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用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名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習總書記說:「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裡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為政》。
-
【學習詞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孔子《論語·為政》。習近平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引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學習與思考、實踐的普遍聯繫與重要關係。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一生傳道、授業、解惑,被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
【修身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24【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在古代多指修身,指從往聖先賢的書上學習他們的修身方式,習指的是將學來的修身方式應用到生活中。那麼這句話的翻譯從延伸角度來看,就可以理解為光學習往聖先賢的修身方式而不去思考,那麼這個人就會迷惑,就悟不到其中的理;而只是每天去思考,卻沒有學習的方向、方法,最後修身時就只能身體疲累、精神疲倦卻無所獲。「學而不思」會有兩個不好的結果。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大隊長訓後傳授經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大隊長訓後傳授經驗 2020-06-06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一個因果律的算法,學習是為了實踐,而不是為了考試,更不是為了附庸風雅,文化說到底是拿來用的,而不是用來裝飾的,學習就要思考,就要問自己為什麼,作者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想要闡述一個什麼道理,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
-
每日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基本注釋罔:一種解釋是:茫然無所得。另一種解釋是:「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殆:疑問,因為自己所思考的內容沒有依據,所以疑惑不解。譯文孔子說:「一味地學習知識而不自己進行思考,就容易陷入學習誤區,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進行學習,就會因為自己沒有理論知識得不到更有價值的結論。」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每日一言(名言、名句、名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釋義: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喻指: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只是善於思考而沒有學習的行動,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會因為知識積累的匱乏而限於空想失敗。
-
「思而不學則殆」是什麼意思?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本意和真意
今天,偶然看到某單位走廊牆上掛的一幅宣傳牌,上面的內容為:「【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仔細審讀這幅宣傳牌,感覺其中的譯文,大違《論語》本義,問題頗多。
-
王蒙談《論語》:思而不學則殆是nozuonodie(圖)
王蒙談《論語》:思而不學則殆是nozuonodie(圖) 2015-01-19 08:32:15在與錢文忠、趙士林的對談中,王蒙妙語不斷,還用說相聲的方式解讀經典名句,「思而不學則殆,您就變成大V了,只會雷人雷語,殆就是英文die,有句話叫nozuonodie,不作就不會死,孔子早就預見到了。」 重調《論語》結構 近些年王蒙一直筆耕不輟,去年出版小說《悶與狂》後被劉震雲贊為「回到十八歲」。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思則敗。
老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廖子說:「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實則敗。」每天至少寫一篇說說,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是俺堅持了三年多的一個好習慣。思而不記則忘。人的腦海裡時常會有突然一閃的靈感與隨悟,如果不及時的把它記錄下來,它就會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你們別看我這鳥人只是初中沒畢業的文化水平,但我的文筆與思維力還真是不差的,就這一點小小的優點,就完全得益於我隨感隨記的好習慣。由於平時的閱讀量少與文化水平所限,在我的腦海儲存庫裡從來就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思則敗
老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小廖子說:「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實則敗。」 思而不記則忘。人的腦海裡時常會有突然一閃的靈感與隨悟,如果不及時的把它記錄下來,它就會很快消失的無影無蹤。你們別看我這鳥人只是初中沒畢業的文化水平,但我的文筆與思維力還真是不差的,就這一點小小的優點,就完全得益於我隨感隨記的好習慣。 由於平時的閱讀量少與文化水平所限,在我的腦海儲存庫裡從來就沒有太多的華麗詞藻。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思則敗
老夫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小廖子說:「思而不記則忘,記而不實則敗。」每天至少寫一篇說說,想到什麼寫什麼,這是俺堅持了三年多的一個好習慣。但就這一個自以為的優點,還差點就在今天被我給中斷了。
-
每天學點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講了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
學而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最近網上有句話不知道戳痛了多少人:以前不學習總怪工作太忙,現在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有了一個多月的假期,可是也沒有花點時間看書學習。越來越多的人的時間被手機大量地暫用,一會遊戲,一會抖音,一會直播,一會刷劇……總之,輪不到閱讀與學習。與此同時,還想法真多,想工作,想收入,想前程,想生活,想意義……思來想去都沒有個結論,最後歸於不知所謂,不僅不快樂,更沒有內心寧靜。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連載3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第二 《論語》開篇第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哪裡學?在實踐當中學。古人的學習不是脫離工作在課堂裡專門學習,而是時時刻刻、面臨任何人、事、物都是學習。
-
感悟《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第二》「學」,有人翻譯為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被欺騙。論語開端即講「學」,這個學不僅是讀書的意思,因為現代人讀的書太雜,很多隻算是一種娛樂行為,談不上是學,《論語》中早就為「學」下過了定義,是一種人性境界的不斷提高,如果達不到這一點,也談不上學!學了,在心中有個問號,為什麼要這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不會被欺騙,所以孟子也說:「盡信書,不如無書。」
-
思而不學則殆
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整天只思考,不學習,就會鬆懈懶惰。通俗點講,就是愛幻想,不行動。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學生注釋 罔,一種解釋是:茫然無所得。另一種解釋是:「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意思是:如果不用心去體會,那麼你就會一知半解,昏昏然而不會有什麼收穫。如果不經常練習,那麼你就會心煩意亂,時時都感到不安寧。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