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國際軍事比賽。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中新社新疆庫爾勒8月11日電 題:2018國際軍事比賽新疆賽區:「國際範」的翻譯們
作者 耿丹丹 梅育源 楊明
「翻譯就是聯絡員,是各國之間友誼的『橋梁』。」當記者向身著軍裝的翻譯們問起如何看待他們的職業時,他們給出了相當一致的回答。
在2018國際軍事比賽新疆賽區,一群戴著「翻譯」袖標、說著多國語言、活躍於賽場內外的翻譯,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據陸軍辦賽領導小組辦賽辦公室外事工作組計劃組組長康猛介紹,陸軍此次的翻譯選拔工作從3月開始,最終從幾百人中挑選出91人。「這支翻譯隊伍中,既有院校的學員,也有長期在一線工作的軍事專業人才,還有外事經驗豐富的翻譯人才。」
翻譯隊伍的「新」
今年21歲的付潤國是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的學生,也是此次國際軍事比賽翻譯隊伍中最年輕的一員。他說:「別看我現在黑,剛來的時候可白著呢。」雖然每天風吹日曬,但能在自己的家鄉新疆做翻譯保障工作,他「為家鄉感到自豪」。
付潤國此次跟隨老師王昕來到庫爾勒賽區。王昕說,這是他第二次帶著學生參與國際軍事比賽的翻譯保障工作。「在這裡,學生們的進步不僅體現在語言技能上,更體現在綜合能力的提高。」
從事翻譯工作15年的時忠鋒是一名英語教員,也是此次「安全路線」項目翻譯組組長。雖然參與過多次聯合演習、大型軍演的翻譯任務,但對於時忠鋒來說,國際比賽翻譯任務是第一次。「因為外事活動經歷比較多,前期又做了大量準備,所以能夠應付得來。」
翻譯隊伍的「難」
作為此次軍事比賽最精彩的項目,「晴空」項目翻譯組組長程浩告訴記者,今年,「晴空」項目共有17位翻譯提供保障,翻譯4國語種。
程浩說,「晴空」項目科技含量大,涉及武器裝備眾多,前期適應性訓練強度大。「每個武器裝備零部件都要詳細翻譯講解,尤其是很多專業詞彙,挑戰很大。」
今年是楊傳春是第二次作為俄羅斯隊隨隊翻譯,他說,今年就是一個字「累」。前期為了讓各國參賽隊適應武器裝備和賽場,做了大量工作,每個人都感覺時間緊迫。「俄羅斯隊對比賽非常重視,訓練時非常細緻,這也更加鍛鍊了我們的能力。」
翻譯隊伍的「趣」
翻譯隊員經歷和看到的趣事多多。「據我了解,外國參賽隊最喜歡用淘寶,電子產品、手工藝品、玩具特別受他們歡迎。」王昕樸說,就在幾天前,他和老師王昕還給埃及隊員過了一個生日。「我們買了蛋糕,尤其那天埃及隊還取得了當日比賽的第二名,他們特別感動。」
除了賽事保障,日常生活中,他們還負責協調照顧外國參賽隊員的生活起居,日常習慣。康猛說,比賽間隙還組織外國參賽隊隊員去購物,「他們特別感興趣」。
現在,翻譯任務即將結束,各國參賽隊隊員也將啟程返回。康猛表示,可以說順利完成了此次的翻譯保障任務,同時,翻譯隊伍也得到了鍛鍊。「外軍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時忠鋒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型賽事活動在中國舉辦,對翻譯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希望更多人拿語言做輔助,相信對他們以後的進步和成長更有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