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江蘇的高考作文,作文的題目叫《懷想天空》,閱卷的第一位老師給了36分,第二位老師給42分,第三位老師給38分。
電腦判定37分。
但故事的轉折在於,文章到了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南師大何永康教授手中,一下變成了54分!
這篇農村孩子寫的《懷想天空》,以陪父親割麥子為主線,文字初讀樸實平淡,卻又飽含像夏天麥子般的充盈韻味。
今年高考,何教授動用了終裁權改分,這是唯一一篇,也是分數調整最大的。
從37分到54分,後因為文中一個錯別字,扣了一分,最終裁定為53分,整整提高了16分。
就因為這篇作文太特殊了。
何教授改過之後,馬上寫了按語,標題叫「一篇質樸之作與一種作文導向」。
怕閱卷老師弄不清楚,特意加了文中「夾批」。這是他三十年高考作文閱卷中的頭一次。
然後連同按語一起抄到閱卷點黑板報上,破例給每位閱卷老師複印一份,讓他們帶回去學,告訴學生寫自己的生活。
以下是作文的原文,「【】」內為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的點評。
《懷想天空》
麥收時節,天空顯得非常的明淨。在黃金麥田上空,偶爾悠然地遊過幾朵白雲。
【寫景簡潔,突現神彩!】
麥收時節,中午常是烈日當空。我們勤勞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勞動。
【起筆先點出「烈日」兩次,重複得好!】
因為作為農民,這是他們的義務。
【說得多麼本分!】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我明白我們鄉下的家長們要靠田地來生活,供我們上學。他們為了子女辛勤地勞動,但沒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聽到他們說:「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們都願意……」
【可憐農家父母心!「搞好」,此詞用得妙,傳神。】
農家子弟努力學習吧!全力以赴吧!我們敬愛的父母為了我們能過上好日子,他們埋頭在烈日當空的麥田裡收割麥子。那種滋味,你們體會過嗎?
【此處喊「口號」了,但聽來很順耳,很入耳。前兩節,均說「我們」、「他們」,請品味。】
在即將奔赴高考考場的前兩天,我體會到了。又熱又累。當時,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點把麥子割完,到家洗個澡,然後在床上睡五六個小時。
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點多鐘就起了。他臨下地時告訴我說:「你再睡會吧!六點鐘起來做飯,然後洗洗衣服,八點鐘到地裡給我送飯。」
【全是農家父親的質樸話語,多情而又實在!有幾個家長讓孩子在高考前兩天勞動的?】
我睡醒後,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學校裡起早起慣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鐵盆裡。然後,我進入廚房做飯。
我做好飯,洗好衣服。又把湯盛到飯盆裡,拿了5個饃,一齊放到籃子裡。我趕緊吃過飯。碗都沒涮,便騎車下地了。
當我到地裡時,父親已割了七八壟了。他臉上很多汗珠,衣服溼透了。他說:「你來,吃過了嗎?我割光這一壟,再吃……」
【白描。父親的言語,平淡中見「濃」!】
大概四五分鐘吧,他割光了。他從籃子裡拿出飯盆、饃頭,邊吃邊說:「孩子,你爸沒本事,明天到縣城後好好休息!後天好好考,別緊張……」
【這就是當農民的父親,在田野上,在烈日下,對「後天」高考的孩子進行的「臨考告誡」!蒼天和大地都在傾聽……】
我在烈日下割了五個多小時麥子。
【不愧是農民的孩子!沒有考前煩躁,沒有「營養品」,沒有父母高招「安慰」,只有本本色色的「勞動」!】
回到家,我沒有吃飯。洗了個澡,就睡了。
【與前文呼應,真是累得癱了!】
現在,我在考場上做題。室內很涼快。
【「涼快」二字,極為重要,很沉重!】
當考試結束後,我要在烈日下站兩小時,來感受那種烈日當空的滋味。
【此為一個大大的「亮點」,全文生輝,一切皆活。「懷想」出來了,「天」出來了,比天還「大」的農民出來了,比天還「親」的父親出來了。一切皆在不言之中……】
【原文結束】
何教授點評:
「此文很典型,不事張揚,不搞『滿天星』的鋪陳鋪排,不搞華採炫目的『集錦』,不玩深沉,只是極為樸實地記述了父親割麥、自己割麥的情景,然而它真實、本色、真情、純淨,一板一眼地道來,洶湧的內心波濤潛伏其間。」
其實,何教授推薦它,是一種導向。
他說:「在如今的孩子都不太懂感恩的情況下,已經很少見到有兒子這樣來感激當農民的父親,高考作文中還沒有用過這種筆墨。」
所謂「導向」,是鼓勵這份「來自現實生活的質樸」,因為在高考作文中,這已經是久違的文風。
在這樣一篇作文中,能感覺到寫文人的品格,這也是文章有感染力量的地方。
而且,敢在高考考場上寫這樣的文章,更是一種冒險。
畢竟對於作文,大家都有一種固定的保守模式,可往往是那種真情實感,不虛無縹緲的文字,最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