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上年紀了,最近特別關心如何才能有更好的人生體驗感

2021-02-08 深夜書桌

已經有7.6萬喜歡深度閱讀的人

小墨個人微信:wslxm2019,歡迎來我朋友圈玩呀~

《2020年寫不夠100篇,1萬元你們瓜分》

文 | 李小墨

你有沒有全盤地、嚴肅地、認真地思考和研究過:如何生活,才能讓人生更幸福?如何生活才能有更好的人生體驗感?

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

從我懂事起,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另一個問題上:「如何取得高成就?」,學生時期埋頭苦讀爭取好成績,畢業之後所有嘗試和努力,聚焦的點從來都是如何才能更優秀、更有能力、更會賺錢。

比起「如何才能過得更幸福」,我更關心「如何才能取得高成就」,在我的認知裡,取得高成就自然就會幸福,無能、貧窮、困窘、沒有選擇權、沒有能力改變現況的人,一定會「百事衰」,一定是最不容易得到幸福的人。

某種程度上,這個想法是對的。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幸福人生」對我來說,就像是中年人用的表情包上空洞、無聊、客套的詞彙,我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可是,隨著個人發展和能力增長,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也有了相對更好的經濟條件之後,那種「如果我不努力,就會掉進深淵」的焦慮慢慢緩和了下來。

我發現「如何才能過得更幸福」是一個更大的命題,我們人生的終極目的是「幸福」才對,「如何生活得更幸福」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作業。「取得高成就」說到底只是獲得幸福的一種主流手段而已,看起來像個目的,但其實並不是目的本身。

可能這麼說大家沒辦法明白,從一個最關心「如何獲得高成就的人」到一個更關心「如何才能活得更幸福」的人,這個認知轉變對我的意義有多麼重大。但我能預感到我的人生觀、價值觀、我的想法、我的態度、我的行為、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會因為這個認知轉變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謝謝《內向高敏者》這本書,作者針對這個問題,提供了三個權威答案:亞里斯多德的幸福指南、特爾曼研究、格蘭特研究。

這三個答案肯定不能說是正確答案,但作為非常有水準的參考答案,讓我最大程度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我好像有點明白一個人會深深感到幸福的根基到底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有更好的人生體驗感。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向大家介紹:亞里斯多德的幸福指南、兩項權威的幸福研究特爾曼研究和格蘭特研究。希望大家也能從裡面找到自己的答案。

亞里斯多德的幸福指南

亞里斯多德是幸福哲學的始祖,他是一個關心個體幸福的哲學家。

2300年前,他就在他的《尼各馬可倫理學》裡探究過:「什麼是美好人生?人怎麼才能過得幸福?」

幸福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因為外部事件而產生的內心喜悅感,一種是合適的生活方式帶來的幸福。

因為外部事件產生的喜悅感是稍縱即逝的,比如升職、加薪、吃到一頓美味大餐、買到一隻一直想要的包包……

曾經有人採訪那些大公司的CEO,當CEO是什麼感覺,他們一致表示,升職的快樂在第一次董事會召開之後就消失了,因為他們將要面臨的是一系列公司經營的高挑戰難題。

那怎麼辦呢?難道我們追求幸福的過程,就像普羅米修斯的推石頭一樣嗎?推上山又滾下來,又推上山又滾下來?幸福不過是水月鏡花,我們對此全無辦法嗎?

亞里斯多德給的答案是:合適的生活方式和正確的行為,是能讓我們真正幸福的方法。

合適的生活方式帶來持久的幸福,這一點我很有感觸。

我現在過著一種非常規的生活方式:我是一個自由職業者,所有時間由自己自由支配。在家工作、有獨立書房,我做的事情一共就一件:全職閱讀+寫讀書文章,這是我最喜歡也最擅長的事。我把排版、更新、做PPT之類的不感興趣的工作外包給我的小助理。我有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我只維持少量、高質的人際關係。

有人會問我,你整天待在家裡不無聊嗎?從不無聊。

這是最適合我的方式,我比當記者的時候快樂,比朝九晚五上班的時候快樂。這種幸福來自對生活方式的深深滿意。

合適的生活方式當然是因人而異的,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探索。

但是亞里斯多德給了一個大體的方向:

第一,做事時,將自己的天賦和長處利用起來。

發揮優勢和長處,真的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你會有一種「找到自我」的感覺。

我喜歡閱讀、擅長思考和寫作、擅長獨處和長時間專注,現在的全職讀書寫作,真的是把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而做那些沒有發揮自己長處的事情,就覺得哪裡都彆扭。我不擅長推銷和銷售,大學的時候短暫體驗過這類兼職,簡直覺得痛不欲生。

第二、為自己設立目標。

這個目標不僅僅設定在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水平上,要更高一點。這裡的「更高」是兩個意思,一個是難度上比舒適狀態更好一點,另一個是意義上,更利他,能夠幫助和成就他人。從幸福的角度來說,幫助他人會讓大部分人覺得愉快。

我是一個用目標來管理生活的人,從我初中的時候開始,我就開始不斷地給自己設定大大小小的目標,今年開始列每日目標,我已經連續5個多月不間斷地列每日目標清單。

目標給人生方向感、實現目標給人成就感和充實感,這種幸福是漫無目地生活著的人無法體會的。

還有利他,我能這麼沉得下心來寫讀書文章,除了讀書寫作對我自己有幫助,還因為有太多讀者告訴過我,我的文章帶給他們的啟發和改變。寫讀書文章對我來說最有意義的地方就是,它可以讓我用幫助過自己的東西,去幫助別人。

這是我做這個事情的一個底層動機。當我意識到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這種快樂是純粹利己的生活無法比擬的。

第三,做對你來說好的、正確的、有價值的事情。

這就是內在動機。

我大學的時候,有一次被同學拉去做電話銷售的兼職,老闆給了一份電話清單,讓我們照著打,介紹產品,然後把感興趣的人篩選出來,後續給銷售人員跟進。上面的電話似乎全都是剛生過孩子的人的電話。我覺得特別不開心,特別不情願,因為我覺得這是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同時這樣盲打電話是在騷擾別人。而且介紹的還是一個我完全不了解的產品。

我覺得這不是好的、正確的、有價值的事。

一個人只有做對他來說好的、正確的、有價值的事情,才會幸福。如果做違背他價值觀的事情,就算有利可圖,他也很難真正快樂。

你也可以把這理解為「知行合一」,讓自己的理想、標準、信念、價值觀和行為一致,遵守你認同的價值觀和原則。

第四,要自己決定什麼事對你來說是好的、有價值的、有意義的。

關於意義,每個人的觀點都是不一樣的。

同樣是買保險,可能一個人賣得很痛苦,因為他覺得他在騙人,做的事情一點意義都沒有。而另一個人可能賣得很快樂,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幫助別人抵禦風險。

自由自願、自己負責的人生,才會真正幸福。

比如,父母強迫一個渴望當歌手的孩子去學醫,強迫一個想去大城市闖蕩的孩子留在老家四線城市的事業單位,父母覺得這是對他最好的選擇,但沒用,強迫無法帶來幸福。

只有自主的、合適的、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才能帶來持續的幸福。

這是亞里斯多德關於幸福的答案。

特爾曼研究


特爾曼研究和格蘭特研究都是花費多年時間、觀察許多被試者、統計可靠數據的追蹤研究。

特爾曼研究被認為是心理學界歷史最悠久的追蹤研究。研究者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劉易斯·特爾曼。

他對加利福尼亞州1500位出生於1910年前後的天才兒童,進行了長達35年的跟蹤研究,他去世之後,其它科學家又接棒把研究繼續下去。

這個研究是非常有爭議的,因為他選的都是智力測試中呈現出高智商、以及出生於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優於平均水平的孩子。作為「斯坦福-比納智力量表」的修訂者,他想證明智力可以遺傳,智力決定人生成就。但最後的結論很遺憾,智力和人生成就並不一定具有密切關聯。

我們今天想說的並不是特爾曼本人的研究主題和研究結果,而是另外兩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研究特爾曼的數據而得出的結論。規模這麼大,持續時間這麼長的研究,得到的數據是非常珍貴的,這兩個心理學家感興趣的,不是有哪些特點的人更成功,而是有哪些特點的人更幸福。

他們研究特爾曼研究的數據,得出一個結論:能夠讓一個人獲得長久幸福的個性是——認真負責的態度。認真負責的態度對生命的長度和生活的質量都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認真負責的人,確實過得都不賴。就算他們一手爛牌也能打好。

我想起一部小眾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真的是完美演繹這個結論。

落魄的劇場演員櫻井,陰差陽錯之下和認真負責的殺手近藤互換了身份。

櫻井35歲依然一事無成,債臺高築、窮困潦倒,住在像垃圾堆一樣的出租屋裡,身邊也沒家人沒朋友,絕望之下準備自殺,了結自己。可是因為繩子不結實,自殺失敗了。

他翻錢包找到一張洗澡券,決定洗個澡再自殺。殺手近藤因為身上染了血也進去洗澡,結果滑了一跤,摔失憶了。櫻井鬼使神差地更換了自己和近藤的儲物櫃鑰匙。

失憶的殺手以為自己就是櫻井,住進了出租屋。而櫻井則住進了殺手的豪宅。

殺手近藤,做殺手的時候認真負責,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連假身份證都是擺得整整齊齊。每次執行任務,會詳細調查背景資料,執行任務的時候也嚴謹細緻。所以聲名赫赫,並藉此過上極其優渥的生活。

當他突然變成了一個住在破出租屋、一事無成、窮困潦倒、無親無友沒工作的落魄演員的時候,他怎麼辦呢?

他把身上僅有的錢,買了筆記本和筆,開始分析情況:自己的性格特點是悲觀、邋遢、浪費、沒有計劃性,又分析了現在擁有的東西是什麼、目前所需的東西是什麼。

然後他就開始新的生活,他把狗窩一樣的出租屋收拾整潔、把屋子裡那些關於演技的書讀完並做了讀書筆記、去演技班學習、去劇場觀看他人表演,沒有穩定工作就去片場認真做兼職,還得到導演的肯定。他甚至還贏得了廣末涼子飾演的一個女編輯的歡心。

破敗的生活一下子就生機勃勃起來了。

而盜取了別人人生、幾乎可以說是一夜暴富的櫻井卻依然把日子過得糟糕透頂,乾淨整潔的豪宅很快都是菸頭、泡麵碗,東西到處亂扔,最後連個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就算給他豪車、豪宅、大量金錢,他也沒能幸福起來啊。

對自己負責、對生活的空間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人生負責,帶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面對每一件事,我們才會更幸福。

就像那兩位心理學家說的:「認真負責的人有更加健康的大腦結構和行為方式,他們常常有美滿幸福的婚姻,能交上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有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格蘭特研究


特爾曼研究一開始立項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研究「如何才能過得更幸福」,格蘭特研究就不一樣了。

格蘭特研究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為期最長的研究之一。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對1939年-1944年的268位哈佛畢業生進行了長期跟蹤研究,從畢業直到他們退休後,持續了七八十年,花費超過2000萬美元。這268個人裡,甚至包括了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

怎麼研究呢?

每位參與者每年都要接受多次問卷調查,每隔兩年心理學家都要和每位參與者見面詳談,每五年做一次醫學檢查,然後仔細研究這些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

什麼是幸福人生?

「一個人年老的時候,身體和靈魂都很健康,還對自己很滿意的話,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


那工程浩大的研究找到的幸福密碼是什麼呢?

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紐帶。

更成功的人,更有錢的人,並不一定會更幸福,擁有優質、溫暖的人際關係的人,一定更健康,更幸福。優質溫暖的關係,不僅保護大腦,還保護身體。

《原則》的作者瑞·達利歐,作為對衝基金橋水公司的創始人、世界頂級投資人,應該是世界上最有錢、最成功的人之一。

但是他說:


「我從一文不名到財富不菲、從藉藉無名到功成名就,自下而上地經歷了這一切。但我的判斷是:擁有最基本的東西,如一張舒適的床、良好的人際關係、美食、美好的性生活等,是最重要的。而這些東西並不會因你擁有金錢的多寡而發生明顯變化。

擁有更多東西所產生的邊際效用會很快下降。事實上,得到適量的東西比得到太多的東西更好,因為後者會伴隨著沉重的負擔。身處頂層會給你更大的選擇空間,但也對你提出更多要求。」

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我要努力奮鬥去獲得那些基本的東西,一張舒適的床墊、一個一家人住起來很舒服的房子、孩子的受教育機會……但是我也會花同樣的精力在人際關係上,我會用心地對待我的家人和朋友。還有我和自己的關係,我不會像之前一樣總是逼迫、攻擊和責備自己,我要善待自己。

我知道,關於如何才能更幸福的答案有千千萬萬種,但這三個答案絕對是最有參考價值的答案之一。

我們總說要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來生活,你所過的生活,你所擁有的人生是否是你想要的,唯一的判斷標準就是你是否幸福。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必要反思自己幸福的根基和不幸福的根源是什麼。因為追求幸福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推薦閱讀:內向高敏者,只是與世界相處的方式,和外向活躍者不同罷了

上一篇是:《海上鋼琴師》:為什麼他一輩子都不願意下船?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福利提醒:後臺回復書名「內向高敏者」,可以召喚電子書資源哦~對了,想和我學習讀書方法,想和我一起讀書的小夥伴,我有一個讀書社群,已有270+位愛讀書小夥伴加入,現在加入,送你一張優惠券 ↓↓樊登讀書籤約講書人,職業讀書人,前海南特區報記者,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全網熱賣中。公眾號: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每看完一本書就寫一篇深度解讀文章,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歡迎關注、星標和置頂。▼點擊閱讀原文,可購買小墨新書《請停止無效社交》。

相關焦點

  • 我的特別關心卻換來的是訪問限制
    我的特別關心卻換來的是訪問限制1:說話好聽的人,心往往冰涼;嘴上沒一句好話的人,心地卻很善良。人前很會做人的,背後總有算計。所以做人不能只看正面,要看背後才知全貌。不怕真敵人,就怕假好人。為什麼我從來都沒有我以為的那麼好?為什麼我做不到自己的期望?當我如此真實地面對自己,我不得不承認,我再也沒有資格對別人失望。8:你們到了一定的年紀的時候也就會發現,衡量自己成功的標準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你、愛你。
  • 人生在世,不吃苦是不可能的,只有這樣才能成長
    記得在看某一部電視劇的時候,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人啊,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現在拼命的奮鬥,就是為了以後能少吃苦,讓自己的孩子也少吃點苦。我記得最近熱播劇《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緣機仙子說:人生來就是吃苦的。
  • 「我覺得我的人生本應更好」你不快樂可能是向人生索取得太多
    不快樂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但歸結起來大概都是這樣一點:「我認為我的人生本應該是更好的。」可能是我的爸爸媽媽應該是更好的,我的家庭條件應該是更好的,我接受的教育應該是更好的,我的戀愛狀態應該是更好的,我的外形應該是更好的……等等等等。
  • 越是家人,越需要刻意的關心,先伸出手,才能握住對方!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開始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對他人的關心逐漸減少,人們逐漸忘了如何提問,也讓關係的連接就此中斷。找回彼此關係的起點,是發自內心的提問。如果經常關心自己、和自己交往密切的朋友,某天忽然對自己態度『冷漠』,我們會有什麼感覺?
  • 如何應對人生的無意義感
    某社交平臺上有個熱度挺高的話題,叫"如何克服人生的無意義感"。仔細刷了一下網友回復,發現人間可愛,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方式。生活縱使普通無華,我們都在自己的節奏裡一步步向前。要理解無意義,就需要深入有意義,也就是有價值是什麼樣的。做什麼事,或者發生了什麼,會讓你覺得有價值?以下可能是一些你會覺得有價值的場景:§ 工作上完成了大項目,得到上司認可,並獲得一筆獎金。
  • qq空間怎麼查看誰特別關心我 如何知道特別關心我的人方法
    你一定很好奇誰在QQ空間把你設置為特別關心的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查看特別關心自己的人是誰呢?有沒有什麼辦法呢?接下來就讓小編教給你怎麼查看QQ空間特別關心自己的人是誰。  qq空間查看特別關心我的人方法:  1、首先登錄我們的QQ並打開QQ空間,然後在左邊的分類中找到「特別關心」打開它;
  • 趙麗穎復工照,感覺老了不少,產後如何才能更好地恢復身體
    雖然成名有點晚,沒有在最美好的年紀走紅,但是如今,能夠快速完成人生幾件大事兒,也是讓人羨慕不已的。02那麼我們產後,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恢復好身材呢?其實,寶媽想要產後身材不走樣,快速非常好身材,科學的懷孕和坐月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 你以為的關心,可能成為他人的煩惱:真正的關心應該具備的7個特點
    只有當對方尊重我們是獨立自主的成年人,有權利、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關心才不會淪為控制的藉口。 7. 美德(Virtue):在關愛關係中,美德的體現在於對方能夠成為我們的行動榜樣(role model)。
  • 有了二胎,如何緩解大寶的失落感?家長需要這樣做
    就有一些新聞,屢次報導過關於二胎的事情,有好的也有壞的。有的獨生子年紀比較大,所以比較尊重家庭的選擇。如果父母決定好了,年紀比較大一點的孩子也不會多說什麼,對父母的決定,雖然大部分也不是很同意,但是至少也不會反對。有的獨生子年紀比較小,差不多已經六、七歲,上一、二年級的樣子,這時候的寶寶就表現出了他獨有的特徵,完全不想父母再有一個除自己之外的寶寶。
  • 我是我自己的主人——你家孩子的自主感有嗎?
    媽媽依然顧自己說話,女孩憤怒地跺著腳對媽媽吼叫:我要去玩水!媽媽立刻一把扯住孩子胳膊教訓道:你就是不聽話!女孩瞬間哇哇大哭起來,只聽媽媽接著責罵著。有時,我們養育孩子似乎「聽話」才是最關心的特質,如何讓孩子對家長百依百順?如何讓他們乖乖表現?當發生衝突,父母的行為到底是在照顧誰的需要?誰的感受被看到?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唯有打開自己,才能體驗真實的人生!
    奧利弗立刻收回他略微帶刺的言論,說出更溫和的版本:換作我絕對再試一次,而且會再接再厲。「我重複他這句話,仿佛那是先知的咒語,反映出他如何度日,以及我將如何度日。早已經意識到兒子不同尋常的反應,以及兩人特別的情愫,Elio的父母選擇鼓勵他去嘗試,去體驗,而不是枉顧他的感受,苛責他的行為。但看似非常個性的Oliver則不一樣,正如他自己所言:要是我老爸(知道他是同性戀),一定送我去管教所。
  • 平安好學效果好不好,人性化的教學模式體驗感更好
    為了提高少兒英語學習的樂趣,不少家長都會給少兒選擇專業的英語培訓平臺,讓少兒能享受到專業的英語知識教學方式,當然現在的少兒英語教學平臺還不少,因此在實際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注意,而平安好學也是很多家長選擇的方向,並且也讓不少的少兒獲得了更好的學習方式。而平安好學效果好不好?
  • 六旬老人表示:只有到我這個年紀,才能明白生男生女還是有差別的
    文|文兒兒子和女兒到底哪個更好,想必很多當父母的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女兒比較貼心,但是要操心的事情太多,而且以後也不會留在自己身邊,是要嫁人的。兒子不用為他操那麼多心,但是調皮搗蛋,也不讓人省心。況且以後娶媳婦又是一筆大開銷,壓力山大啊!
  • 考研徐濤:人生不只有一種可能,但唯有努力才能實現自己想要
    但我想說的是人生的確不止一種過法,讀不讀研都能生活,但在可以好好讀書的情況下,把學歷拿到手,起碼會讓自己以後擁有比別人更多選擇的機會,而且認識的人的層次也會整體有所不同,這很有可能會讓你可以更快實現自己的目標。
  • 孩子沉迷手機拒絕溝通,家長如何做才能與他們進行更好的交流?
    有的家長反映,孩子放學回家吃完飯之後,就會躲進自己的房間裡,房門一關,不知道是學習還是玩手機,更不清楚每天孩子在手機上都看什麼,和誰聊天,不管多大年紀的孩子,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手機,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 過來人:別讓娃早早上幼兒園,晚一年入學,人生可能會有質的飛躍
    最近,李奶奶和兒子兒媳又為孫女小諾上幼兒園的事吵起來了,因為小夫妻想把不到3歲的小諾送到學校,而李奶奶覺得孩子太小,不放心這麼早去幼兒園。 其實父母剛開始並沒有打算讓小諾提前上學,只是有一次在小區公園散步,遇上了送兒子上學的鄰居,而她的兒子和小諾一樣大。
  • 過來人:別讓娃早早上幼兒園,晚一年入學,人生可能會有質的飛躍
    最近,李奶奶和兒子兒媳又為孫女小諾上幼兒園的事吵起來了,因為小夫妻想把不到3歲的小諾送到學校,而李奶奶覺得孩子太小,不放心這麼早去幼兒園。其實父母剛開始並沒有打算讓小諾提前上學,只是有一次在小區公園散步,遇上了送兒子上學的鄰居,而她的兒子和小諾一樣大。鄰居說現在孩子要早一點送到學校,這樣才不會輸在起跑線,以後學習也會更好。
  • 路痴福利,如何才能更好的記住城市道路
    有些人方向感特別差,總是記不住路。很是苦惱,特別是男生。女生還好些,都說路痴女生萌萌噠。那麼我就告訴你一些小技巧,如何更好的記住路。特別注意,這裡說的記路是你需要經常走的路,如果你是去一個地方旅遊,一輩子可能只走一次,那你就麼有必要記了,呵呵,你懂得。
  • 年紀越大臉越大?你有可能是二次發育了!
    變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喜歡研究穿搭之外,最近我還有點沉迷於研究臉型。 畢竟臉是時尚的完成體,如果穿得很好看,臉卻亂糟糟的,那麼整體形象也會扣分。
  • qq空間怎麼看誰特別關心了我
    自從有了特別關心功能之後,很多童鞋都會設置一些自己特別關心的人,好隨時了解他們的動態。那麼如果我們也想知道qq空間誰特別關心了我的話,那麼qq空間怎麼看特別關心我的人?進入到自己的qq空間之後,就可以看到在頁面的左側會有一個「特別關心」的選項,選擇該選項。選擇好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頁面的右側,有我們特別關心的人,在我們特別關心的人的下方就會有一個「關心我的」。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誰關心了我。如果我們想更多人特別關心自己的話,我們可以選項「求關心」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