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背後的真相

2020-09-03 叄更看娛樂


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癌獲獎又有進展:孩子父親、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所說的實驗室,否認曾允許孩子進入實驗,更不認識孩子指導老師。知情人和北大博士後趙可心指出,小學生研究動物項目3年前就不能報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顯示,此次引起關注的這名小學生就讀於昆明市某小學六年級,參賽項目簡介稱:利用了高原適應與腫瘤細胞適應的相似性,項目前期利用遺傳學比較分析了高原家養哺乳動物和對應平原物種的基因組和轉錄組,發現了關鍵突變基因C10orf67,並構建了C10orf67基因敲除小鼠……

雲南一名生物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告訴記者,這名小學生的參賽項目至少要碩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獨立操作,「很明顯,六年級學生是無法獨自完成的。」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7月13日發表聲明稱,獲獎學生系該所研究員之子。記者查詢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官網發現,這位家長的研究方向與參賽項目幾乎完全一致。

 

青創大賽的本意是培養青少年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最大的價值是看孩子到底能做什麼,是否真正獲得了成長進步。家長的過度參與,不僅違背了上述初衷,更把青少年競賽變成了一場「拼爹賽」。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大賽的公正性,對其他老實參賽的選手顯失公平。而在家長「幫助」下獲獎的學生,雖然拿到了一塊象徵勝利的牌子,卻被無形中扼殺了主動性,以及獨立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幫助孩子造假一事也說明,相當一部分家長對子女良好成長環境的營造,有著不正確的認知。他們會為滿足孩子的虛榮心而「彎道超車」,卻不肯為培養孩子的誠實品質而「遵守規則」,只因為前者看起來更便捷。如此只求捷徑,不顧規則,只想「成功」,不問道德的觀念一旦在孩子心中紮下根,未來後果難以想像。


孩子就像小樹苗,成長需要時間,更需要倍加呵護。即便受到無處不在的社會焦慮影響,家長也必須慢下來,並認清一點,對孩子來說,誠實是遠比什麼獎項更寶貴的財富,因為弄虛作假得來的東西,早晚會在某一刻被事實戳破,然後留下一地雞毛和悔不當初。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主辦方必須反思評獎標準和辦法。比賽應重視對學生參加創新活動過程的考察,引導學生重視參與過程與體驗,而不能只是看學生提交的「成果」。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應健全迴避制度,提高評委會專業評審、甄別能力。另外,對參賽項目是否為參與研究、獨立研究以及規範署名等問題有更細化的規定。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在15日的聲明中表示,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大賽評審規則與程序,強化監管機制,更好引導和規範青少年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競賽主辦單位全面開展一次自查,對以往獲獎項目的真實性、獨創性進行覆核。要堅決避免參賽項目明顯不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現象的發生,堅決防止家長或其他人代勞等參賽造假行為。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必須堅持公益性,做到「零收費」。任何競賽獎項均不作為基礎教育階段招生入學加分依據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姐妹研究「喝茶抗癌」獲獎 院長父親:沒參與
    繼「昆明小學生研究基因治癌症獲獎」後,武漢一對小學生姐妹「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獲獎再度引發熱議。7月16日,這對小姐妹的父親——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先生回復上遊新聞稱,他沒有參與女兒的實驗研究,該實驗由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實驗技術員王茜全程指導完成,王茜是其愛人的朋友。「我個人認為這次研究、申報都是符合規範的。
  • 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三等獎,其父請辭學院院長,處境尷尬
    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三等獎尤其是今年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湧現出了眾多「天才」,比如小學生也能攻克癌症,初中生也能發表相當於博士生難度的高水平論文等等,明眼人都知道裡面可能存在的貓膩,但是卻無法改變別人已經獲獎的事實。
  • 武漢科學技術館回應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正在核實調查
    武漢科學技術館回應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正在核實調查  Winnie Lee • 2020-07-16 09:02
  • 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網友質疑:這麼小就敢取小鼠心肝脾肺腎?
    涉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獲獎研究「爆料」還在繼續……繼「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重慶高中生獲獎論文與某碩士論文撞圖」後,湖北武漢一項獲獎作品也陷入被質疑風波。至此,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遭質疑獲獎作品已涉及至少三地。
  • 「神童」不斷: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16歲女孩日寫2000首詩?
    小學生研究直腸癌獲獎被撤回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為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 專家談「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癌」:創新性很一般,早有研究
    7月17日,「武漢科協認可2名小學生研究成果」登上熱搜榜。對此,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簡稱「武漢科協」)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回應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以通報為準。17日上午,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簡稱「武漢科協」)官網發布情況聲明稱,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又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獎,一個三年級,一個五年級
    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分別讀三年級和五年級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據北京時間視頻15日報導,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引發爭議後,武漢又有兩名小學生因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
  • 小學生研究抗癌、16歲日作詩2000首……神童背後誰在助推?
    一天能「作詞300首、詩2000首、寫15000字小說」、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出版3本書,還「參加4次演講比賽並獲獎」。除此之外,她還有很多身份——全球華人青少年領袖學習會創始人、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的記者、作家、詩人、宇宙超能量品牌創始人、如清麗琅品牌創始人。爭議背後,眾多疑團待解。
  • 小學生研究基因獲獎,神童光環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如果背後沒有現實的利益,孩子家長不會冒險。那麼利益又在哪裡呢?說到這裡就有必要扒一扒孩子所參加的這個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造假神童的背後,是通往名校的捷徑
    日前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這件事兒鬧得沸沸揚揚,一個六年級小學生,居然完成了一些碩士博士都感到棘手的課題研究。一時間神童之名,呼之欲出。如果背後沒有現實的利益,孩子家長不會冒險。那麼利益又在哪裡呢?說到這裡就有必要扒一扒孩子所參加的這個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
  •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癌」獲獎,其父為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癌」獲獎,其父為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鄭朝淵 編輯:忻燕 素材來源: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官網、武大基礎醫學院官網
  • 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大獎?武漢科協回應: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專家組一致認可
    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專家組一致認可聲明稱,近日,關於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網絡報導引發社會關注。聲明稱,經初步核實,獲獎作品《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完成的對比實驗觀察報告。
  •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武漢科學技術館回應
    近日,繼昆明六年級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武漢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爆料稱,兩人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她們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延伸閱讀雲南「小學生研究癌症論文」一等獎被撤銷,其父親發表聲明近日,2019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項獲獎作品引發人們關注。有網友質疑,這項研究工作的水平已經達到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水準,但該項目競賽組別是小學組,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是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相關展示頁面中配有陳某某進行實驗的照片。
  • 武漢大學李紅良被免職接受審計 系研究喝茶抗癌小學生父親
    近日有網傳消息稱,捲入「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賽三等獎」風波的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已被免去模式動物研究所所長以及模式動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職務,並於9月15日主動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李紅良是前述兩名小學生之父。針對網傳職務變動信息,李紅良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需要聯繫黨委宣傳部了解情況;武漢大學黨委宣傳部工作人員稱,需要發公函採訪。
  • 小學生「獨立」研究抗癌?青少年科創到底為什麼
    小學生研究抗癌又有「新成果」。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學生李某怡和李某卿的實驗觀察報告《茶多酚的抗腫瘤實驗研究》引發社會關注。根據媒體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一位教授的採訪,科研人員認為這項研究的原理很簡單,小學生弄明白也正常。但是,完成這項實驗還需要專業實驗室,這不是當事小學所能提供的。科研人員眼中的「簡單」,是不是基於小學生理解能力的簡單,大概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但是,即便上述抗癌研究能夠由學生完成,也並不意味著面向小學生的科技創新大賽出現此類研究就合理。
  • 「小學生基因研究獲獎」帶來的聯想
    來源:羊城晚報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靈石,憑藉一個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據了解,陳靈石的父母均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研究領域與陳靈石獲獎課題所屬領域相同。目前,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已成立調查組,後續將及時向社會反饋相關調查結果。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被撤,但仍有這幾個疑問待解
    雲南小學生黃了雲南六年級小學生研究抗癌獲創新大獎的事,又有了新的進展。由網絡關注引發的輿論熱議,迫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成立了調查組,最終,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 又有2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獎,分別讀三年級和五年級
    近日,雲南省昆明市一名六年級小學生以「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項目,參加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並獲獎,引發社會關注。早前報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科研水平與博士相當!
  • 如何看待「武漢兩名小學生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獎」?
    近一個半月來,各大平臺關於學術之類的熱搜真的是「蜂擁迭起,此起彼伏」,前面看一十六歲的姑娘兩年間出版三本書並不顯突出,然日均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簡直是聞所未聞,登峰造極;再看憑藉直腸癌基因榮獲全國大獎的小學六年級學生;之後又是研究喝茶抗癌獲全國大獎的三、五年級學生,如此這般不知是否在過一些時間這個獲全國大獎的年齡可以低到幼兒階段
  • 小學生研究癌症,少女日均作詩2000首,「神童」背後真相太扎心
    最近幾天,有不少小學生在「學術圈」出了名。首先,是雲南昆明的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陳同學,憑藉【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引發爭議的不僅僅是陳同學的年齡,還有他的實驗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