》的。當時,作文已經過三評,即有39分和兩個55分,陳建新在和審核組成員討論這篇作文的得分,並暫定為55分。而確定為滿分是在所有作文閱卷結束後,將接近滿分的試卷對比作出的決定,這一過程由審核組完成,中學老師基本不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