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據洪流浩蕩來襲、運營商迫切需要從語音向流量經營轉型的當下,監管部門的沉默恐怕是網絡電話解禁的最大阻力。」一位不願具名的通信行業從業者說。
文/陳敏
又一撥網絡電話襲來。最近,手機QQ、易信,都在新版本的產品裡增加了免費的「語音通話」功能,還有一些不出名但誕生已久的網絡電話APP也借著這股潮流搞起了推廣。
對於我們這些屌絲級的消費者來說,網絡電話太實用了——連上WiFi、打開易信或者手機QQ,找到對話框裡的語音通話按鈕,就可以跟親朋好友煲電話粥了,一分錢都不用花。即使是其他一些付費的網絡電話APP,低至幾毛、幾分錢的國際長途資費,也比傳統的語音電話更有吸引力。
通過網絡打電話,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這類「讓語音業務走數據通道」的應用在很早之前就出現過。只不過,當年為了保護運營商「電路型語音業務」不受衝擊,網絡電話在國內一直是被嚴格控制的,所以這些應用長期處於政策的灰色地帶,其「身份」也一直很尷尬。
現在情況變了,基於行動網路的數據業務已經勢不可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與其繼續保護傳統的語音業務,不如放開政策,既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實惠,也可以為運營商打開數據業務的新天地。
沒有身份證的先進分子
談及網絡電話,大家都會想到Skype——它在國外已經流行了很多年,用戶可以通過這個網絡電話,以極低的價格與親朋好友通話。但在中國,Skype是被禁用的。與Skype類似的一些網絡電話,比如UU手機網絡電話、KC電話等等,也只能踩著政策紅線,小心翼翼地暗自賺錢。
這些網絡電話在國內名不正言不順,是因為在過去以語音業務為主的2G時代,國家監管部門需要對運營商的傳統語音業務給予行業保護,以避免國有資產貶值。所以,網絡電話在國內一直被界定為「非法」業務。
雖然長期沒有合法身份,但這些網絡電話卻一直存在著,原因很簡單:市場有需求,人們願意用更划算的方式來解決通話需求。
比如在中國,儘管三大電信運營商在近幾年裡不斷下調手機話費——這與飛速上漲的物價形成了鮮明對比,但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那些需要經常打國際長途的人,或者分居兩地的家庭)來說,網絡電話是一個非常划算的東西,可以節省不少電話費。
這種市場需求,讓又一撥網絡電話悄然出現。對比一下,如果人們在WiFi網絡下使用手機QQ、易信等這些應用的語音通話功能,就可以隨意給好友或者家人打電話,不用花一分錢;而如果用手機打國際漫遊電話,最低也需要每分鐘1塊錢,即使購買當地比較便宜的電話卡,恐怕還有不少人要掂量一下電話費的問題。
經過測試發現,如果要使用手機QQ的語音通話功能,需要雙方都在線;如果使用易信的免費通話功能,無論對方是否在線,只要他是你的易信好友,就可以向對方發起通話請求。目前,Android版和iOS版的易信用戶均已可以無障礙使用免費通話功能了。
數據洪流勢不可擋
如果說遊走在政策「灰色地帶」的網絡電話對傳統語音市場的挑戰還在暗處,那麼,從一出生就沒有受到政策限制(有對講功能,但沒有純粹的語音通話)的「微信」這類OTT,對運營商傳統業務的衝擊已在明處。
來勢洶洶的微信們,對傳統語音業務的衝擊已經表現在了運營商的財報裡,尤其明顯的是用戶基數龐大的中國移動。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移動出現了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1.9%、第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滑8.8%的史上最糟糕業績。
據了解,這是中國移動首次出現淨利潤同比下滑的狀況,而中國移動對此給出的解釋,其中之一就是「OTT業務對傳統通信業的嚴重衝擊」。
這些新興的OTT,與過去的那些網絡電話命運不同,它們生逢其時——在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刺激下,數據業務的洪流已經勢不可擋,人們對數據業務的需求也有增無減。
來自愛立信的《2014年ICT產業發展趨勢展望》顯示,到五年後的2019年,全球移動寬帶的用戶數預計將達到80億,是2013年的4倍,其中,4G用戶數將達到26億,覆蓋全球超過65%的人口。與此相呼應的,是數據流量的迅猛增長:預計到2019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長將超過10倍,智慧型手機的月均流量將從2013年的600MB增長到2019年的2.2GB。
「在數據流量井噴式增長的大環境下,對於網絡電話的政策解禁,是大勢所趨,只是時間問題。」 一位從事通信業十餘年、後來轉做網絡電話APP的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認為,雖然網絡電話會在一定程度上衝擊傳統的話音業務,但它對運營商也有好處,因為對數據類業務的擁抱和探索,將會給運營商帶來很大的想像空間。
政策解禁宜早不宜遲
與上述人士的看法類似,業內較為普遍的一種觀點認為,對網絡電話的解禁宜早不宜遲,解禁越早,就能越快地推動電信運營商探索數據業務、流量經營。
「伴隨著無處不在寬帶網絡的全球覆蓋,運營商可以嘗試在許多傳統領域發展數據業務。」愛立信中國區CMO常剛說,比如在韓國,LG通過即時通訊應用Line,正在嘗試做智能家居的業務,家電變成了line裡面的一個個好友,用戶可與家電互動,進行遠程控制。
諸如此類的數據業務,在未來會有很大的市場。不少業內人士也認為,無論是網絡電話這樣看似對運營商有害無利的產品,還是其他的數據業務,運營商都可以從中挖掘更大的市場價值,不應為了保護傳統語音業務而裹足不前;監管部門也應該放開政策,順應市場潮流。
「在網絡全面IP化的背景下,VoIP(網絡電話)應該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但國內對它的限制主要是由於市場之外的因素,很難說什麼時候能真正開放這一業務。」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說。
楊光補充說,在LTE部署之後,全球運營商正在推動的VoLTE(讓語音業務走LTE網絡數據通道)實質上也屬於VoIP,這應該能夠推動國內監管機構進一步考慮對VoIP的政策鬆綁。
「長期來看,VoLTE以及與其它多媒體業務的整合,應該可以成為運營商對抗OTT威脅的有力手段。」楊光認為,運營商應該加強對VoLTE以及各種富媒體應用的研究和準備;而監管機構也需要思考,如何在促進市場競爭及業務創新,與保障信息安全之間達成多方共贏的平衡。
阻力在哪
「在數據洪流浩蕩來襲、運營商迫切需要從語音向流量經營轉型的當下,監管部門的沉默恐怕是網絡電話解禁的最大阻力。」一位不願具名的通信行業從業者說。
據這位從業者透露,他曾在不久前向工信部相關部門諮詢,但得到的反饋信息是:對於網絡電話的政策解禁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說法。
也就是說,監管部門既沒有表態要繼續禁止網絡電話,也沒有表態會放開這一政策。這意味著,至少在最近一段時間裡,大多數的網絡電話還是沒有正式「身份」。
正是因為目前所處位置的尷尬,手機QQ雖然在新版本裡增加了語音通話功能,但並沒有「底氣」高調地對外傳播。與手機QQ不同,易信的境遇好一些,它先天有運營商的優勢——據上述從業者介紹,由於中國電信在十年前曾經拿到過基於固網的VoIP網絡電話牌照,而監管部門默認這一牌照適用於現在的行動網路,所以中國電信旗下的易信產品可以不用避諱其免費通話功能。
「十年前出臺的對於網絡電話的監管政策,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發展了。」某運營商內部人士說,「過去的政策是為了給運營商一些行業保護,如今,這種『保護』卻成了運營商發展新業務的障礙。」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國移動國際公司在去年推出了與Skype類似的應用「Jego」,但這個產品推出僅一個月就被內部叫停——因為Jego雖然主要面向海外市場,但當時在國內市場也反響如潮,它觸及了網絡電話的政策紅線。後來,這個產品被嚴格限制在國外使用,才得以重新上線。
「傳統語音業務的價值正在降低,運營商需要向流量經營轉型;無論是網絡電話還是其他數據業務,都將成為運營商轉型、通信行業發展、消費者受惠的利器。而在這個新形勢下,監管部門的表態和決策至關重要。」上述運營商人士認為,如果網絡電話得以解禁,具有先天優勢的產品會在開放的市場中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如果監管部門一直不表態,整個市場可能會錯失發展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