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這一精神,是文學作品最喜歡歌頌的主題,但如果要在世界文學作品之中挑選一本將奮鬥精神貫徹到極致的書的話,一定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度風靡全國,就算是今天也是中小學生必讀的100本好書之一。他成為啟迪一代人思想的佳作,他用他獨特的英雄式的讚歌告訴了無數青年一個道理,即人生的意義就是要永遠堅持不懈的奮鬥。
用不屈不撓的奮鬥書寫青春最為精彩的模樣
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是一個創造革命與激情的年代,那也是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理想和信仰不屈不撓奮鬥的年代。
保爾·柯察金就是以這樣近乎完美的姿態出現在那個時代,他的激情,他的熱血,他的堅定,都無疑是那個時代青年奮鬥的榜樣。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成書於1933年,那是一個急切的需要英雄的時代,那是一個需要所有青年為民族和國家的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時代。
保爾柯察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父親去世了,母親靠著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計。
這是一個典型的出生貧困的少年的奮鬥史,小說從一開始就奠定了這種基調,社會的黑暗與少年的苦難讓他奮起反抗。
在一場革命爆發之後,他加入革命隊伍,並且成功的成為了軍人,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品格,成功擺脫了現狀,一生都在為祖國的革命事業所奮鬥,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
他的那一句名言一度成為無數人的座右銘: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激勵了一代青年的成長,可以這樣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經是無數革命知識枕邊必備的精神食糧。當然他的精神鼓舞力量永不過時,現在仍舊是無數青年的枕邊必備書。
在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女學生楊薔雲偶爾得到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之後還覺得意猶未盡,那種精神深刻的鼓舞了她,在她讀完這本書之後,她極力的將這本書推薦給她的同學,捏緊了拳頭感慨道:我一定要奮鬥,要像保爾·柯察金一樣,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當中。
為理想而奮鬥,不讓人生留任何遺憾
每一個時代都是需要奮鬥的,每一個新時代都是需要青年積極向上的。書中所描寫的奮鬥精神是值得人永久思考借鑑和學習的,畢竟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是人類永恆的思考話題。
保爾·柯察金的故事,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青年,讀起來可能有些過度的理想主義,但其實它是一本太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書中那些殘酷的甚至有些誇張的情節,其實曾經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身上真實的發生過。
對真實故事的誇張化和虛擬化是許多小說作家擅長運用的筆法。但我們依舊能從中體會到一個青年的奮鬥不屈,一個青年的熱情與激昂。奧斯特洛夫斯基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
他的一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具有傳奇和奮鬥精神。
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貧困,11歲開始當童工,15歲上戰場,16歲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他去世時年僅32歲,他用三年的時間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不朽的名著。
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都在為了革命和理想奮鬥的,雖然他生命的刻度永遠停留在了青春時期,但他並不為此留有遺憾,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在奮鬥的。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呢?他該做的都做了,他的人生的全部意義和價值已經實現,他奮鬥了,所以他無悔於這短暫的一生。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那就是為了理想而奮鬥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遭遇或多或少的挫折,都會有或多或少想要放棄的時候,畢竟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沒有人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把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當做考驗,待到走過那段路,回頭看,會發現我們走過的路,我們奮鬥過後灑下的汗水都變成了一路的繁花似錦。
正如書中所寫的那樣:我在自己的一生裡也曾經歷過被遺棄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種東西卻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為了社會主義而奮鬥。
為了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在那一個信仰最為崇高的時代,這是一句極為崇高的信念,而且他將永不過時的激勵著無數的青年,為國家為社會不屈不撓的奮鬥。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人不屈不撓的奮鬥,是為了爭取一個和平的自由的民主的社會。而在和平年代,我們的青年不屈不撓的奮鬥,是為了將這個自由的民族的和平的社會建設得更加的繁榮富強。
有人說在燈紅酒綠的現代社會,這種英雄主義早就過時了。完全是無稽之談,英雄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只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這個時代雖然有不少的利己主義和太多的喪文化。很多短視頻,文學作品中都若隱若現的透露著一種佛系的精神,這種精神歸根結底是一種消極面對人生的態度。
我們的人生應該這樣過嗎?不,人生的意義在於不屈不撓的奮鬥,這個社會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建設去發展,祖國的和平與繁榮還要我們去守護,青年應當奮起,時代等著我們建設,尤其袖子加油幹,才是一代青年應該擁有的精神。
奮鬥的過程就是一個與自己鬥爭的過程,可很多時候與自己鬥爭比與敵人鬥爭更可怕。但只要敢於奮鬥,一切都是小事,連自己都能徵服,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倔強的青年作家,鬥爭過了黑暗的社會,鬥爭過了敵人,然而當新政府建立時,他卻沒有鬥爭過疾病,雖然他沒有屈服於病魔,可是最後病魔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
但是他的一生,充實的令無數人羨慕,因為他的一生是奮鬥出來的,雖然短暫,但卻耀眼。彗星划過夜空的身影雖然匆匆,但留下那一剎那的光華萬千卻足夠讓人震撼。
"青春是奮鬥出來的,成功是奮鬥出來的!"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該成為青年們用一生去踐行的座右銘。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當我們感到迷茫的時候,或許可以翻開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書中汲取不屈不撓的奮鬥的力量,把生命當成一個又一個的險峰去奮鬥,去徵服,但我們走到山頂的時候會發現,最美的風景就在奮鬥過後的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