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你被這張圖刷屏了嗎?
都說考試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
面對戰場大家的內心
都會有點「心慌慌」的感覺
家長們更是卯足勁頭為孩子們抓題
只希望「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但是家長們的過於關注孩子們的期末考試,只會加重孩子們在考試的焦慮。要想找到如何緩解孩子緊張情緒的方法,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會感到「非常焦慮和緊張」,孩子的這些情緒是由什麼引起的?以及我們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一般說來孩子的壓力來自兩方面。
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達不到父母的期望;
二是身體上的(這個反而被家長們忽視),長時間的緊張作息,超強度的聽課做題,睡眠不夠,他的身體自然感覺不舒服、累、壓抑。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設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關心他的身體健康,保證睡眠,同時包容他的負面情緒。
不要總是問「複習的咋樣了?」
因為孩子沒法回答你!
事實上沒有人是「複習完了」才去參加考試的,總會有點不放心沒把握。
而如果他事實求實地的你,沒複習好,這個信息又會強化他內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場的壓力。不要總是跟孩子討論最後的結果。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要從一條湍急的河流上走過一座獨木橋,過橋之前不斷地說掉下去會如何如何,那麼過橋的時候還能走的安穩嘛?!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問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麼辦?」
有的家長說,無所謂,考不好就考不好!
有的家長說,考不好就完了,我沒辦法,到時候你自己看著辦吧。
這兩種回答都不可取,考試對孩子、對家長都很重要,不可能無所謂,這麼回答要麼口是心非,要麼是對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強調考不好的可怕後果,則會干擾孩子對學習的專注。
這個時候最好認真的、誠實的與孩子共同面對這個問題,承認考不好的確是我們不願接受的,但無論怎樣現在都要盡心盡力,「咱們盡力!」只有這樣,將來才不會後悔、自責。
決定學習成績的有三個方面的條件,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態。
方法和習慣,已經不是考前我們能立竿見影的改變的了。所以這個時期,看到孩子或這或那的許多毛病,不要急於去糾正他。你能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這個時期保持一個穩定的學習心態。
具體來說,一是照顧好他的飲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閉上批評的嘴巴。也許他吃飯的時間有點長,也許他在廁所磨嘰了半天,也許一晚上他去廚房翻了幾次冰箱……不管怎樣這段時期不要吭聲,這是你對孩子的體諒,這就是我們能為孩子做的。
吃、穿在這裡也提醒大家注意,考試期間最好讓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舊衣服。有的家長可能想在這幾天幫孩子加強營養,雖說營養的保證很重要,但那應該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這幾天。
考試期間的飲食最好跟他平時的飲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鬆。同樣,熟悉的衣服也會使孩子更放鬆。
1、合理安排學習與複習時間
考試前幾天,要讓孩子保持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節奏,適當減輕複習的密度和難度,這是為了收到「先退幾步,再跳得更遠」的效果,保持大腦皮層中適宜的興奮程度(既不放鬆也不緊張)。
2、把平時測試當考試
讓孩子學會把平時的測試當成考試,認真對待,才能在面對真正的考試的時候而放平心態。
3、考前緊張情緒調整
自我暗示:讓孩子學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深呼吸減壓:考前深呼吸一下,有利於孩子平復一下心情;不要開考後談論,不要考完立馬和其他同學對答案。
哪怕學習最優秀的學生,如果第一場考試考砸了,都不可避免的影響他的心情。處理不好還會牽連到他後面的考試。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首先相信大部分家長能做到不責怪孩子。
但要提醒的是,我們容易犯另一個錯誤:「別想了,想了也沒用」,「不會的,情況沒你說的那麼糟!」這其實是在盲目的否認孩子的失利,孩子會感覺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誤。
孩子當然知道「想了也沒用」,他也知道「只是這一門課考砸」。但他內心是惴惴不安的!家長這時候特別需要去傾聽他的不安,他的委屈,他的自責。只有有人理解他,才能讓他稍稍好受一些。
一場考試,考驗的是學生的綜合實力水平、動態智力、體力、考試技巧以及心理素質。這五個因素決定孩子能否順利通過考試。其中,心理素質佔據著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