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讀上理想的專業,是很多學子高中的夢想,也是無數家長的期望。可是,孩子考上大學,也就意味著孩子「單飛」的開始。
記得暑假的時間,很多朋友曾對挖挖機說:孩子這就讀大學了,你這個年輕的「空巢老人」會不習慣的!說內心話,當時還真沒把朋友們的話當回事兒。孩子本就應該長成他自己希望的樣子,他有他的世界,家長有家長的天地,作家長的又有什麼不習慣的呢?
大一開學後,沒有體味到朋友們所擔心的「空巢老人」那種不習慣,卻感受到了更多的擔心。
從小學開始,挖挖機就一直在給孩子灌輸「注重學習過程,別太在乎考試成績」的理念。在高考後的暑假,仍在不停地給孩子「念經」:努力就好,不必與學霸爭長論短!可事實上,作為大一新生的孩子,還是在大神雲集的班級裡,遭遇了學霸們逼人的壓力,讓人很是擔心。
與其他家長一樣,挖挖機也加入了大學家長群、院系群、班級群。
在群內的聊天中,得知一些大一新生半期考試失利,孩子和家長全線崩潰,尤其是聽說有大一的超級學霸因患上抑鬱症被迫休學一年,咱這做家長的,心裡更是緊張得不得了,只能默默地為孩子祈禱:健康就好!畢業就好!其他都是浮雲!
每周五晚與孩子定時交流的「電話粥」,懇談時間至少一個小時,挖挖機從來都是顧左右而言他,談創新創業活動,談身體健康素質,談校園社團活動,談個人信仰情懷,等等。總之,就是繞開學習和考試的話題,即使孩子主動提及,也及時輕描淡寫地予以叉開,儘可能幫助孩子舒緩學習上的心理壓力。
大一的半期考試還好,考前沒有什麼急劇的情緒壓力,考試結果也還正常。時間過得很快很快,一轉眼間就到了大一上期末。面對期末考試的壓力,孩子就沒有那麼淡定了。從小學一路走來,孩子經歷大大小小的考試不下於上百次,但與之電話交談中還是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孩子考前有些緊張、有些擔心。
孩子在電話中專門提到了思修課程考試,說這是他最大的心結。不知道,這是不是理工男的「通病」,反正孩子從初中到高中,一直對政治這門學科不怎麼感冒。因為不喜歡,這門學科從來沒有上過90分。沒想到進了大學,依然對這方面的課程不「來電」。
按理說,對於一個記憶力好的孩子,思修課程並不難。一番深入的「了解」之後,方得知孩子對思修課老師心裡有牴觸情緒。找到了癥結所在,當然是連哄帶哐,把他的牴觸情緒給消融掉。
就在一個小時以前,孩子考完了本學期最後一門課程。走出考場就打來電話,語氣爽朗而略帶興奮地說:「期末考試終於完了!」「績點有望4.0!」
說實在的,聽到電話中孩子的聲音,挖挖機很是開心。不是因為說「績點有望4.0」而開心 ,而是很久都不曾聽到孩子這樣爽朗的聲音了,能夠感覺出孩子那種「衝破樊籠」的輕鬆與愜意。
上進的學生,在哪裡都會有壓力。在大學,也是如此。學渣擔心掛科,學霸擔心績點。
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應對考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複習、複習再複習。不過近來爆出的一些大學生應對期末考試的「猛料」,刷新了網友們的認知。
在湖南中醫藥大學,某學生為了期末考試過關,竟然把自己的微信暱稱改為「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務處」,私信任課老師把考捲髮給他,被老師識破。在安徽中醫藥大學,有學生竟然買來水果等貢品,擺在校內的華佗像、孫思邈像前,以祭拜的方式求考試過關。當然,還有在朋友圈轉發的考試必過符等等。
可以說,為了期末考試,廣大學子也是蠻拼的,眾生相十足。
不得不承認,在新時代「嚴進嚴出」的本科教育新形勢下,在校大學生考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試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還是有必要正確看待考試。大學生的主責主業仍然是學習,在校期間的時間和精力務必要聚焦於學習,只要學習過程抓紮實了,考前雖有些緊張,考試的結果也差不到哪裡去。
俗話說:「假期不規劃,開學差距大」。寒假即將來臨,不管期末考試考得怎麼樣,願每一位大學生都能規劃好自己的假期生活,使之成為愉快的假期、學習的假期、收穫的假期。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不妥,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