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30: IT人為什麼那麼有毅力

2020-12-10 CIO40歲

有一件事是絕大多數人擅長的:半途而廢。學英語,減肥,存錢,看書。。。。

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那麼有毅力?又為什麼我總是「堅持」不下去?.....「我」還有救嗎?

1.貪多嚼不爛。都想一夜之間變成堅毅,果敢,智慧,樂觀的人,給自己定下太多太高的要求,反而適得其反,挫敗感強,更容易放棄。

2.說大話,喊口號,卻疏於制定目標,分解任務,事後總結。

比如一個簡單地「我要學好英語」。做好下面的英語學習計劃:

1)每天早起一個小時,聽寫CNN新聞,目前3分鐘長度為限,之後慢慢增加。將不會的單詞和會的但是聽錯的單詞記錄下來,上班時看一遍,中午午休時看一遍,晚上回家看一遍,周末總結。同時聽一遍上一周的,還不會的標重點。直到3分鐘的新聞用10分鐘可以聽寫完成,錯詞不到10個為止。然後使寫作和口語。這樣半年下來誰都能考過四級。

3.無法承受失敗和推倒重來的痛苦。我們沒有人希望自己比別人笨,更不希望自己看起來比別人笨,所以一旦失敗,油漆是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更傾向於撒手不幹,而最理智的行動其實是「再試試,再試試,換個方法再試試」。。。這三個原因也說不清誰是主次,往往是糾纏在一起,共同造成了我們的失敗。

一切行為都是由思考引發的。

為什麼你總是「半途而廢」

我一向有個看法,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行,那這事兒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裡不願意做啊!「骨子裡」並不是一個完全比喻的說法,我們的底層反應來自於內鬧與脊髓連接處,也就是說,哪兒還真的是大腦深處(你看,相對來看,「內心深處」是一個相當落後的概念)......你骨子裡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不信你就試試?再試試?反正你這輩子都放棄那麼多回了,再多一次無所謂的。我很早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

於是,我磨練出了一個策略:無論做什麼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的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那我的做事情的意義是什麼 在哪裡 怎麼獲取 要用計劃嗎?願意嗎????

比如說,以我目前的情況,用寫文章賺錢,我是很難有動力的,至少不會有較大的動力----這只是大實話。那怎麼辦?我得想出個辦法,賦予它一個重大、甚至偉大的意義。於是,我決定,這個專欄賺到的所有稅後收入,我都要捐出去,放到一個鼓勵大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獎學金裡去.....接下來發生的變化是這樣的,我的大腦開始高度興奮,注意力高度集中,創意層出不窮......

所以,你現在能明白了罷?對於我這種人來說,一旦決定做什麼事情,是用不著堅持的,用不著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們這種人的世界裡,這不是那種苦哈哈的堅持,臭烘烘的努力,這叫什麼?這是乾脆停不下來啊!多有意思的事兒啊?誰敢攔著我我就跟誰急!

這種策略我用了一輩子。當年為了進新東方教書,要考TOEFL/GRE,要背兩萬多個單詞。這一聽就是苦差事。剛開始我也這樣覺得,靠,這哪兒是人趕得事兒啊?!然後,我花了一個下午琢磨,有沒有辦法把背單詞這事兒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呢?很快我就想到一個。考過TOEFL/GRE,拿到高分,在新東方教書,據說年薪百萬,那....一個單詞就相當於50塊錢,這個爽啊!原來我計劃剛開始先每天背五十個單詞適應一段時間呢,想到這一層,馬上決定,不行,第一天就要賺上5000元!這一轉眼都是許多年前的事情了,你能想像在那樣的時代裡,一天賺上5000元人民幣是什麼心情啊?!到了第二個月,我覺得很不過癮,於是開始每天賺1萬人民幣,試了試,覺得也不是太難麼!----當然,後來真到了新東方開始教書,發現年薪百萬是扯淡,稅前都做不到,我連講課帶寫書,好不容易折騰到稅後年薪50萬......在那裡賺了七年的錢。算算每個單詞竟然粗略相當於175塊錢....也是醉了。

所以,你看,人和人之間的差異,往往只不過是一念之差,可實際上的價值差異,卻是整個世界的差異。一念一世界。這是很實在的道理,一點都不虛。

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其他人需要堅持、別人需要努力才行的事情,在你這個「別人家的孩子」的世界裡,是「乾脆停不下來的事兒」,是「誰不讓我做我就跟誰急」的事兒,除了上面提到的「為它賦予很多意義」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與技巧。

當你決定習得某項技能的時候,在你已經「想辦法賦予了它很多正面意義」之後,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為「沒有它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拿出一張紙去羅列,花幾天甚至幾個月去羅列:

如果我沒有這項技能,那現在有什麼事兒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沒有機會?

進而,在將來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會失去怎樣的機會?

如果我最終竟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樣的?他們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麼悽慘?

不僅要羅列,還要「展開想像的翅膀」,把可以想像出來的細節「栩栩如生」地寫下來-----相信我,這會「嚇到」你的頭腦(準確的說,是那把那種你所需要的恐懼深深埋入你的潛意識),然後它就會在很多的時候自動工作了,催促你趕緊弄,否則它就焦慮,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另外一個尤為重要的技巧是:

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擁有的那項技能的人以及人群(買房、學開車.....都是社交化學習),儘量與他們共度大量的時間;如果沒辦法一對一交流,起碼也要時刻關注他們.....

社交,從來都是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

古人說,近朱則赤近墨者黑,深刻。

所以,當你與擁有某項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地「發現」、「感受到」那項技能能其實是很自然的,很實用的,沒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

這些判斷上的變化會極大地影響你的行為,你的感受,於是,很多在另外一個世界裡「很艱難」、「很痛苦」、「很難堅持」、「沒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裡全都變成了「真好玩」、「停不下來」、「要是能多玩一會兒就更好了」的事情......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辦一個「新生大學」的原因---僅僅相互見得到,相互知道對方的存在,對於學習者、追求進步者來說,都是巨大的價值......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已。

鏡像神經元(Mirror-Neuron)----這也是為什麼學習必然是一種社交活動的根本原因。所以你也把「堅持」啊、「毅力」啊什麼的,從你的作業系統中剔除掉算了罷。

這些神經元會在我們看到別人行動的時候被觸發,這些神經元會「鏡像」被觀察者的行為,就好像觀察者自己在同樣行為似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你會看到別人打針自己會痛-----你的鏡像神經元正在模擬你看到的行為,然後產生相似的「感受」。

鏡像神經元在推測對方行動意圖、理解對方行動目標的時候,總是被激烈地觸發。反過來可能的猜測是,那些總是無法他人行動意圖,無法理解他人行動目標的人,即,我們日常生活裡經常說的「情商太差」的人,很可能就是已經向神經元數量太少(或比例太少)的結果。

鏡像神經元顯然在學習能力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因為學習行為裡的大部分就是模仿,普遍來看,模仿力強的人學習能力貌似也同樣強。常說的夫妻相,其實是長年累月的在一起,大腦中的景象神經元不斷被激發,最終的結果是表情很像.....表情很像的人,臉部肌肉紋理會漸漸趨同,表現為「夫妻相」。所以,我猜,大多數的幸福夫妻常常是「相互學習」的一堆。而且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景象神經元的數量和比例都在提高。鏡像神經元的數量和比例很可能是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提高的.....大腦是可朔的。那麼這個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學習能力、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鏡像神經元,也很可能像大腦皮層可能被增大表面積,灰質可能被增厚一樣,數量和比例都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有所提高。我們真是活在一個神奇的時代,很多迷惑被解開的時候,我們依然健康、年輕,於是生活多了很多很多的希望。

思考與行動???

1.你有沒有什麼事情是自己做起來興趣盎然毫不費力,別人卻常常慨嘆自己學不會、堅持不下來呢?

分析比較事物的能力

2.你最近在「堅持」做什麼事情?馬上開始試試,用文章說到的這些手段,把那件事變成「乾脆停不下來」的事兒----試試罷,很有意思的!

最近在「堅持」學習笑來老師專欄:先通讀,後一邊讀一邊打字記錄要點和心得,一點點引入的自己思考能力。在學習之前會花點時間去認真思考一下這樣做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3.你現在知道為什麼要儘量遠離那些「負能量深重」的人了嘛?他們對你的實際影響可能比你能感受到的、能想像出來的大,且大出很多很多倍----因為那影響是「骨子裡」的,深入你的潛意識的.....於是,很多的時候,你甚至會在被影響之後都不知道已經被深深的影響了,你說可怕不可怕?你有這樣的經歷嗎?願不願意寫出來給這裡的朋友看看?

有這樣的經歷,都是停止成長的朋友。

問答01【為什麼你總是「半途而廢」】

我們的腦子裡其實有很多壓根不應該存在的概念。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辦法徹底改掉一些「毛病」,可能並不是因為自身問題,而是壓根就沒想過,自己其實一直在做表面功夫??

一個腦子裡有「快速閱讀」概念的人,永遠也不知道自己讀書沒有收穫,不是因為讀得太慢,而是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

這樣一個個沒必要存在、甚至乾脆錯誤的概念,使得我們的生活困難重重。所以根治的方法就是從根本上剔除掉這些概念。

打開「半途而廢」這個鎖頭的鑰匙,不是「毅力」,而是「骨子裡認同的意義」。給這件事賦予一個重要的意義。也許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不過估計那肯定不是「毅力」「堅持」之類的鑰匙。

很少有人可以完全不受身邊負能量的影響。這種影響通常是潛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覺之間讓你適應了它。這一方面是好事,畢竟有利於生存。但另一方面,它也會讓你不自覺就接受了負面環境的影響。還好你並不需要一天24小時和他們在一起,你起碼有機會決定與誰共處較多的時間。比如你可以去參加一些學校的社團,或者乾脆泡在圖書館看看書,這些都是避免沉浸在負能量裡的好方法。

對於我每天跑步這件事,別人都認為我毅力真好,其實我那根本就是停不下來,每一次跑步後的那種快感激勵我,不跑步時難受的感覺也激勵著我。每個人運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都會產生快感。因為運動會分泌多巴胺,它能使人感到愉悅和興奮。只不過每個人的敏感度不同,體會到快感的強度和所需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所以在沒有體會過這種快感的人眼中,那些堅持跑步的人確實很了不起。但是對於體會過的人則是「乾脆停不下來」。如何有效的「撐到」快感來臨就是我們每個人需要考慮的部分了。比如你希望自己孩子有個健康的身體,那就要以身作則去示範給他看,如何保持身體健康。或者想想自己因為不生病而節省下來的醫藥費,那每天跑步就像是賺錢吧。

不論是何種意義,總要找一個讓自己「想想就興奮」的動力。這樣你就不會覺得運動是件苦差事,等到體會到運動的塊後,那就更是不能停下來了。

延遲快感,分大快感為眾多小快感,以維持持續的快感

考驗是檢驗學習效果最好的方法。不妨趁這個機會給學習賦予一些更重大的意義。比如,「更新自己的作業系統,讓自己重新活一遍」。

我也激勵過自己,但總是急於求成,倒是自己短時間內看不到結果,就覺得努力的方向不對,然後就放棄了。有沒有一種方法讓自己變得更有耐心呢??

你不妨參考一下我背單詞時候的方法。

如果我當初只是盯著背完這兩萬個單詞,估計也像你一樣早早就放棄了。為了能夠讓自己背下來,我給它賦予了一個重大的意義:一個單詞50塊。這個看起來「很俗」的意義,確實讓人有動力,畢竟你背下來100個單詞就是5000塊錢啊。

你也可以試試把未來做成某件事情給你帶來的回報「均攤」到每天的任務上。每向前進一步,都讓自己「切實」的體會到成長的快感。即便這種快感是你設計出來的,它也比你苦哈哈的想著要堅持強很多????

一年讀50本書 提升自己IT諮詢顧問能力的書籍(提高心智能力,項目管理,供應鏈,英語,羅輯思維,財務會計),一年要掙50萬,每周一本書+讀書筆記,每本書消化吸收思考並用於提升實際工作,就等於=10000元,1年50本就是 50萬元

思考框架和架構體系

批判性思維

做一個為了別人的未來而努力的人

其實做項目和提升自己是一樣的,我們「堅持不下去」,旺旺是沒有任務細分,我們「拖到明天」是因為沒有給自己獎勵和提示風險。其實大腦很容易被量化的目標激勵,我們給任務賦予的重大意義也應該能夠具體量化,否則仍然可能難以完成目標。

「人的適應能力遠比想像中要強很多」,最近對這句話有了更多的理解,這些理解是由我坐享的經歷來的。

粗略算算堅持坐享2個多月,現在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比期初好很多,單配退來配合坐享,每天都會在盤腿時「可以訓練」盤腿---用手指稍壓盤著的腿,起初感覺似乎很難受,我就會想單盤腿的好處那麼多還可以跟坐享一起做多好啊,於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腿上,在,再感受一下,也沒有多難受啊。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自己就像自己手中的鐵塊,我們心目中一定會對自己做成這件事情後的樣子有個預期,堅持毅力意志力就是在常溫在打鐵塑形,很痛苦的。。。更可怕的是,有的人還想速成,就是一蹴而就把鐵塊打成一個形狀,其結果必然是堅硬無比的鐵塊也受不了,,,據說在極冷的環境裡,一個鐵塊掉在地上會像玻璃一樣碎掉.....笑來老師說的賦予這件事情的意義就是打鐵爐子裡的火,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用「意義」的爐火來加熱自己(直至在大腦中形成意義的溝回,大腦是可朔的,將意義變成下意識就能想到的東西),用「刻意訓練」這把鐵錘不斷敲打自己,調用元認知能力這把鐵錘敲打鐵錘讓它下次以工作得更好,每個階段仔細看看自己的樣子,通過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打鐵方式,時時提醒自己要保持耐心,篤信自己的堅持和時間的複利會換來自己想要的樣子,整個過程中集中注意力,總有一天,自己會成為自己心目中的神兵利器。r

羅胖本周二(10月1 8日))得到直播周會筆記:

1.火燒圓明園錯誤說成是八國聯軍?應該是英法聯軍火燒的圓明園。這個很不應該的錯誤,公司有完整的流程大概有4個運營1個外勤作者,每個設的關卡還是犯錯但還是犯錯了。我每早跑步40分鐘,在聽這些節目。不是制度提高而是素質提高,做知識服務沒有任何一個制度和管理能全部管住和會把錯誤弄好的,所以要招好人。

羅胖感悟:每個自求多福,自己成長要靠自己,外面的人幫不了你。

2.昨天與吳軍老師吃了早餐。講了個小事,不怎麼搞科研,但是對當下行當不能不去了解,吳老師善長搜索和算法領域;美國有個搞人工智慧和搜索最厲害的實驗室,教授們學術交流和往返機票費用5年大約需要12萬美金,吳老師說出這5年12萬美金花的非常重要,能掌握影響這個實驗室影響力的方向。因為贊助這筆錢是有要求的:1.如果哪天想和實驗室教授聊聊天,2.他們的研討會需要我去參加。

羅胖感悟: 利用別人不會算帳,非常少的錢撬動外來與不久的將來與別人進行的協作

3.每天晚上在優酷有個直播。玩拍賣10個門票2034年跨年演講門票和20年連續贊助合作的公司。

羅胖感悟:2034年跨年演講是最後一次,看這個能持續20年的贊助廣告的公司是否能一直持續。當一個人知道意識到要持續把一件事情做20年,那他就很不一樣了。

問答2:為什麼你總是「半途而廢」 10月19日

如果你想一直留言,你需要給它賦予一個什麼樣的重要意義呢?今天的問答或許可以給你一個建議。

怎樣找到身邊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你希望獲得某項技能,那就應該儘可能去尋找擁有那項技能的人群。如果你想健身,那就應該去健身房找「同道中人」。如果你想讀數,那就去圖書館找。所以關鍵的問題不是怎麼找,而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想找什麼樣的人。他們身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他們喜歡去什麼樣的地方?他們通常在什麼樣的社交平臺上出現?哪怕不能和他們一對一的聊天,平時多關注一下他們的動態也會對你產生積極的影響。

前幾天看到一句話「只要開始寫,就已經是個作家」。我希望根本停不下來,可我想不到如何給它賦予重大意義,該怎麼辦?

想當個作家本身是個不錯的想法,但是貌似這個意義對你來說還不夠「重大」。雖然當個作家、拿到豐厚的稿費都可以是做事的動力。但是如果這還不是你內心真正認可的東西,恐怕也沒有辦法讓你持續做下去。這個時候,不妨試著去別的地方「找鑰匙」,而不要把目光都盯在「作家」、「稿費」上去。如果說運動帶來的快感來自於「多巴胺」,那麼寫作給你帶來的快感則是「清晰的思考」。想必每個人都體會過「想明白」的快感,那種感覺就像模糊的視線突然變得清晰一樣。發現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儘管那只是一小部分,但是這不妨礙你感受到這份快樂。寫作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想明白」的過程。不要想著成為一個作家,只想著讓寫作幫你看清楚、想明白或許能夠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為何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有毅力。最近這段時間我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費勁了腦筋。初中了,學習一直毫無毅力,交給他各種學習方法,最多堅持2天,真是快被氣炸了?

如何讓孩子體會到「重大的意義」?

只有孩子能夠真正體會到這一點,他才有可能不用家長督促,而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自己持續做好一件事,並且讓孩子看到這件事的成果。這應該是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最大意義:我的父母通過行動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意義大過父母的親身示範。我的父母做到了,我作為他們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而且我也想和他們一樣變得更優秀。這些想法如果被植入了孩子的大腦,想必父母也不會太過操心了。

起初寫留言總是不能被選上,而且看看別人的留言質量,自己就慚愧,於是不寫了。但是換個角度想,多寫一條都算是給自己賺錢呢!

估計有不少讀者留言的目的是為了「被選上」,或者「拿獎品」。目的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只不過抱著這種心態是無法長期留言的。如果希望長期留言,我們能給它賦予一個什麼「重大的意義」呢?我覺得不妨這麼想一下:

每天留言200字,一周就是 1400字,一篇說理性文章基本就是這麼長。如果你每周總結一下自己的留言內容,就相當於每周寫了一篇文章。一年下來,就是52篇,你相當於給自己寫了一本書,並且這裡記錄的都是自己的成長。花了199元,不光更新了自己的作業系統,還順帶著給自己寫了一本書。這個動力絕對比精選留言和周末獎品要大得多吧!

大腦是可朔的,喜歡和厭惡同樣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將不喜歡但又意義的事情變成喜歡的事情。

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功能:遺忘痛苦。你不妨回想一下昨天他痛苦的事,上周痛苦的事,去年痛苦的事。你會發現越來越困難。如果我們沒有這個功能,恐怕就會被各種過去的痛苦糾纏,最後無法集中注意力到每天的工作上去了。了解了這個功能之後,你知道為什麼那些苦哈哈的堅持不管用了吧?

比如當你「辛苦」地背單詞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向電腦發送指令:這麼痛苦的事情可一定要忘記啊!於是越痛苦,忘得越多,越背不下來,進而越痛苦。所以想要不放棄,首先就不要給自己「痛苦」的暗示,就要給他真心的賦予內心深處覺的重大意義。

讀書筆記:

1.找到身邊志同道合的人的方法:關鍵的問題不是怎麼找,而是要事先想清楚自己要找什麼樣的人和需要獲得哪些具體的技能。比如我做的是IT諮詢,關注的是信息化和管理方面的專家,他們對某個產品或者某塊具體理論善長,那就看看他們發布的文章,同時也在社交平臺(微博,微信公眾號,社群,線下活動)搜索他們過往發布的觀點,然後一邊看一邊做筆記找出和自己理解的差異去求知求真。一點感悟是發現當面聊聊天比在網上QQ聊更容易觸發兩個人大腦思考深處的東西,很有可能那個東西就是你的一直想尋找的火花,會讓你瞬間清晰看得更清楚,

2.孩子毅力培養問題的解決方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持續做好一件事,並且讓孩子看到這件事情的成果。這種當面激勵比在網上書上窮盡的找各種野路子專家說更靠譜。

3.關於「半途而廢」之前的多打打預防針(事前想好做這件事情的重大意義)的問題:想要不放棄,首先就不要給自己「痛苦」「這事好麻煩,需要好多毅力和時間」這種負面情緒的暗示,充分調動元認知能力,就要做事情之前,給自己真心的賦予內心深處真的覺得很有意義,特別是個人成長,提高方面。

一點感悟:以前求知求真一直在「老喜歡老擅長找書而不知道先看完了才是知道有沒有學到和有意的怪圈」。現在聽了笑來老師講了這許多,感悟就是筆記寫作也是一種隨時整理思路的好工具。感謝笑來老師的提點。可以一邊做讀書筆記一邊看書,當一本書看完後,就再回顧一次。現在給你訂了個小目標:

一年讀50本書 提升自己IT諮詢顧問能力的書籍(提高心智能力,笑來老師項目管理,供應鏈,英語,羅輯思維,財務會計),一年要多掙50萬,每周一本書+讀書筆記,每本書消化吸收思考並用於提升實際工作,就等於=10000元,1年50本就是 50萬元 。這樣既能構造自己的思考框架和架構體系和批判性思維,還能帶來不一樣的人手體驗,越挖掘越有樂趣。

問答03 |為什麼你總是「半途而廢」|

其實所有喜歡讀書的人估計都不是「堅持」下來的。比如,「得到」王爍老師在《王爍大學問》中說過:大體而言,有些書讀的本身就是享受,我最擔心的就是讀完....

讀書的過程就是享受,享受那些作者幫我們解決問題、看清世界。只有抱有這種心態,可能你才有機會「堅持」下去。

如果你有自己欽佩或者喜歡的作者,並且希望成為他們的樣子,那讀他們的文章就是受他們影響的最好方法。想想看,你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隨時聽你喜歡的作者說兩句,這件事情是不是想想都開心?

推薦這件事情需要非常小心。

別覺得讀了本書,就多了不起。後來我也就不太向人推薦書了。這件事情過去之後,等我寫書寫博客,有了一些讀者,居然有人主動問我索要書單。

不論是讀到了好書,還是看到了好東西,隨手推薦給朋友固然是種方法。但是最好的方法可能是讓對方看到你的變化,主動想你諮詢意見,這個時候你推薦的成功率就會大大增加。

一點感悟:關於推薦,訂閱專欄發過朋友圈發過QQ群都很少有人關注或者打開來看,後來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微信群裡發送每天不光看而且還充分交流各自看法。

小白:以前不喜歡學習,覺得那些喜歡學習人都是在裝。但是現在我學習的時候,也變得根本停不下來。

任何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麼大。在你看來只是不停享受的過程,在別人看啦可能是在裝,甚至是在痛苦不堪的裝。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總在提醒各位讀者:看完後一定要去踐行。因為你不做,就永遠也沒有辦法感受到更新概念前後的差別。這就像你學會了一個技能之後,你的世界就不同了。不論是遊泳、變成、英語,還是其他任何技能,學會的人回頭去看過去的自己,都會有「重生」的感覺。

這周的話題感覺和之前學過的「刻意練習」有矛盾,既然「賦予了重大意義」,「根本停不下來」,又為何需要刻意練習呢?

其實並不矛盾。一想到刻意練習,大部分人應該都會鄒眉頭。因為印象中這些練習都是痛苦的,枯燥的,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們談到「刻意練習」的時候提到了一個詞:興趣。

有興趣的時候,你更容易進入全神貫注。這時的刻意練習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是感知自己進步的過程,與此同時,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也得到了徹底的放鬆。

那麼當一件事並不是你的興趣,但是你又需要進入這種狀態的時候呢?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它「賦予一個重大意義」。讓它幫助你進入到那個「全神貫注」的狀態,進而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篇文章在笑來老師Live的時候就聽過,我還一字不差的記錄了下來,但是今天看來,仍然有不一樣的想法。

好文章值得一字不差的反覆看。

讀好書,看好文章的過程本身就是享受。就像那些經典歌曲和經典電影一樣,每一次重聽和重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不信你可以回頭看看我們之前的文章,尤其是那些時間間隔比較長的,一定會有這種體會:

但是我怎麼就沒發現這一點呢?

那是因為文章還是那篇文章,但是你的理解能力和關注點已經不同,所以能夠從文章中收穫的東西也不同了。

所以不光要跟上我們每周的更新速度,有時間的時候也可以回顧一下過去的文章和回答,你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很遺憾,對行動賦予的意義,總是戰勝不了大腦對行動時痛苦的排斥,如何賦予行動足夠的意義呢?

什麼樣的意義足夠重大?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每個人來說總是不同的,因為讓每個人真正感到興奮的事情是不同的。

比如同樣要背單詞,對於當時的我來說,每個單詞掙50塊錢可能是讓我興奮的,但是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就未必是。所以重要的是找到那個你真正想要的東西,讓它成為你行動的意義。那些別人想起來興奮,但是對你毫無吸引力的東西是無法幫到你的。

筆記:

1.讀書的過程是享受作者帶著我們解決問題,看清世界,找到這個享受樂趣就容易「堅持」下去。

2.最好的推薦是讓對方看到你通過「堅持」和「有興趣(享受學習過程)學習」帶來的成長的變化,就會主動向諮詢你的意見。有興趣時很易全神貫注,感知的是自己進步過程,而不再是一種痛苦或者苦苦堅持的負面感受。

3.讀完一定要去踐行,去不斷你巡查更新概念前後的的差別。

我們重新認識了「堅持」 10月21日 讀書筆記

對現在的我來說,毅力和堅持,都是並不存在的概念;

為什麼你總在談「堅持」、「毅力」,卻從來沒有持續做好一件事?

利用上周學過的「鑰匙在別處」的思考方式,我們就會知道,問題可能不是你沒有毅力,而是這個詞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你的作業系統裡。

如果你的系統裡有「時間管理」的概念,納悶你只會想著如何管理時間,而忽略了如何管理自己;如果你的系統裡有「快速閱讀」的概念,那麼你只會覺得讀得太慢,而忽略了認真思考。同樣,一個人腦子裡滿是「堅持」和「毅力」的人,恐怕永遠在糾結如何擺脫痛苦,而不會想著轉變個角度,這件事或許就會成為快樂的事。這些都是我們從底層給自己挖的坑,光做一些表面功夫不足以解決這些問題。

努力,對我來說是不存在的概念,正如堅持這個概念在我的世界裡也不存在一樣。我一向有一個看法,若是某件事兒你覺得需要努力、需要堅持才行,那這件事兒基本上從一開始就註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堅持,說明你骨子裡不願意做啊!「骨子裡」,並不是一個完全比喻的說法,我們的底層反應來自於內鬧和脊髓連接處,也就是說,哪兒還真的是大腦深處(你看,相對來看,「內心深處」是一個相當落後的概念).....

你骨子裡不願意做的事情,不可能做好的,不可能做成的,不可能的做成的。我們的大腦有遺忘痛苦的功能,除了時間之外,痛苦的程度也會決定我們的遺忘功能。越痛苦的事情,我們通常遺忘得越快,這也是大腦為了保護我們所進化出的東西。

不論是學習一個知識,還是打磨一個技能,本質上都是要在你大腦裡留下「痕跡」。但是你從開始的時候就給它賦予了太多的痛苦和堅信,那你的大腦自然會想方設法幫你抹掉這部分記憶。所以想要不放棄,首先就不要給自己「痛苦的暗示」。

我很早就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於是,我磨鍊出一個策略:無論做什麼事情,在開始之前,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重大的意義,甚至多重重大的意義。

一點感悟:所以我決定,學習這些專欄光學會和吸收還不夠,我要通過這個打開思路和學會正確思考方法,自己進入50萬元的學習序列,學到一個概念就是25元錢,用到一個概念就是50元錢,一天學到10個概念,就是10*50=500,一周7*10*50個=3500,4周1個月就是4*7*10*50=14000元 一年就是12*7*10*50=168000

對於我這種人來說,一旦決定做什麼事情,是用不著堅持的,用不著努力的,一念一世界,在我們這種人的世界裡,這不是那種苦哈哈的堅持,臭烘烘的努力,這叫什麼?這是乾脆停不下來啊!多有意思的事兒啊

!沒有體會過這種快感的人,總是沒辦法想像為何對方可以「堅持下去」。學會、學好一門技能帶來的則是重生的快感。你的世界多出了一個維度,你看到了過去不曾有過的景象,你甚至會覺得自己又多活了一遍。這種快感一旦體會過一次,沒有人會停下來,別人想攔都攔不住。

對你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你知道。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能給它賦予的意義是不同的,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能夠賦予的意義也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意義,並且把它均攤到每天的任務上。這樣才有可能讓自己不停的去做這件事。---- 我的分攤呢????。

當你決定寫得某項技能的時候,在你已經「想辦法賦予了它很多正面意義」之後,還可以想盡一切辦法為「沒有它的存在」賦予很多負面意義。拿出一張紙去羅列,花幾天甚至幾個月去羅列:??????

.如果我沒有這項技能,那現在有什麼事兒我根本做不了?根本沒有機會?

.進而,在將來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會失去怎樣的機會?

.如果我最終竟然沒有掌握這項技能,我就跟哪些人是一樣的?他麼你的生活究竟因此有多麼悽慘?

不僅要羅列,還要「展開想像的翅膀」,把可以想像出來的細節「栩栩如生」的寫下來----相信我,這回「嚇到」你的大腦(準確的說,是把那種所需要的恐懼深深買入你的潛意識),然後它就會在很多的時候自動工作了,催促你趕緊弄,否則它就焦慮,它就害怕,它就不安生......

就那留言這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為例,很多人都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夠,洗完更能夠得到鍛鍊的機會。

其實留言就是最好的起點。它的長度適中,而且我已經提供了寫作的框架(思考問題),你還有很多參考材料(別人的留言)。

你想過自己如果堅持留言會收穫什麼嗎?你或許能被選入精選留言,也有可能拿到獎品,但是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每天你留言200字,一周整理一次就能形成一篇1000+的閱讀筆記,一年就是52篇。這幾乎相當於你給自己寫了一本書,並且記錄的都是自己的成長過程。與此同時,你的作業系統也升級了,而且你能用文字明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了。不論在事業上,還是在生活中,單單這幾點的進步都足以讓你過上另一種生活了。

另外一個尤為重要的技巧是:

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擁有某項技能的人以及人群(買房、學開車....都是社交化學習),儘量與他們共度大量的時間;如果沒辦法一對一交流,起碼也要時刻關注他們.....

社交,從來都是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你可能並不知道,如果你的朋友都是胖子,很有可能發生的是,你會慢慢被「傳染」成一個胖子。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現實。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深刻。所以當你與擁有某項技能的人(最好是人群)在一起的時候,你就會不由自主的「發現」、「感受到」那項技能其實很自然的,很實用的,沒有它是根本不行、甚至完全不可能的.......這些判斷上的變化會極大的影響你的行為,你的感受,於是,很多在林外一個世界裡「很艱難」、「很痛苦」、「很難堅持」、「沒有毅力根本做不完」的事情,在你的世界裡全部變成了"真好玩」、「停不下來」、「鑰匙能多玩一會兒就更好了」的事情.....這就是我為什麼要辦一個「新生大學」的原因----僅僅相互見得到,相互知道對方的存在,對於學習者、追求進步者來說,都是巨大的價值......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而已。

筆記:

1.轉變個角度,做的事或許會成為快樂的事情。

2.首先不要給自己「痛苦的暗示」。在開始之前,都想盡一切辦法為這個事情賦予它重大意義。

3.重要的不是把關注點放在其他地方,而是要找到當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意義,並且把它均攤到每臺你的任務,這樣才有可能讓自己不停的去做這件事。

4.拿出一張紙去羅列,我的分攤呢?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毅力,該怎麼去培養毅力?
    例如:有的人對學外文興味索然,可他懂得,學好外文是建設四化的需要,對這個需要,他有興趣 ,因此他能強迫自己堅持學外文。在學的過程中,對外文的興趣也就能夠漸漸培養起來,這反過來又能進一步激發他堅持學外文的毅力。一個人一旦對某種事物 、某項工作發生內在的穩定的興趣,那麼,令人嚮往的毅力不知不覺來到他身邊,也就成為十分自然的事情。
  • 如何做一個有毅力的人
    毅力,在我的認知觀念裡就是長期堅持做某事,無論颳風下雨,除非有不可抗力的出現,否則任何其他原因都不能動搖做某事的決心,這就是毅力!一個有毅力的人在這個社會裡是很容易出彩的,試想一下一個人既有做事的決心,又有做事的行動,長時間的堅持下,不出彩也是很難的!
  • 直銷人,你必須要有毅力,這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競爭加劇之後,直銷人的日子也是可以預料的。而且,直銷事業本身就不是能夠輕輕鬆鬆成功的,有諸多難題和挫折。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直銷人要想成功,那就必須要有毅力。毅力也叫意志力,是人們為達到預定的目標而自覺克服困難,努力實現的一種意志品質。毅力是一個人敢不敢自信、會不會專注、是不是果斷、能不能自制和可不可忍受挫折的結晶。
  • 那些與毅力有關的人與事
    多數學生的智商從來不會不夠,他們缺乏的恰巧就是「多年如一日」的堅持抑或毅力。我也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逃不出平凡人的窠臼——毅力總是不夠用。但我讀書的時候,也稍稍用心注意了教材裡提到的那些有強大毅力的歷史名人。我記得歷史教材上,有意無意間都提到一些史學家、科學家等名人花了多長時間完成了他們的巨著。
  • 我為什麼要對愛好有毅力?對不起我沒有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看待毅力這個詞的,反正就我而言我真的是看著這個詞,我就犯噁心。因為很簡單----我沒有這個東西。在N多年前我上小學的時候就被當時的老師一語成讖: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所以直接的結果就是偏科,上學偏科嚴重,小學影響初中,初中影響高中,高中影響大學,大學到了現在。
  • 追愛最有毅力的六大星座男:金牛最有毅力,射手精神可嘉
    他們追求愛情的時候特別有毅力,甚至有時過不了多久,就翻身成為真正的男朋友,真是可喜可賀,著實讓人感到羨慕。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他們會想盡辦法地將自己證明給對方看,時刻想著自己一定做點什麼才行,所以他們是很有毅力的。天蠍男的頭腦還是比較精明的,從這一方面來看,他們更有可能成為正牌男友。
  • 包子僅僅兩元一個,那麼利潤如何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開包子店?
    包子僅僅兩元一個,那麼利潤如何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開包子店?包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你食物,早餐店別可以不做,但包子絕對要有。不僅口感美味,價格也十分便宜,是大多數人都喜歡吃的一款美食。習慣早起的話就不難發現,每天早上早餐店的顧客都是絡繹不絕,不少人都會打包幾個包子然後去上班等等,那麼問題來了:包子僅僅兩元一個,那麼利潤如何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開包子店?第一點,大家應該知道,一個包子的成本是非常低的,製作包子能用到的食材基本也就是麵粉,韭菜,白菜,各種肉類。這些不屬於高端食材,商家選購的時候也不需要太下功夫。
  • 毅力決定成敗,孩子毅力如何培養,找到興趣點至關重要
    在我們的生活中,缺乏毅力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有些人天天想著早起,天天定鬧鐘,卻天天早起不了。一直在制定新一輪的計劃,可是,到最後,卻沒有任何起色。一個人沒有毅力,沒有堅持過,又怎麼能夠體會到堅持的快樂,沒有毅力的人很難達到近乎完美的狀態。
  • 成功的人都有大毅力
    他爸曾經說他:「錢這個東西,該有的時候就有了,現在那麼辛苦幹什麼。」他還是一如既往的埋頭苦幹。他說:「要發展就不能怕苦,也不能怕丟面子。面子算什麼,能掙錢就行。」 而,想要登上頂峰要有大毅力。
  • 《人要有毅力》(感悟小詩)
    持之以恆做,毅力助成功。胸懷大志搏,事業雄偉宏。註: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如果畏懼了就萬事皆空。要不怕道路曲折彎曲,要立志向前衝。如果堅持持之以恆做,毅力就會幫助你成功。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天問一號速度接近30千米/秒,為何比美毅力號晚著陸火星3個月
    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現在最讓我們關心的天問一號,自發射以來它做了些什麼,現在與火星距離有多少遠,為什麼比美國毅力號晚著陸3個月? 由於天問一號沿霍曼轉移軌道來飛行,軌跡為曲線,實際上天問一號飛行裡程超過3億千米,也就是說,天問一號平均飛行速度達29.93千米/秒,接近30
  • 靠毅力堅持,失敗來的最快,方法顯然比毅力更靠譜
    靠毅力能堅持持續做某件事情,我見過不少,但都是了不起的人。大多數的普通人,是很難通過毅力這件事情去持續做事的。所以,才有了方法。方法顯然比毅力更靠譜。為什麼我們不能夠通過毅力去堅持做事情?是因為通過毅力做事情,會產生一個恐懼心理。
  • 《只有我不在的街道》:擁有強大毅力的人,更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人各有命,我一直都相信這個說法,人的命運仿佛就是命中注定一般,有的人會一帆風順,而有的人竭盡一生也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命運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決定好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會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這一切在人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決定好了。
  • 堅持的名言:毅力是永久的享受
    4、不經一番徹骨寒,哪有梅花撲鼻香?  5、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董必武  6、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7、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8、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非常懂得堅持有恆心有毅力的三大星座!
    ,有著堅定的毅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生活當中,能過擁有並且駕馭這兩點的,真的不多了,那麼在生活當中,總是有著這樣的一種人,他們在生活中,總是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那麼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非常的有恆心,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和態度,這種態度,放在感情當中的話,也是非常的優秀的一種人,他們總是能夠在生活當中,表現出足夠的熱情和認真,對於自己的感情也是有著非常大幫助,那麼就讓小編帶你們去看看在生活當中
  • 《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什麼那麼吸引人,專家放大30倍,揭開謎底
    30倍之後才終於解開了這幅畫的秘密。蒙娜麗莎這幅畫本身有很多的謎題,一直以來人們都對這幅畫進行了各種研究,而在這幅畫裡面很少有人發現這幅畫其實包含了很多的謎題,後來人們才找到真的答案,為什麼蒙娜麗莎的笑容從每個角度看都有不同,甚至就連不同的時間都能看出不同的微笑呢?
  • 別再靠毅力堅持了,這裡有方法!
    「堅持」這個詞, 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痛苦的畫面。既然這麼痛苦,何苦要為難自己呢?其實,如果把堅持的事情變成像刷牙洗臉一樣的習慣,那就沒有那麼痛苦了。我們每天有大部分的行為都是無意識在進行著,大腦喜歡這種「自然而然」的狀態。所以,堅持的方法,就是把它變成習慣。
  • 龐老師:練功必須要有信心,恆心,毅力
    轉發:練功的人不要過問你的反映如何,所以我老強調你不要想著你幹什麼幹什麼,你只要有那麼一下就行了,哦,注意你身上的微妙變化,微妙變化的時候就你可不要否認它,微妙變化心理情緒的反映那個時候雖然微妙但是事實上已經反映了,事實上已經進行了很多過程的調整
  • 職場,拼到最後,助你成功的一定是毅力
    ID:把你調到最佳位置在職場這個長跑跑道上,除了高精尖專業,其他職場人,到最後,拼的一定是毅力毅力能夠決定我們在面對困難、失敗、誘惑時的態度,我們究竟是倒下,還是穩如泰山,關鍵看的是我們的毅力。具備毅力的人,他的行動必然前後一致,不達目標絕不罷休。
  • 女人在一些方面有毅力,生活會更幸福,看看你有嗎
    毅力是看這個人在某些方面能不能堅持下去,有自己的主意。那如果沒有毅力的話,那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會非常的悔恨,那很多女人都會有怨言,就覺得自己活得很失敗,自己的人生怎麼這麼的難過。其實你知道嗎因為你在有些事情上是沒有毅力的,所以才會吃虧,如果在這方面你做到的話,那麼你的日子一定會過得非常開心。對待男人要溫柔。作為女人來說的話,對自己所在意的男人一定要溫柔,你知道男人都是喜歡溫柔的女人,如果你不溫柔的話,那麼男人就會很看不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