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對於教師,你有怎樣的想像?執教多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在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培優,有一群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打磨精品課讓學生收穫知識,她便感到開心
因為疫情,在線課程迎來了「高光時刻」,但對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在線主講老師張璞玉而言,卻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很高興更多學生享受到在線課堂的便利,但要想抓住沒有網課經驗的新生的注意力,消除家長對網課的疑慮,則需要打磨好每一節課。」
疫情暴發後,學而思培優第一時間將線下課程轉為線上,張老師所主講的活動類作文課也搬到了線上。期間,考慮到學生無法現場體驗後寫作,張老師便舉辦了「線上拍賣會」,邀請同學們以連麥、彈幕等方式參與體驗,並創新出以使用新創作的作文為貨幣,替代傳統意義上用於競拍的貨幣。「這節在線課上,同學們都非常積極。一款創意水杯拍出了100篇作文的『高價』,拍得的學生也按規定提交了100篇新創作的300字作文。」當然,關於拍賣活動的寫作成果也十分出彩,「很多孩子和家長都在問什麼時候可以再舉辦一場。」
學而思在線課良好的效果得益於強大的師資力量與教學資源,也離不開老師在備課中對互動體驗、課堂氛圍的把控,包括拍照上牆、語音彈幕、連麥搶答、小組PK等。儘管準備充分、經驗豐富,張老師對每次在線課仍異常重視,「正因為網課可以反覆回看,內容不能出一點錯,拋梗銜接、講課音色等也要達到最優。」「在線主講和輔導兩位老師相互配合為每個孩子提供良好學習體驗。」每個細節都要精細打磨,一節在線課備課平均耗時一天半,但「孩子學習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很多家長開始認可學而思在線課模式」,這都讓張老師感到開心。
習慣用數字描繪世界,她卻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
「好久不見,甚是想念。」暌違已久的面授課開班時,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數學面授老師陳春曉終於可以和孩子們見面,感受他們在課堂上不一樣的鮮活。她自己也立馬進入狀態,「激動」起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將其帶入學習的高峰狀態。
在正式授課之前,陳老師已經完成了備課、講法打磨、與其他教師交流並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相應調整等環節。她分享:「老師必須對知識點滾瓜爛熟,對重難點拆解得當,思路和板書都要清晰,孩子才會吸收、應用、超越,建立學習知識的信心。」
但單純的講授知識不足以滿足孩子們成長的需求,當發現從小學開始帶的第一批學生進入初中後沒能及時調整學習狀態時,陳老師提筆寫了一封信:「孩子,你累嗎。」為了鼓勵孩子、幫助他們調整好狀態,她在信中講述了自己中學期間感到疲憊時的做法,以及戶外徒步時「身在地獄,心在天堂」「有想做的事,想完成的夢,才會有拼搏的累」等感受,這封信在家長間廣為流傳並被媒體轉載。因為將「教書」與「育人」結合,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給學生,她也成為了學生信任的朋友。
「今年暑假,這一批學生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有一位被北京郵電大學人工智慧專業錄取的同學還特意在學而思培優APP上查到我的開課信息來現場看我。」看著學生熟悉的面孔,陳老師感慨,「學生給了我很多激勵。」
師資選培有初心,熱愛與責任是不變的底色
無論是傳道解惑,還是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結,都離不開老師的用心。學而思培優的老師們能夠持續付出,從最初的師資選拔與培養可一見端倪。
「熱愛教育行業、喜歡小朋友、有責任心、有學習力、充滿激情,是學而思培優選拔教師的底層標準。」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選培部負責人唐月英表示,除了崗前崗後培訓、集體備課、老老師傳幫帶新老師,學而思培優還有眾多培訓學習的機會,如公派英語老師赴劍橋大學交流等,不斷為教師賦能。唐月英透露,「學而思培優的老師秉承著『教不好學生等於偷錢和搶錢』的樸素價值觀,以『激發動力、培養能力』作為教育理念,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教學和服務做得更好,幫助孩子獲得受益一生的能力。」
這樣傳承多年的教育初心在2020年教師節得以展現。學而思培優廣州分校以「熱愛,再出發」為主題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教師節活動,進行榜樣表彰,回顧教育初心。現場還有10位教育專家就「正面管教、家校溝通、引導式教學活動設計、激發課堂教學攻略、教育戲劇應用、教師自我成長、『一公斤盒子』鄉村教育公益」等主題進行分享,幫助老師通過學習共創提高自身能力,包括更多地關注學生發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等,同時實現自我成長,和學生一起共赴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