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歲,整理出20種常見的小兒疾病,醫生教你快速判斷

2020-12-19 鴿子醫生育兒

孩子生病,爸爸媽媽總會很擔心。如果能在第一時間知道原因、針對病灶治療,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們針對0~3歲的孩子整理出20種常見的小兒疾病,讓爸爸媽媽能夠『找對醫生看對病』,縮短就醫時間,幫助寶貝快快恢復健康!

一、兒童感染科

常見疾病1.不明原因發燒

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外在症狀:反覆發燒超過3周,每次發燒溫度超過38.3度,到小兒科看診3次以上或住院一周以上仍無法診斷病因。

tips.發燒是0~1歲孩子最常見的急性症狀,3個月以下寶寶發燒有腦膜炎、泌尿道感染的疑慮,必須住院觀察;3個月以上寶寶發燒大多是感冒,在一般兒科檢查即可,不明原因發燒才需要掛兒童感染科。6歲以下不明原因發燒以感染疾病居多,其他包括川崎症、尿崩症、自體免疫疾病、藥物熱、腫瘤等也都是可能的原因。

常見疾病2.腸道病毒

好發年齡:1~5歲嬰幼兒。

外在症狀:發病第一天發燒至38、39度,第二天開始出現流口水、喉嚨痛、沒胃口、口腔軟硬顎交接處破洞、嘴巴附近及手腳長出不會發癢的紅疹或水泡的症狀。發病前曾經直接或間接接觸患病的孩子。

常見疾病3.上呼吸道感染(感冒)

好發年齡:6個月以上嬰幼兒。

外在症狀: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感冒。典型症狀是咳嗽、喉嚨痛、喉嚨癢、流鼻涕、打噴嚏,有時會合病發燒。感冒的孩子無論發燒與否,活力通常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常見疾病4.哮吼

好發年齡:1~2歲幼兒。

外在症狀:上呼吸道感染12~48小時後出現發燒、狗吠式咳嗽、喘鳴聲、呼吸窘迫等症狀,急性期(兩天)後開始嚴重咳嗽,形成支氣管炎。

常見疾病5.中耳炎

好發年齡:6個月以上嬰幼兒。

外在症狀:上呼吸道感染3天後出現發燒、耳朵疼痛的症狀,較小的孩子會出現煩躁不安的表現;嚴重者會出現耳漏,外耳道不斷有液體積聚或流出,用耳鏡檢查會發現耳膜發紅或膨出。

常見疾病6.急性支氣管炎

好發年齡:6個月以上嬰幼兒。

外在症狀:咳嗽、咳痰、喉嚨疼痛,有時會合併疲倦和發燒,與上呼吸道感染相比,痰量較多,咳嗽也比較嚴重。

二、兒童腸胃科

常見疾病1.嬰兒腸絞痛

好發年齡:1個半月~3個月的嬰兒。

外在症狀:時常半夜大聲哭鬧、因為用力哭叫而臉部脹紅、邊哭邊踢腳或邊哭邊舉高大腿,有時會在哭鬧過程中放屁。哭鬧時間一般會超過3小時,一周哭鬧次數超過3天。哭鬧時拒絕喝奶。

常見疾病2.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

好發年齡:出生3周左右。

外在症狀:喝完奶嘔吐,吐完討奶,喝完又吐,因為大量流失水分和電解質而脫水。初期嘔吐沒有膽汁,有可能出現噴射狀嘔吐也可能不會,隨著時間拉長,嘔吐程度會越來越嚴重,無論是何種情況,最終都會演變成噴射狀嘔吐。雖然好發年齡是出生3周,但也可能出生一周或出生滿5個月才出現症狀。

常見疾病3.腹股溝疝氣

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外在症狀:在大聲哭叫、用力咳嗽時出現肚子痛、食慾下降、不停哭鬧的表現,男寶寶會陰囊鼓脹、兩邊陰囊不一樣大;女寶寶會在腹股溝隆起腫塊。如果腸道沒有被阻塞,也可能完全沒症狀。

常見疾病4.胃食道逆流

好發年齡:3歲以下。

外在症狀:時常溢奶、嗆奶、嘔吐、半夜哭鬧,有時會合併反覆咳嗽,嚴重者會合併肺炎或消化道出血,嘔吐物帶有血絲或血塊,較大的孩子會出現上腹痛、正中央胸痛的症狀。可能會影響營養攝取導致生長遲緩,或因為憋氣造成暫時性窒息。

tips.除非孩子出現反覆咳嗽、消化道出血、心跳變慢或生長發育遲緩的表現,否則只要體重正常增加,可以不用特別處理。

常見疾病5.乳糖不耐症

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外在症狀:喝完奶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打嗝等症狀,腹瀉糞便為水狀,同時伴隨很多泡泡。症狀嚴重的大孩子通常會合併嘔吐。

常見疾病6.腸套疊

好發年齡:1~3歲幼兒。

外在症狀:間歇性腹痛、食慾下降、活力下降、腹部出現腫塊、排出類似草莓果醬的糞便,有的孩子會伴隨嘔吐。

常見疾病7.急性腸胃炎

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外在症狀: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下降,有的孩子會合併發燒,但一般不會超過3天。

常見疾病8.便秘

好發年齡:4個月以上的嬰幼兒。

外在症狀:連續3、4天沒有排便、排便超過10分鐘仍無法解出、排便時疼痛哭鬧、糞便堅硬帶有血絲。

三、常見小兒疾病

兒童過敏及免疫風溼科

常見疾病1.慢性咳嗽

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外在症狀:常見原因有氣喘、鼻子過敏、鼻涕倒流3種,當孩子連續咳嗽超過8周,兒科醫生會先將孩子轉診到過敏風溼免疫科排除這3種疾病。鼻竇炎、胃食道逆流、長時間細菌性氣管炎也有可能造成慢性咳嗽。

常見疾病2.食物過敏

好發年齡:1歲以下嬰兒。

外在症狀:接觸食物後出現打噴嚏、流鼻水、聲音沙啞、皮膚潮紅、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長出發癢顆粒狀紅疹、噁心、腹痛、腹瀉、嘔吐或呼吸發出喘鳴聲等症狀。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食物過敏。

常見疾病3.過敏性鼻炎

好發年齡:2歲以上幼兒。

外在症狀:早上起床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鼻塞、揉鼻子、張口呼吸、黑眼圈、嗅覺能力降低的症狀,有時會合併眼睛癢、揉眼睛、流眼淚。雖然過敏性鼻炎一年365天都會出現症狀,但換季時症狀會特別明顯。

常見疾病4.過敏性結膜炎

好發年齡:2歲以上幼兒。

外在症狀:過敏性結膜炎時常和過敏性鼻炎合併出現,孩子會出現眼睛癢、痛、腫脹、充血發紅、眼睛流出白色或黃色分泌物等症狀,時常會揉眼睛來止癢,卻容易在揉眼睛後合併針眼或細菌性結膜炎。

常見疾病5.異位性皮膚炎

好發年齡:1個半月以上到3歲以下嬰幼兒。

外在症狀:1歲以下孩子會在頭皮、臉頰、四肢伸側出現發紅、發癢、乾燥的紅色鱗狀結痂斑塊,嚴重者臉上會附著黃色片狀滲出物;1歲以上孩子的病兆會逐漸蔓延到身體屈側,在手肘、腳踝及膝蓋後方也出現紅色鱗狀結痂斑塊,患處容易因為反覆抓癢形成苔癬化斑塊。

常見疾病6.先天免疫缺損

好發年齡:不限,任何年紀都有可能。

外在症狀:先天免疫缺損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孩子通常會出現下列任一項或兩項情況:

一年內患中耳炎次數達4次以上。

一年內患鼻竇炎次數達2次以上。

一年內患肺炎次數達2次以上。

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疾病,持續2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病情。

體重增加緩慢甚至生長發育遲緩。

器官或皮膚深層出現反覆潰瘍、膿瘍,例如肝膿瘍、肺膿瘍。

皮膚反覆感染黴菌、反覆出現鵝口瘡。

每次感染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都無法痊癒。

出現2次以上的嚴重感染(如菌血症)。

提醒爸爸媽媽,無論掛哪一科,看病時將症狀說明的越詳細越好。如果先前有在其他醫院看病,看診時最好將先前就醫的藥單帶來給醫生。假使孩子已經在其他醫院就診做過部分檢查,及時告知醫生。看診後別忘了和醫生確認護理方式與複診的注意事項,如此才能讓孩子獲得完整護理、快快痊癒。

相關焦點

  • 寶寶長疹子未必是皮膚疾病,常見3種會出疹子的疾病
    兒科醫生是寶寶健康第一線的守門員,建議先至兒科就醫,判斷寶寶的疹子因何而起,若確定是單純皮膚疾病,且兒科醫生無法處理時,再轉診至皮膚科,接受更專業的診療。腸道病毒造成的疹子,每年狀況都不太一樣,對於全身性疾病來說,皮膚的疹子只是一種症狀,如果只聚焦於疹子,很容易忽略病因而造成誤診。
  • 0-1歲寶寶春季常見疾病整理
    寶寶生病,當媽的比自己生病了更捉急更難受……1歲以前的寶寶體質還沒發育全,多數寶寶1歲後就好一些不愛生病了。今天來整理寶寶們最容易患的一些疾病,專家和網友們應對的方法。有了這個,寶寶生病你就再也不發愁了。
  • 感冒、咳嗽、過敏、發燒,寶寶0-1歲常見疾病整理
    寶寶生病,當媽的比自己生病了更捉急更難受……1歲以前的寶寶體質還沒發育全,多數寶寶1歲後就好一些不愛生病了。今天小編來整理寶寶們最容易患的一些疾病,專家和網友們應對的方法。有了這個,寶寶生病你就再也不發愁了新生兒黃疸寶寶出生後,你也許會注意到他皮膚發黃,別擔心,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正常現象。
  • 小兒發熱出疹是怎麼引起的?應警惕這3種疾病!
    原標題:小兒發熱出疹是怎麼引起的?應警惕這3種疾病!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兒發燒出疹疾病,包括有手足口病、幼兒急疹以及水痘等,這幾種疾病處理起來是有所不同的,家長需要識別皮疹形態特徵,做好疾病的區分才能做好相應的護理,切不可盲目的使用藥物。
  • 小兒嘔吐,常有3種表現,這3種方法,幫你輕鬆解決
    小兒嘔吐是兒童常見的病症,這種病症多發於3到6歲的兒童,當然不同年齡階段也有著不同的表現。而嘔吐是食管或胃腸道逆蠕動,並伴有腹肌強力痙攣性收縮,一些嘔吐物就會從沿至食管出來,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小兒嘔吐,一般常有3種表現1、一般表現小兒嘔吐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次數較多,主要是由於胃腸道感染性疾病、胃腸炎以及細菌性痢疾等引起。
  • 教你快速判斷
    教你快速判斷 流鼻涕、咳嗽、喉嚨痛……小孩子總會患上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有些是有傳染性的,有些則不是。那麼,孩子遇到哪些疾病需要在家休息呢?如果體溫超過38攝氏度,就要引起注意,讓孩子待在家裡,因為發燒是各種疾病的前兆。(2)孩子真的有足夠的精力讀書麼?如果孩子太不舒服,以至於難以吸收課堂內容,還不如讓孩子待在家裡。(3)孩子是患了如流感或紅眼病等傳染疾病麼?
  • 19種實用小兒推拿教學
    2.百病歸宗,陰陽為本,建立二元論 疾病千變萬化不離陰陽,如何將八綱辨證和臟腑辨證相結合?通過陰陽兩綱把握疾病的本質,特別是小兒形氣未充,體屬稚陰稚陽,陽易耗散,陰易消亡。將各種陰陽套路按一定比例聯合運用,從而調平小兒陰陽,以達到快速治病的效果。3.天人合一,按時開穴 重視子午流注理論,如何將五行和八卦推算與小兒推拿相結合?
  • 小兒尿頻是病?2招教你輕鬆解決
    媽媽們有聽說過小兒尿頻症嗎?如果你的寶寶每天的排尿量過大、排尿次數過多,媽媽們就要小心了,寶寶很有可能得了小兒尿頻。小兒尿頻是一種小兒頻繁排尿且很常見的疾病。引起尿頻的原因分為兩大類:病理性既由疾病引起的小兒尿頻症。病理性尿頻可能是因為寶寶患有尿道感染、結石、腫瘤或存在異物,以尿路感染為多。
  • 小兒肺炎早期症狀 五個步驟教你正確判斷
    原標題:小兒肺炎早期症狀 五個步驟教你正確判斷   肺炎是一種我們熟悉的疾病,主要在兒童當中發生的情況比較普遍,它的出現讓好多家長特別苦惱,我們在發現孩子有不正常的情況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 小兒推拿李波:孩子咳嗽就怕咳出肺炎?小兒肺炎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這其中,80%發生在2歲以下寶寶。● 我國5歲以下兒童,每年約發生174萬例嚴重肺炎球菌疾病,其中約有3萬兒童因此夭折。正因為肺炎這麼「兇」,家長難免聞「咳」色變:孩子一直咳嗽好不了,就開始害怕孩子得了肺炎。
  • 0-6個月嬰幼兒常見疾病問題的防治
    今天為大家科普一下0-6個月的嬰幼兒常見的幾種疾病情況防治:嬰兒臍疝的辨別及處理不少寶寶在哭鬧的時候,肚臍位置就會鼓起一個大包,不哭的時候包塊就會消失。這是由於寶寶的腹壁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臍環沒有完全閉鎖,如果增加腹部壓力,腸管就會從臍環處突出,這就是臍疝。
  • 小兒推拿治百病 教你4種常見手法
    在民間有小兒推拿治百病的說法,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小編提醒,在為寶寶進行推拿之前要先學習正確的推拿手法,這樣才不會由於錯誤的方法而傷害到孩子的健康。   在民間有小兒推拿治百病的說法,這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 聽咳嗽聲也可辨認疾病 中醫教你來防治
    原標題:聽咳嗽聲也可辨認疾病 中醫教你來防治 2017年11月04日 家庭醫生在線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對於「聞」這種方法,大家知道多少呢聞同望、問、切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對疾病作出正確判斷。今天中醫告訴大家如何通過聞聲辨病和預防咳嗽。
  • 【蒲公英】小兒過敏怎麼破?
    別著急,讓我來教您怎麼做~公利君小兒過敏近年來中國兒童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逐漸接近西方國家國內1~7歲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由2002年的3.07%升高到2015年的12.94%2010年我國14歲以下城市兒童平均累積哮喘患病率已達到3.02%2年現患率為2.38%較10年、20年前分別上升了43.4%、147.9%專家介紹葛 軼■ 碩士研究生簡介
  • 醫生教你處理3步驟
    今天請出齊魯醫院兒科小兒內科主任,王玉瑋醫師來解答寶寶鼻塞的問題。作為最常見的原因是感冒,感冒時由於鼻黏膜充血腫脹,鼻腔內分泌物增多,常導致鼻子不通氣。如果母親在孕期使用了降壓藥利血平後,新生兒在出生後也可立即出現鼻塞。
  • 夏季必備指南|教您快速區分10種常見昆蟲叮咬
    很少有人避免被昆蟲叮咬,這種問題在夏天變得更加常見。有時候我們被叮咬之後很難判斷到底是什麼昆蟲咬了我們。有很多種昆蟲會傳播不同的疾病,因此快速識別是何種昆蟲的叮咬非常重要。凡事遇到事情不要慌張,小編最近閒來無事,匯總了一下常見的10種昆蟲叮咬的特徵,如果您覺得有用,可以收藏一下。
  • 舌象解析|幾種現代人、小兒常見舌象及調理方法
    小兒積食的舌象又是怎樣的?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幾種現代人及小兒常見的舌象,及調理方法。胖大齒痕舌:脾虛運化水溼失常胖大齒痕舌,顧名思義就是舌頭比正常人大而厚,舌體與牙齒碰在一起形成齒痕。這種舌頭在我們現代人中非常常見,多數為運動較少,久坐傷脾而導致,所以經常坐在辦公室的你要注意看看是不是這種舌頭了。那麼胖大齒痕舌,該怎麼處理?原則就是飲食要健脾化溼,加強運動。可以煲五指毛桃雞湯、淮山茯苓芡實排骨湯,或者可以食用經典健脾祛溼食療方——八珍糕。
  • 正規小兒推拿怎麼做?中醫專家教你常見小兒病推拿手法
    孩子與父母間的餵飯拉鋸戰並不少見,厭食已然成為獨生子女的通病,尤其常見於2-4歲的兒童中間,5-6歲的孩子厭食情況也趨於普遍。父母們關心的是,除了吃藥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綠色、無副作用的方法治療小兒厭食?這時,小兒推拿或許可以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 小兒腹瀉「猛如虎」,爸媽應該怎麼做?醫生教你如何用藥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細菌繁殖加快,再加上孩子的胃腸功能和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對各類疾病的抵抗力相對較低,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腸胃問題,其中以小兒腹瀉最常見。春夏季節是小兒腹瀉的多發期,特別是2歲以下嬰兒更容易發生,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病。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將近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和多發病。
  • 小兒常見疾病:寶寶積食該如何判斷?了解下這8個常見症狀!
    小兒積食是很常見的一個症狀,飲食不當就有可能導致小兒積食。怎麼判斷自己的寶寶是不是積食了呢?看看這8個症狀!1、嘔吐小兒積食嘔吐是最常見的症狀,寶寶吃得太多就會以嘔吐來減少胃部的不適。3、口臭上不通則下臭,下不通則上臭,食物在腸胃中待的時間長了就會發酵,寶寶有口臭。4、腹脹寶寶積食的時候,食物在腸胃裡發酵後會出現氣體導致腹脹,敲敲肚子會有聲音。