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給時間,
會長大嗎?」
近期,邊程在直播中言語不當,調侃搭檔任敏年紀大,腳臭,長得不好看等等。事後,儘管邊程立馬發文向任敏道歉,而任敏亦是高情商回應:「交給時間,會長大。」
但這件事並沒有因此消停,反而引起了網友群嘲:
「一個16歲的大男孩嘴怎麼會那麼欠,堪稱明星直播中最為尷尬的片段之一。」
「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理解為邊氏幽默?還是在向大家展現「狂懟」他人帶來的樂趣?」
大家紛紛對邊程的情商表示質疑,有網友認為邊程才16歲,說錯話情有可原,有的網友則認為年齡不應該是犯錯的藉口,比如同樣是童星出身的吳磊,情商就非常可圈可點。
不管是綜藝還是採訪,總能完美化解尷尬,高情商回應一些犀利的提問,對女生紳士體貼,有著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溫柔與涵養,和他相處過的前輩夥伴都讚不絕口,獲得圈內外的一致好評。
點擊播放 GIF 2.5M
原來情商這種東西,跟年齡無關,也跟性別無關,既不仰仗天生,全靠後天栽培塑造。
那麼,為何做家長的不多下點功夫,幫助孩子提升情商呢?
一、情商高有哪些好處?
我們常常說,走入社會後你會慢慢發現,情商的重要性是高於智商的,為什麼呢?
如果說智商高能讓一個人站到高處,那麼情商高便能讓一個人在高處站得更久,情商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成就與幸福感。
最重要的是,未來人們會面對更加快節奏的生活,高負荷的工作和複雜的人際關係,沒有較高的情商是難以獲得成功的,情商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影響限制智商的發揮。
正如蔡康永所言:「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這是一個正向循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獲得很多,也會在獲得的基礎上創造很多。
所以幼時對孩子進行情商訓練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有科學研究表明,家長如果能對孩子有意進行情商培養,那麼,他們不僅情商會提高,而且學習成績也會隨之提升,身體也會更健康,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會一路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二、情商低的誘因有哪些?
在當今應試教育壓力下,家長總是不惜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
各類課程班、培訓班,還有不再純粹的興趣班,唱歌、跳舞、小提琴、打籃球等原本用來放鬆解壓的愛好,都變成了佔據玩耍時間的課程任務。
如此超負荷的狀態下,結果卻經常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導致孩子厭學、學習獨立性差、任性自私等不良現象出現。
近年來,學生因學業壓力、得不到理解而選擇離家出走、逃避、自殺的現象頻頻充斥人們的眼睛,令人惋惜不已。
其實孩子學會做人比學會做學問更重要,然而很多家長都只注重對孩子智力的培養,而忽略了情商的訓練,結果導致情商低的孩子越來越多。
三、情商低通常會有哪些表現?
情商不同於智商,與遺傳沒有多大關係,一個人的情商高低,與後天的家庭環境與教育存在很大的關聯。
所以孩子如果長期在情商低的家庭裡生活,他可能就很難情商高,畢竟情商說白了就是與人相處的技巧,如果他從小看到大的都是錯誤的示範,他就很難自我矯正。
1.情商低和沒禮貌就在一念之間
很多時候,可怕的不是情商低,而是情商低還不自知,自詡單純,心直口快,心無城府,殊不知情商低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比如用餐禮儀是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情商高低的,比如我們在餐廳吃飯總能碰上有孩子大喊大叫,時不時的四處亂竄,周圍人都覺得不適和反感,孩子家長卻不以為然自顧自的吃飯。有的孩子碰上自己喜歡吃的菜就護在自己面前,別人一律不能碰,家長也只是遷就他,乾脆將連菜帶盤移到孩子面前。
還有有的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一到午睡不是吃東西,就是大聲說話,絲毫不顧忌是否吵到其他小朋友。做家長的,不僅要以身作則,對於孩子的錯誤行為不要包庇護犢,一定要及時制止改進。
2.別把耿直當盾牌,口無遮攔
耿直讓人愉悅放鬆,口無遮攔則是利劍,咄咄逼人。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喜歡打著「性子耿直」「只是開玩笑」「不想拐彎抹角」「沒有惡意」的由頭來刺傷別人。
對媽媽即將生二胎的小孩說:你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就不喜歡你了。
在公眾場合對著一個女生問:你化妝了嗎?你畫眉毛了嗎?你打粉底了嗎?
當面否定別人喜歡的偶像:那個人其實沒什麼實力,演技不好,歌也不好。
嘲笑別人的興趣愛好等等.......
他們不會去細想你的心情和感受如何,他們想的只是如何表現自己而已。一旦你展露出任何不快和反感,他們反倒覺得你「小題大做」「不懂開玩笑」。也許並沒有惡意,卻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傷害到別人。
映射在小朋友身上就是,到別人家做客:見到什麼就要什麼,不給就哭鬧;嫌棄飯菜不好吃,吵著要回家;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也覺得無所謂;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嫌棄不已...面對自家孩子,家長再補一句「他還是個孩子,別跟他一般計較」。
耿直是一種性格,是一種不拘小節的生活態度,而口無遮攔則是完全不顧別人感受,只要自己先吐為快,可能還會再加一句,自己就這性格,大家多擔待。
3.我只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
這句話出自黃曉明之口,卻像極了家長在家裡權威的樣子。「按我說的來」、「不要鬧了,就這樣,都聽我的」、「我不會害你的」。這些言論有沒有似曾相識,表現出一種基本不懂得或是不願意換位思考的意味,所以讓人難以接受。
不會換位思考的家長,教出的孩子基本也是以自我為中心,我高興怎麼樣就怎麼樣,其他人怎麼樣都跟我沒關係,說話就像發號施令,做事就是獨裁專制,讓身邊的人無所適從。
4.察言觀色是能力,隨機應變是本事
有的人即使周圍人都能看出來,他都無法察覺到他人的情緒變化。即使別人生氣的時候所說的話,他也無法分清是玩笑話還是氣話,很少會感受到他人弦外之音的意義。
這種情形,就會導致溝通困難,社交受限,不受人待見。沒有別的,就是相處太累,連吵架都吵不到一起去。你已經氣到極致,他丟給你一句:「這未必還有氣啊?」讓人哭笑不得。
儘管我們常常覺得特別善於「察言觀色」,非常在乎別人的臉色,不是一件好事,這樣的孩子活得太累,太容易委屈自己。但完全不懂得看眼色,也會非常令人困擾,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小夥伴卻不以為然。
5.任性妄為,情緒容易失控
美國作家丹尼爾·戈爾曼的經典暢銷書《情商》是這麼說的:情商就是情緒智力,是管理情緒的能力,能夠好好說話。
人受到他人的語言侵犯時,第一反應就是氣急敗壞要麼就是情緒低落。這種情緒化導致他們遇事不冷靜,處理問題也不夠理性,常常意氣用事,導致不成熟。
觀察一個人對情緒的把控可以判斷他的情商高低,過分壓制和過分發洩,都是情緒失控。情緒一旦上頭,連自己都無法掌控,把對事情本身的考慮拋諸腦後的人,情商都很一般。
比如有的孩子脾氣極差,情緒非常不穩定,而且毫無克制能力。一受到批評,或是起了衝突就情緒失控,要麼尖叫發洩,甚至是動手打人,怎麼哄都不願意低頭和解、認錯,要麼一言不發悶在心裡。
四、情商養成的關鍵,看到就是學到
1.儘早認識並理解情緒和情感
情商的培養要從溝通交流出發,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幫助尚不能很好進行自我表達的孩子進行表達。
我們可以用語言去描述孩子所處的環境、情緒、他人的情緒,來幫助他去認識情緒、理解情緒。
情緒有很多種:「開心、高興、難過、失落、悲傷、生氣、尷尬、害怕、驚慌、恐懼,友好、厭煩、靠近、退縮、討好、排斥、憤怒、平靜,等等」
對於年紀尚小的孩子而言,他們並不能很好的理解與識別情緒,但他們會觀察情緒、模仿情緒,所以家長說的話再多,不如用行為或是肢體語言去引導他,也可以藉助繪本加深印象,結合現實中具體的情境中去識別。
因為,懂得的前提是知道,如果孩子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情感一頭霧水,他是絕對不可能有一個高情商的。
2.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近日在微博看到了一視頻:因媽媽頭暈在休息,小學生哥哥替生病媽媽為妹妹做飯,視頻中,媽媽忍著頭暈準備起床做飯, 起床後發現兒子早已為妹妹煮好面。兒子還暖心地提醒媽媽:你頭暈,趕快回去躺著!
網友紛紛驚呼:如何擁有同款小暖男?我家的孩子從來只會等著吃!
我們認為,小暖男與普通孩子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共情能力」了。
這個孩子感覺到媽媽很虛弱、不舒服,在情感上理解了媽媽,從而主動的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別人,而不是只是表面上的理解。
3.耐心地示範
很多家長在面對與孩子的溝通衝突時,總是為了省事兒而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
或者是嚴厲地禁止甚至打罵;或者是謊話連篇地哄騙,許一些不會兌現的承諾,或者編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謊言。
這樣做可以在短期內達到效果,你會發現:「這樣做孩子就乖乖的了!」但這樣做卻相當於飲鴆止渴罷了。
有一句話這樣說:「慢慢來會比較快」。
如果你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培養好孩子的品格,那一定不是一次簡單的哄騙或者呵斥可以做到的,你需要從孩子出生開始到現在,每天每天都堅持去引導孩子。
比起簡單的呵斥或者哄騙,每件事都去耐心地解釋的確是很費工夫,每天每天地堅持也並不容易。可是,我很清楚,我若是沒有耐心,我的孩子就一定會變得沒有耐心;我若做事全憑本能衝動,那麼孩子也會被本能衝動的情緒所控制。
所以,「耐心」是我們為人父母必須具備的品質。
4.切忌太過嬌寵、溺愛
如果父母過分嬌寵孩子,會讓孩子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性格,覺得自己唯我獨尊,大家都需要讓著我。
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只需要考慮自己,不需要考慮他人的話,他是無法看到「自我」以外的世界的。
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那點東西,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無法客觀地看待世界,自然而然地,他就會成為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低情商者。
比如說我們在動車、高鐵上碰到的那些大吵大鬧的熊孩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低情商者:只管自己開心,不顧他人死活。
5.保持學習,開闊視野
「情商低」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認知能力的不足。
包括我自己,其實曾經也是一個典型的「自以為是」的低情商者。但後來學習了心理學之後,情商就得到了突飛猛進的提升,這不過是因為我認知世界的方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此,要合理地應對世界,與身邊的環境和諧相處,前提是要更全面的認知世界。
不論是兒童的,還是成人的情商,其實都是可以訓練、培養並且提高的。這其中的前提就是,多學習,多讀書,多提高,別偷懶,遇事冷靜多動腦。
說在最後:
黃渤是娛樂圈公認的高情商,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黃渤:大家都喜歡用高情商來評價您,您是這麼認為的嗎?
黃渤坦言:「這就是一個最大的誤會……有的事情願意開個玩笑,願意多承擔一些,願意做一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兒,就高情商了唄,就是這麼回事,有時候不太願意傷害別人」,其實就是不傷害別人,不委屈自己,有替別人著想的善意,有為自己盤算的睿智,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