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常用物品都含塑化劑 專家:少喝濃稠飲料

2020-12-22 大蘇網

致癌、性早熟、發育異常,甚至傳給下一代,什麼東西危害這麼大,這個東西就是——塑化劑。是的,這個名字你一定在新聞裡看過或者聽過,但是你卻不一定知道它到底有多恐怖。日前,經過3年的研究,臺灣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團隊發現,塑化劑進入男性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導致不育!然而,塑化劑的危害遠遠不止於此,知道真相的你,眼淚會掉下來~~~更要命的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

塑化劑是一種有毒的化工業用塑料軟化劑,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屬於工業添加劑。

注意:這些常用物品都含塑化劑

華南師範大學生物與化學系黃儒強說,在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在加工、加熱、包裝、盛裝的過程裡可能會造成塑化劑的溶出且滲入食物中。生活中的塑化劑幾乎無所不在,尤其是這些東西中:

沐浴乳、洗髮乳、洗面乳、刮鬍膏及香水等

塑化劑本身是一種定香劑,香味愈濃的產品含量可能愈高,建議儘量少用。研究表明,使用量較高者,體內塑化劑濃度也較高。

髮膠、口紅、指甲油、乳液等化妝品

臺灣媒體報導,部分不良企業在指甲油、香水、口紅等化妝品中,也使用塑化劑。

食品包裝袋、塑膠袋、保鮮膜、塑料杯、塑料瓶等

應減少用塑膠袋、塑料杯外帶熱食或飲料,少用保鮮膜包裹熱食,加熱食物時拆掉塑料包裝,就可降低塑化劑攝取量。

塑料拖鞋

德國消費者雜誌曾對市面上流行的25種塑料拖鞋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其中含有高毒性化學成分的達到了14種。而且價格越高、穿著越舒適的塑料拖鞋,毒性越大。原來,廠家在拖鞋中加入了大量增塑劑,這些增塑劑通過腳趾表皮滲入人體,引發男性不育症。

兒童玩具

據業內人士透露,在國內塑料玩具中,塑化劑廣泛存在,原因是添加了塑化劑的玩具材料成本較低。

塑化劑,這麼恐怖!

塑化劑的用途廣,在工業上大量製造,會對環境造成不小汙染,可透過飲水、食物鏈等途徑被我們攝入體內。

1肝癌

如果長期大量攝取塑化劑,有可能導致肝癌。上海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嬪介紹,有些人在使用塑化劑後吸收得少、排洩得多、耐受性強;而有些人則更容易遭受塑化劑的慢性傷害。

2不育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經過3年的研究,臺灣成功大學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團隊發現,塑化劑進入男性體內會抑制睪固酮分泌,造成睪丸功能低下,影響生育功能,甚至導致不育。

3性早熟

塑化劑對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響是性早熟。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梁立陽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歲就出現乳房、陰毛、腋毛等性發育症狀,需及時看病處理。其中,乳房發育是早期較為明顯的症狀,家長比較好察覺。

4損害生殖器

上海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彭瑞衍表示,由於幼兒處於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發育期,塑化劑對幼兒帶來的潛在危害,會比對成人的危害更大。 早在2007年1月16日,歐盟便頒布了關於禁止在玩具中添加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的禁令。健康時報記者在2006年12月就進行了調查。專家介紹,塑化劑對男童的主要影響是男性性功能發育障礙,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睪丸小、陰莖短小、發育遲緩等。

5傷害人類基因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塑化劑被證實會干擾人體內分泌,除了影響生殖系統,臺師大研究團隊更發現,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會傷害人類基因,長期食用對心血管疾病危害風險最大,對肝臟和泌尿系統也有很大傷害,而且被毒害之後,還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教你幾招遠離塑化劑

記者走訪相關專家,對生活中如何避免增塑劑對健康的侵害進行了總結:

1少吃泡泡糖泡泡糖中含有兩種增塑劑,都是有毒物質,每天嚼7~8塊泡泡糖,便會達到人體中毒的劑量,危及健康。

2慎穿塑料拖鞋有報導指出,穿塑料拖鞋或涼鞋後,會引發拖鞋皮炎。

3慎塗指甲油指甲油中也含有增塑劑,剛塗上指甲油後不要用手拿東西吃,尤其不能拿油條、油餅等食品,因為指甲油是脂溶性的,有毒物質易溶解於含油的食品中,食後會導致中毒。

4別帶著保鮮膜熱食物帶保鮮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爐裡加熱,尤其是肉類,因為塑化劑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有毒物,並滲入食物之中。

5少用塑料杯喝水塑料中常添加有塑化劑,用塑料杯裝熱水或開水的時候,有毒的化學物質就很容易溶解到水中。

6慎選有燙畫的童裝燙畫中含有的塑化劑,會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導致咳嗽、喉痛、暈眩等。

7不用塑料瓶裝油儘量採用玻璃、鐵製、陶瓷等器皿裝盛食用油。

8少用塑料製品長期存放食品選擇食品容器時,以不鏽鋼、玻璃、陶瓷器等為主。避免食物與塑膠容器長時間接觸或是浸泡,以降低塑化劑溶出機會。

9少喝濃稠飲料在食品工業中允許使用的起雲劑,一般是由棕櫚油加乳化劑混合,會使果汁等飲料看起來渾濁,更像真果汁。而添加塑化劑可讓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黑心廠商就用它做起雲劑,不僅節約成本,「起雲」的效果更好。

10不要選購不明來歷玩具梁立陽建議,家長別一味圖便宜,購買來歷不明(如路邊攤、網站)的塑料玩具,特別是當寶寶處於喜歡咬玩具的階段,更是要對玩具嚴格把關。孩子玩具總體要求原則是:無味、不掉色、顏色不渾濁。

11喝茶有助排出塑化劑臺灣嘉南藥理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藥師張銘聰表示,長期暴露在塑化劑之下對身體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許多專家建議大家最好多吃一些天然的抗氧化食物,如茶葉內的茶多酚、β-胡蘿蔔素等。茶葉中富含茶多酚,因此多喝茶不僅可以抗氧化,而且可以幫助肝、腎臟排毒,增強塑化劑的排出。

12多喝水幫助排出塑化劑萬一已經接觸了塑化劑,還有辦法補救嗎?對於小量的塑化劑,人體的內臟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比如,對一個60公斤的人而言,一天攝取1.2~8.4毫克的塑化劑,是能通過代謝系統,自行排出體外的。但因為人體需要通過肝臟解毒,所以,如果長期地小量攝取,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梁立陽提醒:「持續不斷地小劑量接觸塑化劑,比一次性大劑量地接觸,造成的危害更大!」

相關焦點

  • 塑化劑,我們躲得開嗎?
    閱讀提示  臺灣食品業的塑化劑地震波還在島內持續擴大,遭難的食品行業已從最初的飲料業流向麵包、餅乾、蛋糕等烘焙業,用臺灣媒體的話說,「吃的、喝的、用的、抹的,什麼東西都可能含有塑化劑」。如今,這場被臺灣專家稱作「目前最大的塑化劑汙染事件」,正在逐漸升溫為國際食品安全事件。
  • 網傳三大洋奶粉含塑化劑 專家稱含量極低無大礙
    不過,浸會大學負責此次檢測的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澄清受檢奶粉塑化劑含量極低,低到「估計人奶都會有這個量」,呼籲市民沒必要恐慌。同時,三大品牌洋奶粉也作出回應,香港貨源與內地不一樣。美贊臣、美素佳兒更是直接回應,配方奶粉絕不添加塑化劑。  三大品牌奶粉含塑化劑?  「香港化驗美贊臣、美素、明治奶粉均含塑化劑。」
  • 濃稠糖漿化水喝? 專家:止咳糖漿別亂喝
    春節要到了,孫子卻因為感冒咳嗽了,王奶奶很著急,趕緊買了止咳糖漿,因為糖漿很濃稠,於是她用開水化開了餵給孫子喝。  昨天,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專家譚宏豔提醒,王奶奶的做法並不妥當。  止咳糖漿的止咳作用,是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減輕炎症對黏膜的刺激。
  • 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喊冤」 塑化劑屬非食用物質
    比如餃子皮加工廠為防止餃子皮粘連到機器上而不得不反覆停機清理,在麵粉裡加入乳化劑和增稠劑就能輕鬆解決問題;麵條加工廠為了延長麵條的儲存期限,會在麵粉裡加入丙二醇和PH調整劑;牛奶中常見的黃原膠、海藻酸丙二醇酯的物質,其實起到的作用就是增稠,讓消費者在喝奶製品的時候,感覺牛奶更濃稠,口感更好;而在蜜餞中常見的阿斯巴甜或安賽蜜,則可以增加產品的甜度。很多果汁、咖啡有濃鬱的香味,正是因為使用了食用香料。
  • 食品專家稱方便麵已遭塑化劑汙染 應儘量少食用
    柳春紅解釋說,這是方便麵類食品塑料包裝中最常用的兩種塑化劑,在塑料加工時添加,可增加塑料的柔韌性。但添加了這兩種塑化劑的塑料,一般不能用來包裝富脂類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容易從塑料中溶出,汙染食品。  方便類食品受塑化劑汙染將帶來多大的危害?柳春紅在論文中援引英國農漁食品部規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體重每天攝入分別不超過0.01毫克和0.05毫克。
  • 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延燒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資料照片近日,臺灣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據島內有關部門確認,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汙染。此次汙染事件規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連日來,「塑化劑」成為島內媒體和民眾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塑化劑,本來應該離人們生活很遠。
  • 乳品專家:含乳飲料不是牛奶,兒童不宜常喝
    乳品專家:含乳飲料不是牛奶,兒童不宜常喝 澎湃記者 吳恆 2014-06-15 06:07 來源:澎湃新聞
  • 你在喝塑化劑?3招選對水壺
    夏天炎熱,體內水分流失快,專家皆提醒多補水!要多喝水,不少人會隨身攜帶水壺,但為了輕便好攜帶,可重複使用的塑膠材質水壺是多數人的選項,但塑膠材質很多種,有些不耐熱或有刮痕,恐溶出有毒塑化劑。該如何挑選塑膠水壺才安全?
  • 人到了中年時期,血液濃稠,這種茶品喝了可以有助於保護血管
    人到了中年時期,血液濃稠,這種茶品喝了可以有助於保護血管導語:隨著天氣的變化,血液也越來越濃稠。從中年開始,人體中的「血液垃圾」便開始在血管中沉積最近大家向我推薦了一杯「神仙茶」,堅持喝了幾年後,血管堵塞部分降到了一半,期間身體也一直很健康。
  • 專家談塑化劑事件:企業的道德良心很重要
    所以,企業自律、企業的道德良心很重要,」食品安全及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表示,「消費者自身的消費常識也很重要,所有的奶製品、果汁、運動型飲料等等,都不如家裡燒的自來水健康。」問與答什麼是「起雲劑」?就是我們常說的乳化穩定劑。
  • 塑化劑咋混進白酒的? 或由三種原因導致
    眼下,人們吃的很多食物都會含有添加劑,而添加劑含「毒」的不止一種。人體究竟能自解多少毒,吃多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叫板 毒理專家稱,武斷說無毒不科學   近日,北大教授在接受採訪時稱塑化劑、三聚氰胺基本上是無毒物質,所以成人喝了以後沒事。
  • 化妝品也涉「毒」 美伊娜多的香水被查出塑化劑
    化妝品也涉「毒」  臺灣塑化劑風波正愈演愈烈,截止5月30日,受牽連的廠家已經達到206家,可能受到汙染的產品是522項。許多知名品牌的運動飲料、果汁等食品被查出遭到汙染,而且可能銷往其他國家和地區。問題產品不僅涉及運動飲料、水果飲料、茶飲料,水果糖漿、兒童鈣片、乳酸菌咀嚼片也被捲入其中。
  • 海南專家:白酒酒精含塑化劑 長期飲用將致癌
    近日,媒體曝出號稱「無上妙品」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塑化劑含量超標260%」,引爆輿論。塑化劑到底對人體有何危害?長期過量飲酒會造成什麼樣的嚴重後果?11月20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南省人民醫院的有關專家。
  • 含乳飲料不能當奶喝
    巧克力味牛奶、核桃花生牛奶、純牛奶……如今,市場上牛奶的種類越來越多,讓很多人眼花繚亂,應該買哪種? 挑選前,大家要先清楚幾個概念:純牛奶、調製乳、含乳飲料。
  • 寶寶小雞雞變米粒,幼兒孕婦必須遠離的塑化劑食物!
    該孕婦表示,因為孕期胃口不好,每天至少喝一杯奶茶店的含糖飲料。   醫生表示,飲料店的飲料大多含塑化劑,這類塑化劑不僅會導致胎兒畸形,而且還會對產後嬰兒的發育造成影響。   塑化劑,一般也稱增塑劑。是一種合法食品添加物,經常使用於果汁、果醬、飲料等食品中,是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製成。
  • 臺灣多種含毒食品賣往大陸 塑化劑風波升級
    有臺灣衛生專家稱其可能逐漸擴大為國際性食品安全問題。「趕不及檢驗也要先下架」 臺灣食品行業剛剛經歷「黑色一周」。「黑心起雲劑」源頭除昱伸外又增加賓漢一家,被非法添加到起雲劑中的塑化劑由DEH P一種外又增DINP、DNOP、DIDP、DBP、BBP,被牽連廠商已達206家,可能受汙染產品522項,幾乎所有食品大廠都捲入其中。
  • 塑化劑汙染波及化妝品
    許多知名品牌的運動飲料、果汁等食品被查出遭到汙染,而且可能銷往其他國家和地區。問題產品不僅涉及運動飲料、水果飲料、茶飲料,水果糖漿、兒童鈣片、乳酸菌咀嚼片也被捲入其中。而且,由於連日來每天都有更多食品被檢驗出含有塑化劑,所以尚無法斷定其影響範圍究竟有多廣。  據了解,化妝品在製造過程中會加入定香劑,很多定香劑中會有塑化劑的成分。
  • 產後多喝濃稠催奶湯,寶媽奶水更充足,真的麼?很多寶媽都被坑慘
    產後多喝濃稠催奶湯,寶媽奶水更充足,真的麼?很多寶媽都被坑慘寶媽產後坐月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對寶媽和寶寶,都是非常關鍵的。寶媽產後為了奶水充足,可能都會喝催奶湯。殊不知,可能有時候卻適得其反。還有月子期間,刷牙好,還是不刷牙好?很多人對此都非常糾結的吧,科學的坐月子方法,其實是這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 媒體:保鮮膜含塑化劑有毒 專家:國家並未禁用
    不少專家卻向記者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DEHA究竟是否禁用?  日前一則消息引發消費者擔憂:北京凱發環保技術諮詢中心從北京、上海、廣州三地購買了市場上銷售的所有品牌的PVC保鮮膜,共16個品牌,送往國家權威機構檢測發現,15種(保鮮膜)含有塑化劑,DEHA平均高出檢出限兩百多倍。
  • 煮粥不濃稠?其實很多人第1步就做錯了!教你1招,香甜濃稠有營養
    煮粥不濃稠?其實很多人第1步就做錯了!教你1招,香甜濃稠有營養冬天的早上,沒有什麼比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粥更舒服的了。但是很多人煮的粥為什麼湯是湯,米是米呢?尤其是小米粥,為什麼你煮的粥沒有別人的濃稠?可能和多人第一步就做錯了,那麼我就告訴你正確的煮粥方法。咱們先來看看常吃小米有哪些好處吧,小米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五穀」之一,主要分為粳性小米、糯性小米和混合小米。小米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胺基酸和礦物質,還能給人體提供一定含量的脂肪和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