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美的風景就在奮鬥過後的腳下

2020-12-20 塵緣易絕

奮鬥這一精神,是文學作品最喜歡歌頌的主題,但如果要在世界文學作品之中挑選一本將奮鬥精神貫徹到極致的書的話,一定是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度風靡全國,就算是今天也是中小學生必讀的100本好書之一。他成為啟迪一代人思想的佳作,他用他獨特的英雄式的讚歌告訴了無數青年一個道理,即人生的意義就是要永遠堅持不懈的奮鬥

用不屈不撓的奮鬥書寫青春最為精彩的模樣

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那是一個創造革命與激情的年代,那也是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理想和信仰不屈不撓奮鬥的年代。

保爾·柯察金就是以這樣近乎完美的姿態出現在那個時代,他的激情,他的熱血,他的堅定,都無疑是那個時代青年奮鬥的榜樣。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成書於1933年,那是一個急切的需要英雄的時代,那是一個需要所有青年為民族和國家的解放事業不懈奮鬥的時代

保爾柯察金出生在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父親去世了,母親靠著打零工的微薄收入來維持生計。

這是一個典型的出生貧困的少年的奮鬥史,小說從一開始就奠定了這種基調,社會的黑暗與少年的苦難讓他奮起反抗。

在一場革命爆發之後,他加入革命隊伍,並且成功的成為了軍人,他憑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品格,成功擺脫了現狀,一生都在為祖國的革命事業所奮鬥,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

他的那一句名言一度成為無數人的座右銘: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這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激勵了一代青年的成長,可以這樣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曾經是無數革命知識枕邊必備的精神食糧。當然他的精神鼓舞力量永不過時,現在仍舊是無數青年的枕邊必備書。

在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女學生楊薔雲偶爾得到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之後還覺得意猶未盡,那種精神深刻的鼓舞了她,在她讀完這本書之後,她極力的將這本書推薦給她的同學,捏緊了拳頭感慨道:我一定要奮鬥,要像保爾·柯察金一樣,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當中。

為理想而奮鬥,不讓人生留任何遺憾

每一個時代都是需要奮鬥的,每一個新時代都是需要青年積極向上的。書中所描寫的奮鬥精神是值得人永久思考借鑑和學習的,畢竟人到底應該怎樣活著,是人類永恆的思考話題

保爾·柯察金的故事,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青年,讀起來可能有些過度的理想主義,但其實它是一本太有自傳性質的小說,書中那些殘酷的甚至有些誇張的情節,其實曾經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身上真實的發生過。

對真實故事的誇張化和虛擬化是許多小說作家擅長運用的筆法。但我們依舊能從中體會到一個青年的奮鬥不屈,一個青年的熱情與激昂。奧斯特洛夫斯基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

他的一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具有傳奇和奮鬥精神。

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貧困,11歲開始當童工,15歲上戰場,16歲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他去世時年僅32歲,他用三年的時間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不朽的名著。

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都在為了革命和理想奮鬥的,雖然他生命的刻度永遠停留在了青春時期,但他並不為此留有遺憾,因為他的一生都是在奮鬥的。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呢?他該做的都做了,他的人生的全部意義和價值已經實現,他奮鬥了,所以他無悔於這短暫的一生。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那就是為了理想而奮鬥

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遭遇或多或少的挫折,都會有或多或少想要放棄的時候,畢竟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沒有人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把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當做考驗,待到走過那段路,回頭看,會發現我們走過的路,我們奮鬥過後灑下的汗水都變成了一路的繁花似錦。

正如書中所寫的那樣:我在自己的一生裡也曾經歷過被遺棄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種東西卻救了我,我的生活永遠是有目的有意義的,這就是為了社會主義而奮鬥

為了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在那一個信仰最為崇高的時代,這是一句極為崇高的信念,而且他將永不過時的激勵著無數的青年,為國家為社會不屈不撓的奮鬥。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無數人不屈不撓的奮鬥,是為了爭取一個和平的自由的民主的社會。而在和平年代,我們的青年不屈不撓的奮鬥,是為了將這個自由的民族的和平的社會建設得更加的繁榮富強。

有人說在燈紅酒綠的現代社會,這種英雄主義早就過時了。完全是無稽之談,英雄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只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這個時代雖然有不少的利己主義和太多的喪文化。很多短視頻,文學作品中都若隱若現的透露著一種佛系的精神,這種精神歸根結底是一種消極面對人生的態度

我們的人生應該這樣過嗎?不,人生的意義在於不屈不撓的奮鬥,這個社會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去建設去發展,祖國的和平與繁榮還要我們去守護,青年應當奮起,時代等著我們建設,尤其袖子加油幹,才是一代青年應該擁有的精神。

奮鬥的過程就是一個與自己鬥爭的過程,可很多時候與自己鬥爭比與敵人鬥爭更可怕。但只要敢於奮鬥,一切都是小事,連自己都能徵服,還有什麼不可能呢?

倔強的青年作家,鬥爭過了黑暗的社會,鬥爭過了敵人,然而當新政府建立時,他卻沒有鬥爭過疾病,雖然他沒有屈服於病魔,可是最後病魔還是奪走了他的生命。

但是他的一生,充實的令無數人羨慕,因為他的一生是奮鬥出來的,雖然短暫,但卻耀眼。彗星划過夜空的身影雖然匆匆,但留下那一剎那的光華萬千卻足夠讓人震撼。

"青春是奮鬥出來的,成功是奮鬥出來的!"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該成為青年們用一生去踐行的座右銘。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當我們感到迷茫的時候,或許可以翻開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在書中汲取不屈不撓的奮鬥的力量,把生命當成一個又一個的險峰去奮鬥,去徵服,但我們走到山頂的時候會發現,最美的風景就在奮鬥過後的腳下。

相關焦點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根據自身經歷寫的人物形象,下面電百科就來介紹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詞好句。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生於烏克蘭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經歷和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童年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小時候飽受欺凌和羞辱。十月革命後,他參加了紅軍,參加了保衛蘇聯政權的鬥爭。
  • 好書推薦《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煉的不是鋼鐵,煉的是鋼鐵意志
    01.推薦書目:《鋼鐵是怎樣煉成的》02.作者介紹: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代表作品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暴風雨所誕生的》 。03.內容簡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述了名叫保爾·柯察金的年輕人,少年時就經歷了蘇俄的十月革命、國內戰爭,拿槍和敵人殊死作戰,留下滿身傷痕。戰爭結束後,他拼命工作至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從把對舊生活自發的反抗改變為自覺的階級鬥爭,在鬥爭中自己成長為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的。
  • 讀後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受益匪淺,內心震撼,心潮洶湧,激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只有這樣它才堅硬,什麼都不懼怕,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這樣的鬥爭中,在艱苦的考驗中鍛鍊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面前不頹廢。
  • 讀後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後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初讀書名時還以為這書講的是怎樣煉鋼。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這說的是像保爾這樣的人怎樣在革命戰爭中成長為真正的鋼鐵戰士。這本書是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時歷時三年創作的。我想他想要傳達的就是這種鋼鐵般的意志。在這本書裡,保爾在社會最底層受到了折磨和侮辱,因為他對地球的認識與神甫所教的聖經不同,遭受了毒打,最後不得不退學當了童工。在第一天就有人想欺負他,但保爾沒有給他們機會奮起反抗。因救朱赫來被捕入獄,被誤放後在朱赫來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與冬妮婭的愛情與革命事業時他選擇了後者。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導讀
    脊椎硬化,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病床上歷時三年,寫成了自傳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1936年12月22日,他在莫斯科病逝。內容簡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以自身經歷為基礎素材創作的小說。
  • 如何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及其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影響了幾代人!那真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從小熟讀《鋼鐵》一書,書中很多情節至今都記得,此書對我影響很大很大!保爾?柯察金的精神和毅力以及愛情觀都深深的影響並激勵了幾代人!那是有信仰的年代!現在都應該大力提倡青少年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書筆記1000字(精選3篇)
    篇一: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勵志外國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文/劉開)
    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文/劉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小說是由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基於自身的經歷改寫而成。主要內容是保爾歷經重重磨難,最終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戰士的故事。也被譽為「社會主義的教科書」。 這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同於其他五花八門的小說。它所反映的現實意義是無法比擬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並不是什麼達官顯貴。
  • 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歷史的車輪滾過,在文學的長途中留下了一件瑰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誕生在蘇聯的戰爭年代,在殘酷的戰爭與戰火的硝煙中,他決定持筆戰鬥於文學,一篇篇文章字裡行間都住滿了革命的熱血,他就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一位蘇聯的文學巨匠。這本書,幾乎可以看作是作家的自傳。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最近有個板塊,算是異軍突起,就是鋼鐵板塊。很多個股已經漲到天上,還有些開始啟動。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什麼啟動?顯然和未來政策面有關。我們可以關注補漲個股機會。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不止在書裡……
    卻曾被質疑生產不出原子筆上的「圓珠」經歷「十三五」期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淬鍊鋼鐵行業浴火重生面對能源、環境、成本多重束縛智能製造打破傳統「天花板」指引鋼鐵行業尋求光明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裡中國鋼鐵業實現超預期增長「鋼與城」「鋼與韌」「鋼與綠」「鋼與智」的故事見證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者黃樹南去世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譯者黃樹南去世   為南師大教授,其全譯本12年再版印刷30次  影響三代中國人的外國文學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全譯本譯者,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俄羅斯語言文學專業教授、碩士生導師黃樹南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8月24日7時25分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逝世,享年77歲。
  • 烏魯木齊市老人40年走遍全國收藏了1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那時覺得他就是我的英雄,要做像他一樣的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黑則明說。1960年,黑則明6歲,父親帶著他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電影,保爾那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精神深深印在黑則明的腦海裡。10歲時,他用勞動掙來的錢買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也是他收藏的第一本書。
  • 八年級下冊: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本名副其實的生活教科書。保爾是鼓舞人們戰勝困難、不斷革命的「良師益友」,他的崇高形象和革命品質對廣大讀者有極深的教育意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通過保爾的成長經歷,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廣闊的社會畫面,被譽為「生活教科書」。16.人們提出「在新時代,要做保爾還是比爾」的新命題。
  • 毅進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連環畫原稿展出(圖)
    昨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最著名的毅進版本連環畫原稿開始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展出,那些連環畫裡藏著的「青春記憶」讓很多現場的觀眾唏噓不已。此後,在1972年、1982年兩次再版,直到2000年和2008年分別再版,毅進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總計發行超過200萬冊,每次都激起社會的強烈反響。在1963年舉行的首屆全國連環畫藝術評獎中,「當代保爾」毅進畫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獲得繪畫二等獎。
  • 八下必考名著《傅雷家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考點匯總及中考真題
    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散發著那個帶傳奇色彩的時代急風暴雨的氣息。作者是蘇聯的作家__________,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________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他的身上凝聚著那個時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質——_______的精神、______的意志和頑強奮鬥的高貴品質。
  • 新時代新徵程讀書徵文 ——紅色經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我們接觸了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如果說你見過萬丈波瀾的大海,你定會明白什麼叫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中,體會到保爾.柯察金的頑強沉著,你就會明白什麼叫永恆的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書中寫到,人最寶貴的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閱讀領讀十四 第二部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整本閱讀領讀十四 第二部第4章  第二部鋼鐵是這樣煉成的閱讀時間與用時第二部導讀第二部寫和平建設,具體情節發展:剿匪→築路→青春→戍邊→成熟→重逢→鬥爭→錘鍊。章節內容概括領讀提示(點評分析)第4章保衛蘇維埃    保爾隨營長視察邊境,又一起去別列茲多夫,他宣布自己以後不抽菸,不罵人。
  • 2020年中考語文基礎知識: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部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導讀     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_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自他的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問世以來,他就同書中的保爾.柯察金一道,成了世界上千萬千萬有志青年的朋友和楷模
  • 名著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複習資料
    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名著閱讀複習資料,各位讀者如有需要,請隨意收藏。②動動手指滑倒底部,還可以點擊題目,閱讀往期內容。③掃底部二維碼可加入語文教師微信群,隨時參與微信互動。因作品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有著鋼鐵般意志的共產主義戰土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經歷的傳奇品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成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書」和「聖經」。 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的布爾什維克作家。他出身工人家庭,參加過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國內戰爭,是蘇維埃「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後雙目失明,全身癱瘓,完全失去了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