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趣談:從「狗帶」外來說起

2020-08-22 語文迷


前些日子,從微信上見到一則視頻,一個電視臺大講堂上,有位大學語言學教授在從容地普及語言學知識,微笑著說:你們都熟悉的「狗帶」,就是一個外來詞,還有「因吹斯汀」,也是啊。那一刻,臺下一片笑聲,呼應著。

「狗帶」怎麼成了外來詞?不是拴狗的帶子嗎?我蒙了。趕緊上網一查,原來是英語「go die」的諧音,就是「去死」。幹嗎要用這兩個字翻譯啊?網上告訴我,一開始是歌手黃子韜2014年在一次演唱會上表演了一段自創的Rap,歌詞裡有「我不會就這樣輕易地go die, Huh?」這樣一句,不知哪位將go die改成了「狗帶」,於是在網上就流傳開了。看來我還真是孤陋寡聞!可是,英語的動詞怎麼用名詞「牽狗的帶子」去翻譯?這是嚴肅的翻譯,還是故意搗亂,把漢語攪成一鍋渾湯?我真有點恍惚了。

按理說,引進外來詞,有兩種類型,一是補缺堵漏,一是換味好玩。我們歡迎的是為漢語填補缺漏,為的是促進漢語能表達更多複雜事物。例如古代的「駱駝」(匈奴.*dada),現代曾經流行的「盤尼西林」(panicillin),今日的「皮卡」(pickup)。而引進go die是完全不必要的,漢語「去死」難道還不夠嗎?用「狗帶」去翻譯go die,看起來有趣,其實就是把漢語原有的構詞體系攪亂,對漢語有百害而無一利。至於「因吹斯汀」(interesting,有趣的),漢語裡也早已有之,用不著硬塞進來。這些都只是出於「玩兒」,是「無聊」當有趣,並非為漢語好。

有些英語詞,幾乎已經成了國際通行詞,例如OK,Bye-bye,雖然漢語裡也有同樣的表達語詞,但出於國際通行的考慮,也可以引進,方便在某些場合下的人際交流。但條件是不與漢語撞車。所謂不撞車,就是音譯漢字選用上最好不會望文生義,不會因而誤解。而go die和interesting是國際通行詞嗎?不是!

為了不發生撞車與誤解,通常有兩種音譯用字法:

其一,大多數音譯都是避免望文生義,遇到多音外來詞,設法選用字義之間距離儘可能大的字。缺乏常有的聯想或意義聯繫,就可以達到消除原字義的效果,並突出了表音功能。例如「沙發」(sofa)、「菩提」(梵.bodhi,覺悟)。

其二,偶爾有帶意義的音譯,或文字同形的音譯,必須詞性相同而使用場合完全不同,交流時不產生撞車。如fans,臺灣譯成「粉絲」,與原有的食物「粉絲」都屬名詞,卻帶有某些詼諧性比喻:多而纏繞,因而還獲得反對歐化漢語者余光中的讚許。沒有想到如今風行大陸,啟發出許許多多fans新詞。

又如Bye-bye譯成「拜拜」(都讀為第二聲),當然並不理想。開始曾有「㗑㗑」的形式,想與拜菩薩的「拜拜」相區別,後來也是覺得筆畫太多而放棄。幸虧二者出現場合完全不同,而且聲調不同(固有的是第四聲)。於是,也就寬容了下來。

再如「尖頭鰻」(gentleman,紳士)、「黑漆板凳」(husband,丈夫),則是故意諧趣音譯,博人一笑而已,偶爾用之,不入大堂。

用「狗帶」去譯go die,一沒有使用上的必要,二是形象完全不協調,三是詞性不對,按漢語的習慣,動詞性的用成名詞性可以(如「撲克勝」,boxing,拳擊),而名詞的用成動詞,那一定只是個別。如果有也是特例中的特例,必須萬分小心,別讓漢字義把詞義帶偏。為了漢語的健康,希望後一種的這類外來詞越來越少。

現在媒體低平化,翻譯也低平化了。誰都可以翻譯,誰都想著在漢語裡塞進一些奇語怪詞,以顯示「成就」。但是我們大眾卻千萬不要昏昏然跟著風走。那些時髦都是沒有「根」的風。

再說,為什麼在中國唱歌,唱中國歌,非要加些英語詞兒,甚至整一句英語呢?歌手們,你們到底想唱給誰聽?有幾個人聽得懂?你們要把藝術帶向何方?

當然,還有我們的老師們,尤其是語言學的老師們,肩負教育的責任,有保護漢語、讓漢語健康發展的責任,你們可千萬不要把下一代帶偏,把漢語帶歪啊!

年輕的人們,千萬別把無聊當有趣,為了漢語的健康,請大家都負起一點責任吧!

相關焦點

  • 從「狗帶」說起
    (三)「狗帶」的構詞與「異化回譯」「中式英語」之辨從構詞方法上看,「狗帶」是一個單純詞,由外來語音譯而來。如下圖所示:兩度回譯而來的外來音譯詞,「Go-狗(gǒu)」和「die-帶(dài)」通過諧音替代的異化處理,僅在語音上存在相似的關聯,而一定程度上保留來源語和目標語的各自獨立的特色,作出異化區別。翻譯策略「狗帶」這一網絡流行語的造詞過程,體現了翻譯的「異化」原則,而非「歸化」。再之,「狗帶」並不能算作常規意義上的翻譯,更像是為「中式英語」進行漢語注音,賦予「狗帶」一詞新語義內涵。
  • 語言趣談:妙趣橫生的英語一語雙關
    語言趣談1. "Why shouldn't you believe a man in bed?" "Because he is always lying."語言趣談3. "We want a responsible man for this job." "That's me.
  • 漢字趣談:妹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妹 "妹"(mei)是一個形聲字。
  • 日語大部分都是外來語,日語中的外來語有哪些語言特性?
    語言隨著時代而變化。日語外來詞的語言特點是什麼3.其他一些陳述許多日本人還認為,有時候不使用外來詞表達會變得非常麻煩。一些網友舉了一個例子。如果未用外國語表達「ギター」(吉他),那麼日本人也將其稱為「 Nanban Dulaiしびれ六弦琴」。
  • 留學生在美國麥當勞被人噴「外來狗」,出國後你遇到的種族主義者和歧視
    一段留學生被美國老太太在麥當勞裡罵成「外來狗」的視頻在網上瘋傳。這可能喚起了很多人在海外遭遇各種各樣歧視的痛苦經歷。日報君曾經就遇到過,幾個老美大學生衝著我們一群中國留學生豎中指,還大喊Chinese Pigs 。 可能這樣的事情,大家都曾經遇到過吧。
  • 人民日報論「純潔語言」:俄擬禁用外來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一些國家,外來語「侵蝕」本國語言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如何在維護本國語言「純潔性」的同時,又能推動本國語言與時俱進,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政府應培養民眾對本國語言的尊重和熱愛之情俄國家杜馬語言文化委員會提交的法律草案規定,如果俄語詞彙與外來詞的含義可以互相替代,那麼俄羅斯大眾媒體和公民應使用俄語詞彙;此外,「OK」等外來語氣詞也將被禁用。對於違反規定者,自然人將被罰款4000—5000盧布,法人的罰金則高達4萬—5萬盧布(1美元約合34.3盧布)。
  • 漢字趣談:勞
    80歲的快樂老人用書法 演示漢字的起源 和你一起趣談漢字的故事 漢字趣談: 勞 "勞"(lao)是一個會意字。
  • 說的比唱的好聽——新加坡語言趣談
    如字面意思,就是新式英語,可在我看來,倒更像是說這是一首語言大合唱,新加坡人能夠創造這個詞,就是在跟人說:「瞧,我們說話比唱歌都好聽!」。到底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好聽:新加坡人講的英語,吸收了很多東南亞和閩南語言的特色,通常他們會在句子後面加些中文常見的語氣助詞,比如lah(啦),leh(嘞)和lor(咯)。
  • 讓你聽懂狗的語言
    啟真館圖書 專注學術出版有一種很古老的說法,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狗似乎能夠很好地理解人類的意思——至少他們想了解人類。但大多數人類對狗的語言了解甚少,絕對不比他們理解蘇美爾語(譯註:一種公元前2000 到前3000 年就已經滅絕的古語言)的程度好多少。2002 年,一項之前處於半保密狀態的技術項目向大眾公開。來自三個不同組織的科學家、工程師與一群特別愛「說話」的狗狗們集結在一起。
  • 外來移民者給日本帶進一種什麼全新的宗教
    這種外來文化稱之為「彌生文化」,發源於華北。華北最初是一片氣候溫和、草木茂盛的土地,密布著森林、溪流和瀑布。然而,公元前幾千年,華北面臨著乾涸的危機,出現了大片沙漠和戈壁,許多人遷往東部和南部。這些人湧入朝鮮,取代了當地的土著居民,後來隨著新的遷入者源源不斷的到來,很多人又遷往日本島。因此,許多語言學家認為,華北、朝鮮和日本的語言屬同一語系。
  • 【網友趣談/慕然】被轉瘋了的龍口趣談
  • 夢裡挑燈看劍,醉裡妙筆生花 笑談文人騷客,還看文哥趣談
    還是把我們帶偏?說起唐宋詩詞!元代散曲!這是我們中華歷史文化特有的魅力!有幾個炎黃子孫?不能背出:「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即使是來華留學的外國學子,也被「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友情感動。
  • 淺析德語的外來詞
    外來詞是我們在德語學習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德語現象。隨著德語語言的發展,德語中的很多外來詞已經演變成現代德語的基本詞彙。本文將著重就德語中外來詞的來源、借用方式及外來詞的詞性規律做一個概括的淺析。根據《辭海》「外來詞」也叫「借詞」或者「外來語」,即一種語言從別種語言吸收來的詞語。
  • 好心人給流浪狗餵肉乾,狗子開心到飛起,狗:肉乾太好吃了……
    好心人給流浪狗餵肉乾,狗子開心到飛起,狗:肉乾太好吃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狗的家庭也在增加,但是路上的野狗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在持續增加,有被遺棄的寵物,也有被遺棄的小狗,但大多數都是無人問津的狗狗,或是由它們誕生的第二代狗狗,前幾天,網友「阿寧」遇到了一隻又可憐又可愛的野狗
  • 語言趣談:幾個英語俚語背後的暗黑故事
    趣談Painting the town redPainting the town red現在的意思是「狂歡」、「出門玩個痛快」的意思,直接翻譯的話是
  • 六年《京劇趣談》,資深教師帶學生這樣預習課文,家長:真好!
    語文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在課前預習,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23課《京劇趣談》是由兩篇與京劇有關的小短文組成的。其中介紹了京劇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特點,以及在動作造型方面的獨特之處。下面大家跟隨杜du老師的腳步,一起走進這篇課文,讓我們一起預習吧。
  • 學習英語趣談
    學習英語趣談清靈書香2018-05-13 英語中稱呼中國為China,大凡人名、地名、國家名,第一個字母都是大寫,句首的第一個字母亦是大寫,如果是短語,則另當別論。如Japan 日本,Europe 歐洲,Mary 瑪麗等。後來,我在字典中無意間又翻出了一個china,只是此china非彼China,譯為瓷器。
  • 國強則語言強,從FUNNY MUD PEE說起
    而且這個活動是用六種語言同傳直播的,所以並不存在誰用自己國家語言發言就會得罪別國的問題。問題倒是,我們什麼時候才真的可以在任何場合都可以飈中文,而不會讓人覺得有多違和?我們現在越來越多說要在國際上「講中國故事」了,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 英語中的外來詞彙
    除了我們的漢語有許多舶來詞之外,英語作為世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在其與世界各種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少外來詞彙,甚至其中許多詞彙也許在大家知道是外來詞彙後會大吃一驚。沒錯,Genre本身就是源於法語,但由於拉丁文化圈千百年來的互相影響,法國則又在其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許多拉丁文化圈的語言都沾染上了法語的氣息,這其中就包括了Genre這個單詞,使得它乘著塞納河的水和英吉利海峽的洋流漂到了英語、德語(Germany)等多種語言中。
  • 大爺帶狗出門買菜,拎著菜籃走在街上,結果待在籃子裡的竟是狗?
    說起遛狗,大部分鏟屎官會帶著狗狗在自己小區裡遛狗,不過有時候大家可能回想著帶著狗狗一起出門,可能是想著出門溜達溜達順便當遛狗了,可是怎麼讓狗狗跟著自己乖乖過馬路呢?不得不說老大爺確實是個人才,菜籃變狗籃厲害了,不過大爺雖然做到了物盡其用,但是RIO爸爸還是要提醒下大爺出門遛狗還是要記得牽著狗繩,這不僅是對狗狗的安全保證,也是對路人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