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的人生本應更好」你不快樂可能是向人生索取得太多

2020-12-13 知我心理學

因為所學專業的關係,這幾年,見了很多人,在這些人中,不快樂是常態。

不快樂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歸結起來大概都是這樣一點:「我認為我的人生本應該是更好的。」可能是我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更好的,我的家庭條件應該是更好的,我接受的教育應該是更好的,我的戀愛狀態應該是更好的,我的外形應該是更好的……等等等等。

在這樣的認知下,不同的人又會有兩種不同的表現:一種是「永不言棄」,他們始終希望著自己的人生能夠變成它「本該有」的樣子。於是有的人減肥,有的人整形,有的人拼命工作;另一種是「自暴自棄」,認為自己的人生再也不可能變成理想中的樣子,並為之持續地感到絕望和痛苦。

當然,更多時候,兩種狀況是交替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這也是我為人類的掙扎深深著迷的原因。人們始終充滿掙扎,這種掙扎一方面表現出了人的局限,卻也與此同時、毫不遜色地表現出了人的堅韌有力。

與這種不快樂的原因並存的一個常見的想法是:「如果我的人生能夠變得xxxx,我一定就會更快樂了。」如果我長得很美,如果我現在能賺很多錢,如果我現在有一個愛人。

有時候你會很想說,hey,那個擁有你想要的東西的誰誰誰,也一樣痛苦不堪著呢。

當我見過了足夠多的人,彼此間仿佛錯位似的、擁有著別人想要的東西,而同時都處於不快樂中,我才慢慢地不禁覺得,可能"主觀的快樂感"是一個獨立變量,它與任何這些變量之間都沒有相關關係。只與你是不是一個快樂的人本身有關係/是同一件事。

說到這裡想起以前讀過的一個實驗(一時查不到出處的文獻了),說的是人的樂觀和悲觀程度是相對固定的,研究者跟蹤調查了一批樂透中了大獎的人、和一批因為事故意外殘疾的人,發現這樣的「大事」也只是在短時間內改變了人們樂觀和悲觀的程度。一定時間以後,悲觀的人仍然是「贏了許多錢的悲觀主義者」,樂觀的人仍然是「意外殘疾後仍然樂觀的人」。

「希望生活變得更好」中的「更好」是沒有盡頭的。人們理性上都明白這件事,卻只能靠自己實現了更好,卻又陷入新的痛苦,才真正開始理解這件事。

理解這件事,首先改變的,是我對「幸運」這件事的理解。

如同很多人一樣,我曾經覺得,那些相對來說付出更少,卻莫名被給予了很多的人是「最好」的,他們是上天的寵兒。人們經常羨慕這樣的人,因為他們的努力相對來說被給予了更多的回報,比如由於出身的關係人生非常順遂,或者因為機遇甚至是投機收穫了巨大的財富。

特別是當這些人德行有失,人們往往更加焦慮甚至憤怒,有的人會責怪命運的「不公」:為何ta如此「幸運」,我卻如此不幸?

我經過了長期的觀察與認真的思考,想說,其實這些「看起來人生要容易很多」的人,本身就是正在經歷著考驗

人類很奇妙的一點,在於每個人都只能局限在自己小小的身軀裡,非常獨立而隔絕地體驗著存活於世的經驗,用自己的體驗去歸納著「真理」。

我以前常常對於那些質疑自己過於「矯情」的人說,痛苦是沒有辦法比較的。每個人都只能感受到自己所感受的痛苦,所以一件所謂的小事,和一件大事給不同的人帶來的痛苦感,很有可能是程度相當的,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也可能是類似的。

同樣的,快樂也是沒有辦法比較的。看似擁有更多快樂的理由的人,所感受到的快樂,也很有可能與那些只擁有一點點的人近似——甚至還不如後者。

這些「人生容易很多」的人中,有不少人(針對性的教育可以改變一部分)會更難感到滿足、更少有能力珍惜。他們或者對「人生的容易程度」產生了與「一般人的體驗」有偏差的認知,或者對「幸運」習以為常而產生了過高的期待(例如期待幸運會高頻發生)。

人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理解,基於有限的自身體驗。這些幸運兒,容易誤以為好事還會持續發生,眼前這個機會之後,仍會有無數機會逐一開展。因此他們更容易輕率、魯莽地對待「好事」。

而人生是漫長的,對於任何人而言,都不會毫無瑕疵。你對於人生要求的越多,「瑕疵」自然也會越多——某種程度上,「瑕疵」的存在是由目光決定的。主觀快樂程度,與客觀所擁有的水平,比我們想像中更為剝離。

另一件與我們想像中不同的事情是:人不是在擁有中學會滿足的,人是在失去中學會滿足,在失望中學會珍惜。他們知道,即便所擁有的看似是如此的少,「擁有」的體驗都是如此珍貴。他們在「好事」面前,有一種維持幸福必須的小心翼翼和謹慎謙卑。他們不揮霍世界和他人對自身的善意。

比起實際上擁有多少,我現在更傾向於認為,滿足和快樂更多是一種思維習慣與價值觀。

只有給自己帶來滿足感、以及那些被自己好好珍惜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好生活」。否則你所得到的,也可能只是在你身邊經過——和「不擁有」一樣給你帶來苦惱;更不用說上天曾經饋贈你的東西,未必就不會收回去。

我現在覺得,最受上天寵愛的人,是那些得到的「很平衡」的人。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裡,他們的所得總體、相對而言匹配他們的作為;生活中有成就的累積,但也總有困難的挑戰發生——也許是在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也許是在人生的不同方面。他們的人生也許不是前進的很快,但始終在前進,同時也在過程中幫他們準備好了自己,去承受更多的「擁有」。

一方面,成就感讓他們相信自己,也相信努力;另一方面,挑戰讓他們看清自己的局限,也讓他們在命運面前始終保持一定的謙卑。在宇宙面前,我們多麼渺小,以至於在我們必須承受的一些東西面前,只能做出自己小小的努力——並不期許一定要改變太多。

隨著生命進程的推進,他們不斷消化著更多的成就、以及更多的挑戰。他們的世界觀不斷變得更為複雜,從而能夠幫助他們適應世事的變遷。他們對於「得不到」有著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準備——有些人只是理性上「知道」自己會有「得不到」,但從沒能「接受」自己有得不到。

他們也因為每一次挑戰,更珍惜每一分所得,即使他們發生在人生的不同方面——他們慢慢參透「快樂」是一種價值取向,幸福真的是一種「信念」。某種程度上,你是由於相信自己是幸福的,才變得幸福的。他們也因為更早學會了珍惜,而不容易錯失生命中珍貴而罕見的東西。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混亂中、在不同的「力」互相對抗的過程中,獲得暫時性的、看似靜止的動態平衡。自身,就是我們需要倚仗的,用來穿越這一生的東西。你與它唇齒相依,而不是與別的什麼東西。所以你所有關於修建ta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如果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覺得自己不夠幸運,或者羨慕某些人的「幸運」,我會建議你把「幸運」放到一個拉長到更長的時間維度裡看一看。

以前一位老師曾經告訴我,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的重要的事情,都是無法在當下理解它全部的、對於自己的意義的,無論是一個人、一份工作,我們可能需要經過很多很多年,才會在回頭時理解它對於自己究竟產生了哪些影響。

在我28年有限的生命體驗裡,由於特殊的職業,有幸見到了更多的人生故事,我目前覺得,好好壞壞的平衡,才是最幸運的事情。畢竟那些「過於幸運」的人,需要遠遠高得多的靈性天賦,才能參透一個平凡人可能很容易就參透了的東西。

我初戀曾帶我去伊斯坦堡一個很小的劇場裡看過一場演出。

那是一個夏日悶熱的黃昏,我們為了趕上時間一路疾跑,走街穿巷。因為場子小,觀眾們離演員非常近,圍坐在一起。

男人們脫下黑色外袍,露出白色的衣裙,整齊而無聲地旋轉——非常安靜卻動人心魄。那是六年前,我22歲,在他們漫長而重複的旋轉中我受了某種難以言說的震動,以至於當場落淚。

如今我覺得,那時的我,其實是懵懂地感受到了一種複雜而圓融的、被稱為 「智慧」的東西。

我們在人間行走,一手要接納上天的給予,一手要面向大地支撐住自己,而在這中間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只是重複地旋轉。重複、專注、忍耐

最終,這個過程本身就成為了「美」,成為了「存在」,成為了心靈的滿足與寧靜;而反過來說,也正是這些東西本身裡,就必然地包含了對於「重複、專注和忍耐」的要求。

有一個姐姐曾經跟我說,自己的平靜來自於一種看似有些悲觀的世界觀。她說,每個人,包括我自己,每個人類都是那麼虛弱的,我們沒辦法做到那麼多,沒辦法承擔那麼多不切實際的期望。正因為這樣,她才不會去向他人、也不會向自己強求那麼多。

在那之後,她就找到了一种放松的平靜感,以及為了「僥倖」擁有的而感到快樂。

你要相信,你的苦樂參半的人生,正是你最好的可能。你既不用充滿「不服」地去追求、更不能沮喪地停止追求。你要的安寧與幸福,正是在這個「求」與「不求」的動態平衡中。

相關焦點

  • 我可能上年紀了,最近特別關心如何才能有更好的人生體驗感
    如何生活才能有更好的人生體驗感?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從我懂事起,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另一個問題上:「如何取得高成就?」,學生時期埋頭苦讀爭取好成績,畢業之後所有嘗試和努力,聚焦的點從來都是如何才能更優秀、更有能力、更會賺錢。
  • 感悟性人生,我活著我快樂;感受式人生,我快樂我活著
    在感悟中,我們會在相反的人生閱歷中,相互證驗而真覺到美好,就能樂觀地把苦難當作財富,把失敗當作磨練,把一時的不得志看作天降大任的前奏。感受式人生:我快樂,我活著感受式的人生,是感而應、迫而動的被動接受。世界向我們推送什麼,我們就在接受什麼。
  • 拉米:我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涯,但我鬼混太多,還管不住嘴
    法國球員拉米在接受《費加羅報》的採訪中談到了德尚和自己的職業生涯,他表示:「我本可以有更好的生涯,但我鬼混太多,還管不住嘴。」拉米在採訪中說到:「德尚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教練。我們倆起初的合作並不好,我當時討厭他。但現在,我要謝謝他。當我們贏得世界盃冠軍時,我向他道歉了。」「起初,他太嚴格了,他只考慮工作。
  • 人生最大的失敗,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我覺得他說很對,而且我也深有體會,該讀書的年紀,不好好讀,進入社會後才知道讀書的重要。今年35歲,吃了10年的苦,現在才懂得努力的重要性,現在才開始努力。一、那些前半生偷的懶,都變成了後半生埋的坑如果你有孩子,我相信你的壓力是很大的。你的不上進會帶給孩子一生卑微。
  • 可能你不快樂但是我希望你快樂
    也許在心靈深處的某一刻你很壓抑,很不快樂,但在我的心靈深處的我很希望你能夠快樂,你能夠幸福。你快樂了我也就快樂了,也許我很卑微,我卑微到只要你的一個微笑我就能開心一整天,不管這個微笑是不是屬於我,只要你的微笑我就很開心了。
  • 你說祝我快樂,可是你不知道沒有你我又怎麼快樂
    二、從前、喝酒、唱歌、那叫檔次;現在低調做人、努力掙錢、多陪家人、那叫靠譜;不管你混的多牛、多有錢、做和你年齡匹配的事;這叫責任。三、你說祝我快樂,可是你不知道沒有你我又怎麼快樂。四、人生有太多的不可控,誰都不知道明天是天堂還是地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現在努力,跑不過時間就跑過昨天的自己。五、 念舊的人總是最容易受傷,喜歡拿餘生來等一句別來無恙。只是你念你的舊,他又能記你多久,很多事猶如天氣,慢慢熱或者漸漸冷,等到驚悟,已過了一季。
  • 別管太多,你會過得更好
    不知道大家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領導交代你辦一件事時,你好意提出自己的擔憂,反倒得到領導一句:你照我說的做就行,那不是你該操心的。其實你也只是想把事情做好而已,可是你提出的那個點可能領導有其他思慮又或者領導也沒有辦法告訴你該怎麼辦,你這麼一針見血的提出來反而駁了他的面子。
  • 學習使我快樂?不!學習使我媽快樂!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相信很多同學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甚至會拿這句話調侃自己。但真實情況卻可能是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都快樂!一句話就能道出大部分學子的辛酸史!後臺也有同學留言說,小煮啊,我也想學習,可是知識它不進腦子啊!我該怎麼辦?通過這些,我大致能猜出各位的學習狀態了,看看下面這些,有沒有你!1.一開始學習,就發現有好多事情沒做。
  • 1071萬人將迎高考 家長:不必替我圓夢 你該有自己的人生
    在經歷了停課、網課、復學、延遲後,1071萬名考生將在7月7日迎來人生大考。  還記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嗎?面對一年一度的高考,你又有哪些感想?2020年高考前,央視網記者採訪了三位應、往屆考生的家長,關於知識、教育以及對下一代的期望,他們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 1071萬人將迎高考 家長:不必替我圓夢 你該有自己的人生
    在經歷了停課、網課、復學、延遲後,1071萬名考生將在7月7日迎來人生大考。  還記得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嗎?面對一年一度的高考,你又有哪些感想?2020年高考前,央視網記者採訪了三位應、往屆考生的家長,關於知識、教育以及對下一代的期望,他們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 從前的我失去了太多現在的我假裝很快樂是什麼歌 從前的我快樂過歌詞
    從前的我失去了太多現在的我假裝很快樂是什麼歌 從前的我快樂過歌詞  從前的我失去了太多現在的我假裝很快樂是什麼歌?再沒有你的消息  被傷的那麼徹底  陰沉的天角落裡還留著你的照片  極度睏倦閉上雙眼控制不住的淚腺  一個人的房間沒有你不敢想  活在一個人的明天沒有你不敢想  你從不知道我在夜裡輾轉多少次  那封未寄出的信我寫了多少字  把自己封閉就快要窒息  我原諒不了自己
  • 人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欲望太多嗎?
    人不快樂的原因?欲望太多,貪心不足。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因為欲望太多,貪心不足,就看不到希望;欲望過多,又不知節制,就會煩惱無邊,很難快樂起來。如果你不能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那麼縱使讓你擁有全世界,你也不會幸福。
  • 我越來越不敢打擾你,你的冷漠讓我覺得主動是那麼廉價
    2: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人群中一眼找到你成了我最擅長的事情。思念所達之地,目光所及之處都是你3:所謂人生,就是聽不完的謊言,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牽掛,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4:便宜的東西,只有在你買的那一刻是開心的,用的時候沒有一天是開心的;品質好的東西,給錢那一刻是心疼的,用的時候每天都是快樂的,感覺特別值得。5:我真的等了你很久,一直等到失去耐心和勇氣,才不得不讓自己放下,那種感覺我無法給你描述,畢竟你也不懂。
  • 你的承諾太多,美的讓我不知所措
    一、 我記得我愛過,哭著,要不回那些快樂!二、 一個人,一顆心,全部粉碎。三、 寂寞伴著我長眠,你走時堅決的身影,枯竭了愛戀。九、 感謝太陽又升起,繼續點燃我的夢想。十、 我們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生活對我們的態度。我們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人生有多成功。十一、 也許總懷念著你,也許模糊了自己,雖然傷心需要勇氣,我選擇哭泣。十二、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 你為什麼不快樂?因為你想的太多了
    每天都生活在為了理想和夢想奮鬥的路上,所以你是快樂的。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怎麼都不會快樂呢?我有同事就是這樣子,下雨天了,擔心顧客不願意出門,貨賣不出去,晴天了,又擔心不是雙休日,顧客會減少,有節假日了,又抱怨為什麼節假日自己那麼忙,看看人家,都有節假日,所以,心情經常不美麗。
  • 往後餘生,我要活得快樂
    短短一生,仿佛一下子就過了一半,前半生的我被迫選擇偽裝去迎接這個社會,而後半生,我要活得快樂,不必規矩。這些話語,是30歲的我寫給曾經20歲的我,也寫給現在20歲的你們。這一年,我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在網上說太多話(我指的是那些真正的表達)。
  • 後來我才發現最令我難過的事情不是你離開我,而是你不快樂
    三、在你忽略我時,我感覺全世界都忽略了我。在你主動找我時,我卻忽略了全世界。四、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用身體去旅行,或者用心去讀一本好書,只有讓自己放棄過太安逸得閒暇生活,才能丟棄一切的胡思亂想,讓自己忙碌帶給自己的快樂,幸福和滿足感。
  • 抑鬱症:我假裝快樂,人們就以為我真的快樂
    儘管有時還是會陷入間歇性的抑鬱,但我會像對待老朋友那樣,向它問好。然後請它玩幾天趕緊慢走不送。也沒再想一槍打死「抑鬱」這頭野獸,我們和平共處相處的非常好,也知道了要對自己道歉:「對不起,逼你太緊了。」或許有人想問,怎麼走出來的。
  • 「15歲女孩疑似弒母」:媽媽,雖然你給了我那麼多,但你讓我不快樂
    ——女兒交了朋友,媽媽就去調查,一來二去,朋友也不和瑤瑤一起玩了。 ——媽媽覺得女兒不夠開朗,在酒桌上要求女兒敬酒,有一次別人敬酒,女兒沒有站起來,媽媽就立馬訓她不懂禮貌。 有時候,瑤瑤被媽媽訓哭後,會哭著說:假如讓我自己選一個媽媽,我不會選你。
  • 持續的快樂是一種能力,人生多風雨,我選擇向陽而生
    人對於自己的生死很看重,詩人覺得生命的流逝也有獨屬於他自己的美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任歲月流淌,我笑靨化殤。任風雪蒼茫,我從容不怨。任雨落孤煙,我風輕雲淡。走到絕境,我們習慣向上看,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向下的路也有可能通往上面。我們需要多觀察而已便能發現。既然來人生走一遭,便不要負山的高,水的清,草的綠,花的香。不管將來結局如何,可是有這一路的風光,你的一生,便可自成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