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友們,大家好呀,澎博小課堂又開課啦!
咳咳~咳~
今天我們來講講外來詞彙(loanword),這個在我們漢語中有一個專門的學術用語叫做「舶來詞」。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是乘船舶來的詞彙,通常它有音譯和照搬日語純漢字詞語兩種形式,前者被稱為「音譯詞」,而後者被稱為「和製漢語」。
有許多舶來詞,我們都耳熟能詳,比如沙發,來自英語的sofa['səʊfə]英譯;再比如毒害了中國近百年的鴉片,也是音譯自英語opium[ˈəʊpiəm]。當然也有我們平時經常會用到的咖啡coffee、香檳champagne、幽默humor、吉普Jeep。
除了我們的漢語有許多舶來詞之外,英語作為世界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在其與世界各種文化不斷交流融合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不少外來詞彙,甚至其中許多詞彙也許在大家知道是外來詞彙後會大吃一驚。
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幾個英語中的外來詞彙吧!
Genre[ˈʒɒnrə] n.類型、體裁(特指文學、電影或音樂等的類型)
Genre這個詞,也許很多的同學都挺陌生,但是在歐洲的英語使用中是一個高頻詞彙,表示類型、體裁。但是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類型都適用於Genre,它是特指文學、電影或音樂等的體裁。
比如可以說which genre of movie do you like,但是如果說which genre of material is it就不太得體了。
Genre的發音類似於中文的「羊肉」,相信許多聰明的同學在聽到它的發音的時候就能想到它應該是一個法語(French)詞彙。
沒錯,Genre本身就是源於法語,但由於拉丁文化圈千百年來的互相影響,法國則又在其中佔據了重要地位,許多拉丁文化圈的語言都沾染上了法語的氣息,這其中就包括了Genre這個單詞,使得它乘著塞納河的水和英吉利海峽的洋流漂到了英語、德語(Germany)等多種語言中。
Tsunami[tsʊˈnɑːmi] n.海嘯
海嘯摧枯拉朽的破壞力,可謂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而英語中也有這樣一個詞Tsunami,便是指海嘯。但是大家一看到這個單詞肯定會覺得很奇怪,它的發音和拼寫看起來完全不符合英語的發音和單詞的拼寫習慣。
沒錯,英語中的海嘯Tsunami也是一個外來詞彙,它是由日語詞彙津波(つなみ)所音譯過來的。
眾所周知,歐洲毗鄰大西洋,周邊唯一的主要地震帶就是地中海地震帶,而這個地震帶卻像溫和的盛行西風一樣,脾氣異常之好,很少發生強烈的地震。於是歐洲附近也就缺乏面對海嘯的經驗。
然而到了世界交流更加頻繁的20世紀40年代,彼時已經有一部分日本人移民到了美國的阿留申群島,而1946年的阿留申群島附近發生了地震並引起了巨大的海嘯,當地的日本移民就說這個東西叫Tsunami,於是這個詞就開始在夏威夷地區被使用了,再由於擴散到本土被美國人廣泛使用之後,Tsunami(津波)這個詞就被國際化了。
Chopstick[ˈtʃɒp-stɪk] n.筷子
許多同學可能也不知道Chopstick,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筷子,也是一個英語中的外來詞彙。
關於這個詞的起源,有些研究人員認為應該是由於在中文裡,筷子的「筷」音同「快」,也就是速度非常快,而英語中有另外一個單詞叫做chop-chop,源自於粵語,也是表達速度非常快的意思,再和後半部分的stick(n.棍子)這個單詞相結合,就變成了Chopstick。當然,畢竟西方人沒有用過筷子,這是一個外來詞彙也是合情合理的。
Renaissance[rɪˈneɪsəns] n.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這個單詞其實也是一個法語詞彙,在法語中它的本意是「重生」,但是英國人把這個單詞「偷」去之後,就僅僅用來表達14-17世紀從義大利點燃的那段藝術與科學飛速發展的時期。同時也可以用來指代一個人、事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後重新變得受歡迎起來。
Education[edjʊˈkeɪʃən] n.教育
看到這裡同學們也許會驚訝,居然連Education這樣一個從小記到大的單詞都是外來詞彙!
事實是,Education這個詞其實是源於拉丁詞彙educare,在拉丁語(Latin)中,它的前綴「e」有「出」的意思,而其詞根ducere則是引導,合起來也就是引出的意思。
其實不論是英語、法語、德語還是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e)等,他們都同屬於拉丁文化圈,都是以拉丁語為母體語言,以拉丁字母(Latin alphabet)為母體書寫的體系。
所以英語從拉丁語中拿來educare之後,再經過從古早英語、中古英語到近代英語幾千年的增刪修改,變成了如今的education。這樣看來,education作為一個外來詞彙是不是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呢?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兒,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這期的小課堂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我們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