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遠景目標是什麼意思?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

2020-12-15 閩南網

2035年遠景目標是什麼意思?2035年要實現什麼目標

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 2035年遠景目標全文內容

九個方面勾畫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是什麼 主要內容一覽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將於10月26日到2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在處於「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的中國,遇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這次全會有何特殊意義?中共中央和黨的全會在提出制定規劃建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什麼樣的作用?2035年遠景目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作出權威分析。

  訪談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社記者:十九屆五中全會將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九次五中全會。自十四屆五中全會以來,審議中共中央關於五年規劃(計劃)的建議持續不間斷地被黨的歷屆五中全會列入議程。如何看待這一規律性、規範性做法的形成?

  李君如:中國制定經濟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有一個發展過程,這一過程體現了對發展經濟的探索。「五年規劃(計劃)」制定是一步一步在實踐中摸索的。

  前五個「五年計劃」是在摸索中前進,有的計劃制定了一年還沒制定完,當時的老話叫做「一年制定,制定一年」,有的是計劃制定後又調整,叫「計劃趕不上變化」,有的計劃甚至沒有下發,第一個到第五個「五年計劃」是探索的過程;第六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們的一個重要認識是光考慮經濟不考慮社會不行,所以「五年計劃」改為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從「十一五」開始,隨著中國由計劃經濟轉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搞原來那麼多具體細緻的計劃是不可能的,但沒有計劃的狀態也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們把計劃改為規劃。從沒有經驗到有比較有經驗,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型,中國逐步完善計劃(規劃)的制定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好,這種情況下每5年制定一個規劃,每屆五中全會制定規劃,這是非常自然的一個結論。

  中新社記者:這次全會的重大議題之一是「十四五」規劃。從議事程序看,黨的全會審議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五年規劃的建議和來年全國人大會議料將討論審議並通過相關規劃存在何種邏輯關係,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程序性、制度性安排?

  李君如:黨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認識到,黨的職能和政府、政權的職能是不同的,既要堅持黨的領導,又要按照黨政職能分開的原則來治國理政。治國理政的方式是,由中共中央提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建議,請注意這裡有「建議」兩個字。

  中共中央根據國家發展規劃需要、經濟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需要、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出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建議。建議提給政權機關,國務院接到中共中央的建議後,組織各部委辦以及部委辦聯繫的方方面面包括企業、群眾、社會組織等來編制規劃。由於政府在全國人大這個最高權力機關領導下,所以規劃必須通過人大審議,也就是由人民來審議、修改和通過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通過後成為國家意志。

  黨提建議、政府編制規劃、人大審議通過規劃、全國人民執行人大審議通過的規劃,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治理當中創造的一個非常好的經驗。由黨來管這事,但黨不包辦一切。

  中新社記者:您怎麼看待「十四五」規劃對於中國開啟第二個百年發展歷程的重要性?尤其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出現更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此次全會有何特殊意義?

  李君如:這次全會的意義非同尋常,在中華民族復興歷史、在中國現代化歷史上,都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無論「幸福」還是「復興」,其實質是要中國趕上時代,把落後的農業國建設為先進的工業國,進一步邁向現代化的道路。改革開放後,我們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現代化奮鬥目標一直在貫徹。

  十九大報告說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基礎,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既要完成打基礎工作,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於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提出分兩個15年的目標來實現現代化,第一個15年是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15年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十四五」規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的條件前提下,開啟30年新徵程進程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所以這次全會(即將)通過的經濟發展規劃建議,其意義非同尋常,它是我們直接幹現代化的第一個文件,前面都是為現代化打基礎。這個5年規劃制定得好不好、執行得好不好、能不能如期甚至超額完成,關係到後面25年的現代化。這30年的第一個5年怎麼走,就看今天。

  中新社記者:這次全會也將討論2035年遠景目標。回顧黨史可知,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曾提出過中共中央關於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但討論遠景目標並不是歷屆五中全會的一道「必答題」,如何看待遠景目標這一概念?

  李君如:遠景目標一般是在特殊時期、一個大的歷史時期去研究。這次(全會)處於一個大的轉折期,中國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轉向開啟現代化新徵程。要通過兩個15年來實現現代化,就需要在制定5年規劃的時候,也制定2035年遠景目標,把5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放到15年中通盤考慮,15年規劃又以5年規劃為基礎來提出遠景目標。

  這5年是15年中的第一個5年,要把5年和15年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考慮,所以這次全會除了提出關於5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建議,還要提出關於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中新社記者:中國共產黨選擇在本屆全會專門討論並就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建議有何考慮?明確2035年遠景目標對中國的發展意味著什麼?

  李君如:首先要注意2035年,這個年份重要在要「基本實現現代化」。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根據當時的情況,認為到2050年我們能夠基本實現現代化。後來黨中央做了兩大重要戰略決策。第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二,全面參與全球化,加入WTO。這兩個重要決策加上當時正在蓬勃興起的信息化,改革開放舉措給中國帶來騰飛,實現跨越式發展,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樣就使我們現在有了非常好的基礎,可以把鄧小平提出的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前15年。

  2035年不僅是開啟現代化新徵程兩個階段中的第一個階段,而且它是中國現代化提前15年實現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們把2035年作為遠景目標,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划進行統一考慮,其實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是極其有意義的。

  中新社記者:讓我們把目光投向世界,疫情加速國際格局演變,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都面臨挑戰和機遇。您能否談談中國循序漸進位定「十四五」規劃、明確2035年遠景目標,對世界會產生什麼影響?

  李君如:現在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是國內大局。一個是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國際大局。我們從這兩個大局出發來制定規劃,這兩個大局是相互促進的。

  我們既面臨百年未有大變局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機遇,又有嚴峻挑戰。這次全會不僅我們關注,世界也很矚目。世界遇到疫情,遇到很多困難,有經濟學家預計可能今後這3至5年世界經濟復甦都很難。中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現在又制定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但我們不能夠掉以輕心。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要動員整個社會的力量,方方面面聽取大家意見,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最好的規劃。規劃核心要義就是實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最大的一個戰略轉移。三中全會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經濟為中心,鄧小平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以後,計劃經濟完全轉到市場經濟,進一步參與全球化。現在中國明確要按照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變。與此同時,整個經濟布局是要以內循環為主體、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個格局是根據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制定的。

  中新社記者: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建黨百年,能否談談開好這次全會,對於黨更好地總結建黨百年、迎接下一個百年的意義?

  李君如:建黨百年是民族復興的一百年。這一百年我們做了一件大事,把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建成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進一步建成了一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向現代化的新中國,要倍加珍惜這個百年。

  第二個百年目標是1949年開始的一百年,已經幹了70年。這70年做了一件事就是小康生活,後面的30年叫美好生活。要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通過高質量發展來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這次全會討論「十四五」規劃也好,2035年的目標也好,貫穿始終的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個思路,要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把美好生活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

原標題:十九屆五中全會,重要在哪?特殊在哪?——專訪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改革、開放、創新——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詞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題:改革、開放、創新——中國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關鍵詞新華社記者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裡,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全球抗擊疫情、經濟穩定復甦提供強勁動力。
  • 「十四五」規劃的重要意義及其與2035年遠景目標的內在邏輯
    「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是相互銜接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既立足近期,又謀劃長遠,二者相互銜接,為持續推進各項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清晰可行的路線圖
  • 馮顏利 曾詠輝:深刻認識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大意義
    深刻認識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大意義馮顏利   曾詠輝(1.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社科院哲學所 , 北京 100732;2.長江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8107)[摘  要]
  • 如何實現2035年遠景發展目標?在這場會議上多位專家給出最新觀點
    日前對外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要實現這一重大發展目標,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目前正在推進的一系列政策舉措,將如何助力中國經濟邁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規劃《建議》描繪了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藍圖。
  • 智慧財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區...
    智慧財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要堅定信心、奮發作為,全力謀劃好「十四五」發展,深刻把握新發展階段,科學制定新發展目標,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開啟青浦發展新徵程。勇於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堅決守牢環保底線會議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
  • 辛國榮:高質量完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
    近日,巴南區委書記辛國榮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研究區委十三屆第十一次全體會議有關事宜,審議《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關於制定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審議稿)。區委副書記、區長何友生,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胡能兵,區政協主席劉永全,區委常委周密、胡百中、夏楊松、楊紅軍、朱本權、蔣成昆、朱激揚等參加會議。
  • 【央媒看宛】南陽市內鄉縣確定2035年遠景目標
    近日,在中國共產黨內鄉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該縣確定了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  全會審議了內鄉縣委常委會2020年工作報告和縣委常委會2020年抓黨建工作情況專題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內鄉縣委關於制定內鄉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解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解讀】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2020-12-16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35年遠景目標來了!@南海街坊,這場會議「劃」出未來藍圖重點→
    2035年遠景目標來了!原標題:《2035年遠景目標來了!
  •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解讀 2035年將如何實現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以下建議。
  • 解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向...
    新華社北京11月3日電 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行動指南——解讀《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新華社記者11月3日,新華社受權播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面向2035年的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目標,如何實現?
    項目持續實施到2035年必將大大提高相關院校的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水平,引領和帶動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儘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是相當艱巨的任務,但是,經過未來十幾年持續不斷的艱苦努力,這一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 ...而且它是中國現代化提前15年實現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我們把2035...
    【李君如展望五中全會:把2035年作為遠景目標同五年規划進行統一考慮,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表示,這次(全會)處於一個大的轉折期,中國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轉向開啟現代化新徵程。2035年這個年份重要在要「基本實現現代化」。
  • 聚焦|「國情講壇」第48講成功舉行:胡鞍鋼展望中國2035遠景
    ▲ 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鞍鋼發表演講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這一目標有極其豐富的內涵,也有十分明確的要求。
  • ...年作為遠景目標同五年規划進行統一考慮,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
    ——專訪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張蔚然 黃鈺欽)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把2035年作為遠景目標,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規划進行統一考慮,是非常重大的歷史事件。
  • 河北制定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
    1、2267家擬被納入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2019-2020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行業)》(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時間自2020年11月20日至2020年11月29日。
  • 觀點丨梁正:實現2035遠景目標 中國創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院梁正教授近日就實現2035遠景目標和中國創新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以下是原文——梁正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China’s 15-yearThe Long-Range Objectives Through the Year 2035 were adopted in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which was held between October 26 and
  • 韓正在人民日報撰文: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建議》描繪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立足現實、與時俱進,鼓舞人心、切實可行,對於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定朝著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不斷前進。
  • 為什麼說,延遲退休最早2025年實施,最晚2035年實施?
    近段時間,什麼時候實施延長退休成了熱議話題,很多網絡上瘋傳延遲退休時間表,最早2025年實施,最晚2035年實施。那麼你這樣的說法準確嗎?有麼依據呢?其實這樣的說法也只是一猜測,依據主要是,11月3日《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發布。這份《建議》對於延遲退休,有了新的語調,從研究」直接變成了「實施」。《建議》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延遲退休主要針對,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