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用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021-02-19 共產黨員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名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引用的。習總書記說:「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裡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論語·為政》。大意是:學習而不思考,等於白學,甚至越學越糊塗;思考而不學習,則是胡思亂想,還會導致危險。

  孔子的這番話,將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做了極其完美的闡釋。

  孔子是一個特別強調學習的人。這一方面是因為孔子的身份是老師,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學習確實是人類的本質特徵之一。

  人類知識的累積性,決定了它的總量必然越來越龐大。這樣龐大的總量,遠遠超過了人類的記憶能力。另外,人類以往的知識中也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錯誤的;還有一些知識,很難說錯誤,但彼此之間的見解充滿了矛盾的。數量極其龐大、質量良莠不齊、觀點相互矛盾,這就是我們學習的時候不得不面臨的現實。面對這樣的現實,假如我們只是強調「學習」,結果只能是越來越迷惘。

  所以我們就必須「思」。所謂「思」,就是「思考」,就是我們作為各種知識、信息的接收主體,對浩如煙海、良莠不齊、充滿矛盾的知識和信息加以甄別、選擇、加工的過程。如果說學是「知其然」,那麼思就是「知其所以然」。這個「所以然」有兩層含義,一是表層知識背後隱藏的信息,需要用思來獲取;二是時刻反思,在總結當前不足和優勢的基礎上繼續前行。

  剛才說的是「學」離不開「思」。那麼,「思」能不能離開「學」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知識是思考的基礎和原材料,而要獲得知識,只有通過學習。學對於思,不學習,思考就只能流於空想,淪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思而不學」的麻煩還不止於此。不經過學習的思考,其本質就是胡思亂想,假如胡思亂想只停留在思考的層面也就罷了,如果要把自己胡思亂想的結果付之於行動,還可能導致嚴重的危險。「殆」是危險的意思,孔子說「學而不思則殆」,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

  因為孔子對於學習與思考關系所做出的解釋極其精到,也由於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說法,在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指導著中國人的學習和思考。比如宋代文學家晁說之就說:「為學之道,必本於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說:「致知之途有二:曰學,曰思。學非有礙於思,而學愈博則思愈遠;思正有功於學,而思之困則學必勤。」

  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知識日益碎片化的時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重要性就顯得更加突出了。從整體來說,人類知識的產生量越來越大,而真正堪稱經典的東西所佔比例卻越來越小,這就是清末張之洞在《輶(yóu)軒語》中所說的:「大約秦以上書,一字千金;由漢至隋,往往見寶;與其過也,無亦存之。唐至北宋,去半留半。南宋迄明,擇善而從。」假如說知識量太大、學習選擇之難在張之洞的時代就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麼在今天這個網際網路、自媒體的時代,這個問題簡直就到了令人崩潰的程度了。我們一方面必須要學習新知,否則就會被時代甩在後面;另一方面則必須有所選擇,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這樣的時候,要想不惘不殆,就只有學思結合這一條明路了。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習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每日一習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019-04-20 07:53:00來源:央廣網
  • 【學習詞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出自孔子《論語·為政》。習近平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引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學習與思考、實踐的普遍聯繫與重要關係。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一生傳道、授業、解惑,被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修身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24【格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譯文】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解讀】首先在這裡給大家講解一下這裡的名詞。
  • 大大用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這句話講得好。學習與思考、勤學與善思是相互聯繫和相輔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開來。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腦子裡經常裝幾個問題,反覆思考。  ——摘自習近平在中央黨校二〇一二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2012年3月1日  【原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解釋】  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感到疑惑。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大隊長訓後傳授經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大隊長訓後傳授經驗 2020-06-06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本身就應該拒絕「假大空」,口頭上說得頭頭是道,實際在操作過程中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實際上「巨嬰」本以為是什麼樣的,結果是另一種方式呈現,現實從來不讓我們,我以為,被社會毒打之後的我們,顯得更溫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一個因果律的算法,學習是為了實踐,而不是為了考試,更不是為了附庸風雅,文化說到底是拿來用的,而不是用來裝飾的,學習就要思考,就要問自己為什麼,作者通過什麼樣的方式想要闡述一個什麼道理,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本意和真意
    今天,偶然看到某單位走廊牆上掛的一幅宣傳牌,上面的內容為:「【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仔細審讀這幅宣傳牌,感覺其中的譯文,大違《論語》本義,問題頗多。
  • 「思而不學則殆」是什麼意思?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每天學點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譯文】孔子說:「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講了學習與思考的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學而不思則罔":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 學而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最近網上有句話不知道戳痛了多少人:以前不學習總怪工作太忙,現在受新冠肺炎的影響,有了一個多月的假期,可是也沒有花點時間看書學習。越來越多的人的時間被手機大量地暫用,一會遊戲,一會抖音,一會直播,一會刷劇……總之,輪不到閱讀與學習。與此同時,還想法真多,想工作,想收入,想前程,想生活,想意義……思來想去都沒有個結論,最後歸於不知所謂,不僅不快樂,更沒有內心寧靜。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連載3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篇第二 《論語》開篇第一句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哪裡學?在實踐當中學。古人的學習不是脫離工作在課堂裡專門學習,而是時時刻刻、面臨任何人、事、物都是學習。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的力量。
    學習是什麼,這是我們要明確的一個點,當然人一出生就開始了各式各樣的學習,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所學的東西,有的會慢慢的遺忘,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學習都有即時性。在上學的時候,我們為了記住各類的知識,而不停的學習來應對各種考試,那麼學習的本質是不就成了記憶,而隨著我們進入社會之後才發現,學校裡學的很多知識大多被遺忘了,即使沒有遺忘,大多也都用不上,造成了知識無用論的一種假象。
  • 思而不學則殆
    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整天只思考,不學習,就會鬆懈懶惰。通俗點講,就是愛幻想,不行動。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學生注釋  罔,一種解釋是:茫然無所得。另一種解釋是:「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意思是:如果不用心去體會,那麼你就會一知半解,昏昏然而不會有什麼收穫。如果不經常練習,那麼你就會心煩意亂,時時都感到不安寧。殆:危險。
  •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但問題來了,光是寫,那留給學習的時間呢?在沒有開始寫的時候,學習的力度還是可以的,每天看書、聽講座,知識儲備不斷增加,但沒有輸出,學習的效果還是差那麼一點點。首先要有大量優質的原料,沒有原料,模板再漂亮,根本就生產不出產品;同理,有原料也不行,沒有好的模板,加工出來的產品也是次品,或者根本滿足不了別人的需求。從古至今,同一原材料,經過不同人的加工,就有不同的作品,「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有差異的模板,才有了源源不斷優秀的產品。
  • 每日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基本注釋罔:一種解釋是:茫然無所得。另一種解釋是:「不求諸心,故昏而無得。不習其事,故危而不安。」殆:疑問,因為自己所思考的內容沒有依據,所以疑惑不解。譯文孔子說:「一味地學習知識而不自己進行思考,就容易陷入學習誤區,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思考而不進行學習,就會因為自己沒有理論知識得不到更有價值的結論。」
  • 王蒙談《論語》:思而不學則殆是nozuonodie(圖)
    王蒙談《論語》:思而不學則殆是nozuonodie(圖) 2015-01-19 08:32:15在與錢文忠、趙士林的對談中,王蒙妙語不斷,還用說相聲的方式解讀經典名句,「思而不學則殆,您就變成大V了,只會雷人雷語,殆就是英文die,有句話叫nozuonodie,不作就不會死,孔子早就預見到了。」  重調《論語》結構  近些年王蒙一直筆耕不輟,去年出版小說《悶與狂》後被劉震雲贊為「回到十八歲」。
  • 每日一言(名言、名句、名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釋義: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迷惑而無所得,只是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喻指: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即使記憶力再好成績也不會太好。只是善於思考而沒有學習的行動,即使邏輯思維能力再強也會因為知識積累的匱乏而限於空想失敗。
  • 換個角度讀《論語》: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的思考問題,就會茫然而沒有收穫;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殆,危也。危險,致使陷入危險之意。學而不思則罔對知識簡單的接納輸入,不進行思考,就像把東西胡亂的堆放在一起一樣,雜亂無章,沒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