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野嶺苦作業,風餐露宿把家安;電桿電線是夥伴,月夜收工身影寒。」這是新疆電力公司伊犁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輸電工區線路工秦忠對自己工作的形象描述。18年來,秦忠和他的線路工團隊,夏天頭頂烈日,嚴冬腳踏冰雪,一年至少有8個月在西天山的崇山峻岭之間架線、巡檢、搶修、維護……為新疆伊犁河谷地帶千餘公裡35千伏-110千伏高壓線路的暢通保駕護航。
搶修線路是線路工最尋常的工作。2001年11月29日,伊犁河出現冰凌災害,造成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至昭蘇縣110千伏輸電線路跳閘,昭蘇縣全縣突然停電。
停電就是命令。當秦忠和工友們驅車趕往200公裡以外、海拔2000多米的天山山區烏孫山下事故現場時,天已經全黑了。藉助搶修燈照明,秦忠攀上了18米高的輸電鐵塔。當時夜間氣溫已降至零下30攝氏度,刺骨的寒風裹挾著漫天大雪不停地打在他身上,秦忠的眼睛幾乎難以睜開。為了減少頻繁換人誤時,秦忠堅持在鐵塔上工作了2個多小時。
「來電啦!成功啦!」在一片歡呼聲中,秦忠的全身卻幾乎失去了知覺。他說:「真不知道當時怎樣從塔上下來的。」在場參加搶修會戰的解放軍官兵對秦忠佩服不已,連聲稱讚他是個電力「鐵漢子」。
線路工是個危險的職業。但在秦忠眼裡,十幾年的歷練已經讓他喜歡上了這個職業,喜歡上了天山的崇山峻岭,喜歡上了爬杆遠眺。1991年,秦忠親眼看到一根電線桿根部突然斷裂,砸斷了正在電桿上作業的班長的腿。「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線路工與死亡的距離如此之近。」秦忠說,那一刻他下定了決心,這輩子要和「電力」兩個字聯在一起,要做個合格的線路工。
在西天山架設輸電鐵塔是秦忠的主要工作之一。那裡地勢險峻、氣候惡劣、勞動強度大。但秦忠卻很坦然:「一個人若能在天山之巔進行高壓作業,會別有一番享受。」
秦忠所在的團隊是一個由維吾爾、哈薩克、錫伯、回、漢族組成的多民族團隊。行伍出身並任班長的秦忠有很強的政治意識:要提高團隊作業水平,必須搞好民族團結。有些少數民族線路工由於語言障礙,學習工作很吃力。秦忠言傳身教,把自己10多年集成的技術技能都傳給了他們。維吾爾族工友肖開提說:「秦忠把看家本領都給了我們,所以大家都很信任他。」
由於工作表現突出,秦忠獲得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他說:「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還會選擇電力行業,選擇天山西部的伊犁大地,選擇線路工這個再平凡不過的職業。」
(據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