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狗帶」分析與異化翻譯造詞分析
社交網絡流行語中,部分詞語通過音譯外語詞產生,顯得詼諧活潑,為大眾廣為使用和傳播。2015網絡流行語「狗帶」一詞,便是此類詞語的特例,但並不歸入「新詞」範疇。
(一)「狗帶」溯源
2015的熱門社交網絡流行語——「狗帶」一詞,時常出現在微信表情中。追及詞源,該詞源自年度話題人物黃子韜在一次演唱會上表演的英文Rap。部分歌詞如下:
Don’t be naive..This is my life.
I am fine.
我不會就這樣輕易地go die, Huh?
Your life is loser! So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making rumor!
「我不會就這樣輕易地go die」一句中,因部分中文摻雜在英文中,形似殘缺不全的「洋涇浜英語」。後網友出於諷刺目的,將Rap的一句歌詞單獨提煉為 「我不會就這樣輕易地狗帶」,經過社交網絡的大量轉發而出名,無意間竟演繹出年度熱句,在2015年的社交網絡流行詞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狗帶」的釋義和用法
「狗帶」作為「go die」的音譯詞,詞類上劃分為動詞,在句子中充當賓語成分。 「狗帶」通常包含兩層語義:
1.意為「去死」。罵詈語的隱晦化表達,表達無奈、嘲諷或薄怒的微妙情感,但並無惡意攻擊的意味。例如:
你給我狗帶。
聽你唱歌不如狗帶。
上班實在太無聊了,我選擇狗帶。
2.衍生 「服輸」「讓步」或「妥協」等隱含義。主語多為第一人稱「我」,也有其他人稱的使用。原出處採用了這種用法。例如:
我絕不會輕易地狗帶。
堅持住,不要輕易狗帶。
房價太高,最好還是狗帶吧。
3.除了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外,各大新聞媒體的標題中也出現了「狗帶」一詞的身影,用法例如:
玳瑁姑姑昨晚「領盒飯」 壞女人狗帶都會上熱搜——中國日報網2015-12-18
素顏女神王麗坤四點起床看劇本 結果選擇了狗帶——中國廣播網2015-12-18
美少女Makiyo慘變大媽 不卸妝睡覺會狗帶——中國青年網2015-12-06
2016考研:堅持住,不要輕易狗帶——搜狐網2015-12-11
通過對語料的初步歸納分析,我們可以簡單總結出「狗帶」的用法:通常存在於[動詞+狗帶]句式中,如:與行為動詞「選擇」、能願動詞「會」等詞語搭配,肯定語氣的陳述句為主;或者存在於 [副詞+狗帶]句式中,如:與副詞「輕易」「不如」「還是」等詞語搭配成句,具有否定和讓步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社交網絡詞會隨著造詞者或傳播者的區別產生變換,釋義和用法並非一成不變,語用條件也存在不穩固性。故筆者上述的釋義用法僅供參考,需要不斷地補充更新。
(三)「狗帶」的構詞與「異化回譯」「中式英語」之辨
從構詞方法上看,「狗帶」是一個單純詞,由外來語音譯而來。如下圖所示:
「狗帶」的異化回譯流程
可見,中文的罵詈語「去死」直譯為中式英語「Go to die」,通過縮略策略簡化為「Go die」,從而衍生出雙音節詞「狗帶」。
兩度回譯而來的外來音譯詞,「Go-狗(gǒu)」和「die-帶(dài)」通過諧音替代的異化處理,僅在語音上存在相似的關聯,而一定程度上保留來源語和目標語的各自獨立的特色,作出異化區別。翻譯策略「狗帶」這一網絡流行語的造詞過程,體現了翻譯的「異化」原則,而非「歸化」。
再之,「狗帶」並不能算作常規意義上的翻譯,更像是為「中式英語」進行漢語注音,賦予「狗帶」一詞新語義內涵。這像是一種新式殘缺的「洋涇浜英語」,即「中式英語」,沉寂了一段時間又重新掀起流行語界的又一造詞潮流。但如若稍加探究,便發現其與「中式英語」構詞又有一定的區別。
中式英語(也叫「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和使用者受到母語漢語的影響和幹擾,在英語學習中套用漢語的使用規則和習慣,出現的不符合英語使用規範或文化習慣的英語形式」。中式英語造就的網絡熱詞很多,例如:lose face(丟面子)、no can do(不能做/幹不了)、longtime no see(好久不見)、no wind, no waves(無風不起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目前其中前面三個詞組已融入主流英語。
但「狗帶」不能認定為「中式英語」,因為中式英語是非英非漢的語言,是一種不地道的英語過度形式,其謬誤成因具有規律性和可預見性,而「狗帶」是一種特殊的異化回譯現象,詞源的直接來源是英文,間接來自中文,並無明顯的英文優勢。「狗帶」顯然不符合其定義和特點,要做出區別。
「狗帶」也需和「非字詞」做出區別。「非字詞」主要指純粹的外語詞或尚未漢化的外來詞(alienism),其起源、存在和發展受到外語和外語國家的影響,屬於公開的語碼轉換,而非「狗帶」所屬的非完全轉換。具體區分在此處不作展開分析。
二、社交網絡流行語異化翻譯探因
簡單的一個詞,為什麼要經過如此複雜的回譯處理?又為什麼被社交網絡和主流媒體的受眾所青睞呢?經過多方面的探究,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語音理據:諧音提供可能性
從語音角度來看,漢語音少義多,同音現象豐富,諧音造詞也是新詞形成的一個重要的來源。不僅漢語內部諧音現象豐富,與英語之間也存在諧音,條件為跨語域造詞提供了可能性。
借用英漢諧音的網絡流行語很多,以「李明明和韓梅梅」微信表情包文字條為例(下圖)。
在語音上關聯互譯,例如You need cry(有你的快遞)、Here we go(嘿餵狗),和Holy high(好厲害)、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等等。但以上的造詞僅僅局限在「洋涇濱」式語言,停留在英語形式,而「狗帶」一詞多了英語通過諧音回譯的程序,較之更加複雜。
(二)語用理據:陌生化幽默化的必然性
網聊詞彙所承載的色彩及語用,讓原本存在虛擬中的社交對話變得更加生動,網聊詞彙成為網絡社交的必備單品並非偶然。但通過異化回譯的方法,「狗帶」去除了「去死」的粗俗和直接的外衣,採取了陌生化的策略。而且情感趨於平緩,更傾向於自諷、無奈和薄怒的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冷幽默」效果。而且化虛為實,「狗帶」流行詞相對符合漢民族具象思維的特點,顯得更加有趣,因此易於接受。
「狗帶」這一罵詈語經過異化回譯,從字面上難以知曉其含義的隱晦性表達,這一罵詈語因陌生化的語法化而合法化,連網絡管理員也不能察覺或清理它們,也有評論說「正傷害著網民的身心健康,汙染著網絡的文明空氣」。
(三)心理理據:求異心理和元語用意識作用
「狗帶」這一異化回譯而來的流行語的使用,和一般字詞的使用一樣,受使用者語用目的的驅使。所不同的是,「狗帶」流行語所實現的語用目的可能稍不同於一般字詞,而且使用者的元語用意識(meta-pragmaticaware-ness)程度較高,「狗帶」創寫者在創作時潛意識裡完全意識到了這個「非字詞」的語用價值。這種異化翻譯法陌生化處理後產生的流行語, 在視覺上給人「異域風情」的新鮮感,
例如,網民使用網絡專用「狗帶」時就是為了幽默好玩,節省時間和費用,凸顯個性。因此使用這些「非字詞」時的「幽默+節約+個性」的元語用意識程度很高,既符合元語用的認知心理,也暗中契合了求異的社會心理。
(四)網媒理據:社交自媒體提供載體
社交自媒體的作用不容忽視。微博具有很強的大眾傳播能力,微信具有很強的人際傳播能力。「狗帶」從微博段子手的語句中脫胎而出,在微信表情的傳播中越來越為人所熟知。一旦與網絡媒體聯繫起來,其網絡流行度與大眾對技術的接受有密切關聯,可以用技術接受模型作分析。
技術接受模型認為,用戶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會對媒介產生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二者是影響用戶使用信息技術的決定因素,1992年,Davis在技術接受模型中引入感知娛樂性(Perceived Enjoyment)變量拓展改良後的技術接受模型如圖所示。通過技術接受模型的理念,「狗帶」這一新流行語所賦予的情緒及所表達的含義比較豐富,能夠表情達意,增加罵詈語的委婉含義,符合感知有用性;而且縮略的策略,讓原本存在虛擬中的社交對話變得更加簡潔和生動,屬於「快餐式」的語言,符合感知易用性;而且有一定的嘲諷、「冷幽默」效果,具備「感知娛樂性」。因此更為社交網絡的使用者所接納和傳播。
可以說,網絡流行語的應用並不意味著漢語的悲哀,漢語的獨特魅力是任何語言也無法取代的。多元化的社會應該對語言有多元化的認識與寬容。對於「狗帶」這樣因社交網絡而興起的流行語,我們也應該靜心容忍,既有辯證的眼光又保持寬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