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沒聽說過神經症這個心理學術語,但一定對焦慮這個詞不陌生。
焦慮是現代年輕人的流行病,它不像感冒一樣,來得快,去得快,而是一種彌散著的,持久的病態,你明知自己為什麼而焦慮,卻總是防不住它,也甩不掉它。
神經症即Neurotic、Neurosis,它一個醫學術語,常被譯作神經症、神經官能症和神經病等。
神經症和精神病有著極大的區別。神經症中包括很多種不同的病症:例如抑鬱症、強迫症、失眠症、狂燥症等等,是一類病症的概括性的說法。
而精神病是一種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是發生在很少部分人的身上的。
其實神經症和焦慮息息相關,只要焦慮的情緒強到一定程度,就多多少少會有外現的或者潛伏的神經症狀。
時間長了,神經症患者不僅會飽受精神痛苦的折磨,還會帶來人格的扭曲。
卡倫·霍妮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7年10月
《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是一部出版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心理學經典著作。
這本書的初衷是尋找焦慮的解藥,以提醒自己或幫助身邊人。
可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給出什麼藥方,反而是讓我徹底地意識到焦慮的複雜與難解,這是本書的經典之處,也是它讀起來讓人難過的地方。
雖然這是一本十分硬核的學術書籍,但書中語言平實,例子生動貼切,讀來十分生動有趣。
這本書的作者卡倫·霍妮1885年生於德國,後加入美國國籍,是20世紀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和治療師。
她最突出的研究成果是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論,創造性的以社會學的角度闡釋人格的發展學說。
在臨床治療中,霍妮倡導幫助患者從現實出發去認識和改變自己,重新回歸生活,這在當時也是十分前衛的理念。
在書中,作者卡倫·霍尼針對神經症人格的防治給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首先,正確的認識自己。
避免神經症人格的產生,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真實欲望,弄清楚內心深處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如果迫於環境和他人的壓力,讓外在的「假我」長期壓抑「真我」,內心衝突愈演愈烈,必然會對人格產生不良影響。
其次,建立獨立的人格。遇到風浪,擁有獨立人格的人傾向於自己做選擇,而不是依賴他人,只有具備了這樣的內在力量和獨立性,我們才能更好的應對內心的困境與衝突,抵制無處不在的焦慮。
最後,勇敢面對焦慮的情緒。在卡倫·霍妮看來,神經症患者遭遇的心理困擾、內心衝突並不比普通人更嚴重。
只是他們總以逃避或強調的方式去體驗這些衝突,沒有面對現實、解決問題的勇氣,才導致焦慮情緒越來越強,影響到了健康的人格。
這個時候,有意識地去體驗內心的衝突,正視焦慮的情緒,鼓起勇氣接受真正的自己,才是解決內心衝突的最好辦法。
接納焦慮並不意味著我們喜歡焦慮,而是接納自己不完美的事實,不再過分苛求。
即使焦慮的感覺依舊不那麼舒服,我們也可以更從容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