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森林、草原和荒漠三大類,其中草原自然帶一般分布在半溼潤、半乾旱的內陸地區,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至450毫米之間,而且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季節。草原自然帶的植被以草本植物為主,根據熱量條件的差異,可以分為熱帶草原自然帶和溫帶草原自然帶兩大類。一個國家草原分布的面積大小,特別是天然草原分布面積的大小,將會直接影響這個國家農業中的畜牧業生產情況。
我國天然草場的地區分布
我國的國土面積有960萬平方千米,森林、草原和荒漠自然帶在我國都有大面積的分布,我國是一個草地資源大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地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澳大利亞(天然草地面積約458萬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國的天然草地面積約佔世界世界草地面積的13%,其中我國天然草地面積在15萬平方千米以上的省區有七個,分別是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和雲南省。
我國林草資源分布圖
我國地處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地區,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東南季風帶來的,所以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由東南沿海地區往西北內陸地區遞減」。我國的東部季風區,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上,屬於溼潤、半溼潤地區,自然帶以森林自然帶為主,所以,我國的天然草場多分布在西部地區,也就是青藏高寒區和西部乾旱半乾旱區。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我國天然草場面積最大的省區是「西藏自治區」,天然草場總面積約為82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西藏的中東部地區。西藏自治區地處我國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來自太平洋的水汽很難逾越橫斷山脈進入到青藏高原,所以青藏高原地區的降水主要是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通過雅魯藏布江谷地送入到青藏高原地區。因此,西藏自治區的降水量分布由東南往西北遞減,年降水量從超過1000毫米,一直遞減到不足100毫米,其中西藏中東部地區年降水量符合草原的分布。西藏自治區的天然草場多屬於高山草甸,加上海拔高,適宜犛牛等牲畜放牧。
西藏高山草甸
我國天然草場面積第二大的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天然草場總面積約為78.8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中東部地區,包括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和烏拉特等六大著名草原,屬於溫帶草原自然帶,肥美的內蒙古大草原,是我國畜牧業的主產區。內蒙古自治區南北緯度跨度小,東西經度跨度大,乾濕度地帶性分異明顯,從乾濕地區來看,內蒙古由東往西分別從半溼潤區、半乾旱區到乾旱區,自然帶也從森林、草原,逐步演變為荒漠自然帶。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
我國天然草場面積第三大的省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然草場總面積約為57.2萬平方千米。新疆是我國最地處內陸的省區,距離海洋十分遙遠,東南季風所攜帶的水汽幾乎難以到達,很多地區,特別是天山以南的南疆地區(塔裡木盆地),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是我國最為乾旱的地區,分布大面積的溫帶荒漠自然帶。不過,天山以北的北疆地區(準噶爾盆地),由於能夠獲得西風帶帶來的大西洋水汽,以及北方冷空氣帶來的北冰洋水汽,降水較為豐富,分布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場,是我國的重要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