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40歲出頭的瀋陽作家、知名編劇劉剛(化名)因腦出血死亡的消息震驚了娛樂圈。人們在為這位才俊扼腕嘆息的時候,對導致其死亡的誘因也頗為關注。昨日,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分別採訪了劉剛的好友、親屬,了解到他病逝前後的經過。過度用腦、高血壓、熬夜、喝酒、心情低落五種原因導致劉剛猝死。更讓人遺憾的是,就在劉剛離世前一天,他剛剛完成嘔心瀝血創作的70集劇本。
群裡突然傳來群主去世噩耗
一周前的一個晚上,沉寂了兩天的某微信群突然傳來了一條消息:「和大家說件事,群主劉剛因突發腦出血住院,因搶救無效去世了......」
一時間,群裡炸開了鍋,群友們哀痛不已。群友張女士發信息說:「萬萬沒想到,你走了。那個活潑開朗、總愛開玩笑的你,就這樣走了。」記者了解到,該群裡有200多個群友,主要是文學創作、影視界、企業界的人士。作為群主的劉剛,除了日常創作之外,把部分精力放在了對於微信群的經營上,與全國各地的群友相處融洽,還經常與在瀋陽的群友舉行見面會,聊天喝酒,暢談人生。
猝死前大量喝酒+連續熬夜
劉剛的兩名親屬眼睜睜看著劉剛從發病到死亡,整個過程僅48小時。發病的前一晚,他還在和群裡的好友聚會,喝了很多酒,23時多到家後就睡著了。據親屬介紹,第二天8時多,突然接到劉剛打來的電話,說手麻腳麻,四肢無力。該親屬立即打車趕到劉剛家,當時劉剛走路就已經有些費勁,隨後這名親屬又叫來另外兩個親屬,將其送至醫院。
劉剛身體發胖,愛好交際、性格外向,作為自由撰稿人的他在遼寧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曾是《知音》、《家庭》等知名雜誌的著名撰稿人之一,被譽為瀋陽四大寫手之一,後來轉投影視創作。為了創作,劉剛經常熬夜至凌晨一兩點鐘,但通常早晨六七點鐘就起床。此外,他在圈子裡是出了名的愛喝酒,每周至少5天有應酬,每次都喝得比較多。
好友:精神壓力大情緒時常低落
記者了解到,劉剛有高血壓,但只是在酒後服藥。劉剛一位從事心理學工作的朋友告訴記者,劉剛表面樂觀,其實情緒常有失落,比如創作的壓力、離婚的打擊、過高的成就動機。「過度用腦、高血壓、熬夜、喝酒、心情低落」,這位朋友猜測,這幾個原因可能是導致他猝死的原因。
「三高人群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遼寧省人民醫院神經二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巖峰表示:「腦出血,一般來說有基礎疾病的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由於血管狀態不好,容易導致血管堵塞,血管一旦堵塞,堵在心就是心梗,堵在腦就是腦梗。三高人群一定要加強平時保健,定期體檢、遵醫囑。」
「如今三高人群呈現低齡化,再加上中年人應酬比較多、休息比較晚、壓力比較大、身心疲勞、抽菸喝酒等等,加劇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中年人甚至年輕人,以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現說話不清、手腳發麻、四肢無力、知覺減退的情況,應立刻去醫院做CT、核磁、血管造影等檢查,並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李巖峰說。
「認知超載和內抑鬱或是猝死主因」
心理專家趙小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道,「『認知超載』和『內抑鬱』很可能是導致劉剛猝死的主要原因。在17世紀,一個人一輩子獲得的信息不如現代人一天通過網際網路獲得的信息量大,這也直接影響到睡眠質量,導致大腦處理信息的任務加重,心理學叫『認知超載』(信息溢出)。」
趙小明說,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了,但早衰程度和亞健康程度卻越來越嚴重,「劉剛心情低落、缺少運動,表面陽光、很少宣洩負面情緒,這是『內抑鬱』的表現。」
建議:學會管理信息
趙小明說,現代人很關注效率,注重時間管理,但過度使用手機、久坐對健康都是有害的,應當儘量減少信息量的攝入,減少通過手機獲取信息的習慣。有的人用玩手機的方式減壓,其實這樣起不到任何作用。有的人用打坐、冥想、瑜伽、慢走等方式,讓時間慢下來,讓大腦放空;也有人選擇到沒有網際網路的地方旅遊、度假,這些都值得借鑑。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