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熱搜一早被羅志祥佔領,這也算是疫情之後,明星第一次上熱搜。
大學生們除了網課、課程論文,還不忘了吃瓜,編段子,忙得不亦樂乎。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每天要看非常多的信息:從QQ到微信,從微博到知乎,從貼吧到學習論壇,從抖音到快手……140個字,15秒的視頻,已經把我們淹沒在一個碎片化的信息網之下。
久而久之,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失去了刨根問到底的好奇心。
有的大學生會相信這個產品抹一抹就能讓身體的某個部位豐滿,另外一個產品抹一抹就能讓身體的某個部位變得瘦瘦的,從來未曾思考過,是否存在化學物質和皮膚或者肉放在一起能讓肉漲起來,是否存在化學物質和皮膚或者肉放在一起能讓肉消失掉。
有的人讀了很多的書,但是因為缺乏梳理,時間長了便會忘記這本書大概講了什麼內容。
借著今天世界讀書日的主題,想向各位大學生推薦思維導圖讀書法。
思維導圖,能夠提升我們的邏輯思維,不管是在考研準備的過程中,還是在日常專業學習中都能夠幫助到我們進行專業知識的梳理的。
思維導圖是託尼·贊博(Tony Buzan)創建的。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運用圖文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連結。
思維導圖讀書法指的是:當我們在讀一本書時,或就某一個主題做多本書的主題閱讀時,都可以用到思維導圖幫助我們理清思路,系統掌握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以及各類思想之間的層級關係、相關關係。
如果我們閱讀的是理論性的書籍,可以每閱讀完一章之後進行一次思維導圖的整理;
如果我們閱讀的是工具類的書籍,如果整體性較強,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閱讀完成,可以讀完全書之後製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將書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形成框架,反映在導圖最顯目的位置。在框架中,每個重要的論證點可以摘錄進框架的分支裡。
這裡的摘錄並不是指整個原句的抄錄,而是重點的詞語、短句。分支儘量的用自己的理解進行記錄,將論證點的意思轉換為自己的語言是最佳的。
如果我們閱讀一本書不關心作者的思維框架或者這本書的思維框架,只關心這本書中我需要用到的部分的框架,那麼只需要摘選我們需要的部分進行思維導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