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李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月6日,中國東方航空收到一封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肝臟外科醫生朱建軍的感謝信。

朱建軍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而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

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東航工作人員跑前跑後,與機場安檢、登機口、機組人員聯繫協調,在兩名醫生旅客到達機場之前打通好所有環節。在醫生到達機場後,東航地服人員帶領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通過安檢並安排電瓶車將兩名醫生旅客送到登機口。最終,攜帶人體捐獻器官的兩名醫生在航班起飛前10分鐘順利登上飛機。

「東航人在整個過程中奔跑的背影、揮灑的汗水以及細緻耐心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我們,特此向全體東航工作人員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在感謝信的末尾,朱建軍說,這次順利帶回上海的肝臟移植給了一個4歲的終末期肝病小患者,手術順利,目前患者順利恢復中。據悉,東航參與本次航班服務保障的鄭州營業部2020年全年共計保障了16次涉及肝臟、腎臟、造血幹細胞等的人體捐獻器官運輸任務。

朱建軍本人在2020年期間,乘坐東航航班趕往外地完成人體捐獻肝臟器官手術60餘次,攜帶60餘個肝臟器官成功挽救了60多名患者的生命。

記者注意到,東航是全國航空公司中率先開放綠色通道並暢通人體捐獻器官運輸申請渠道的企業。由於其主基地所在的上海及周邊長三角城市,醫療資源集中,器官捐獻的出港和到港運輸需求都數量可觀,很多時候,在器官運輸要求的路線上,只有東航的獨飛航班,或者只剩下東航航班還有時刻。

此前,東航首創95530人體捐獻器官運輸綠色快捷功能,特別在95530的語音菜單中設立了人體器官運輸專線,接通客服後表示需要人體器官運輸服務,客服就可以直接轉接到器官運輸專線,有專人指導手續辦理流程。與此同時,東航客服中心設立全部由業務骨幹組成的特殊服務專業團隊,負責對接專線收到的運輸申請。隨著這套流程逐步打磨優化,如今,有人體捐獻器官運輸需求的旅客,都可以通過東航的客服中心95530熱線、各地東航直屬售票處、機場東航櫃檯等途徑,申請東航啟動器官轉運綠色通道。

早在2016年3月,東航就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移植用人體器官運輸程序》。2016年當年,東航全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4次;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985次。2020年受疫情出行影響,數據小幅下降至870次,其中,通過95530申報的人體捐獻器官運輸業務已達到638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一年60餘次攜人體捐獻器官飛行救命的上海醫生,給東航發來感謝信
    朱建軍醫生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人體器官捐獻了解一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培訓班在肇慶市順利...
    為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12月8日上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我局聯合主辦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培訓班(肇慶站)在我市順利舉辦。活動開班儀式上,市衛生健康局四級調研員陳偉雄提出三點要求:一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方面的技術先進,能夠保證肇慶市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求全市各級各類醫院醫護工作人員要遵紀守法,依法依規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不得向省劃定區域外的OPO轉介潛在捐獻者的相關信息。
  • 西部航空成功保障人體器官緊急運輸
    中國民航網訊:10月5日,西部航空PN6435「重慶-杭州」航班成功保證一起人體捐獻器官運輸,這是西部航空在2020年第五例人體捐獻器官運輸保障案例。「通過公司人體捐獻器官空中轉運綠色通道的及時響應,以及環環相扣的有力保障,為醫療事業提供全力支持,這是作為民航承運人應該履行的企業社會責任。」當日負責保障的地面服務帶班主管鍾佩伶表示。據悉,當日12時26分,西部航空服務席接到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人體器官運輸申請,意識到活體器官運輸是一場與生命的賽跑,不容耽擱。
  • 癌症患者去世後捐獻器官,會不會把癌症傳染給別人?醫生這麼說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很多人不願意器官捐獻 2019年11月26日,國家衛健委在上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告知:去年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每年完成的器官捐獻從2015年的2766例,增長至2018年的6302例。
  • 父親車禍離世女兒作義舉 重慶第400例人體器官捐獻成功實施
    記者19日從重慶市紅十字會獲悉,重慶市第400例人體器官捐獻成功實施。器官捐獻者遭遇車禍去世,其女兒作出大愛舉動,選擇用捐獻身故父親有用器官的方式,「希望讓父親用另一種方式繼續活在這個世界」。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這位94歲的老人主動捐贈人體器官,原本家裡是非常反對的。早在前幾年,白素惠就透露過想捐獻,家裡訂了報紙和雜誌,上面有關於人體器官捐獻的新聞和文章,老人每一條都認真閱讀。幾個子女並沒有當回事,只當老人是隨口說說。
  • 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亟待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1982年上海紅十字會率先開展遺體捐獻,2000年深圳市紅十字會率先開展人體器官捐獻,2010年中國紅十字會啟動全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2012年中編辦批准成立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經過3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全國有29個省級紅十字會成立了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工作機構,有2500餘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參與開展此項工作,還有170萬人自願登記為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 這架飛機竟然攜帶了「人體器官」!真相感人...
    1月4日晚,蘭州某院醫生攜帶人體捐獻器官搭乘春秋航空9c8514次航班前往揚州泰州,揚州泰州國際機場和春秋航空通力協作開啟綠色通道
  • 安徽「假捐獻」背後:中國器官移植業的陣痛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出具的《關於安徽患者家屬反映情況的報告》顯示,李萍的器官捐獻沒有紅十字會人員參與,且未通過正常渠道進行。紅十字會系統裡也查詢不到捐獻記錄。據新京報報導,李萍的肝臟被送到了北京解放軍302醫院、腎臟到了天津第一中心醫院。目前無法通過病理報告追溯到醫生以及移植患者的信息。也就是說,誰接受了李萍的器官尚未清楚。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負責協助人體捐獻器官運輸,提供人體器官運輸專用標誌,24小時應急聯繫電話01065236997。其他事情請諮詢有關部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400-6686-836,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010-65292200,中國民用航空局(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010-64012907,鐵路總公司(鐵路總公司運輸局)12306。
  • 「我也要捐獻器官,感恩社會」
    器官捐獻受益者講述自己的幸運:是愛心人士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 高校醫學院演講聚焦「遺體與器官捐獻」
    「遺體與器官捐獻」是個有些沉重,卻又能點亮生命、傳遞希望的偉大事業。日前,第六期MED醫學人文盛典「餘生」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辦。上海市首例外籍人士遺體捐獻登記者、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胃腸外科醫師畢任達等幾位嘉賓登上演講臺,身體力行詮釋「救死扶傷」這一醫者的使命和責任。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近期有不少熱心市民朋友來我院諮詢器官捐獻、遺體捐獻和角膜捐獻,我們非常感動,並對他們支持我國的人體器官捐獻事業表示感謝!人體器官捐獻是挽救患者生命、服務醫學發展、傳遞人間大愛、促進社會文明的高尚事業。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啟動—首場活動在成都清源社區舉辦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在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之際,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於近日發起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首場活動在四川成都清源社區順利舉辦。
  • 人體器官捐獻當由「被動」變「主動」
    這個由30多名急診醫護人員組成的「急診生命+」志願者服務隊,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2歲,他們以志願者的身份宣傳「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大愛奉獻、生命永續」的人體器官捐獻理念。器官移植,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醫療手段,在我國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 廣東55人通過考核 成首批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
    名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名單。  一年半未開展捐獻活動取消資格  據了解,廣東目前共有16家醫院具有器官移植資質,此次公布的O PO雖僅6家,但囊括了全部16家有資質的醫院。同時,《通知》明確了各O PO的服務範圍,規定嚴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向指定的O PO以外的機構、組織和個人轉介潛在人體器官捐獻人。
  • 無償捐獻的器官,為什麼移植卻要幾十萬?器官究竟是怎麼分配的?
    我國2007年頒布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中有條例明確規定:器官捐獻一定要遵從本人的意願,遵循自願、無償原則,禁止買賣。器官捐獻是生命的饋贈,是人與人之間至誠至愛的最高境界,如果用商品交換原則,則會使這意義變得低俗。
  • 心懷人間大愛捐獻器官,他深情告別世間
    與此同時,周先生的心臟、肝臟和腎臟,已通過國家人體器官計算機分配共享系統分配結束,找到了不同的受捐者,經過器官移植手術後將繼續「工作」。 截止記者發稿時,周先生的肝臟已成功移植到受捐者體內,手術非常順利。 二十二年前,18歲的周先生從河南來到新疆,在博樂的建築工地開始了新生活。
  • 闢謠:醫生從不獻血,叫病人捐獻器官沒醫德!他們用這些行動回應
    最近,陝西西安的吳合醫生離開了人世,簡短的告別儀式後,她的眼角膜被取出捐獻給了需要的人,她今年95歲,捐獻遺體的遺囑,是她2001年立下的。從醫71年,退休後義務坐診40年,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變得差些了,她仍然堅持在家看診。69歲到91歲的22年間,她資助了79名貧困兒童65800元。
  • 公益體彩助力器官捐獻,共同見證生命延續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介紹說,「我國正式開展器官捐獻工作的時間並不長,我們中心也是2012年才正式註冊成立的。從2010年國家正式啟動器官捐獻開始,彩票公益金就給予了大力支持。可以說,器官捐獻事業發展到今天,最主要的支持就是來自彩票公益金了。」中國體育彩票公益金來之於民,用之於民,體彩公益金對器官捐獻事業的支持也離不開公眾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