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內蒙、天津等四十餘家商會聯合發起成立的浙商創業聯盟多元化糾紛解決服務中心在京成立。中心是國內首家企業商事糾紛自愈平臺,上萬家民營企業聯合籤署了《商事糾紛自愈公約》,倡議企業以調解方式自主解決商事糾紛。
發起人浙商創業聯盟公司負責人趙紫源指出:訴訟是以公平正義為前提條件,未必適合商事發展的需求。傳統的訴訟方式存在著時間長,費用高,傷感情等短板,嚴重製約著企業的發展,建立商人之間自我救濟機制迫在眉睫。而調解是以商人讓度自身權利為代價,仲裁是商人利益最大化的最終目的實現。《民主與法制》主編周佔華認為:我國推行的「茶桌仲裁」、「和為貴」的仲裁方式在世界商事糾紛解決中佔有領先的地位,是最適合商人自身發展急需推廣的方式。
國務院法制辦協調司原司長盧雲華在講話中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並將長期處於社會糾紛高發頻發的歷史階段。社會糾紛解決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社會糾紛解決體制和能力不能適應社會糾紛解決的需要。浙商創業聯盟根據黨和國家的有關要求主動擔當作為,採取專業、行業、社會相結合的方式解決浙商經濟糾紛,不僅對保護浙商合法權益、保障浙商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創新和完善我國社會糾紛解決體制的積極探索。
司法部研究員洪瑛談到:黨和政府號召多元化解決商事糾紛,浙商提出的自愈矛盾糾紛,開創了一個合諧的商事生態環境。北京高院李銳庭長表示:浙商自我化解矛盾,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同時為司法減負,值得大力提倡。仲裁機構代表呂振寶談到:仲裁只有植根企業,讓企業家真正做仲裁的主人是企業和仲裁的發展方向。企業家們暢所欲言,普遍認為這個平臺使廣大企業有了大家庭的感覺。
首屆多元糾紛解決服務中心秘書長郭峰表示:中心成立後,將聘請法律界和企業界專家組建調解員庫;與仲裁機構深度合作,採取多種方式推廣調解與仲裁相結合;搭建一個新型、創新的民間自我解決商事糾紛平臺,為浙商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中國安全生產協會會長趙鐵錘、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黃海嵩、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段敦厚、司法部原副部長嶽宣文、第十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沈建國等領導出席會議。40餘商會100多名民營企業家共同見證了這一重要時刻。(圖文:吳迪)
責編:閆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