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舉措,貫徹並落實中組部、教育部關於支援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促進西部各高校相關學科專業建設,我校於2001年、2003年和2005年分別與石河子大學、塔裡木大學和新疆大學籤署了合作協議和對口支援協議,對這些學校的學科建設、師資培訓、科學研究、教學管理、人才培養和幹部交流等方面給予了必要支援,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與新疆石河子大學的合作情況
(一)基本情況
2001年,我校與新疆石河子大學本著精誠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籤訂了合作協議,對師資培養、學科建設、科技合作等方面的支援事宜進行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包括:武漢大學重點支持並帶動石河子大學法學、資源環境、水利水建三個專業的建設;為石河子大學教師的培訓和深造提供便利,並鼓勵離退休教師到石河子大學授課或兼職;定期從石河子大學選派學生來武大進行學習交流;兩校聯合申報課題或研究項目,並進行聯合研究;幫助石河子大學建設相關的重點實驗室,並對重要儀器設備的購置提供諮詢和論證等等。
(二)協議執行情況
截至日前,我校按程序聘請了2名石河子大學具備博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作為兼職博士生導師。有43名石河子大學師生參加了我校的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我校水利水電學院選派了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先甲教授與石河子大學合作申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為其研究生講課。法學院先後有汪習根教授、柳正權副教授等專家、學者前往石河子大學授課。2003-2004年間,石河子大學法學院領導先後來我校法學院訪問,增進了兩校法學院間的合作交流。
二、支援塔裡木大學的情況
(一)基本情況
我校與塔裡木農墾大學於2003年10月共同籤署了《武漢大學支援塔裡木農墾大學辦學協議書》,擬在學科建設、師資培訓、科學研究、學校管理和幹部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必要支持和幫助。主要包括:武漢大學定期選派教師支教;兩校互派幹部交流,幫助塔裡木大學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兩校共同申報科研項目;定期進行學生交流與培養等等。2005年1月,在協議得到充分落實的情況下,我校又與塔裡木大學籤訂了辦學補充協議,將2003年籤訂的協議延期至2008年12月31日。
(二)協議執行情況
中組部選派了我校副校級幹部孫慶橋同志前往塔裡木大學掛職交流,擔任塔裡木大學副校長。該同志在塔裡木大學工作的三年期間,忠於職守、勤奮工作,為塔裡木大學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並榮立了「援疆幹部」三等功(詳見附件)。
其間,我校共接收了9名塔裡木大學教師參加「高校師資班」學習,接收了27名本科生跟班交流學習;塔裡木大學機關部門、各學院、直屬和附屬單位幾乎所有中層領導全部都來我校參加了培訓和學習;2003年我校邀請塔裡木大學的師生代表聯歡,進一步增進了相互了解和交流;2004年2月,塔裡木大學幹訓班20多位黨政管理幹部來到我校,校黨委書記顧海良、校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俞湛明和學校一些知名專家、教授分別親自作了專題講座。
我校水利水電學院為塔裡木大學提供水利類本科和研究生培養方案,並於2004年9月份派陳敏林副教授赴塔裡木大學講課。
2005年5月18日,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院士到塔裡木大學,為該校師生作了題為《學科建設與學校發展》的報告,並與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員勒布斯拜•拉哈木進行了會談,雙方就進一步合作交流進行了磋商。
三、對口支援新疆大學的情況
(一)基本情況
根據《教育部關於決定增加武漢大學對口支援新疆大學的通知》(教高函〔2005〕2號),經兩校多輪溝通,我校於2005年5月20日與新疆大學籤訂了《武漢大學對口支援新疆大學協議》。協議內容主要包括師資培養與學科建設、教學管理、科學研究、圖書信息資料建設、幹部掛職交流、重大發展規劃的決策諮詢、成立聯絡合作小組等事宜。隨後,根據「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我校決定在數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法學等三個一級學科方面對口支援新疆大學相關學科建設。經多次磋商,我校與新疆大學先後籤訂了《武漢大學 新疆大學「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對口支援合作協議》、《關於支援新疆大學法學學科建設的協議》、《關於支援新疆大學數學學科建設的協議》、《關於支援新疆大學測繪學科建設的協議》。
(二)協議執行情況
我校選派法學院院長助理皮勇副教授執行支援新疆大學法學學科建設任務,同時他又被新疆大學法學院聘為副院長。
2005年9月至11月,皮勇老師聯絡武漢大學法學院、新疆大學法學院商定並籤署了武漢大學支援新疆大學法學院學科建設的總體協議和執行方案。2005年12月新疆大學法學院選派多位青年教師到我校進修。同時,我校法學院還派遣了法制史教研室柳正權副教授赴新疆大學講授研究生學位課程。2006年2月起新疆大學解銘老師來到我校法學院環境法做訪問學者,時間為一年,導師為王樹義教授。2006年5月,新疆大學王照東老師來我校法理學博士後流動站進站工作,工作時間為兩年。
測繪學科與數學學科的支援協議也在執行之中,新疆大學易學鋒老師將於2006年9月來我校測繪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同時也將進行同門課程教師間的互訪和聯繫。
四、經驗總結
1.對口支援西部高等學校的工作得到學校領導高度的重視和相關學院的支持,並有相應的政策和經費保證,這是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根本保證。
2.新疆地處祖國邊陲,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著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我們派出的援疆幹部和教師都應具有高瞻遠矚的工作思路,並不斷學習,把握國情,能適應複雜的工作環境,從而較好完成組織交付的援疆工作。
3.定期進行對口援助經驗交流或考察,有利於增進雙方的了解並促進合作的成功。從我校與這三個西部地區的高校的交流互動來看,經常性地相互溝通和交流,能消除一些誤解,也能更好地將支援工作做到受援高校最需要的地方。
五、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進一步推進與石河子大學、塔裡木大學的合作,加深相互了解與交流,探索與西部地區高校合作的有效模式。
2.關於武漢大學與新疆大學對口支援工作,新疆大學和武漢大學都希望對對口支援工作進行規範管理,希望程序化、規範化,希望能站在兩校共同發展的基點上,努力合作,共同運作。兩校要及時溝通信息,精心策劃,組織協調,希望以項目負責制的形式完成這項工作。兩校的合作也需要進行積極的宣傳,要為爭取良好的外部環境去創造條件。在適當的時候,將建立兩校間的校級領導互訪制度,促進對口支援工作的開展。
3.按照《武漢大學 新疆對口支援合作協議》的內容,全面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各項援助工作的開展。
4.近期,將精心組織實施《武漢大學 新疆大學「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對口支援合作協議》。我校數學與統計學院、法學院、測繪學院、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測繪遙感國家重點實驗室、GPS工程研究中心將具體執行各相關學科建設方面的支援協議。同時,我校將與新疆大學共同在新疆地區舉辦「三下鄉」活動、開展大型的學術論壇等等。
六、自我評價及建議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指引下,在中組部、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政策的號召下,我校積極參與,主動與石河子大學、塔裡木大學和新疆大學合作。特別是在接到《教育部關於決定增加武漢大學對口支援新疆大學的通知》(教高函〔2005〕2號)後,我校立即與新疆大學多次接洽,先後籤訂了五份協議,並積極地執行協議,支援工作取得了有效的進展。
同時,我校建議由中組部、教育部聯合從支援高校派出副校級的援疆幹部到受援高校任職,將十分有利於全方位對口支援工作的開展。
附件:《為了塔裡木的高教事業》
武 漢 大 學
二○○六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件:
為了塔裡木的高教事業
――記第四批援疆幹部孫慶橋
一個援疆幹部就是一面旗幟,就是一個新疆與內地相互了解的窗口。參加中組部組織的「第四批援疆幹部計劃」載譽歸來的孫慶橋就是我校插在西北邊陲的一面精神旗幟。自2002年8月到新疆以來,他擔任塔裡木農墾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一職已經三年,榮立援疆幹部三等功。
孫慶橋深為自己能有機會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工作戰鬥而自豪。
孫慶橋到新疆後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配到塔裡木農墾大學任副校長。該校位於經濟文化落後的南疆的阿拉爾市,交通不便,師資力量缺乏,辦學條件艱苦。面對艱苦的自然環境和多民族、多宗教的社會環境,為更好地完成援疆任務,他非常注重個人的學習,還經常深入到一線進行調查研究。他分析學校的政治優勢,尋找學校定位,他還與黨委成員一起,以思想觀念更新為先導,幫助制定了「三個規劃」,促使學校由「塔裡木農墾大學」更名為「塔裡木大學」,進一步明確了發展目標和辦學思路。
為了實現科研工作的跨越式發展,孫慶橋首先對學校的科研實力及學科進行深入調查。結合塔裡木獨特氣候條件、生物資源和文化資源,確定了塔裡木大學的科研工作方向――做塔裡木文章、創區域性優勢。
孫慶橋對學校科研的軟、硬體條件進行資源整合,組織協調。2004年,塔裡木大學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兵團塔裡木盆地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申報成功。2005年又申報成功了第二個重點實驗室。他邀請專家對教師在項目申報和科研方法上進行論證,逐院逐學科凝練方向,提高了項目申報成功率。2003年,塔裡木大學承接的國家、自治區和兵團的科研項目比上年增加了20多項。2004年和2005年,學校在承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國外合作項目和兵團博士基金項目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學校以塔裡木盆地周邊西域文化為特色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工作也全面展開。2003年創辦的全國惟一一家以「西域文化研究」為主要內容的網站,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04年,臺灣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慕名來到塔裡木大學,雙方聯合召開了「海峽兩岸絲路文化研討會」。他還在塔裡木的五個地州舉辦講座,宣傳文化多樣性及文物研究保護。2004年至今年,孫慶橋帶領研究所工作人員與庫車、新和、阿瓦提縣分別籤訂了合作協議,成立了塔裡木大學龜茲文化研究基地和塔裡木大學阿瓦提縣多浪文化研究基地。
孫慶橋先後編輯出版了《塔裡木大學新聞報導資料彙編》等資料;引進檔案信息化管理軟體,親自編輯了近百萬字的《塔裡木大學校史資料彙編》;他積極倡導依法治校,加強制度建設,出版《塔裡木大學公報》,為學校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管理提供了條件。
孫慶橋利用優勢,主動牽線搭橋,推動塔裡木大學與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集美大學等校的交流合作。2003年,他全力促成了《武漢大學支援塔裡木大學辦學協議》的籤訂。2004年,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一行七人到塔裡木大學考察,具有前瞻性的意見對塔裡木大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表彰孫慶橋在援疆期間的突出貢獻,當地政府授予他「阿拉爾市優秀市民」「兵團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他說:「我不虛此行……塔裡木是我生命中的第二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