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與蘇貞昌今會面 盼未來借力蘇團隊拼2012選戰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人民網5月19日電 民進黨「總統」初選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首度會面,蘇貞昌在會談中多次問蔡英文,「你要派我什麼工作?」對此,蔡英文說,希望未來借重蘇貞昌團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外界矚目的「蘇蔡會」在超越基金會舉行,蔡英文原本希望比照會面前「副總統」呂秀蓮模式,開放5分鐘讓媒體採訪後改為閉門會議,但蘇貞昌辦公室不同意,於是「蘇蔡會」全程公開。

蔡英文抵達會場後,雙方握手致意。蔡英文表示,向蘇貞昌和他的團隊致敬,這是走向2012年選舉緊密合作的開始;蘇貞昌表示,做為資深黨員,期待蔡英文要扛起責任打贏2012年這一仗。

蔡英文表示,前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領軍規劃小組,將整合黨內各系統和從政黨員,在規劃小組的討論過程中,都提到蘇貞昌和黨內很多先進,將在選舉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要符合蘇貞昌期待。

蘇貞昌回應說:「我沒有什麼期待,我尊重黨的運作,我將盡心盡力,主席要我扛什麼樣的角色,請不要客氣,主席你就說吧。」

蔡英文只說,這個選戰將非常艱巨,她沒有意思要逃避自己的責任。其它的事不會在電視機前報告,她也希望未來民進黨競選團隊,可借重蘇貞昌團隊。

相關焦點

  • 蔡蘇會氣氛尷尬 蘇貞昌6問蔡英文:派我什麼工作
    蔡英文開門見山地表示,選戰過程最重要,關鍵性的領導輔選人物,一定是蘇貞昌;黨內規劃小組會隨時為蘇簡報,「務必讓蘇院長覺得這是一個好的安排,讓選戰規劃符合期待」。蘇貞昌接話說,「我沒什麼期待啊,簡報也不敢當!」蘇追問蔡的選戰規劃,蔡英文尷尬笑說,「其他的事情,不會在電視機前面跟各位報告。」
  • 蘇貞昌六問蔡英文:派我什麼工作
    "蔡蘇會"昨天登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和臺"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言語暗藏機鋒。蘇貞昌六度追問蔡英文要派給他什麼"工作",還要求不要用一般政客的標準衡量他,直接派工作給他就好;但蔡英文沒給答案,堅持團隊討論後,再「鬥膽安排『院長』的位子」。     這場會面在蘇貞昌堅持下,全程三十分鐘完全公開在媒體面前。
  • 【華廣觀察】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是蔡英文拼連任的妥協選擇
    2019年是選戰最激烈的一年,離「2020大選」只剩下一年時間準備,蔡英文已沒有時間再慢慢選人了。蔡英文在11日的記者會上稱, 蘇貞昌具有經驗、魄力、執行力等三大優勢,這也說明蔡英文非常看重蘇貞昌的優勢對其連任的加分作用。同時,蘇貞昌對政治操作的事情可謂非常嫻熟,其政治表演功夫對蔡英文的連任之戰或許會有很大助益。
  • 當年蘇貞昌給蔡英文釘子 現在蔡英文送蘇貞昌轎子
    2011年蔡蘇會面30分鐘時間一到,兩人簡單握手後,蘇即起身走人,蔡與黨內大老柯建銘(右)馬上拉住蘇,要求再握手一次,最後蔡蘇握手20多秒給媒體拍照。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蘇貞昌:勝選很重要、勝任更重要    蔡英文:「院長」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很重要的    二次蔡蘇會,目的又是為了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要向蘇貞昌請益,但保守如蔡英文,這次還是沒說要蘇貞昌在選舉中扮演什麼角色,只說蘇貞昌是有經驗的政治前輩
  • 蔡英文組最強競選團隊 蘇貞昌:別再難為主席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晚報》  為營造團結勝選的氣勢,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2日舉行「出發,2012」記者會,宣布競選架構,由蘇貞昌出任「主任委員」,謝長廷接掌「總指揮」,遊錫堃負責「總督導」,強調這是勝選的組合。蔡英文的這項人事布局,等於是刻意安排這三人平起平坐。蔡英文還宣布,由吳乃仁出任競選委員會總幹事,蘇嘉全、林錫耀出任執行總幹事,且蘇嘉全同時掌理中部競選總部。
  • 看蔡英文的劇本 蘇貞昌「五味雜陳」
    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蘇貞昌去年三月在保安宮宣布參選臺北市長,逼蔡英文照著他「雙城奇謀」的劇本參選新北市長;如今,蔡英文率先宣布參選2012「總統」,又回過頭來迫蘇貞昌照著她的劇本演出。面對這樣的黨內氛圍,蘇貞昌心中必是五味雜陳。
  • 聯合報:蔡英文真想用"火柴盒"打發蘇貞昌?
    中新網5月17日電 臺灣《聯合報》17日刊文說,2012黨內初選期間,蔡英文陣營放出「贏的選『總統』,輸的拼『立委』」的說法,蘇貞昌頗表不屑,他說:「不是說選不到就要怎樣,因為這不是在摸樂透,不能摸不到就換一個火柴盒。」現在,蘇貞昌的口氣卻變了,表態「無論如何都要全力幫黨」,然而蔡英文而言,她真想用一個火柴盒就打發蘇貞昌?
  • 蘇貞昌不甘「裸退」為蔡英文「繳械」?
    文章摘編如下:民進黨2012初選期間戰得難分難解的蔡英文、蘇貞昌今天上午終於要見面了。只是,這場見面的安排顯得敷衍,馬英九今天上午大陣仗前進臺南召開就職三周年記者會,搶盡媒體版面,蔡選在同一時間會蘇,顯示並不想讓這件事被過度凸顯。
  • 蔡英文顧慮派系平衡欲分軌打選戰 蘇貞昌稱不妥
    中新網5月3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面對臺灣2012年的二合一選舉,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顧及派系平衡下,屬意由蘇貞昌、謝長廷分軌主導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選戰;消息傳出,引發蘇貞昌疑慮,昨日透過網絡強調:「分立只會分散戰力,甚至淪為雙頭馬車。」在勝選大原則下,「我認為這樣不妥」。
  • 蔡英文今宣布選民進黨主席 與蘇謝演「三國演義」
    3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民進黨5月25日改選黨主席,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確定回鍋參選,她今天上午將親自出面宣布參選,可望與現任主席蘇貞昌、謝長廷上演「三國演義」。  曾在2008年至2012年擔任2屆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在經歷2012選舉敗選、蘇貞昌出任黨魁2年後,有意回鍋參選黨主席的傳聞,近幾個月來未曾間斷。面對外界的頻頻追問,她始終簡短回以「時候到了就會向大家報告」。幕僚昨晚透露,如今就是時候到了。
  • 被問何時再與蘇貞昌會面 蔡英文尷尬苦笑避答
    臺海網5月23日訊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22)日到高雄市參訪時,當被問到何時再蘇貞昌會面,蔡英文尷尬地笑著避答,陳菊則忙著圓場。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昨日到高雄市大樹區參加大樹舊鐵橋溼地園區二期工程竣工典禮時,被媒體記者問到何時再與蘇貞昌會面,蔡英文顯得頗為尷尬,笑著避答;在旁的高雄市長陳菊則連忙打圓場說,都在安排中,「很快、很快」。
  • 蘇貞昌的末班車或蔡英文的頭班車
    蘇貞昌若取得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的參選地位,以長幼尊卑言,蔡英文可能必須接受「蘇蔡配」;但倘照今日情勢演化下去,蔡英文的行情看好,蘇若錯過二○一二,到了二○一六,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就可能是屆時六十歲的蔡英文,而不會是六十九歲的蘇貞昌。所以,二○一二是蘇貞昌的末班車。
  • 蘇貞昌年底下臺?蘇及蔡英文都回應了,網酸:笑話一則
    綜合臺灣中時報導,前臺行政機構發言人丁怡銘因牛肉麵事件失言,連帶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也成外界炮轟焦點,甚至外傳可能會在12月25日。蔡辦發言人張惇涵澄清相關傳聞和言論虛構不實,蔡英文目前沒有改組「內閣」的規劃。蘇貞昌除了稱,人生的劇本怎麼寫,他沒有辦法偷看,但一定會全力以赴。
  • 臺媒:用「制度」逼迫蘇貞昌、蔡英文就範
    民黨蘇貞昌和蔡英文「雙太陽」之爭越來越白熱化。臺灣《旺報》今日刊載評論分析蘇蔡決戰的制度化思維。文章指出,可以運用「制度」解決蘇、蔡問題的主客觀情勢,蘇蔡關係已難用溝通、協調方式化解,但卻是民進黨重返執政之路最大的隱憂。唯今之計,只能用「制度」去逼迫蘇、蔡就範。
  • 選臺北市長失意 蘇貞昌再挑蔡英文備戰2012
    中國臺灣網訊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民進黨大佬蘇貞昌參選臺北市長失敗之後,蟄伏一段時間,昨天出席某音樂會宣告再起,雖未表態是否進軍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但整場不斷喊出「超越」、「不放棄」,意在不言中,未來動向備受島內各界矚目。
  • 臺媒爆蘇貞昌、蔡英文碰面:比鄰而坐,幾無互動
    臺媒爆蘇貞昌、蔡英文碰面:比鄰而坐,幾無互動 2012年04月04日 08:5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田鼠哥」預言蘇貞昌下臺時間點:蘇對蔡英文還有「重要價值」
    臺灣政壇近期對於「閣揆」蘇貞昌即將下臺的傳言四起,甚至讓蔡英文親自在臉書發文「新內閣的半年成績單」,以相當直白的方式,表達力挺蘇「內閣」。有田鼠哥之稱的政論名嘴李正皓在新聞節目《關鍵時刻》預言蘇貞昌的下臺時間點,至少可以安穩地吃一頓年夜飯,因為對蔡英文而言,蘇貞昌還有「重要的價值」。主持人劉寶傑引言表示,蔡英文丟了一個短片「新內閣的半年成績單」,半年成績單最後最耐人尋味的是,「我們更要不斷精進,一起拼」,這是什麼意思?
  • 服裝隱藏密碼 蘇走休閒風、蔡換亮外套(圖)
    蘇貞昌投入2012初選後,雖沒有再穿粉紅色POLO衫,在幕僚建議下仍經常穿著休閒服。此圖為蘇貞昌日前參加屏東縣超越晚會。東南網4月14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民進黨2012初選民調訂25至29日舉行,蘇貞昌、蔡英文為了拼人氣活動頻頻。兩人最近的穿著明顯有些小改變,蘇貞昌雖延續臺北市選戰模式,卻沒再穿過粉紅polo衫;過去經常穿著黑色西裝外套的蔡英文,多了很多亮色系外套,看來更加年輕有活力。
  • 蘇貞昌屢向蔡英文要工作 蔡沒回應氣氛很尷尬
    蘇貞昌在席間一直微笑看著蔡英文。(中評社 黃筱筠攝)環球網5月19日消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早上拜會蘇貞昌,整個過程都是開放,因此兩人對話尷尬的狀況,都讓媒體捕抓到。蘇貞昌數度開誠布公說「主席你要派給我什麼工作,你就說吧!」
  • 蘇貞昌留任對誰有利?蔡英文?國民黨?
    但從黨內外的反應來看,擁有行政機構負責人去留主動權的蔡英文這番表態,顯然未能對「幕前」的「換閣」爭議畫下休止符,反倒是對「幕後」的暗潮洶湧,乃至未來的變化,留下了無窮想像的破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