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記者 楊伊琳
「小班授課」「開放課堂」「隨時退費」……在杭州的教輔市場,像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培優這樣敢於「霸氣」執行這些教育特色的機構可謂少見。 雷厲風行背後,底氣何在?學而思培優杭州分校校長白柯榮說,課堂呈現是一門藝術,教學質量是生命線,每個孩子都是家人的全世界,教不好孩子與偷錢和搶錢沒分別。
一堂課的誕生
學而思培優杭州分校集體備課現場
「同學們,你們說這樣對不對呀?」早上9點,在學而思培優杭州分校浙江國際大酒店教學點,一堂特殊的課程正在進行。近20位學而思培優的教師化身成「學生」,坐在座位上,跟著主備老師(主要備課老師)的節奏,像學生一樣認真地翻看講義、回答問題。主備老師根據大綱和講義內容,將一堂課的內容按照自己的思路與風格講授一遍,臺下的老師參與互動,如果有其他更巧妙、更易懂的方法可以當場提出。先講、再討論,然後再講、再討論。這樣反覆討論和打磨,只為給孩子們帶來一堂高效又生動的課程。
這是學而思培優老師集體備課的現場。在學而思培優,教師永遠把第一堂課留給自己。每到集體備課日,學而思培優杭州分校各個教學點內,隨處可見這樣熱火朝天的景象。
集體備課後,老師們將完善教案,上傳備課筆記,再繼續分組磨課或者個人練課。過兩天,他們還將接受校長的抽課檢查。
「表達輕鬆有趣,有自己風格的小幽默,字也寫得好看,但是面部表情還得再積極一些,知識梳理要儘量更清晰和高效,講課鏈不要拖太長。」校長和考官們嚴格考核老師們的授課狀態、思維邏輯、課堂互動、板書和熟練度等。不過關?繼續練!各方面都達標後,這堂課才能面向學生呈現。
事實上,做好教研一直以來都是學而思培優發力的重點,正如校長白柯榮所說,教學質量是生命線,學而思培優將教研看作整個教學環節的「魂」。
「我們對於一節課的誕生有嚴格的流程與要求。每1小時的課堂,都要經過定大綱、編講義、集體備課、磨課、練課、查課等環節,平均準備時長要高於22小時。每個教師在真正課堂展示之前,都需要有不少於90天的技能培訓、20000字日報的精心打磨。」 校長白柯榮說,教學講課是一門藝術,唯有經過千錘百鍊,才能真正打磨出優質的作品。
優秀的老師才能教出更優秀的孩子
學而思培優的每一位老師都經過精挑細選。因為只有以嚴格的考核標準,選出每一位優秀的老師,才能保證教師隊伍的質量與水平。
每年春秋季,一批又一批新老師走進學而思培優,經過選聘、培訓、備課、練課、服務五個「關卡」,獲得內功、備課、練課、授課、服務、文化「六維」素養。一個優秀老師的成長軌跡,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
30%的平均簡歷通過率,10分鐘的授課展示,近1個小時的360度個人秀,4大選聘環節……很快,便有人原路折返,也有人拿到下一關的「入場券」。在選聘中,學而思培優始終堅持以更高的標準嚴守新教師的「入門關」。
通過學而思培優複試的老師,將進行三個月的封閉式培訓,從練課、練板書等基本的授課方式到如何把控課堂,撰寫教案,再到多種拓展考核。培訓的過程不僅是對教師專業技能的一次淬鍊,更是對心理和毅力的一次考驗。
回想起這段經歷,學而思培優杭州分校初中學部負責人魏天雨依然記憶深刻。「那時候白天上課,下午練課,基本要練到晚上10點。結束後,還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年級不斷練課,做到凌晨一兩點都是常事。培訓期間,還安排了多輪考核,往往是兩位老師比拼講題,這讓本身性格內向的我得到了『重生』,持續的激情和活力讓我站在講臺上多了些從容和膽量。」魏天雨說。崗前培訓只是入門環節,由於他教的是初中數學,因此,杭州的數學體系、跟學生和家長的交流技巧等都是要研修的功課。
魏天雨印象最深的還有平時的集體備課。他說,嚴格的集體備課對新老師幫助非常大,只有不斷地去打磨,才能漸漸內化成自己的風格,成為一名真正稱職的老師。也正是經歷了學而思培養體系的歷練,魏天雨才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漸漸成長為一名實力和口碑俱佳的優秀老師。「魏老師除了強調孩子的讀題解題能力,還非常善於利用教學中的哪怕是一星半點的機會去成就孩子,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授人以漁』的教書育人」,一位家長在給魏天雨老師的感謝信中評價道。
30天內功修煉,60天外功培訓,60:1的空講體系……和魏天雨一樣,所有新老師們每天的戰線從朝陽升起拉到夕陽落下。不僅學習根據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提煉的技能課,還在培訓師串講課程後,反覆循環練課、培訓師批課點評、反思,再練課、點評、反思。每堂兩個小時的課,他們常常要準備9個小時。為了找到一道題的最優解法,他們會翻閱七八本參考資料,分析上百道題。他們把課堂拆分開來,用心打磨,去糟粕、留精華,如匠人一般磨礪自己的作品。
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
無論是傳道授業解惑,還是與學生建立情感聯結,始終離不開老師們的初心和熱忱。
「真正打動學生的老師,絕不僅僅只是講授知識,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散發出對知識的熱愛,對思維的啟迪和對育人的情懷。」校長白柯榮說,這是他衡量一名老師的底層標準。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而特別的個體。對於你而言,他們可能只是學生;而對於父母而言,他們就是全世界。」每每教授新老師時,白柯榮都會對他們說這句話。在他看來,教學講課是一門藝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藝術家,去傳遞知識和愛。
而學而思培優的血液裡,滾滾流淌著的,正是愛與責任。在這份愛與責任之下,學而思培優堅持以「激發動力、培養能力」為教育理念,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教學和服務做得更好,幫助孩子獲得受益一生的能力。
課下,教師運用學而思培優APP與家長反饋孩子的個性化學習情況並給出指導,同時給孩子批改作業、點評口述題。系統會記錄下孩子作業的大數據,給教師直觀的反饋,幫助教師更好地給孩子提供個性化幫助。
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作業、複習」習慣,學而思培優將這些環節設計在了「學而思培優」APP中,孩子們可以用很短的時間闖關得學習積分,這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此外,還有雲課堂智能教學系統、答題器等眾多為學生們定製的學習「黑科技」。老師們用這些科技「利器」來為學生的學習保駕護航,用大數據來檢驗為師者的達標指數,用責任心來督促自己擔起教師的責任。
正如學而思培優的使命「愛和科技讓教育更美好」,學而思培優的老師們也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一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