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28日訊 據《青年時報》報導緊急避孕藥,一直被不少女性視為「應急法寶」,一旦有過沒防護的性生活,就會趕緊吃上一顆,像廣告宣稱的那樣:「三秒鐘,輕輕鬆鬆解決煩惱」。但假如告訴你,緊急避孕藥避孕失敗,可能會導致宮外孕,還有多少人敢吃?
近日,天涯上一則《毓婷:究竟還要造就多少宮外孕?》的帖子火爆,發帖人是一名婦產科的實習醫生,自稱在三個月內接診30名宮外孕患者,19位曾服用過毓婷,他明確質疑緊急避孕藥潛在的危害,引起數千名網友共鳴。
而事實上,省新華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呂林,上周接診一位病人:27歲的張淑慧(化名),不曾有過流產史和婦科炎症,卻在服用緊急避孕藥後發生宮外孕。
第一次吃藥後得了宮外孕27歲的張淑慧(化名),新婚後沒幾天,常感覺下腹脹痛、陰道出血,連月經也紊亂了。上周,她到省新華醫院檢查,結果令她大驚失色,居然得了宮外孕。
宮外孕,醫學上稱為異位妊娠,是孕卵在子宮腔外著床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
淑慧不解,自己結婚不久,身體一直健康,從沒做過人流,怎麼會發生這種狀況?在醫生詢問下,她猛然想起,20多天前曾吃過一次緊急避孕藥。
「我還年輕,和老公說好不打算那麼快生孩子,上個月沒做安全措施,就吃了緊急避孕藥。才吃了一次,就發生這種情況。」面對呂林主任,淑慧害怕地哭了。
為不影響生育功能,呂主任為她做保留輸卵管手術,但也告訴她,日後再發宮外孕機率會相對提高。
藥店一周可售出40多盒像淑慧一樣,吃緊急避孕藥的女性不少。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對近600名「少女媽媽」調查顯示,她們懷孕的平均年齡為17歲,21%曾使用過緊急避孕藥。
2004年,上海致聯市場研究公司,對口服避孕藥監測顯示,緊急避孕藥在所有避孕藥銷售額中佔2/3。當年,毓婷緊急避孕藥,銷量超過3000萬盒,銷售額達1.5億元。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屏風街的老百姓大藥房和海王星辰藥店,發現毓婷、惠婷、安婷等緊急避孕藥輕鬆可買。據老百姓大藥房營業員說:「市面上緊急避孕藥都是OTC(非處方藥),在一般藥店或超市都可買到。緊急避孕藥銷售情況很好,特別是節假日後的一兩天,對象以年輕女性為主。一般一個星期,可以賣出40盒。」
問及是否可能導致宮外孕?營業員表示,「宮外孕和子宮本身有關,和藥無關。不過是藥都會有副作用,所以不要亂吃。」
緊急避孕藥可致宮外孕 國外動物實驗已經證明緊急避孕藥和宮外孕有多大聯繫?
呂林主任說,在國外,緊急避孕藥會導致宮外孕,已通過動物實驗得到證實。而人體身上,目前還沒有臨床實驗。
「濫服避孕藥,的確可能發生宮外孕。」省婦保門診手術室孫慧蘭主任醫師說,這得從宮外孕發生機制說起。在受孕時,受精卵正常受精部位是輸卵管。當精子和卵子在輸卵管相遇後,會沿著輸卵管遊走至子宮,並在子宮宮腔內成長,這是正常懷孕。但如果受精卵落腳地不是子宮,而在子宮外的地方,就會導致宮外孕。
目前,非處方緊急避孕藥藥品名均為「左炔諾孕酮」。它區別於普通長效避孕藥,是無防護性生活後的一種補救性避孕措施。通過抑制排卵,使子宮內膜變薄,來阻止孕卵著床,並使宮頸黏液稠度增加,精子穿透阻力增大,從而速效避孕。因此被稱為「事後避孕藥」。
「一旦低劑量孕激素沒有抑制排卵,但輸卵管蠕動發生障礙,就會明顯增加輸卵管妊娠(即宮外孕)機會。」199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中華婦產科學》教科書上,明確分析緊急避孕藥導致宮外孕的機理。孫慧蘭說,臨床上,確有一部分病人,因服用緊急避孕藥失敗,出現宮外孕。
「受精卵在輸卵管受孕後送到子宮,是靠輸卵管纖毛的擺動和平滑肌的蠕動。當藥物影響輸卵管的蠕動後,受精卵道路受阻,不能正常進入子宮,導致宮外孕。」
新聞連結:緊急避孕藥在國外
●國際上,不同國家對待緊急避孕藥的態度也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一點是,必須在醫生或藥劑師的指導下使用,且只能作為事後補救,肯定不會成為主流用藥。
●在德國、韓國和日本,除了必須持處方購買外,日本的藥店乾脆不允許銷售,有需要的女性必須上醫院就診。
●在法國,緊急避孕藥雖屬非處方藥,但做廣告前必須由法國衛生安全和健康產品委員會負責審查。申報廣告時,不僅需要提供「準備在哪兒擺放或在哪兒出售藥品的說明」,還要明確廣告對象,即準備對哪些人和商家推銷。如果對公眾健康有害、有欺騙行為等,相關部門會立刻收回廣告投放權。
●2007年,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將緊急避孕藥從處方藥改為非處方藥時,曾引起不小的爭議。其結果是採取嚴格、科學的銷售方式:藥店必須配備專業藥劑師和健康諮詢人員,只有他們在場,女性才可以不需處方直接購買緊急避孕藥;購藥前,藥劑師會先了解女性的月經周期、性行為發生時間,以初步評估其是否已經懷孕;隨後,他們會清楚告知這類藥物的潛在副作用,提醒女性要注意使用常規工具避孕;藥物售出1周後,藥劑師會進行電話回訪,以判斷女性是否出現副作用;3周後,還會再次電話確認,如果發現女性月經仍未來潮,會提示她進行妊娠檢查。
專家呼籲
記者注意到,所有緊急避孕藥說明書中,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只註明「嘔吐、噁心」等不良反應,沒有任何宮外孕提示。
「這樣實在太不負責任了。」孫慧蘭說,緊急避孕藥存在著一定的避孕失敗率,在國外,如果購買了緊急避孕藥,藥店、醫生都會進行回訪,這在國內是做不到的。早在2006年,美國的緊急避孕藥說明書上就寫明,日常用孕激素類避孕藥者有10%可能得宮外孕,而宮外孕的總體發生機率為2%。
「服用緊急避孕藥,半年內不能超過2次。」孫惠蘭提醒,濫用避孕藥容易導致一些人內分泌的紊亂,從而導致輸卵管異常而不孕,也會導致一部分人宮外孕。「服用藥物後,在3個月至半年內,最好不要再次服用。如果期間月經異常,應前往醫院檢查。如果近期不打算生育的夫妻,可服用長效避孕藥,長效避孕藥能成功抑制排卵,不良反應比緊急避孕藥小。」
省新華醫院的婦產科主任呂林,打了個比方,「正常的輸卵管就像一條平坦的大道,受精卵可以很輕鬆地走過。而受過傷的輸卵管,就像一條坑坑窪窪的道路,受精卵走起來就很費勁。所以,當出現過一次宮外孕後,再次出現宮外孕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
市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胡躍英則認為,「市民在選用緊急避孕藥時,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為此,省新華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呂林、省婦保門診手術室孫慧蘭主任醫師和市一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胡躍英,聯合呼籲生產緊急避孕藥的廠家,必須提醒服用者宮外孕風險,將宮外孕不良反應寫進說明書。
昨天,記者電話聯繫了惠婷以及安婷緊急避孕藥的廠家,被問及緊急避孕藥是否會造成宮外孕,惠婷的工作人員表示沒有聽說,而安婷的工作人員一聽到「宮外孕」,就馬上掛了電話。
記者 柴悅穎 見習記者 吳潔 實習記者 劉波 通訊員 孫美燕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