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器官捐獻了解一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培訓班在肇慶市順利...

2020-12-12 身邊24小時

為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的發展,12月8日上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與我局聯合主辦的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培訓班(肇慶站)在我市順利舉辦。

活動開班儀式上,市衛生健康局四級調研員陳偉雄提出三點要求:一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方面的技術先進,能夠保證肇慶市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要求全市各級各類醫院醫護工作人員要遵紀守法,依法依規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不得向省劃定區域外的OPO轉介潛在捐獻者的相關信息。三是要加大宣傳力度,建議對捐獻者授予「肇慶市身邊好人」的光榮稱號,並對捐獻者的家庭提供幫扶和慰問。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劉超在致辭中表示,每一個捐獻器官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禮物」,給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帶去生命的希望,醫護人員的每一步操作都關乎到病患的切身利益。作為廣東省第二OPO的牽頭單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以此為新起點,責無旁貸的帶動服務範圍內醫療機構規範化開展器官捐獻工作。

當天的培訓中,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ODTC)委員陳忠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劉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辦公室副主任丘小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外科ICU主任何清,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李藝分別圍繞《器官捐獻與移植國家相關政策導向與歷史轉折》、《器官移植髮展現狀》、《新時代下的器官捐獻》、《潛在捐獻者的轉診評估與救治》、《腦死亡判定標準》等專題內容進行授課,系統介紹了人體器官捐獻的目的、意義。

通過本次培訓,各地、各單位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工作人員都對其流程、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到了寶貴的經驗,為肇慶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各縣(市、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分管領導、醫政股股長,全市二級、三級醫院分管領導,醫務科、ICU、神經外科、急診科以及紅十字會、衛健委相關負責人總計160餘名代表參加了培訓。

活動現場

【來源:肇慶市衛生健康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捐獻當由「被動」變「主動」
    這個由30多名急診醫護人員組成的「急診生命+」志願者服務隊,他們中年齡最大的55歲,最小的22歲,他們以志願者的身份宣傳「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和「大愛奉獻、生命永續」的人體器官捐獻理念。器官移植,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醫療手段,在我國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公民自願器官捐獻」,也是唯一合法的器官來源,並且積極推進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為主要來源,器官捐獻工作的「中國模式」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可能大家會問:「器官捐獻、器官移植?這恐怕是多數人只會在電視上才看得到的劇情,離我們還很遙遠吧?」
  • 廣東55人通過考核 成首批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
    南都訊 記者萬蜜 實習生邱慧君 近日,廣東省衛生廳官網發布《關於做好人體捐獻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簡稱《通知》),正式公布了6家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 rgan Procurem entO rganizations,以下簡稱O PO )名單,還公布首批通過考核的55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實現三大...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懷著難以言狀的感情接受《經濟參考報》獨家專訪。  黃潔夫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改革形容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改革的艱難歷程。
  • 十堰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7年來 142人捐器官救了370名患者
    記者昨日從市紅十字會獲悉,自2013年我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截至目前共有142人成功捐獻器官,使370名患者重燃生命之火。7年來,我市142人捐獻器官救了370名患者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我市自2013年7月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2013年成功捐獻人體器官2例,2014年20例,2015年26例,2016年25例,2017年19例,2018年14例,2019年31例,2020年至今成功捐獻5例捐獻器官15個,
  • 全國人大代表支月英:亟待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
    國際國內在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立法方面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通過立法可以明確各相關部門的職責、規範捐獻的流程、動員全社會參與、維護捐受雙方的合法權益、保護捐獻事業健康發展,也是對我國現有法律體系的必要補充和完善,讓移植技術更好地造福於民。
  • 無償捐獻的器官,為什麼移植卻要幾十萬?器官究竟是怎麼分配的?
    前段時間,小九發了一篇有關「器官捐獻」的文章,裡面提及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中的故事。 雖然我們對器官捐獻過程的許多細節很陌生,但有一點都心知肚明:器官捐獻無償,移植器官卻要花幾十萬。
  • 上海醫生一年運輸人體捐獻器官60餘次,最近一次他遲到了
    朱建軍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而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造福眾多絕症病人
    法規實施兩年我市進行器官移植445例  人體器官移植條例造福眾多絕症病人  【本報訊】(記者方興業)昨天,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邱玫率執法檢查組檢查《深圳經濟特區人體器官捐獻移植條例》的實施情況。記者隨行獲悉,該法規實施兩年多來,有力地促進了人體器官捐獻移植,目前已進行器官移植445例,許多絕症病人因此獲得新生。
  •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啟動—首場活動在成都清源社區舉辦
    為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在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之際,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於近日發起以「生命接力·救在身邊」為主題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活動,首場活動在四川成都清源社區順利舉辦。
  • 一年60餘次攜人體捐獻器官飛行救命的上海醫生,給東航發來感謝信
    朱建軍醫生於1月5日攜帶一例人體器官(肝臟)從鄭州乘坐MU5394航班趕往上海,由於手術難度超出預期、手術時間延長,趕往機場的時候已經臨近登機時間,該班次是當天最後一班趕往上海的航班。據朱建軍醫生回憶,他們一行兩人提前電話報備並及時與鄭州機場溝通,東航地面工作人員了解全部情況後,暖心安慰他們不要著急,會盡全力幫助解決問題。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這位94歲的老人主動捐贈人體器官,原本家裡是非常反對的。早在前幾年,白素惠就透露過想捐獻,家裡訂了報紙和雜誌,上面有關於人體器官捐獻的新聞和文章,老人每一條都認真閱讀。幾個子女並沒有當回事,只當老人是隨口說說。
  • 深圳市開展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宣傳月」系列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傳播人體器官捐獻理念,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人體器官捐獻的良好氛圍
  • 器官捐獻常見的26個問題
    )負責協助人體捐獻器官運輸,提供人體器官運輸專用標誌,24小時應急聯繫電話01065236997。 答 1.經醫學判定生命不可挽救; 2.經醫學評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3.生前沒有表示不同意器官捐獻; 4.家屬(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一致同意捐獻器官; 5.有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
  • 福建省紅十字會「五抓五促」 規範推動人體器官捐獻事業高質量發展
    》等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積極主動作為,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全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健康持續發展。一是抓組織領導,促責任落實成立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委員會、人體器官捐獻專家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隊伍等,並明確了相關組織機構的職責和作用。2017年經省編辦批准,依託「福建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成立「福建省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
  • 安徽「假捐獻」背後:中國器官移植業的陣痛
    為了推動器官捐獻移植更加規範化,國家建立了五大體系:1.人體器官捐獻體系(紅十字會系統)2.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體系(COTRS系統,ChinaOrganTransplantResponseSystem)3.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服務體系(移植醫院資質)4.人體器官科學註冊體系5.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監管體系(衛健委監管)
  • 心懷人間大愛捐獻器官,他深情告別世間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陳彥仿)8日,25歲的齊先生和50歲的劉先生將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為他們帶來光明的是新疆愛心志願者周先生。 與此同時,周先生的心臟、肝臟和腎臟,已通過國家人體器官計算機分配共享系統分配結束,找到了不同的受捐者,經過器官移植手術後將繼續「工作」。
  • 溫州已有111人捐獻人體器官 每個數字背後都是生命的接力
    市紅十字會黨組成員、副會長姚慶國說,器官捐獻可以挽救生命,促進醫學事業發展,更是社會關愛與思想進步的體現。然而,這項事業需要長期的宣傳和觀念的普及,才能讓社會公眾知曉、理解並且接受。「在這方面,溫州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全省位居前列。」  2010年11月,我市作為浙江省首批三個試點城市之一,正式啟動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
  • 衛生部門成立器官獲取組織 圖解捐獻流程(圖)
    據介紹,本規定適用於公民捐獻的身故後屍體器官的獲取與分配。獲取捐獻器官,應當在捐獻人死亡後進行。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必須在國家衛生計生委的統一領導下,成立一個或多個由人體器官移植外科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重症醫學科醫師及護士等組成的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簡稱O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