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 or 淘寶 誰更適合「三隻松鼠」們賣貨

2020-12-22 同花順財經

網際網路時代,渠道型零食品牌如何突出重圍,佔領市場。

「任何一種新渠道的產生,一定會孵化出新的品牌。」2019年上市前,「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在一次小範圍分享時說道。
正如批發市場誕生了「傻子瓜子」,商超渠道使「洽洽」崛起,網際網路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顛覆性變革可能,而這給了「三隻松鼠」崛起的機會。
「三隻松鼠」借電商勢能崛起,相對於線下門店,抓住的是線上更加集中、更易打出品牌的顛覆性機會。但現如今電商渠道也在分化、變遷,新一波的顛覆,來自於社交電商對於傳統電商的威脅......
如果說大的渠道變革孕育大的品牌,那麼,在當前的新渠道中,是否也會有新的渠道品牌誕生呢?
•  休閒零食已出現 5 家以上的頭部品牌,渠道競爭激烈,下一步行業格局會如何演變?
•  我們認為「拼多多」上長出的品牌,可能會是目前休閒零食頭部公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  低價爆款不是「拼品牌」成長的障礙,新品牌的最大機會在於去休閒化。

和多數消費品公司極重品牌不同,休閒零食行業,可能更適合看成一門圍繞「渠道」而生的生意。
1、行業極為分散,線下頭部品牌市佔率不到 2%,渠道為強勢方;
2、產品同質化嚴重,消費行為多為衝動購買,運營策略影響消費的持續性;
具體來看的話,首先,可以從下圖看出,休閒零食行業的銷售額絕大多數仍然來自於線下。

從上圖可見,2018 年休閒零食線下銷售佔比為 89%。儘管近幾年來休閒零食在線上銷售的增長表現亮眼,比如三隻松鼠就憑藉電商平臺起家,如今市值超 300 億人民幣,但線下渠道仍是實際上的銷售主力。
其次,線下渠道的特點是品牌眾多,市場分散,集中度低。如下圖所示,2018 年 5 家頭部品牌的市佔率加在一起未超過 2%,並且億滋國際、雀巢、瑪氏、百事等國際食品巨頭佔據主導地位。

看第二張圖可以發現,儘管三隻松鼠、洽洽食品、良品鋪子、來伊份、好想你今天已廣為人知,但其中任何一家公司的線下市佔率都未超過 0.5%,行業中 98% 的線下銷售額還是來源於頭部以外的中小公司及品牌,可見行業的分散程度。

一旦行業分散、集中度低,渠道就成為這個生意模型中的強勢方,品牌要積極搶佔渠道,才能站穩腳跟。
洽洽食品早期的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 從 2001 年創立以後,洽洽就緊隨商超渠道在全國擴張,由於享受到商超渠道紅利,洽洽在 2002 - 2008 年的六年時間內都保持著每年至少 13% 以上的營收增速,最高峰達到了 42% 的增長。
再者,從源頭來看,產品本身的同質化嚴重,也加劇了休閒零食行業更重渠道、難以打造出極大的品牌差異化的特性。
如下圖可見,各大品牌的產品品類極為相似,多包含堅果、果乾、肉脯等品類。且由于堅果等休閒零食產品的加工度較低,因此要通過產品本身在消費者處很難形成明顯的品牌感知。三隻松鼠2018年年內65.54%的用戶僅有一次購買行為,它大概率發生在雙十一、618等大促期間。

另外,消費者在購買休閒零食產品時,也表現出了高衝動、非目的性消費的特徵,這個特性在線下渠道的購買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這種非計劃性的購買行為也使得「渠道」對品牌的銷售有著強大對影響。渠道推薦選擇、貨架擺放位置,更容易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
因此,從上述論述的四點來看,對於休閒零食行業而言,搶佔渠道反而是品牌公司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也可以把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看成重度依賴渠道的「渠道型品牌」。

傳統快消品渠道包括便利店、專營店、雜貨店、大小超市、大賣場等零售業態,但近些年電商渠道一枝獨秀,佔比不斷提高。來自貝恩諮詢的一項數據顯示,電商渠道2014年~2018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5.1%。

「三隻松鼠」是最早看到線上電商渠道紅利的公司之一。從 2012 年成立時起,就開始嘗試做成淘寶渠道裡的頭部休閒零食品牌。從其披露的數據中也可以看到,2016年、2017 年及 2018 年,「三隻松鼠」線上收入之和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高達95.46%、93.92%及 86.67%,且對起步的天貓有較高依賴性,2016 年、2017 年天貓渠道營收佔總收入比重分別達到 63.69%、52.78%。
而在看到「三隻松鼠」走線上的差異化策略卓有成效後,老品牌們也紛紛跟進拓展線上市場。從良品鋪子的財報中可以看到,其線上業務佔比最高同樣為品牌天貓旗艦店,2016 年~2018 年比重分別達到線上業務的53.48%、54.46%、51.26%。

良品鋪子線上平臺收入的交易渠道

主要交易內容、交易金額,圖據公司上市招股書

事實上,三巨頭近年來都在嘗試擺脫對單一渠道的依賴,進行全渠道布局。線上渠道集中規劃為B2B、B2C 兩種模式,前者表現為天貓超市、京東自營入倉模式,後者為在平臺開設品牌旗艦店;良品鋪子早前曾有網店商戶經銷業務布局,但後續出於優化渠道管理難度考慮,已逐步將該類業務停掉。

另外,線上紅利逐漸弱化,線下成為品牌們搶佔的新陣地。
良品鋪子在這方面布局最早,搭建出「直營店+加盟店+外賣+大客戶團購」的線下體系。三隻松鼠嘗試複製前者路徑,推出了直營門店投食店、加盟業務「松鼠聯盟小店」,零售通、松鼠智供等ToB供應能力,以及開拓商超渠道。百草味落地較晚,去年嘗試開出首家百草味·零食優選門店,並主要通過零售通和新通路進入線下零售經銷網絡。 

從上面的對比不難看出,三巨頭線上聚焦打品牌聲量,線下則通過直營、經銷商網絡來做規模。
邁出這一步不難理解,除了傳統電商渠道天花板非常明顯以外,電商渠道之間打法差異性比較強,過度依賴單一渠道容易陷入「渠道專供」怪圈,這會限制大部分渠道型品牌破圈可能。
但目前除線下渠道崛起的良品鋪子以外,三隻松鼠和百草味在線下渠道布局仍比較初級,無論是營收貢獻還是盈利能力都十分有限。2019 年三隻松鼠線下的「投食店」、「聯盟小店」合計營收 7.98 億元,僅佔總營收比重為 7.8%。核心品類毛利率整體也有明顯下滑趨勢,需要在新品類上做更多嘗試。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對三巨頭而言,早期淘寶、天貓的渠道紅利都已不在,渠道的競爭也愈發同質化,要想獲得更大的增量,尋找到新渠道已經迫在眉睫。

當我們討論渠道時,我們更多是關注渠道新品牌誕生的可能。
阿里、京東直面競爭的傳統電商時代,跟隨渠道紅利誕生了逾300億市值的三隻松鼠,以及作價50億元被百事收購的百草味。
那麼,拼多多崛起的過程中,是否也有新的巨無霸品牌崛起機會?
在低價面前,沒有人能夠逃得過「真香定律」。2020年Q1財報顯示,拼多多最近12個月活躍用戶達到6.28億,直逼阿里同一時期的7.26億,並將京東(3.87億)遠遠甩在身後。這建立在高增速基礎之上,拼多多2020年Q1年活躍用戶數同增41.8%,而同期阿里、京東分別僅為11%、24.4%。

此外,2018年Q1到2020年Q1期間,拼多多年度活躍用戶環比增速保持領先。即便近期這一增速有所放緩,但背靠微信超12億月活用戶,拼多多用戶規模天花板可見遠未達到。

對於各大平臺來說,用戶增速放緩是一個不太好的信號,意味著獲客成本上升。
根據方正證券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Q4阿里CAC(獲客成本)為824元,相較之下,拼多多同期僅為85元。高獲客成本背後的另一個事實是,一、二線用戶規模已顯著見頂,阿里2019年超過70%的零售新增用戶都來自於包括農村在內的低線市場,並且是通過淘寶低價版進行滲透。

反映在品牌身上,平臺獲客成本高,意味著品牌的競爭環境趨於惡劣,在池子緩慢擴建的情況下,池子裡的魚卻越來越多。對於休閒零食三巨頭來說,單一渠道缺乏足夠的增量空間,與之相對,多電商平臺的覆蓋度則更加務實。
但有意思的是,三巨頭對拼多多這一新渠道的崛起熟視無睹。比起在淘系、京東成熟布局,三家品牌迄今均未入駐拼多多開店。三隻松鼠近期接受36氪時明確表示,目前並無入駐拼多多的計劃,百草味則稱「原因比較複雜」,良品鋪子也無相關動作落地。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集體失聲的現象?36氪認為有多方面原因:
•  首先,電商品牌難以擺脫「二選一」難題,當下拼多多的快速崛起,阿里、京東無法坐視不管,平臺之間的正面廝殺火藥味濃厚,而頭部品牌作為各大爭奪的焦點資源,關係到每一場大促的直接輸贏;
•  其二,拼多多靠農產品起家,基礎用戶對價格有較高敏感度,加上「0佣金」和「0平臺服務年費」政策,使得大量過去難以在電商渠道取得優勢的廠牌、經銷商湧入進來,以純粹的低價換消費者認知,三巨頭價格優勢並不明顯;
•  其三,拼多多「costco+Disney」模式思路是以社交玩法為基礎幫助製造商直連消費者,而這與三巨頭傳統產品研發模式有所不同,供應鏈調整尚需時日。
而休閒零食三巨頭在拼多多的缺位,給了新品牌崛起的空間。
食品賽道之所以比一般消費品更能出現新品牌機會,最大的問題還是渠道競爭激烈,而渠道型品牌只能被動應戰。在被問到拼多多吸引品牌的策略時,黃錚在去年財報電話會議上曾坦言,目前品牌之間競爭非常激烈。「獨家性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從農產品拼團殺出來的拼多多,如今處於從低線城市向一二線城市滲透、從低客單價向高客單價過渡階段,而這需要豐富品牌產品生態環境做支撐,打通全渠道用戶的關鍵在於搭建全品類商品體系。
再者,儘管拼多多年活躍用戶在快速增長,但存量用戶價值仍未充分挖掘,單用戶價值(ARPU)並不高,平均年活買家年度單客價值僅為1842.7元/年,距離同期阿里的9714.9元/年相去甚遠。不僅是消費頻次低,對於平臺大多數拼多多用戶來說,低價格仍是下單的主要動力。這種低頻次並非低購買能力,而是需要一套全新的用戶市場教育邏輯。
在當前規模體量階段,單獨依靠新用戶來貢獻GMV顯然不切實際。農產品及小商品品類想像空間有限,需要高客單價類目尤其是類目頭部商品的補充,從入股國美可以看出拼多多擴大品類的渴望,同時也在加強在美妝服飾、3c數碼、鞋靴等高客單價類目的補貼投入。
快消品尤其是休閒食品也是一個提升用戶價值的選擇。休閒食品重營銷,補貼更能直接刺激消費者持續買單,並且本身強分享、自帶話題的社交屬性,更利於拼多多擴大用戶群體。
2020年Q1,拼多多交出一份超出行業預期的答卷,單季度GMV同比增長99.1%至3030億元,食品是重要增長來源,同比增長達到72%。黃錚在隨後的財報電話會議中也強調,拼多多未來計劃帶動食品進一步成長。
休閒食品包括堅果、滷製品、膨化食品、方便食品等主要類目,不同於三巨頭在淘寶、京東渠道部分關鍵詞綜合排名佔據Top3牢固地位,拼多多完全是另一種品牌生態,國際大牌、廠牌、食品經銷商、傳統品牌、新品牌等魚龍混雜,市場競爭激烈。
拼多多已經在嘗試從兩方面搭建平臺品牌化體系:一是新品牌計劃,扶持1000家工廠品牌,搭建工廠直連消費者端的C2M模式商品流通網絡;二是針對頭部品牌,通過「百億補貼」對爆款單品持續高額補貼,增強消費者「正品」認知,並刺激消費者後續持續購買。
在會員體系方面,拼多多還推出品牌黑卡、省錢月卡等品牌策略,以及社交化手段刺激用戶復購。這種成效已經出現,拼多多2019年單用戶年度下單次數同比由26.6次提升至33.7次,但是距離阿里、京東的用戶下單次數仍有很大距離。
儘管用戶規模已經足以抗衡阿里,但拼多多與後者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生態。阿里擁有行業最豐富的品牌池,以及涵蓋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生態,對於新品牌而言這是不小的誘惑;京東代表了精品生活消費市場,通過強自營物流體系支撐快速履約;拼多多優勢在於低價爆款,通過社交裂變,以及C2M模式向下沉市場強滲透。
而對於拼品牌而言,機會在於發掘上遊資源,以「人找貨」獲取社交裂變流量,在高性價比帶動下完成基礎獲客,並從公域流量向微信公眾號等私域流量轉化,獲取品牌高復購的種子用戶。

回看三隻松鼠、百草味的崛起路徑,可以發現堅果品類是重要突破口,在做出品牌聲量之後,轉而切向休閒零食全品類、多品牌布局。但當前大類零食品牌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這種品牌崛起路徑機會在當前的拼品牌身上,已經很難有複製的可能。
對比零食其他品類,堅果具有高客單價、加工程度低、食安風險低的特點,這有利於品牌在早期更加專注於渠道運營以及快速起量。對於快速變化的電商渠道而言,這是生存與否的關鍵。
由於線上渠道帳期更短,電商型品牌往往有比傳統品牌更強的營運能力,存貨周轉率要顯著好於後者。好想你此前主要通過商超渠道進行銷售,2016年存貨周轉率僅為1.85,收購百草味一年多之後的2017年、2018年,存貨周轉率快速上升到2.55、2.99。

此外很重要一點在於,堅果本身的低用戶教育成本。「傳統食品領域,人們對吃的本能是很慎重。」在小黃象創始人王毅看來,原材料檢驗是食品當中最大的痛點,而這會導致成本變得很難控制。
當然,拼多多堅果經銷商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產品的差異化定位。沒有高大上的包裝,沒有品牌溢價,更多是用散單的方式售賣,以及取代過去線下層層經銷網絡。通過低價建立起的直連消費者流通渠道。換言之,前者做的堅果消費升級,而拼多多做的更多是線下零食攤販的線上化平替。
2011年以來的第一波休閒食品電商品牌,抓住的是全品類,尤其是基礎食品品類電商化的紅利。而在電商滲透率達到瓶頸期今天,更多是需要跳出傳統零食的產品語境,挖掘出適合以Z世代為代表的零食用戶新場景,尋找細分品類的品牌機會。對於食品新品牌來說, 被定義成「休閒」並非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低頻次,以及高可替代性。
每日堅果是一個典型的代表,三隻松鼠僅這一個單品2019年度銷售額便已超過10億。堅果本身強囤貨屬性,一、四季度是銷售旺季,二三開始轉淡,如何轉低頻為高頻、發掘休閒之外的新場景是非常重要的,但說服味蕾的關鍵不止是價格,其核心在於「健康化的代餐方向」。
1.0  階段、基礎型零食,滿足基礎味蕾體驗需要,定義零食品類;
2.0  階段、渠道型零食,為渠道而生,重渠道營銷,遠離消費者,輕產品研發投入;
3.0  階段,內容型零食,針對垂直場景,將零食與內容相結合,服務細分人群;
休閒食品品類創新包括三類比較典型的方向:一類是場景型零食,如每日堅果、口袋三明治、女友禮包、嬰兒零食等;一類為新型調味零食;藤椒瓜子、咖啡味旺旺等;一類為功能型零食;如人造肉零食、每日黑巧、低糖/低脂零食、代餐蛋白棒/餅乾/奶昔等。
品類的多樣性是不可逆的過程,這會促使越來越多的非堅果品類新品牌崛起。根據企查查數據,2020年1月至4月期間,中國休閒食品相關的企業註冊量為9928家,其中4月份註冊量最多,達4723家,環比上漲63.9%。相比去年,今年1月至4月休閒食品相關企業註冊量同比上漲30.7%。
事實上,資本也在推動這一進程發展。2020年以來尤其是疫情後期,受消費投資熱帶動,包括王飽飽、A1零食實驗室、食族人、小黃象等食品品牌先後獲得融資。除了對爆款單品的打磨完,今年以來的多數融資均在B輪以前,並且普遍有著不低的估值。


對於多數食品品牌來說,淘系仍是打新的首選。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  一是淘系擁有區別於京東、拼多多的完整零售生態,而這有機會幫助品牌獲得進入全渠道流通的機會;
•  二是淘系本身有電商深度用戶基礎,這對於品牌來說,單客價值想像空間更足;
•  三是拼多多仍有大量主打低價格的商品,生態並不完善。
但隨著淘系用戶規模增速逐漸放緩,頭部品牌正在通過現有優勢瓜分大多數流量,新品牌越來越難脫穎而出。而以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新渠道,當前正處於平臺品牌建設期,拼品牌的誕生始於渠道用戶紅利,終於供應鏈資源。
正如電商紅利誕生了百億級的三隻松鼠,傳統渠道誕生了百億級的鹽津鋪子,在網際網路新渠道,十億級的單品大類食品新品牌正在成長當中。以拼多多為代表的電商用戶紅利,會成長出一批新的渠道型品牌,並有機會向頭部品牌靠攏,在多電商渠道以及線下經銷體系內佔得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拼多多or淘寶,誰更適合「三隻松鼠」們賣貨?
    2019年上市前,「三隻松鼠」創始人章燎原在一次小範圍分享時說道。正如批發市場誕生了「傻子瓜子」,商超渠道使「洽洽」崛起,網際網路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顛覆性變革可能,而這給了「三隻松鼠」崛起的機會。「三隻松鼠」借電商勢能崛起,相對於線下門店,抓住的是線上更加集中、更易打出品牌的顛覆性機會。
  • 一文全方位讀懂拼多多:它是誰,如何運作?
    本文框架一、拼多多是誰?二、拼多多是如何運作的?三、拼多多與其他電商的區別是什麼?四、拼多多為何急於上市?從創立到上市,京東用了10年,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僅用了2年又3個月。外部因素首先,中國較低城市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提高,用戶獲得了電商購物的技術支持,其次,自2014年春節以來,微信紅包的爆炸使得中國用戶習慣於行動支付,用戶習慣得到培養,最後,是在淘寶上努力贏得流量的充足的小商戶,天然適合拼多多的模式,他們離開了淘寶,踏上了拼多多這片更適合他們成長壯大的沃土。
  • IIWeekly|直播賣貨「下沉」,和李佳琦們搶生意的人出現了
    直播賣貨「下沉」,外賣、商超商家齊上陣和李佳琦們搶生意的人出現了,在疫情推動下,直播帶貨正在發生新鮮改變。3 月 3 日,淘榜單發布的 2 月「機會」報告顯示,2 月份淘寶直播商家獲得的訂單總量,平均每周都以 20% 的速度增長,成交金額比去年翻倍。整個 2 月,淘寶新增了 100 萬位「新老闆」,新開直播的商家數環比增長 719%。
  • 「拼多多商學院」:搭淘寶的便車洗淘寶賣家的腦
    「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這樣說。培訓機構裡的核心秘密「拼多多商學院」所傳授的核心機密之一是基於「萬能的淘寶」。在王雲鵬的辦公室裡,他泡著茶,道出了經營的秘訣:指導賣家們從淘寶上進貨,在拼多多上完成銷售。他通過「一鍵轉賣」的軟體,抓取淘寶上的商品,智能轉換為拼多多的商品,並上傳到店鋪中。
  • 午報| 聚划算回應「封拼多多員工淘寶帳號」;羅永浩今晚直播
    導語:聚划算回應「封拼多多員工淘寶帳號」;羅永浩今晚直播
  • 淘寶直播:數據解析零食巨頭三隻松鼠、百草味的主播投放策略
    今天我們就以解析「三隻松鼠旗艦店」「百草味旗艦店」為例,教會大家如何通過數據,洞察競品投放策略,降低投放主播的試錯成本。通過復投次數,洞察主播性價比按主播的熱度指數排序,「三隻松鼠」、「百草味」合作主播前四名完全重合,分別為「烈兒寶貝」「Cc芒果醬」「李靜」「小僑Jofay」。
  • 都在砸百億補貼,淘寶、拼多多到底誰更便宜?
    今年4月,APP Annie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熱門應用榜單》,拼多多月活躍用戶(MAU)上升兩位,超過淘寶位居第九;淘寶下降兩位,位居第十,兩個電商APP之間的明爭暗鬥愈加白熱化。為了抗擊拼多多,2019年3月阿里巴巴全面重啟聚划算,2019年底啟動百億補貼,對象就是崛起於三四線城市的拼多多。
  • 拼團真香,廠貨更香?淘寶特價版亮刃拼多多
    然而在這部分人群試圖通過拼團假裝輕鬆享受動輒上千數萬元的奢侈消費時,另一邊卻有貨真價實的大佬公開自曝,全身穿搭只需68.8元。不過她或許並不是偏好殺價來獲得滿足感,這番自曝的背景乃是淘寶特價版的展臺,而當時活動主題就是淘寶特價版的「1元更香節」。【豁出去的淘寶特價版,將「1元」更香到底】在10月9日,淘寶特價版宣布啟動「1元更香節」,並號稱「1億件廠貨1元包郵」,消費者在APP上除了每天能夠定時秒殺1元尖貨外,還能在直播間裡搶到剛下生產線的「熱乎」廠貨。
  • 跟拼多多相比 淘寶的軟肋在哪裡?
    經營網店很多年,從拼多多誕生,我就持不屑一顧的態度。網上購物阿里的模式已經很成熟,還有京東的補充,拼多多要找到電商市場縫隙很難。但是三年來,拼多多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用戶人群和成交增長都很快,很多指標在趕超基礎設施強大的京東,直奔電商老二的位置,對淘寶的發展態勢也產生了影響。這不免讓我回過頭反思,拼多多到底做對了什麼?
  • 淘寶與拼多多的「廠貨」對決:「一元還包郵」?
    這也是拼多多進行「病毒式傳播」搭配的慣用手法。 在「1元更香節」啟動前夕,阿里還在上海低調開出了一家1元線下體驗店。據媒體報導,淘寶特價版計劃3年內在全國開出至少1000家「1元店」。
  • 廣東餐飲協會敦促美團取消高佣金;「拼多多月活超淘寶」報告被撤回...
    App Annie:拼多多、淘寶相關數據還需校驗,此前排名已撤回北京時間 4 月 10 日消息,市場調研公司 AppAnnie 對昨日刪除的報告作出說明稱:關於 2020 年第一季度熱門應用榜單,由於「淘寶」和「拼多多」的數據還需最終校檢,我們已暫時撤回了相關排名報導,敬請知悉。
  • 一隻玻璃杯的拼多多漂流
    合作意向來自剛剛上市的拼多多,那時這家新型電商公司迅速成長為第三大電商巨頭,但同時亦深陷假貨輿論風波。不過,在場一眾公司高管們顯然更在意另一個問題:「我們在思考這項合作到底會是一個零和遊戲,還是一個縱深增長的遊戲?」前者是程英玲一眾人面對「入侵者」的恐懼,後者則是這家傳統玻璃生產廠商最渴望的。
  • 「原創」淘寶拼多多「互狙」,C2M概念公司「狂歡」,誰是這場...
    3月26日,預謀已久的淘寶特價版正式上線,並如此自我介紹。萬件好貨1元起的淘寶特價版,與拼多多的「氣質」保持一致。但些許不同的是,淘寶的價廉是在C2M模式(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製造),通過壓縮中間流通環節來實現。C2M戰略發布後次日,A股26家相關上市公公司18股漲停。
  • 松鼠拼拼楊俊:社區拼團面臨行業洗牌,我們該如何理解這個風口的本質?
    風起於 2018 年下半年的社區拼團,如今正在迎來新一輪戰役。以社區為單位,採用「團長」連接平臺和用戶,實現產品分銷的新零售模式,社區拼團領域今年一季度共發生了 8 起投資,涉及金額約為 25 億元。騰訊、美團點評產業基金等巨頭公司相繼入場布局,社區拼團的創業窗口期結束。
  • 誰在和你拼多多?和你想的真的不一樣!
    筆者想起了以前淘寶上市,許多人都覺得網上購物就是天方夜譚,買來的東西都是垃圾,更說淘寶是中國假貨和山寨貨的擴散平臺。於是人民一邊罵著,一邊享受著帶來的實惠。迫於無奈馬雲開啟了天貓,專注品質。後來就會發現其實淘寶和天貓上的東西都一樣,有差有良。
  • 都在砸百億補貼,淘寶和拼多多到底誰更便宜?
    也就是說,無論拼多多還是聚划算,都在貼錢做補貼,比著誰便宜。聚划算狙擊拼多多的意圖和目的無需贅述。如今成為淘寶勁敵的拼多多於 2015 年 9 月上線,此後迅猛發展。招股書顯示,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的 12 個月間,拼多多GMV達 2621 億元,活躍買家數達3. 44 億,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
  • 淘寶和拼多多有何區別?你更喜歡在哪裡購物呢?
    近幾年,電商行業的風生水起,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購物只需要點點手機就能夠包郵送到家,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說到網購,淘寶、拼多多、京東等大家都很熟悉吧?特別是拼多多,在微信、qq上經常看到它的身影。淘寶和拼多多同屬於網購平臺,為何很多人的手機上同時安裝了淘寶和拼多多?眾所周知,拼多多的口碑沒有淘寶好,很多人說拼多多上的假貨很多。小編也深有體會,前段時間在拼多多上買了一臺電風扇,沒用幾天就「缺胳膊少腿」了。一分錢一分貨嘛!便宜貨就這樣。拼多多上的商品雖然很便宜,但是很多都質量差。當然也有質量好的,這就要看你的運氣了。
  • 「便宜買好貨」的拼多多,就與「消費升級」相悖了嗎?
    讓巨頭們更為擔憂的是拼多多還在快速裂變的用戶數量,京東約2.925億活躍用戶數量正面臨著趕超,與拼多多用戶重合度更高的淘寶更是坐不住了,於近日上線了「淘寶特價版」與之對標。「拼多多速度」是怎麼做到的?「消費升級大眾版」的商業邏輯是什麼?在滿足用戶需求和把控商品質量的平衡上,拼多多如何把握?
  • 看不懂淘寶特價版,就像之前看不懂拼多多?
    而消費平權,我覺得是比「下沉市場」更好的說法。「下沉市場」這種說法代表的是上對下,天然有種對立的感覺。特別是在涉及拼多多的各種新聞語境裡面:下沉市場對應的是低價和低劣、假貨。消費平權稍微好點的地方在於承認:消費者並不是想要假貨,而是也想要更好的商品。但是因為收入不高或者收入下降,承擔不起。但是他們依然有追求美好的權利。
  • 美生在線:淘寶特價版一元包郵叫板拼多多,放大招了
    現在的電商平臺網站主要是以京東、淘寶、拼多多為主,這三者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關係。最近,淘寶特價版官方微博高調宣布,在10月10日正式啟動「1元更香節」,活動將持續至雙十一結束。期間將聯合平臺上120萬產業商家,在每周五上線「1元購物節」。這一行為無疑是淘寶在叫板拼多多,那究竟淘寶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可不可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