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培訓搬遷戶成為大數據標註員 昔日貧困戶,玩轉高科技

2020-12-13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一個月前,當山西省呂梁市臨縣45歲的脫貧戶李巧蘭在社區微信群裡看到「大數據標註員」的招聘信息,第一反應「這是高科技」。

她不敢相信一個月後的自己是這樣的——坐在電腦前,熟練地輸入代碼進入操作界面,一張街景圖出現在屏幕中。移動著滑鼠,先點選「sky」,對圖片上方的藍天進行描邊,然後選擇「tree」,滑鼠點一圈,樹的輪廓就被定型。

一個小時後,一張圖完工,圖中建築、人行道、道路、天空、行人的輪廓都被不同顏色區分。「我大概了解一點,標註這些是用來轉換成讓機器讀懂的語言,從而讓無人駕駛汽車識別不同的障礙物。」李巧蘭生怕自己說錯,又補充一句:「反正標註時得十分小心,不然可能會引發交通事故。」

街景標註只是智慧交通的前期基礎工作。呂梁市數霖科技公司總經理王紫維介紹,人工智慧時代產品開發前,需要海量的數據語言供機器「學習」,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標註。「從業門檻較低,普通人經過1—3個月培訓,就能熟練地進行標註。」

李巧蘭就是這樣進入這個行業的。在此之前,她只會用手機打電話、發微信,家裡雖然有臺電腦,但都是孩子們在用,「根本沒有想過坐在電腦前工作。」同社區的李豔豔叫她一起去,她連連擺手。但被「拉」來聽了兩節課後,她發現也不是不能幹。「我家孩子小時候在描本上學畫畫,這個也差不多嘛!」

李巧蘭家裡有4個孩子,都在附近鄉鎮上學。開始培訓那幾天,她學習的時間比其他人都長,卻總「慢一拍」。有一次,好不容易標註完成,卻因為忘了保存,導致一個小時的工夫白費了。跟自己較勁的李巧蘭當場就哭了出來:「為啥偏偏是我不會!」

但李巧蘭不服輸,她總是拿個本,把電腦演示文檔裡的內容抄在本上。慢慢熟悉後,她發現這個工作其實並不難。「再練幾天,我就能『接單』了。現在我們『驛站』分配來好多活,正缺人手呢!」

五和居社區靠山呈階梯狀分布,清一色的灰磚灰瓦,家家門前都懸掛著紅燈籠,頗具新農村風貌。這是臨縣第一個整村移民搬遷點,由附近山上的5個村子搬遷至此。現在,有15個像李巧蘭這樣的脫貧戶在五和居標註驛站接受培訓,準備成為大數據標註員。「一張中等難度的街景圖標註,算下來能掙10元左右。」臨縣組織部長李考玉說,「熟練度上來後,他們在家就能完成工作。我們將布局更多的『標註驛站』,利用職校進行培訓,帶動更多搬遷戶增收。」

近年來,呂梁市在大數據產業發力,連續四年舉辦「數谷呂梁智贏未來」大數據產業推介會。在大數據項目落地生根的同時,將其和脫貧戶增收結合起來,讓更多普通群眾享受到大數據的發展紅利。

相關焦點

  • 「「大道康莊」山西篇」擲地有聲!山西這樣兌現對「紅土地」的承諾
    ,有力保障了搬遷貧困戶實現穩定產業就業,有效銜接了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逐步構建起社區治理的新格局。希望把黃花產業保護好、發展好,做成大產業,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的「致富花」。雲州區志海黃花專業合作社監事楊旗跟黃花打了27年交道,通過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他帶動了周邊5000餘戶貧困戶,種植黃花2萬多畝,外銷1億多元。
  • 羅城「易地搬遷+」讓貧困戶安居樂業
    截至7月底,全縣意向搬遷貧困戶3044戶(含無房戶)13056人(其中已籤訂舊房拆除協議2848戶12240人);已分房2189戶9854人,佔搬遷總人數13056人的75.47%。    為深入推進易地搬遷工作,該縣在縣城區內劃出500多畝土地用於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仫佬家園」和鳳凰寨移民安置小區項目,總投資12億元。
  • 交城:公益「一畝地」成搬遷群眾「綠色莊園」
    2018年5月,按照交城縣委、縣政府易地扶貧搬遷要求,交城公益順風車協會在梁家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立了「褐小美志願者服務中心」,志願者在多次的入戶走訪中,了解到,對於多年從土裡刨食的搬遷群眾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能得到一塊耕地,既是行動上的幫扶,也是精神上的安慰。貧困戶對種地的期望,點亮了公益順風車協會會長成龍燦的幫扶方向。「百姓需求就是服務的方向。
  • 昔日貧困戶今朝幫扶人,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
    從貧困戶到脫貧,再到扶貧專職幹部,她在恭城縣蓮花鎮的扶貧事業中找到了人生價值。昔日貧困戶,今朝幫扶人恭城縣蓮花鎮扶貧專職幹部鳳禮整理貧困戶檔案 龍興攝鳳禮生於1994年,母親在她小學時患病離世,家中還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妹妹,父女三人相依為命,生活很清苦。
  • 90後「掛麵郎」的人生逆轉:昔日貧困戶 今朝「技術員」
    從昔日返鄉創業的貧困戶,自己摸索著做掛麵,到兩年後擔任縣上掛麵扶貧車間的技術員,郭家溝鎮鑽天咀村村民慕佳宏用辛勤和努力改變著自己的人生。慕佳宏是一名90後掛麵傳承人,2018年在張家山鎮張爺爺掛麵廠經過技能培訓後回家創業,開始自己做掛麵,通過網絡銷售和代工模式盈利。自己家做的掛麵味道好,深受顧客歡迎,他開始思索著如何讓掛麵走出吳堡,讓更多的人知道手工空心掛麵這門老手藝。
  • 數據標註員:人工智慧行業的「築夢師」丨曼孚科技
    事實上,現階段提升AI認知世界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仍然是監督學習,而監督學習下的深度學習算法訓練十分依賴於數據標註員進行標註數據。可以說,如果數據標註是人工智慧行業的基石,那麼數據標註員就是數據標註行業的基石。2020年2月,數據標註員被正式定義為「人工智慧訓練師」並納入國家職業分類目錄。
  • 【70周年大型成就展 · 山西元素】脫貧攻堅的呂梁答卷
    【70周年大型成就展 · 山西元素】脫貧攻堅的呂梁答卷 2019-10-1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瀏陽:百箱蜜蜂送到戶,貧困戶收穫「甜蜜」大禮
    7月6日,社港鎮組織開展「送技術、送項目、送產業」助力扶貧攻堅活動,瀏陽市多友園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風格給新光村包括徐國如在內的4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送上了「甜蜜」大禮。甜蜜大禮種養專業合作社送蜂送技術袁風格養殖蜜蜂已有20餘年,有著豐富的養殖經驗和穩定的銷售渠道。
  • 交城:公益 「一畝地」成搬遷群眾 「綠色莊園」
    2018年5月,按照交城縣委、縣政府易地扶貧搬遷要求,交城公益順風車協會在梁家莊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立了「褐小美志願者服務中心」,志願者在多次的入戶走訪中,了解到,對於多年從土裡刨食的搬遷群眾來說,土地就是他們的命,能得到一塊耕地,既是行動上的幫扶,也是精神上的安慰。貧困戶對種地的期望,點亮了公益順風車協會會長成龍燦的幫扶方向。 「百姓需求就是服務的方向。
  • 長治、呂梁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技能培訓送到家就業致富奔小康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本,連續三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培訓百萬勞動者作為給老百姓辦的民生實事之一,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由此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 隆回:後續就業幫扶打開易地搬遷致富門
    據該縣發改局局長劉維湘介紹,貧困戶遷的是家,政府搬的是優質服務,該縣通過後續就業精準幫扶,加大後續就業幫扶力度,多舉措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有效促進了就業,實現了脫貧致富。截至日前止,全縣共有3700名易地搬遷戶通過後續幫扶,確保了易地搬遷戶每戶有一人就業,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
  • 易地搬遷戶 融入新社區
    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芮城縣民政局全方位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加強2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管理,讓752戶2098位搬遷農民住進幸福家園,過上高質量生活。提高站位,黨員先行,突出基層黨建引領。為了讓搬遷戶儘快融入新社區,芮城縣全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基層黨建和社區治理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牽頭,遷入地鄉(鎮)黨委配合,民政局督促指導,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黨員進行全面管理,成立安置點基層黨支部和群眾服務中心,建立公開欄並實行「三務」公開,建立臺帳,成立(掛靠)24個黨支部。
  • 小小「南瓜子」蝶變「大產業」 - 山西經濟日報數字報
    在離石,和呂梁市寶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籤訂訂單農業,已經成為了貧困戶們脫貧增收的渠道之一。  呂梁市寶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創建於2017年3月,是由公司負責人裴誼君出資成立的,總部位於呂梁市離石區交口鄉交口村呂梁高級實驗中學斜對面,註冊資金為2000萬元,是一家以「網際網路+合作社+基地+農戶」為一體的綜合性龍頭企業公司,線上銷售為公司產品的主要渠道。
  • 9:30,山西賽區呂梁藥茶專場開賽
    一杯山西藥茶,中華百草精華。9月26日,在首屆山西(呂梁)乾果交易會、第六屆呂梁名特優功能食品展銷會暨2020農民豐收節開幕之際,人民優選直播大賽山西賽區呂梁藥茶專場也將在呂梁電商創業扶貧孵化園精彩啟幕。
  • 易地搬遷話幸福 美麗橘鄉小康路
    現有人口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萬人;貧困村8個,佔全區行政村的 88.9 %;共有貧困戶662戶,貧困人數2108人,「十三五」時期全區搬遷任務244人,其中集中安置81戶240人,分散安置1戶4人。截至目前已完成搬遷任務。
  • 岑鞏:313戶扶貧搬遷戶 分到新房秒變城裡人
    2016年12月31日上午,岑鞏縣2016年(亞壩小區、大坪小區)易地扶貧搬遷分房儀式在縣人民會堂一樓會議室隆重舉行。來自該縣9個鄉鎮的313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來到現場通過抽籤獲得新房。抽籤現場熱鬧有序,在公證處的公證下,313戶均嚴格按照程序完成分房抽籤與確房登記手續,選定了自己的新房。
  • 桑植龍潭坪鎮:讓易地搬遷戶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桑植融媒6月21日訊(記者 姚懿恆 甘政 李卿瑤)6月18日,龍潭坪粽葉產業扶貧示範園投產儀式暨尋寶桑植粽葉活動正式舉行,該項目的建成將著力解決龍潭坪鎮16個村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後續就業問題,為貧困群眾長效穩定增收提供保障。省軍區駐紅軍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凱出席儀式。副縣長袁宏衛、張帆到現場直播,幫助貧困戶推銷粽葉產品。
  • 固始縣徐集鄉:易地搬遷為貧困戶開啟美好新生活
    在固始縣徐集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塔村新型社區,從花集村搬來的貧困戶姜瑞禮一家3口人,坐在寬敞、明亮的安置房裡,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原來家裡的老房子實在沒法住,一到下雨,光床上就得放6個盆接水。現在住在政府建的新房子裡,再也不擔心屋漏雨了。」姜瑞禮向筆者娓娓道來。文塔社區安置點是徐集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之一。
  • ——延川縣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搬遷戶就業小記
    搬出山溝溝 門口找工作 ——延川縣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帶動搬遷戶就業小記 發布時間:2020-12-16
  • 沅陵辦觀光果園讓搬遷戶安居樂業
    11月12日下午,瀏陽市大圍山鎮鼎達合作社果園迎來一批沅陵縣客人,他們當中大多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太安社區的貧困戶和社區幹部,這次遠道而來,既不觀光旅遊,也不訂購果子,主要是長辦產業見識和投師學習種果技術。大圍山出產名優水果,名聲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