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中央關於思想文化建設的新思想

2020-12-16 人民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圍繞加強文化建設、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概括起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加強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緊緊扭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激活和傳遞正能量;增強陣地意識,有理有利有節開展輿論鬥爭,幫助幹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合規律、接地氣,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增強思想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關鍵詞 ]十八大;習近平;思想文化建設;精氣神

黨的十八大開啟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的新徵程。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指出,要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不斷取得新勝利,就必須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人民日報》2013年 6月 1日。)

一、緊緊扭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激活和傳遞正能量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職責,就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現階段的「中心」,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大局」,就國內而言,就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扭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主題,堅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這就把思想文化建設與中國夢緊緊聯繫起來,為文化建設找到了更高的支點,賦予了文化建設新的使命,為現階段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夯實中國夢的價值支撐。

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推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最深沉的力量,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自信的重要支撐。從弘揚中國精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價值觀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

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夢最深厚的價值基礎。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一種形象的表達,是一種為群眾易於接受的表述,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近現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惜流血犧牲,靠的就是理想信念,也就是對於中國夢所體現的價值追求的深刻認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寄託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

信念」(《人民日報》2014年 5月 5日。),「反映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人民日報》2014年 5月 5日。)。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了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標明了中國夢應有的價值維度,「體現了古聖先賢的思想,體現了仁人志士的夙願,體現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託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人民日報》2014年 5月 31日。)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契合了我們民族、國家的歷史文化,結合了我們正在進行的奮鬥,適應了我們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們現在為之不懈奮鬥的中國夢,實際上也就是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培育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諧社會,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合格公民。

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國夢提供了持久的動力源泉。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廣泛的價值共識和共同的價值追求。習近平指出,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就無法前進。(參見《人民日報》2014年 5月 5日。)

當前,我國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要把 13億中國人的力量凝聚起來,同心同德地為中國夢的實現而接續奮鬥,必須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習近平強調,要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徵、具有強大感召力的價值體系,努力搶佔價值體系的制高點,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以此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參見《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年版,第 88頁。)

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習近平指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於社會生活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二)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為中國夢凝聚起堅實的道德基礎。

在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中,道德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保持自己的精神獨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價值。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人民日報》2013年 5月 5日。)「如果我們的人民不能堅持在我國大地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道德價值,而不加區分、盲目地成為西方道德價值的應聲蟲,那就真正要提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會不會失去自己的精神獨立性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第 88頁。)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人民日報》2013年 11月 29日。);「要深入開展學習宣傳道德模範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激勵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人民日報》2013年 9月 27日。);「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人民日報》2015年 2月 18日。)

(三)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用富有時代氣息的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人民日報》2015年 1月 25日。)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無論是弘揚中國精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優秀的文藝作品都是重要的載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針對當前我國文藝工作中的一些不良傾向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藝工作者要靜下心來,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參見《人民日報》2014年 10月 16日。)這些論述把文藝創作與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明確了當前文藝工作的歷史使命。

回顧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每到緊要關頭,精神的力量都是我們戰勝困難、推動事業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當前,中華民族的復興正處在一個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習近平把中國精神比作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強調必須用它「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人民日報》2013年 6月 1日。),「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4年版,第 235頁。)。

相關焦點

  • 立德鑄魂 凝心聚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引導推動全社會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聚合起中華兒女同心同德的磅礴偉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常說的25個熱詞(附釋義)
    2012年11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習近平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四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許多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很多新詞也隨之而生。這些「高大上」的詞彙,正深刻地改變著你我的生活與中國的面貌。附上其中25個熱詞的名詞解釋,一起學習!
  • 十八大以來90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名詞,你知道幾個?
    十八大以來90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名詞,你知道幾個?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團團帶你學##喜迎十九大#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新格局新探索新視野
    砥礪奮進的五年開創了新時代偉大歷史使命召喚下形成的黨的建設新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目標,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要求,不斷開闢新境界、探索新路徑、實現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建思想為指導的黨的建設新格局,為新時代黨的建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 劃時代的思想火炬——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13年1月,習近平同志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系統深入地回顧總結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過程,提出精闢的「六階段論」思想。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社會主義要在同資本主義「長期合作與競爭中」贏得優勢。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富有時代特徵的新思想新觀點,實際上已成為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思想旗幟。
  • 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紀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領導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開闢新境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勇立時代潮頭,勇擔責任使命,緊緊圍繞學習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為偉大實踐注入精神動力,為強國夢想凝聚奮進力量。
  • 附錄1:黨的十八大以來的25個「第一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治黨治國治軍實踐中,在繼承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勇於創新的理論品格,令人耳目一新。這裡,擷取25個比較重大、富有影響的「第一次」,並簡要加以解釋。
  • 習近平論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十八大以來重要論述摘編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必須全黨動手。各級黨委要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加強對宣傳思想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戰略性任務的統籌指導,不斷提高領導宣傳思想工作能力和水平。要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把宣傳思想工作同各個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 青海師範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這種經驗總結,已經展現出他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強的理論研究價值和實踐價值。《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收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縣委書記研修班、會見優秀縣委書記時的六篇重要講話,這是我黨歷史上領導人關於縣域治理和縣委書記隊伍建設的第一本專題著作集。這本書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擔任中共正定縣委書記時的講話文章匯集《知之深 愛之切》,是研究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縣域治理思想的重要文獻。
  • ...好貫徹好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確保中央改革決策部署不折不扣...
    全省上下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觀念和戰略思維,站在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利益的高度,深刻領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真正做到與中央在認識上一致、思想上統一、行動上同步,進一步強化推動改革發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確保中央關於改革的決策部署在我省不折不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 【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
    原標題:【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理想信念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著眼於如何堅定理想信念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具體要求。
  • 十八大以來中央釋放的改革信號
    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凝聚社會共識,協調推進各領域各環節改革,努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 十大關鍵詞解讀十八大以來的這5年
    十大關鍵詞解讀十八大以來的這5年 原標題:   政治層面:  關鍵詞一:作風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作風建設作為推進黨的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先是出臺八項規定,切實轉變作風。2012年,中央政治局出臺了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
  • 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
    原標題:王毅用3個詞形容十八大以來的中國外交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於3月8日(星期三)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人民日報記者:外長您好。
  •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研討會」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不斷開拓法治建設新境界,形成了科學系統的思想體系。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集中起來說,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重要講話中精闢概括的「十一個堅持」。
  • 同安汀溪鎮興起"大學習"熱潮 講發展故事 學新思想
    黨的十九大以來,汀溪鎮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精心部署安排,組織開展「學習大討論」活動,黨委領導帶頭學,多種形式廣泛學,結合工作紮實學,為建設富美同安,推動汀溪特色小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 ②:確立新思想 實施新方略
    史自強 曹建雄攝 一個新時代的前行,必須有新思想、新方略指引。 黨的十九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
  • 福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凝聚力量
    為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偉大時代,必須有偉大思想領航;偉大時代,必須有偉大精神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指導、親自推動,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 十八大以來公務員心態有何變化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由於全面從嚴治黨的推進,奮發有為、敢於擔當、積極向上,逐漸成為公務員的普遍心態。他們逐步樹立擔當就是責任、好幹部必須有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敢於旗幟鮮明,敢於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做時代的勁草、真金。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要將學習宣傳貫徹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等結合起來,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把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到實處。一、經濟政治與社會  (一)關於科學發展觀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十八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