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過,在文學的長途中留下了一件瑰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誕生在蘇聯的戰爭年代,在殘酷的戰爭與戰火的硝煙中,他決定持筆戰鬥於文學,一篇篇文章字裡行間都住滿了革命的熱血,他就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一位蘇聯的文學巨匠。這本書,幾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傳。
我記得上初高中那會,每個老師都會推薦這本書,每當問起同學最喜歡的書籍時,不管有沒有看過這本書,答案永遠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見這本書的影響力。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一個有勇有謀的青年,一個在血與火交織的時代裡傑出革命戰士的代表。柯察金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和惡劣的勞動條件下鍛鍊成長,在烈火和「驟冷」的特殊環境下百鍊成鋼,這為他的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他的幼年世界中,因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做飯,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受盡了凌辱。幼年時沒有明確而堅定的信念,整天只是為了最基本的溫飽問題而工作,周而復始、碌碌無為的生活使他厭倦。在接觸到革命戰士後,革命的熱情給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柯察金拋棄了浮華、碌碌無為的生活,毅然決然地投身到革命隊伍中,並一路披荊斬棘,跟隨蘇聯紅軍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相信大家的腦海一定會出現那烈焰熊熊的打鐵場面。古人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其實,人生就如同大熔爐,每一塊堅硬的鋼都需千錘萬擊的磨練。有人說保爾是天生的英雄,但我認為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
在築路工程快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病癒後他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他參加了工業建設和邊防戰線的鬥爭,並且入了黨。由於保爾在戰爭中受過多次重傷,後來又生過幾次重病,加之他廢寢忘食的工作和勞動,身體越來越差。1927年,他幾乎完全癱瘓了,接著又雙目失明。嚴重的疾病終於把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年輕人束縛在病榻上。但他沒有倒下,在身體殘疾,風寒症甚至失明的交迫中,他依靠頑強的意志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著作!保爾不屈服所謂的困難,不管是心理上還是身體上,他都能以平常心對待命運,終於讓自己從一個出身貧苦的少年,成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頑強作風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生來註定是受苦的,我們一定會遇到許多挫折,但求我們都不曾放棄過,「壁碰多了,鼻子也就扁了」。
書中有句話一直激勵著我:「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在這血與火的青春,我們不應該害怕困難而任其隨波逐流,在學習與生活中,難免會受傷。在冶煉的過程中總不免要遭受各種焚煉。
保爾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但並不意味著他身上凸顯的精神品質一同泯滅。相反,在越來越強調自我,張揚個性的今天,關於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思考探索應該更深一層地吸引我們。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是一本生活教科書。保爾所教會我的,是生命的意義,何為生命的意義?我想保爾已經給了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