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反思|為什麼中產易出熊軒昂,寒門卻難得王雷捷?

2021-02-19 油炸綠番茄

高考分數出爐後,各地報紙電臺網站又一窩蜂把目光對準了狀元們。北京狀元熊軒昂接受澎湃專訪時稱,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這段視頻在網上傳瘋了,外交官的孩子竟然不懂「外交辭令」,說出來的話句句戳心。

有人氣憤少年的年少狂妄。其實,看上去這麼「犀利」的話,並不是人家的本意。如果你看了完整視頻而不是人為拼接的組圖,就會發現這是一個非常謙虛和低調的男生。

 

特別是關於城鄉教育資源差異這一段,是回答記者的提問,我猜問題應該是「如何看待寒門再難出貴子」之類,小夥子實在,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了。澎湃這一段挺不厚道的,記者的問題都被裁掉了,連個字幕都不留,就把男孩一個人推到風口浪尖。

 

開始特別擔心少年被曲解,有些營銷號故意斷章取義,把「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北京狀元:家裡有錢很重要」這樣的字眼單獨摳出來做標題拉仇恨。

 

值得欣慰的是,大家的理解力和包容度還是有了普遍提高,贊同、讚美聲挺多的,基本沒被帶節奏。噴子當然還是有的,比如有些人就在微博上大罵「垃圾」「瞧不起農村人」「自以為是」,甚至連人家的長相都攻擊上了。

 

偏見其實不是自上而下的,而是自下而上的。

 

你會發現,往往出身不錯,家教比較好,受教育程度又比較高的人,包容程度越高,對人越溫和,他們往往更有同理心,更懂得照顧他人感受。相反,很多出身底層,童年得不到關愛的人,哪怕後來逆襲成功,也帶著原生家庭的成長烙印,非常容易自卑、敏感,你隨便一句話,都會給他們一種「你在秀優越」「你瞧不起我」的感覺。杭州保姆事件出來後,不少人第一時間的反應竟然是一定是這家人為富不仁虐待保姆了,這是最典型的偏見。

 

熊軒昂說的話,本身並沒有帶任何偏見。相反,他是在為農村的孩子說話,呼喚教育的公平。但是很多人被偏見蒙住了眼睛,只看到了別人的優越感。

 

我想起我之前一篇講高考的文章下邊,就有人忿忿不平地留言,說北京的孩子400分就能上清華北大,我們山西要600多分。這個傳言,或者說是對北京考生的偏見,自我上中學時就一直在流傳,沒想到時至今日依然還有。去網上一看,有這樣想法的竟然還不在少數。

 

你解釋,他們也不會聽,聽了,他們也不會信。他們這樣想並不是因為無知,而是無能。他們不願不敢去了解真正的現實,不了解,就可以洋洋得意地說「我只是生錯了地方,到北京我就上清華北大」。如果一旦面對現實,他們就再也難把自己失敗的人生歸結為命運不公。

 

這和罵熊軒昂,把他的家庭背景單獨拎出來說事的人,是一個邏輯:因為沒有一個外交官的爸,我才考不上北大。

 

即便是很多贊同熊軒昂的人,言語中也流露出無奈:淨瞎說大實話,寒門越來越難出貴子了。

 

寒門難出貴子,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了,但是事實果然如此嗎?

 

貧富差距在逐漸拉大,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普通人通過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卻是比以前大大提高了的。80、90年代,農村出一個大學生都要放鞭炮慶祝,恨不能寫進族譜和縣誌,大部分孩子的命運就是接過父輩的鋤頭,繼續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生。

 

但是如今隨著高校的擴招,生源的減少,除了教育極為落後的超級貧困地區,農村孩子考上大學再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我高考那年我們省的考生超過了一百萬,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可想而知其中的難度,但是今年已經降到了50萬,錄取率是大大提升了的。

 

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大學是他們走出農村,去看外面世界最好的機會,也是改變命運的開始。

 

寒門難出貴子,不是你放棄自己的藉口。熊軒昂有一個外交官的爸爸,王雷捷沒有,他的村祖祖輩輩織布為生。「夜裡在織布聲中入睡,早上在織布聲中醒來。」父母織布,他就在一邊折布,在昏黃的燈光中遙想著自家的未來。

 

這個少年以總分723分(滿分750分)的成績,拿下了浙江省的高考第一名。

 

有一個說法:要實現階級的跨越,至少要三代人的努力。但是寒門難出貴子的背後,不是階層越高,財富越多,越能培養出精英。教育不是比你能給孩子投多少錢,而是你能在他的身上花多少時間。

 

根據某網站公布的調查結果,教師公務員家庭最盛產狀元,他們並不是階層的頂端。但是他們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有穩定的時間、精力,價值觀更傳統,更在乎子女的教育。

 

所以寒門難出貴子,也不是你放棄孩子的理由。

 

王雷捷家世代務農,父母學歷都不高,但是在他的記憶裡,母親很上進,不織布的時候就會去讀書。這樣的身教,比什麼言傳都有用。他不是家裡的第一個學霸,他的姐姐現在正在浙大讀研究生。

中產階級容易走出熊軒昂,寒門卻難出王雷捷,不是因為貧窮本身,而是大部分底層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漠視。

階級一直都是流動的狀態,從未真正固化過。不信你去翻一翻,誰往十代八代以上數,沒出過窮人,沒出過顯貴?即便是我身邊,出身貧寒,通過自身努力逆襲的成功例子也一抓一大把。


真正的寒門不是貧窮,而是屈從於貧窮之下的絕望,你自己都放棄了追求更好的人生,怎麼還會有逆襲的可能?


被固化的,只是你的思維。

斑馬:青年作家、諮詢師,壹心理最佳專欄作家,公眾號【油炸綠番茄】(ID:tomato2050)創始人,微博@斑馬的後花園新書【從今天起,不活在別人的期待裡】各大渠道同步熱賣中。

掃碼購買斑馬的書↓↓↓

【推薦閱讀】

商務合作請加QQ3030299101

(註明品牌及來意)


加好友聊聊?萬一通過了哪~

掃碼加斑馬好友) 

相關焦點

  • 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寒門難出貴子!河南狀元:看我實力「打臉」
    還記得說出「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嗎?在接受採訪時,熊軒昂振振有詞:「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當初,很多人在網上聽到熊軒昂的話語時,都被刺痛了。然而,面對熊軒昂的振振有詞,很多人似乎沒有反擊之力。因為現實似乎就是這樣,別人出身比你好,還比你努力。「寒門再難出貴子」,就像一記悶棍,讓很多人深深受傷而又無力反駁。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
  • 寒門難出貴子?高考狀元告訴你,現實並非如此!
    這篇報導在一眾出身「豪門」、擁有優越家境、優秀父母、被清華北大等各種名校錄取的狀元新聞中毫不起眼,但卻猶如螢燭之光,小心卻固執地照亮寒門學子也能成貴子的希望。去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曾經發表過「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命題的一個標誌性言論:「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裡厲害、又有能力的人。我是中產家庭的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 國家讓「寒門必出貴子」!各大高校有降分政策,一寒門被清華降60分...
    關於寒門難出貴子這個話題,最初是在9年前,也就是2011年一位老師在網上發帖子稱:做了15年的老師,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更多的出自經濟好的家庭。後來在天涯有人發帖《寒門再難出貴子》,後來經過網友的整理,在各大網絡平臺上持續發酵至今。 下面是兩年前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標題為:《寒門難出貴子?
  • 寒門難出貴子?初中招生發文提醒家長,報名前先自我「掂量」一下
    寒門難出貴子?初中招生發文提醒家長,報名前先自我「掂量」一下 近日,上海民辦華二初級中學官微發布了一篇題為《到華二初中讀書,你真的想好了嗎?》的文章。文章提示家長:因為需要家校合作,所以家長需要很優秀;民辦教育是收費教育,你一定要想清楚。
  • 「寒門再難出貴子」就是一個坑
    今年高考狀元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北京市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段採訪。於是又有人開始驚呼:「寒門再難出貴子。」1真的如此嗎?出生於「寒門」的孩子就此沒有機會了嗎?「寒門再難出貴子」,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也很容易讓人掉入這樣一個坑裡,那就是:家境貧寒的孩子已經沒有希望了,再怎麼努力也沒有什麼用了!
  • 寒門為什麼難出貴子?是資源的差距
    2017年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採訪中也道出了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因為教育資源供給不平衡,中產之上的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效果,這是多數人認同寒門難出貴子的原因。在這些指標中,藍色表示學習成績好,紅色表示學習成績差。正如你們所看到的,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如果學習成績好,就有可能上大學,獲得學位;窮苦人家的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好,卻獲得大學學位的機會,與那些有錢家的傻瓜孩子差不多高,只有不到30%。富人的孩子更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而窮人的孩子更容易被埋沒。
  • 【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如何讓自己愛上學習.pdf
    02【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如何讓自己愛上學習.pdf+mp3如何讓自己愛上學習02【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
  • 當年北京高考狀元的話錯了,寒門還能出貴子
    013年前,北京市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了這樣一番話:結果正如熊軒昂所說,「寒門無貴子」,歷年的狀元們,大多都在一個富庶的家庭,父母的學歷也基本都是本科。今年高考結束後,有一群人用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寒門依舊能出貴子。
  • 北京高考狀元語出驚人:我生在北京,你生在農村,這就是先天差距
    坦白講,這麼多「狀元感言」裡面,其中刷版面最頻繁的是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成功吸引了牛牛的目光,這位學霸在被問到「是否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時候,他直言道「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裡又好又厲害的。」 牛牛表示已被小夥子的「坦誠相見」給打敗...接下來一起看看耿直Boy熊軒昂到底說了什麼?
  • 感謝你讓我們還相信,寒門還能出貴子
    每年的高考狀元都能引起社會的關注2017年北京二中熊軒昂同學以690分的成績成為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他在採訪中談到,大城市能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這讓農村孩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熊軒昂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衣食無憂,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活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
  •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不,他們一直為寒門崛起貢獻力量
    去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一番話扎了無數人的心。
  • 837名狀元,近5成父母高知:寒門出貴子本就是農村人的一廂情願?
    文/格格鬥837名高考狀元,近5成父母為高知分子,寒門出貴子越來越難。曾看過中國校友網的一份調查:2007-2016年間,全國共有約837名高考狀元,其中近五成狀元的父母是高知分子(比如教師、工程師),近兩成狀元的父母是國家公務員。
  • 「階層固化」擔憂時有出現,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6月23日,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一段視頻引爆網絡,再一次引發了輿論對階層固化的關注和討論。他提到「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一些網民對他的觀點表示贊同。微信「朋友圈」中,《在寒門難出貴子的現在,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等文章被廣泛轉發。不少網民表現出擔憂情緒,輿情熱度居高不下。
  • 寒門再難出貴子,出身決定未來?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
    再看看農村的宴席,一份菜品剛剛上桌便被圍坐的人哄搶,不出五秒鐘就剩下一個空盤子了,更有甚者只挑葷菜,青菜一口不動,有的甚至直接將一盤葷菜直接佔為己有,收在自己提前準備好的食品袋或者箱子裡。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早當家,怎麼能成為貴子呢。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在一次採訪中,談起了對「寒門難出貴子」的感受。
  • 為什麼寒門難出貴子?只有讀書學習,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自我超越
    3年前,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曾說:「現在的狀元,都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家庭條件差,寒門肯定難出貴子,但如果明知道自身沒有優勢,還不知道勤奮刻苦,克服不了人性中懶惰的劣根性,更捨不得拿起理想的鞭子自己抽打自己。那些不努力的寒門學子長大了沒出息,能怪誰?
  • 他帶著媽媽的遺像考入清華,卻說:我算不上寒門,更算不上貴子!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寒門出貴子」,也有一句老話叫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按照以往的想法,窮人家的孩子更能吃苦、也懂得人間疾苦,改變命運的想法更強烈,所以往往會更努力,成為「貴子」的概率也就越高。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寒門出貴子」這句話好像越來越不能應驗了。
  • 寒門難出貴子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最近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段話上了熱搜,而寒門難出貴子又引起了網友激烈討論。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誠然寒門難出貴子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據調查。80年代清華生源農村或者貧困地區的學生佔5成,根據2020年清華生源調查,這個比例已經下降至20%。很多人感慨教育越來越不公平,譴責現在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我反而覺得「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是對奮鬥者的尊重。
  • 圍觀歷屆高考狀元後,才發現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2017年北京市文科狀元熊軒昂" 雖然現如今寒門是越來越難出貴子了,但僅僅靠砸錢就能培養出學霸嗎?當然不是了!和經濟條件一樣重要的,還有父母的資源、見識、格局、觀念和習慣。下面,小藝就來盤點一下往屆高考狀元或優秀學霸裡的原生家庭教育的特點,家長們可以學習借鑑下。
  •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可今年「寒門學子」卻集體爆發,原因是?
    今年的寒門揚眉吐氣了相信大家都還記得2017年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而像我這樣的中產家庭,還在大城市,有很多得天獨厚的條件。有關於「寒門難出貴子」的話題,基本上每年高考都會被提起,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今年的寒門學子們,似乎特別爭氣,他們奪狀元、考清華北大,人數明顯多了起來。
  • 60個高考狀元教育方式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尤其是一些寒門學子希望通過高考越過龍門,改變人生。他們的勵志故事激勵著一位又一位考生。但是在這個時代似乎「寒門再難出貴子」了。不論是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還是18年火遍全網的廣西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性:家庭條件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