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彙很早就進入歐洲的語言。
至少從17世紀開始,一些表達中國特有事物的漢語詞彙就通過音譯或者借譯的手段進入英語。全音借入是英語借入漢語詞彙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這種方式主要考慮英語與漢語拼音的音似。有的英語詞彙直接借入漢語拼音,比如jiaozi(餃子)、Mah-jong(麻將)、yuan(元)、jiao(角)、fen(分)。大多數漢語外來詞都能做到與英語音似,少數會有一些差異,有一些漢語外來詞在進入英語的過程中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如:kowtow(叩頭)、wonton(餛飩)、oolong(烏龍茶,約在1852年引入英國)、kongfu(功夫)、tofu(豆腐)。其中還有一類漢語外來詞時間久遠,已具備英語語音特徵。如:silk(絲綢)、sino-(中國的)。
由於漢語有眾多方言,英語在借入漢語詞時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如:tea(茶)就來自於閩南方言,cum shaw(感謝)來自於廈門,ginseng(人參)來自於官話。
Silk絲綢這個詞語第一次引入到西方是公元552年走私者(主要來自東羅馬帝國)將蠶、桑葉從中國帶到西方的時候,屬於最早的一批進入英文的漢語詞。
Dim sum點心是一種中國南方常見的食品種類(尤其是在香港和鄰近香港的地區)。因此它實際上源於中文裡的方言粵語。這個詞最開始表示「觸動你的心」,但現在只用來描述餐點。許多種食物是在竹籃上蒸的,也有其他的菜餚,比如湯品和烤麵包。
chow mein 炒麵這個詞彙源於中國粵語的臺山話,被部分移民帶到了歐美。
Tofu豆腐這個詞源起中文的dou fu,但被收錄進英語之前,它經歷了日語的影響,成為了tofu。
Gung-ho狂熱。對於這個詞的原意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從「幹活」這個詞派生而來,還有人認為是從「更好」這個詞轉化來的。這個短語本來表示「一起工作」,但是在英語中使用比較隨意,用來表示對某件事情感到很興奮或很有熱情。一般把它用作形容詞。

Kung fu功夫和空手道一樣,或許是大家已經認識的詞,因為它在世界上許多語言中都很常見。功夫是另一種流行的武術。通常練武的人只用他們的手和腳搏鬥,不用武器。它在數不清的英語電影、電視節目、動漫、書籍和歌曲中都有亮相。
Typhoon颱風這個詞的起源其實很複雜,一般認為是源自中國官話tai feng或者粵語的tai fung。可能來自大風的音譯,但國際上也有人認為這個詞在形成過程中可能受到阿拉伯語和希臘語的影響。颱風是颶風和旋風的另一個稱呼。如果是在臨近亞洲的太平洋海域,它被稱為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