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常見的漢語詞彙

2020-12-08 和平橄欖葉

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

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有的英語詞彙直接借入漢語拼音,比如jiaozi(餃子)、Mah-jong(麻將)、yuan(元)、jiao(角)、fen(分)。大多數漢語外來詞都能做到與英語音似,少數會有一些差異,有一些漢語外來詞在進入英語的過程中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如:kowtow(叩頭)、wonton(餛飩)、oolong(烏龍茶,約在1852年引入英國)、kongfu(功夫)、tofu(豆腐)。其中還有一類漢語外來詞時間久遠,已具備英語語音特徵。如:silk(絲綢)、sino-(中國的)。

由於漢語有眾多方言,英語在借入漢語詞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如:tea(茶)就來自於閩南方言,cum shaw(感謝)來自於廈門,ginseng(人參)來自於官話。

Silk絲綢這個詞語第一次引入到西方是公元552年走私者(主要來自東羅馬帝國)將蠶、桑葉從中國帶到西方的時候,屬於最早的一批進入英文的漢語詞。

Dim sum點心是一種中國南方常見的食品種類(尤其是在香港和鄰近香港的地區)。因此它實際上源於中文裡的方言粵語。這個詞最開始表示「觸動你的心」,但現在只用來描述餐點。許多種食物是在竹籃上蒸的,也有其他的菜餚,比如湯品和烤麵包。

chow mein 炒麵這個詞彙源於中國粵語的臺山話,被部分移民帶到了歐美。

Tofu豆腐這個詞源起中文的dou fu,但被收錄進英語之前,它經歷了日語的影響,成為了tofu。

Gung-ho狂熱。對於這個詞的原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從「幹活」這個詞派生而來,還有人認為是從「更好」這個詞轉化來的。這個短語本來表示「一起工作」,但是在英語中使用比較隨意,用來表示對某件事情感到很興奮或很有熱情。一般把它用作形容詞。

與日軍作戰的美軍士兵用上了Gung ho

Kung fu功夫和空手道一樣,或許是大家已經認識的詞,因為它在世界上許多語言中都很常見。功夫是另一種流行的武術。通常練武的人只用他們的手和腳搏鬥,不用武器。它在數不清的英語電影、電視節目、動漫、書籍和歌曲中都有亮相。

Typhoon颱風這個詞的起源其實很複雜,一般認為是源自中國官話tai feng或者粵語的tai fung。可能來自大風的音譯,但國際上也有人認為這個詞在形成過程中可能受到阿拉伯語和希臘語的影響。颱風是颶風和旋風的另一個稱呼。如果是在臨近亞洲的太平洋海域,它被稱為颱風。

相關焦點

  • 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國籍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國籍詞彙 2012-12-05 10:25 來源:網絡 作者:網絡
  • 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家用電器英語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家用電器英語表達 2012-10-12 14:26 來源:無憂雅思網 作者:無憂雅思網
  • 漢語中的英語借詞和英語借用語
    從結構方面看,英語借詞(只有一小部分)和英語借用語都可以對應由兩個單詞構成的英語詞組,這是英語借詞和英語借用語的共同之處。 漢語借用英語詞彙的方法已經相當成熟,中國人漢化英語的能力相當強大。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基本遵循這一原則:如果漢語中已有相同的概念詞或相同的表達方式,那就不再借用。
  • 澳大利亞英語中的漢語成分(下)
    摘要:在澳中理事會(ACC)成立40周年之際,「英語發展史」微信公眾號推出三篇紀念文章,專門講述澳大利亞英語中跟中國有關聯的一些常用詞彙
  • 英語借自漢語的詞彙(1)
    英語借自漢語的詞彙(1)近代以來,英美文化是強勢文化,影響了世界,也衝擊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漢語借自英語的詞很多
  • 英語中常見拉丁詞
    英語和拉丁語也關係密切。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英語依然包含很多拉丁詞彙和短語,尤其是在書面語和法律文本中。法律文本愛用一些「表意清晰且簡潔的」拉丁詞。其實,私以為不盡如此——用普通英文詞兒有時候也很簡潔。所以說,用拉丁語,大部分還是為了裝,或者說是為了語體的正式和古風。
  • 這些年,我們「出口」的漢語詞彙
    「Tuhao土豪」有望攜手「Dama大媽」以單詞形式收錄進《牛津英語詞典》,這則消息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牛津英語詞典》中有二百餘個包含中文淵源的詞彙。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漢語借詞已經在英語詞彙系統中佔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厲害了,漢語詞彙! "元 人民幣"收進牛津英語詞典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記者榮啟涵)中國外文局近日首次發布了《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報告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產生的政治話語如「中國夢」「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以及「反腐」等詞彙獲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認知和理解,中國道路、中國方案日益為世界民眾熟知。
  • 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詞彙空缺
    請大家看看這一句怎麼譯成英語:「他鉛筆盒裡有五支筆。」別小看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實在沒有辦法翻譯,因為英語裡沒有相當於漢語「筆」的詞。「筆」在英語裡就構不成一類。再比如漢語中的「車」(包括各種汽車、自行車、人力車、手推車、童車等)、「牛」(包括水牛、黃牛、犛牛、奶牛等)、「果品」(包括鮮果、乾果、蜜餞等)、「皮」(包括各種獸皮、樹皮、果皮等)之類的詞在英語裡都沒有對應的說法,因為它們在說英語的人心目中並不構成一個「類」,所以翻譯時必須弄清具體東西用不同的下義詞代替,有時也可用上義詞取代。
  • 英語分類詞彙:生活中常見的蔬菜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生活中常見的蔬菜 2013-03-14 11:29 來源:網絡 作者:
  •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借譯詞彙分類
    英文的外來語很多,約佔七成左右,拉丁文和法文是兩大宗,其他的來源則以歐洲語言為主,其他地區的詞彙只是點綴。在總數約100萬的英文詞彙中,我們中文給英文的貢獻十分微小,大約只有300個,僅佔0.03%。而在這微不足道的300個中文外來語中,又有一大半過於生僻,甚至早已廢棄無人使用,真正能夠通行於當今普通英語人士的,還不到100個,不及英文詞彙的萬分之一。
  • 科技英語的特點及其翻譯中常見問題分析
    下面,醫刊彙編譯分析了科技英語的特點以及科技英語翻譯中常見的問題,期望對科技英語翻譯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科技英語是英語的一種重要分支,在本質上與普通英語沒有差別,但是在語法結構和詞彙的應用上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大量使用長句和被動語態是科技英語語法結構最主要的特點。另外,科技英語語法結構還標下為頻繁使用動詞的非謂語形式和介詞短語,還常常使用it為形式主語的句子結構。科技英語在詞彙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大量使用專業詞彙,並且同一詞語出現詞義多樣化,大量使用縮略語、前後綴等。
  • 英語中的外來詞彙
    咳咳~咳~今天我們來講講外來詞彙(loanword),這個在我們漢語中有一個專門的學術用語叫做「舶來詞」。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它是乘船舶來的詞彙,通常它有音譯和照搬日語純漢字詞語兩種形式,前者被稱為「音譯詞」,而後者被稱為「和製漢語」。有許多舶來詞,我們都耳熟能詳,比如沙發,來自英語的sofa['səʊfə]英譯;再比如毒害了中國近百年的鴉片,也是音譯自英語opium[ˈəʊpiəm]。
  • 漢語中的「字母詞」、「英語借詞」和「英語借用語」
    英語對漢語的影響包括語音、語法和詞彙三個方面。漢語從英語中吸收的詞彙可分為三種形式:「字母詞」、「借詞」和「借用語」。
  • 漢語詞彙成為英語常用詞尚需時日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專電(記者白旭 崔元磊)牛津大學出版社雙語詞典項目經理朱莉・克裡曼日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他們對新出現的一些漢語詞彙非常感興趣,因為這些詞反映了中國的發展變化,但是想要讓這些詞語真正被英國人使用尚需時日。
  • 漢語詞彙的容量資源
    常用的漢語詞彙主要是兩字詞彙、三字詞彙、四字詞彙以及五字詞彙。先看兩字詞彙理論上最多會有多少呢?  這麼說來,給所有宇宙的星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以至於黑洞這些類星體)都可以取一個不超過五字的漢語名字(即2到5個漢字的名詞)~注意,是沒有英語字母和數字符號的,純漢字的名稱~如東方、東方紅、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佛。等等!
  • 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午餐英語詞彙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英語分類詞彙:常見午餐英語詞彙
  • 茶:那些起源於漢語的英語詞彙 ——譯自《牛津詞彙起源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Word Origins)
    中國是諸多世界偉大發明的起源地,這些發明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以及印刷術等等,赫赫有名的中國瓷器更是盡人皆知。但中國及漢語對西方世界最大的影響莫過於「tea(茶)」了。「tea(茶)」作為飲品使用首次出現於英語詞彙中的時間是1655年。漢語拼音Chá的英語俚語形式在英語中為char,譬如『anice cup of char』,這種用法早在20世紀早期已被發現使用。
  •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詞彙習得研究綜述
    作者從語義和語法的角度詳細地分析了造成偏誤的原因,並指出了其對對外漢語 教學的啟示。  戴國華(2000)對日本留學生學習漢語動詞的常見偏誤進行了描寫。作者指出了幾類常見動詞偏誤,如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誤用、名詞和動詞的誤用、動詞和形容詞的誤用、離合動詞的誤用、動詞多餘、詞義不明造成的誤用,並分析了造成偏誤的原因。
  • 漢語比英語要「囉嗦」
    之前談過求異思維是西式思維的一大特點,所以反映在英語語言中則是儘量避免重複。講英語的人對於隨意重複相同的音節,詞語或句式往往感到厭煩。因此在能明確表達意思的前提下,英語裡會儘量採用替代,省略或變換等方法來避免重複。但是漢語習慣於重複詞語,有時是為了保持語法的正確,有時是為了促進結構的整齊,勻稱;有時既是語法的需要,也是修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